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拉贝日记》上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样的大规模搜寻,只维持了一个星期,便宣告停止。改为暗中调查。无论是谁都知道,一个星期的时间,朝香宫鸠彦如果要死,早就死了。而此时,陈天终于将一副按照朝香宫鸠彦口供画出的地图送来。地图背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朝香宫鸠彦提供的与金百合计划有关的一切信息。
在朝香宫鸠彦失踪的同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约瑟夫季南为首的检察组的工作也终于结束。
约瑟夫季南,在法庭上,做最后陈述时道:“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庭上,尊敬的各同盟国法官!全体被告参与了这一共同计划的拟定或执行,这一共同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日本取得对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控制地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单独或与其他具有同样目的的国家一起,发动了侵略战争以对付反对此侵略目的的国家。我,以及我们检查团的全体同仁,用我们的努力和证据,证明了上述目的的阴谋,以及罪行都确有其事。”
“纵观人类文明史,日本人侵略其他国家的手段之残忍、残酷、灭绝人性,实属罕见。无数的生命痛苦的消失在日本侵略者野心的枪口和屠刀下,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对和平的挑战!是对世界的挑战!”
“他们共同犯罪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日本天皇的统治地位。没有比发动和实施侵略战争更加严重的罪行!全世界人民的安全,都被这种阴谋所威胁!被这场战争所破坏!这个阴谋的唯一结果,就是使全世界都遭受死亡和痛苦的折磨!”
“所以,我,约瑟夫季南,代表同盟国检查团的全体同仁,郑重的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庭长以及各位法官提请,请你们给这些发动并实施侵略战争的被告们以严惩!请你们以公正之心,以善良之名,以人类之愿,给这些发动并实施侵略战争的被告们以严惩!”
随后,庭长威伯宣布道:“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部庭审,到此结束!本法庭现在宣布,全体被告等候判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现在休庭,直至判决宣布之日!”
然后,庭长威伯敲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就此结束。随后,便是十一位大法官对于这一次庭审中,所有甲级战犯的定罪讨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所有重要议事,都是通过十一位大法官召开法官会议进行的。为了严守秘密,保持法庭的公正性。十一位大法官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之初,便达成共识。
法官会议只允许法官本人参加。其他人不得代替法官本人参加,除了苏联法官不会英语可以带秘书之外,其他的法官在参加法官会议时,一概不许带秘书。并且,苏联法官的秘书也需要宣誓,为法官会议的会议内容保密。
除了法官会议的内容绝对不允许对外公开之外,为了保密,法官会议也不会留下任何会议记录。
虽然,在审判期间和审判后,所有参加法官会议的大法官,表面上都极为遵守自己的誓约,恪守职业道德。没有任何一个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法官在公共或者有记载的私人场合下,透露过法官会议的具体内容。
但是,有一些关键内容,仍旧在后世被泄露了出来。虽然说不准是哪个大法官干的,但显然有些东西对于某些法官而言,比职业道德来得重要。
这些重要内容中,最惹人关注的,便是最后对于这些战犯是否使用死刑的投票。而投票的结果,是六票赞成,五票反对,以一票之差,险险将东条英机和土肥原贤二等七人送上了绞刑架。
有这样的结果,并非是因为这些法官本身不清楚日本人的罪行,而是因为来自是一个不同国家的法官,遵循的法律体系不一样。
法系在法学上的定义,是具有共同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是一种超越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的总称。而法学家根据世界各国法律的基本特征,将世界上所有国际所遵循的法系,分为五种,分别是欧洲大陆法系、英美法系、yi四蓝(谐音)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
