第79章 刨花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刨花水就是用开水将刨花泡出水来,用来梳头再好不过,头发乌亮又伏贴。马驿镇里便有人卖,只是刨花水放不久,而做新的又要新刨花。平日三家村里自是不便买这东西,但爱美的人总会想办法寻找机会。
宁婉就笑,“做刨花水的刨花最好是榆木的,其次也要是桃木的,松木不成的。”她在赵家时见赵太太每日梳头都要用刨花水的,里面又加了几样药材,非但头发一点也不起毛,而且赵太太当年有难事时生的白发后来又变黑了回去呢,突然便想着给娘弄些刨花水梳头。
大家听了要榆木,便扔了手中的刨花,回去弄榆木。三家村本就在山中,各种的树木都容易找到,更不必说到处都有的榆木了,很快便拿来一方木头,求了小柳用阔刨子刨出刨花来,每人拿了几个回去。
宁婉将一片长长的,卷成一个数层的刨花团放在一个临时充做刨花缸的大碗里,加了滚水泡着,过了几个时辰见那水略有些变黄,一种淡淡的清香飘子网来,再用手指沾了一捻,粘稠而又光滑,便知道可以用了。
端了刨花水去找于氏,“娘,我帮你梳梳头。”
于氏早见幺女弄刨花水,现在见她过来要给自己梳头马上摆手说:“你弄了那玩艺儿还是自己梳头吧,娘这么大岁数了,还用什么刨花水!”
宁婉便将娘硬按住了,“我自然也要用的,但先给娘梳上。”说着将娘头上的包布解了下去,放下头发用梳子沾了刨花水重新梳头,再于脑后挽成一个圆圆黑黑的发髻。
平日娘也这般梳头,只是用了刨花水果然不一样,原来毛起来的碎发都伏贴下去了,又显得头发更加乌黑,只是光溜溜的乌发还似缺了点什么。宁婉就有些后悔,“当初那根金钗若是不卖了,现在给娘插上应该再好看不过了!”
于氏用手抚了抚头发,又拿女儿塞到她手中的靶镜照了照,“平日里哪有工夫弄这些,家里活儿还忙不过来呢,再戴根金钗还不得让石头揪下去!”虽然都是抱怨的话,但一张脸还是笑开了。
宁婉也习惯了,还是自顾自地想着,“那只钗就是不卖,其实也不大合适。不如等过两天分了利钱让爹给娘买一只两股赤金长簪子,上头是云纹的,戴在头上不容易掉,而且也配娘。”
于氏照了一会儿,便将镜子放下,拉了宁婉坐下,“来,娘也帮你重新打一下辫子。”
宁婉此时还小,所有的头发都向后梳在一处打一根大辫子,一点装饰没有,只在辫稍处用与裙子一色的青布条系了一下。于氏帮她将辫子重新打过,又拿出一根红绫带子打了个蝴蝶结,下面两根垂下来的带子留得略长一些,走动时一飘一飘的,十分好看。
宁梁回家时就见娘俩儿都变了样,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便一面喝着水一面笑了。
宁婉就故意问:“爹,你可看出我和娘用刨花水梳头了?”
“当然看出来了。”
“那你怎么不说我们变好看了呢?”
宁梁一贯不会拣好听的说,只是见幺女嘟着嘴,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他,只得点头说:“好看了,是好看了。”
宁婉就笑了,“爹,你得了利钱给我娘买一根金簪子吧!”又用手比着说:“你看,就插在这里,不要太花哨的,只是云纹的就好。”
宁梁听了就点点头,“行。”又问女儿,“你要啥?爹也给你买。”
“我吗?”宁婉想了想,“我要一对珠花儿,就是用小小的珠子串的那种。”又不贵又好看,她过去这个年纪时最喜欢的,却从不敢提出来。
于氏在一旁听了道:“你爹哪里会买?不如等过年前你和你爹一起去虎台县一趟,顺便把家里的年货也置办了。”
“现在离置办年货还早呢,”宁婉想了想说:“不过我也正要去一次虎台县,我们家里这些干菜也该卖出去了。”
先前宁婉晒干菜时,宁梁和于氏还有些担心,但是入秋后家里变着花样做了几次干菜,两人早都觉得这干菜一定能卖出去,而且毕竟几乎没有本钱,不论卖价多少都是白挣来的钱。
宁婉便跟着爹去了虎台县。
干菜并不是稀奇的东西,虎台县里早有卖的,但是宁婉带来的干菜却又不同,做得格外经心,既干净又整齐。
酒楼里要的并不多,毕竟他们就是冬日里也要买在暖屋里种出的新鲜菜。倒是走了几家铺子都看中了要留,父女两个比较了一下,最终还是卖到了收宁家干猫爪儿菜的那家,他们给的价最高,要的量也大,因此又定下过几日再送。
出了铺子,宁梁就满脸喜色地说:“先前并不知道,原来什么都能挣钱,只说你们几个小女子,无事时切切洗洗晒晒的,如今竟也换了这些钱回去。还有那些炒货,不想竟这么值钱,都比肉贵了!大家还抢着要。”只送了一次货,他的搭裢里便装了几块银子,心里的喜悦怎么也掩盖不住。
“在外面挣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只是我们三家村太偏僻了,什么也不知道。”宁婉却又说:“爹只看到我们卖东西挣到了钱,其实这些铺子倒手一卖,价又高上一倍甚至更多,钱挣得比我们容易多了!”
宁梁便不信了,“高上一倍也就算了,岂还能更高?那样谁会买?”
宁婉便细细地讲给爹听,“刚刚那家收干菜的,他家的货恐怕是要送到安平卫或者京城,所以只挑最好的要,别看给我们的钱比别处多,可我估计着猴头、蘑菇、猫爪儿菜他们的利至少要在几倍以上,就是最便宜的干菜也要翻上几番。”再次劝爹,“等我们家将来攒够了钱就搬出三家村,到虎台县里也也开一家这样的铺子,岂不是好?”
先前宁婉每说起要离开三家村的话,宁梁都不接话,他其实还是不愿意的,但是今天乍听了这话却“嗯”了一声,心里越发活动起来。
宁婉见状便也不再多说,搬家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的,因此让爹慢慢想通了就好。反拉着爹去了金店,果然给娘挑了一根双股云纹金簪,自己买了一对米珠的小花,又给石头买了一把银锁。
爹就叹道:“先前家里穷,你们几个孩子谁也没有金锁银锁的,如今石头命好,才生下来没几个月,竟有了一把大银锁!”
“银锁算什么!以后我们再给石头打一把金锁!”
“你现在的语气大倒得很了!”
宁婉就笑,“人家都说财大气粗,我们现在有银了,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大一些了。”其实也是如此,先前宁梁在三家村也不过十分不起眼,自家里的生意做了起来,村里有什么事都会想到他,就是郭家前些日子新房上梁,也请了宁梁去做席呢。
父女二人说说笑笑地又买了些东西回家不提。
还没到过年,于氏便在发髻上插了一支金簪,宁婉的珠花也戴上了。原本她有了梦里的经历,总觉得自己还是个黄毛丫头,没什么可打扮的,倒是喜欢装扮娘,硬是帮娘将簪子插上,可娘听了她的话,可也不许她什么也不打扮,于是娘俩儿就都将新首饰用了。
宁梁倒是笑着说她们,“既然买了就用着,过年的时候再买新的。”
胡家村的七嫂子过来时便见宁婉穿着一件水粉色的小袄,葱绿裙子在院子里拾缀山货,因为忙碌面颊红润润的,鬃角带了些微汗。一条乌油油的大辫子垂在脑后,一对光闪闪的珠花别在头上,却没有分在两边,而是并排插在一侧,便更有一种俏皮的感觉。
无怪公公看上了婉儿呢,又能干又会挣钱,长得也好,还会打扮,的确是十里八村的人尖子。七嫂子想着便上前一步笑道:“婉儿,还忙着呢!”