从这个分类就可以看出,一个法系的形成,其根本依托是一个与众不同且影响力巨大的文明。除了英美法系是近代形成的,其他四个法系的形成与传承,都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十一位大法官,分别来自美国、英国、中国、苏联、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印度、新西兰、菲律宾,其法律背景,至少包含四个法系。这样一来,量刑的标准便开始五花八门了起来。
有法官主张从重量刑,这些甲级战犯通通都要上绞刑架。有的法官,诸如印度的法官帕尔,便主张所有的被告无罪。别说上绞刑架了,连监狱都不用蹲。而苏联和澳大利亚两国,当时国内已经废除了死刑,所以,是否要对这些日本战犯处以死刑,还是需要考量的,虽然日本人把苏联人和澳大利亚人都得罪的不轻。
所以,在威伯宣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庭审就此结束之时,十一位大法官的内部较量便开始了。谁都试图说服对方,遵照自己的法律背景对战犯进行量刑。
不过,也有某些事情,能让这些大法官们暂时搁置争议,共同关注,比如说,余生导演的电影《拉贝日记》上映这件事情。
余生拍摄的这一版《拉贝日记》,与后世法国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拍摄的那一版截然不同。余生没有强硬的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场景虚构生造出来。在涉及日本人在南京暴行的时候,他并不是用演员来表达的,而是用真实的历史纪录影像。
而没有具体的真实纪录影像的场景,余生也会根据拉贝在日记中的描述尽力还原,如果还原不了,也不太要紧。因为如今的拉贝还在世。余生派青小艺飞了几趟德国,根据青小艺的整理,将当年南京城沦陷时的影像逐渐还原出来。
人的本性,其实是在回避真实的。正因如此,才会相信梦幻,以及一些华美的东西。一旦面对真实,反而会觉得枯燥无味,酷烈难当。不得不在看到时,经过自己的心理修饰,才能接受。
而余生要用的就是这种真实的触感,他没有回避南京城中日本人的肆意屠杀,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杀人比赛,与染红江水的血腥浮尸。
在关于日本人的暴行上,他每一个镜头都会追求真实。舍弃掉蒙太奇等一切摄影技巧。以一个确实存在的旁观者的视角,记录着南京城中真切的一幕。这样的拍摄,如同后世毫无摄影技巧的人,拿着手机乱拍。
虽然粗糙,但是却真实至极。当血腥溅开,无数中国人在日本军队的枪口前倒下时,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在演戏。所以,有格外撕心裂肺的痛楚。
然而,电影这个东西,终究是和人的梦幻有关。余生在处理与拉贝营建安全区的故事片段时,便放弃了这种追求真实的镜头表现。反而去追求一种故事般的梦幻,场景怎么温馨怎么布置,拉贝怎么善良就怎么演,丝毫不怕有所夸大。
而拉贝坐在油灯下,写信抗议日本人和计算安全区中还剩下多少米粮食盐的场景,更是被余生拍的如同在自己家一样舒适安逸。
一个患有糖尿病,而身体不适的拉贝,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记录着:“斯迈思博士打来电话说:我们在城里有六万袋米,在下关有三五四千袋米。这也许够用了。我们缺少的是用于临时住所(草棚)的席子。天气寒冷,不管怎样,得安排人们住宿。……”
如同身为家中顶梁柱的男子,在计算以后的生活用度一般。
虽然这种拍摄手法,有所夸大。但是,这正是余生所追求的效果,日本人无比恶劣血腥的真实,与拉贝营造出的、如天堂般的避难所,构成了一种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如同天使与魔鬼、佛陀与魔头、光明与黑暗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使得美者越发美丽,丑者越发丑陋。在极为强烈的对比中,观众想不留下深刻的印象都难。
当然,表现丑陋,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日本人在南京,不仅仅是杀人放火,更是把南京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妓院。欺侮的女子,记录在案的便有数万起,没有记录在案不计其数。仅仅根据《拉贝日记》中的记载,便有数千起之多。
余生想要真实表现南京大屠杀,便不能回避这一点。不过,要拍摄这个镜头,便需要大量的年轻女子。并且,是要愿意在众人面前拍一些暴露镜头,并给公众放映的年轻女子!