宁婉听了声便停了手笑,“七嫂子来了,赶紧进屋里坐。”
七嫂子却停在她一旁,去看大盆里的榛子,“选榛子呢?”
原来榛子收进来晾晒去皮后还要挑选两次,这才能用铁锅炒呢。第一次放在水中选,成熟的榛子果仁是满的,便沉到了水底,而没有成熟的榛子里面是空的,便浮在水面上。将浮着的榛子撇去之后,却还要用筛子选上两回,将大小不的榛子分开。
不只是是因为大小榛子价格不一样要分开,炒榛子里也要按大小不同分开炒,这样才不至于大的不熟小的糊了。所以看似村里人将山货便宜地卖到宁家,其实宁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多着呢。
宁婉应着,又抓了一把刚炒好的榛子递过去,“七嫂子尝尝。”
七嫂子接过榛子,双手分别握了一半,然后略一用力合在一处,手中的榛子相互撞击,便大半裂开了,许多圆滚滚又炒得微黄的榛仁便在掌中。原来榛子炒得恰到好处时,榛子壳便都开了口,不必费劲就能打开。
捡了榛仁放到口中,满是香气。刚炒好的榛子比放凉了的还要好吃呢!
七嫂子吃着榛子便又问宁婉:“这么多山核桃,你们家可怎么弄?”
“都砸开取了仁卖。”如果直接把山核桃送到虎台县里固然也能卖掉,但是运送麻烦又卖不上价,还来如辛苦些取出山核桃仁,再按仁的完整程度分成几等卖出去,除了工钱还能多赚一倍。宁婉就笑,“这两天我们家正要请人帮忙呢,七嫂子如果愿意也来吧。”
七嫂子点头,“我家里活儿都干完了,正可以来帮工呢。”又说了一会儿便进门找于氏说话去了。
宁婉只当她来闲逛,且她手中又忙着,便只进去送了一碗茶就罢了。过了一会儿,娘送七嫂子走,便喊:“婉儿,你七嫂子走了,你过来送送!”宁婉便赶紧笑着陪娘送到了门前。
刨花水就是用开水将刨花泡出水来,用来梳头再好不过,头发乌亮又伏贴。马驿镇里便有人卖,只是刨花水放不久,而做新的又要新刨花。平日三家村里自是不便买这东西,但爱美的人总会想办法寻找机会。
宁婉就笑,“做刨花水的刨花最好是榆木的,其次也要是桃木的,松木不成的。”她在赵家时见赵太太每日梳头都要用刨花水的,里面又加了几样药材,非但头发一点也不起毛,而且赵太太当年有难事时生的白发后来又变黑了回去呢,突然便想着给娘弄些刨花水梳头。
大家听了要榆木,便扔了手中的刨花,回去弄榆木。三家村本就在山中,各种的树木都容易找到,更不必说到处都有的榆木了,很快便拿来一方木头,求了小柳用阔刨子刨出刨花来,每人拿了几个回去。
宁婉将一片长长的,卷成一个数层的刨花团放在一个临时充做刨花缸的大碗里,加了滚水泡着,过了几个时辰见那水略有些变黄,一种淡淡的清香飘子网来,再用手指沾了一捻,粘稠而又光滑,便知道可以用了。
端了刨花水去找于氏,“娘,我帮你梳梳头。”
于氏早见幺女弄刨花水,现在见她过来要给自己梳头马上摆手说:“你弄了那玩艺儿还是自己梳头吧,娘这么大岁数了,还用什么刨花水!”
宁婉便将娘硬按住了,“我自然也要用的,但先给娘梳上。”说着将娘头上的包布解了下去,放下头发用梳子沾了刨花水重新梳头,再于脑后挽成一个圆圆黑黑的发髻。
平日娘也这般梳头,只是用了刨花水果然不一样,原来毛起来的碎发都伏贴下去了,又显得头发更加乌黑,只是光溜溜的乌发还似缺了点什么。宁婉就有些后悔,“当初那根金钗若是不卖了,现在给娘插上应该再好看不过了!”
于氏用手抚了抚头发,又拿女儿塞到她手中的靶镜照了照,“平日里哪有工夫弄这些,家里活儿还忙不过来呢,再戴根金钗还不得让石头揪下去!”虽然都是抱怨的话,但一张脸还是笑开了。
宁婉也习惯了,还是自顾自地想着,“那只钗就是不卖,其实也不大合适。不如等过两天分了利钱让爹给娘买一只两股赤金长簪子,上头是云纹的,戴在头上不容易掉,而且也配娘。”
于氏照了一会儿,便将镜子放下,拉了宁婉坐下,“来,娘也帮你重新打一下辫子。”
宁婉此时还小,所有的头发都向后梳在一处打一根大辫子,一点装饰没有,只在辫稍处用与裙子一色的青布条系了一下。于氏帮她将辫子重新打过,又拿出一根红绫带子打了个蝴蝶结,下面两根垂下来的带子留得略长一些,走动时一飘一飘的,十分好看。
宁梁回家时就见娘俩儿都变了样,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便一面喝着水一面笑了。
宁婉就故意问:“爹,你可看出我和娘用刨花水梳头了?”
“当然看出来了。”
“那你怎么不说我们变好看了呢?”
宁梁一贯不会拣好听的说,只是见幺女嘟着嘴,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他,只得点头说:“好看了,是好看了。”
宁婉就笑了,“爹,你得了利钱给我娘买一根金簪子吧!”又用手比着说:“你看,就插在这里,不要太花哨的,只是云纹的就好。”
宁梁听了就点点头,“行。”又问女儿,“你要啥?爹也给你买。”
“我吗?”宁婉想了想,“我要一对珠花儿,就是用小小的珠子串的那种。”又不贵又好看,她过去这个年纪时最喜欢的,却从不敢提出来。
于氏在一旁听了道:“你爹哪里会买?不如等过年前你和你爹一起去虎台县一趟,顺便把家里的年货也置办了。”
“现在离置办年货还早呢,”宁婉想了想说:“不过我也正要去一次虎台县,我们家里这些干菜也该卖出去了。”
先前宁婉晒干菜时,宁梁和于氏还有些担心,但是入秋后家里变着花样做了几次干菜,两人早都觉得这干菜一定能卖出去,而且毕竟几乎没有本钱,不论卖价多少都是白挣来的钱。
宁婉便跟着爹去了虎台县。
干菜并不是稀奇的东西,虎台县里早有卖的,但是宁婉带来的干菜却又不同,做得格外经心,既干净又整齐。
酒楼里要的并不多,毕竟他们就是冬日里也要买在暖屋里种出的新鲜菜。倒是走了几家铺子都看中了要留,父女两个比较了一下,最终还是卖到了收宁家干猫爪儿菜的那家,他们给的价最高,要的量也大,因此又定下过几日再送。
出了铺子,宁梁就满脸喜色地说:“先前并不知道,原来什么都能挣钱,只说你们几个小女子,无事时切切洗洗晒晒的,如今竟也换了这些钱回去。还有那些炒货,不想竟这么值钱,都比肉贵了!大家还抢着要。”只送了一次货,他的搭裢里便装了几块银子,心里的喜悦怎么也掩盖不住。
“在外面挣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只是我们三家村太偏僻了,什么也不知道。”宁婉却又说:“爹只看到我们卖东西挣到了钱,其实这些铺子倒手一卖,价又高上一倍甚至更多,钱挣得比我们容易多了!”
宁梁便不信了,“高上一倍也就算了,岂还能更高?那样谁会买?”
宁婉便细细地讲给爹听,“刚刚那家收干菜的,他家的货恐怕是要送到安平卫或者京城,所以只挑最好的要,别看给我们的钱比别处多,可我估计着猴头、蘑菇、猫爪儿菜他们的利至少要在几倍以上,就是最便宜的干菜也要翻上几番。”再次劝爹,“等我们家将来攒够了钱就搬出三家村,到虎台县里也也开一家这样的铺子,岂不是好?”
先前宁婉每说起要离开三家村的话,宁梁都不接话,他其实还是不愿意的,但是今天乍听了这话却“嗯”了一声,心里越发活动起来。
宁婉见状便也不再多说,搬家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的,因此让爹慢慢想通了就好。反拉着爹去了金店,果然给娘挑了一根双股云纹金簪,自己买了一对米珠的小花,又给石头买了一把银锁。
爹就叹道:“先前家里穷,你们几个孩子谁也没有金锁银锁的,如今石头命好,才生下来没几个月,竟有了一把大银锁!”
“银锁算什么!以后我们再给石头打一把金锁!”
“你现在的语气大倒得很了!”
宁婉就笑,“人家都说财大气粗,我们现在有银了,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大一些了。”其实也是如此,先前宁梁在三家村也不过十分不起眼,自家里的生意做了起来,村里有什么事都会想到他,就是郭家前些日子新房上梁,也请了宁梁去做席呢。
父女二人说说笑笑地又买了些东西回家不提。
还没到过年,于氏便在发髻上插了一支金簪,宁婉的珠花也戴上了。原本她有了梦里的经历,总觉得自己还是个黄毛丫头,没什么可打扮的,倒是喜欢装扮娘,硬是帮娘将簪子插上,可娘听了她的话,可也不许她什么也不打扮,于是娘俩儿就都将新首饰用了。
宁梁倒是笑着说她们,“既然买了就用着,过年的时候再买新的。”
胡家村的七嫂子过来时便见宁婉穿着一件水粉色的小袄,葱绿裙子在院子里拾缀山货,因为忙碌面颊红润润的,鬃角带了些微汗。一条乌油油的大辫子垂在脑后,一对光闪闪的珠花别在头上,却没有分在两边,而是并排插在一侧,便更有一种俏皮的感觉。
无怪公公看上了婉儿呢,又能干又会挣钱,长得也好,还会打扮,的确是十里八村的人尖子。七嫂子想着便上前一步笑道:“婉儿,还忙着呢!”
宁婉听了声便停了手笑,“七嫂子来了,赶紧进屋里坐。”
七嫂子却停在她一旁,去看大盆里的榛子,“选榛子呢?”
原来榛子收进来晾晒去皮后还要挑选两次,这才能用铁锅炒呢。第一次放在水中选,成熟的榛子果仁是满的,便沉到了水底,而没有成熟的榛子里面是空的,便浮在水面上。将浮着的榛子撇去之后,却还要用筛子选上两回,将大小不的榛子分开。
不只是是因为大小榛子价格不一样要分开,炒榛子里也要按大小不同分开炒,这样才不至于大的不熟小的糊了。所以看似村里人将山货便宜地卖到宁家,其实宁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多着呢。
宁婉应着,又抓了一把刚炒好的榛子递过去,“七嫂子尝尝。”
七嫂子接过榛子,双手分别握了一半,然后略一用力合在一处,手中的榛子相互撞击,便大半裂开了,许多圆滚滚又炒得微黄的榛仁便在掌中。原来榛子炒得恰到好处时,榛子壳便都开了口,不必费劲就能打开。
捡了榛仁放到口中,满是香气。刚炒好的榛子比放凉了的还要好吃呢!
七嫂子吃着榛子便又问宁婉:“这么多山核桃,你们家可怎么弄?”
“都砸开取了仁卖。”如果直接把山核桃送到虎台县里固然也能卖掉,但是运送麻烦又卖不上价,还来如辛苦些取出山核桃仁,再按仁的完整程度分成几等卖出去,除了工钱还能多赚一倍。宁婉就笑,“这两天我们家正要请人帮忙呢,七嫂子如果愿意也来吧。”
七嫂子点头,“我家里活儿都干完了,正可以来帮工呢。”又说了一会儿便进门找于氏说话去了。
宁婉只当她来闲逛,且她手中又忙着,便只进去送了一碗茶就罢了。过了一会儿,娘送七嫂子走,便喊:“婉儿,你七嫂子走了,你过来送送!”宁婉便赶紧笑着陪娘送到了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