在这个仍旧保守的时代,找一两个这样的女子都难,更何况,为了能真实表现日本人的兽行,需要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是青小艺。别人没有这个资源,但是青小艺却有。她的手下,有几十个年轻漂亮,但是因为被骗成为日本人献给美国人的慰安妇、对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憎恨非常的女子。
这几十个女子,因为曾经是慰安妇的经历,在身体暴露方面,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底线可言,算得上是破罐子破摔。并且,出于对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憎恨,以及对青小艺的忠诚,出演这些被日本人祸害的中国女子,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可言。
而且,此事还不是青小艺要求她们去做的,而是在清水石瞳得知这个消息后,对这些女子一说,这些女子主动要求的。这些女子主动拜见青小艺,想要获得这个演出机会。甚至可以不要报酬,只要余生答应她们,以后在她们向日本上层讨回公道时,出言相助即可。
余生和青小艺这才知道,这些女子的图谋不小,不但想为自己讨回公道,还想集合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诸国受到日本人祸害的慰安妇之力,逼日本政府对这些慰安妇道歉并赔偿。
这样正当的要求,余生怎么可能不答应。
有了余生这个强力人物的承诺,这些日本女子演戏的时候便格外卖力。毕竟,这些女子可是有过数年失足经验的。对于此事,驾轻就熟。一场戏下来,这些女子将日本人在南京的兽行表达的淋漓尽致。至少在余生听来,叫的那叫一个凄惨无比。对比之下,张静初演的那个中国女子,无论是演技和尺度,简直就是弱爆了。
这样的一部电影,真实无比,却又善恶分明。看过之后,但觉得本心撕扯,痛楚难当。不过,按照此时电影上映的规则,这样一部电影,简直就是又黄又暴力。且不说海斯法典,就是在日本,也很难通不过审查。
所以,余生版的《拉贝日记》,最难的不是拍摄,而是通过审查上映。为了让人少剪去几个镜头,余生几乎动用了手头所有的人脉资源。包括华纳兄弟、梅耶、詹姆斯斯图尔特,甚至于是麦克阿瑟和英国王室。
如此,这部看似是又黄又暴力的《拉贝日记》,才得以顺利上映。
上映之后,《拉贝日记》便在美国、日本,乃至欧洲与西德创下了近十年来最高的首映票房。一天之后,《拉贝日记》便超越余生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和《美丽人生》两部电影所创下的票房纪录。
没有人会对日本人的如此兽行加以宽容,也没有人会对拉贝的如此善行毫不动容。当看过电影《拉贝日记》的观众得知,拉贝如今身在德国,不但倍受糖尿病的折磨,而且生活并不富裕时,纷纷主动捐款,汇往德国。
一时间,原本只是精神财富巨大的拉贝,真真切切的成为富翁。(未完待续。)
这样的大规模搜寻,只维持了一个星期,便宣告停止。改为暗中调查。无论是谁都知道,一个星期的时间,朝香宫鸠彦如果要死,早就死了。而此时,陈天终于将一副按照朝香宫鸠彦口供画出的地图送来。地图背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朝香宫鸠彦提供的与金百合计划有关的一切信息。
在朝香宫鸠彦失踪的同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约瑟夫季南为首的检察组的工作也终于结束。
约瑟夫季南,在法庭上,做最后陈述时道:“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庭上,尊敬的各同盟国法官!全体被告参与了这一共同计划的拟定或执行,这一共同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日本取得对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控制地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单独或与其他具有同样目的的国家一起,发动了侵略战争以对付反对此侵略目的的国家。我,以及我们检查团的全体同仁,用我们的努力和证据,证明了上述目的的阴谋,以及罪行都确有其事。”
“纵观人类文明史,日本人侵略其他国家的手段之残忍、残酷、灭绝人性,实属罕见。无数的生命痛苦的消失在日本侵略者野心的枪口和屠刀下,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对和平的挑战!是对世界的挑战!”
“他们共同犯罪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日本天皇的统治地位。没有比发动和实施侵略战争更加严重的罪行!全世界人民的安全,都被这种阴谋所威胁!被这场战争所破坏!这个阴谋的唯一结果,就是使全世界都遭受死亡和痛苦的折磨!”
“所以,我,约瑟夫季南,代表同盟国检查团的全体同仁,郑重的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庭长以及各位法官提请,请你们给这些发动并实施侵略战争的被告们以严惩!请你们以公正之心,以善良之名,以人类之愿,给这些发动并实施侵略战争的被告们以严惩!”
随后,庭长威伯宣布道:“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部庭审,到此结束!本法庭现在宣布,全体被告等候判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现在休庭,直至判决宣布之日!”
然后,庭长威伯敲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就此结束。随后,便是十一位大法官对于这一次庭审中,所有甲级战犯的定罪讨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所有重要议事,都是通过十一位大法官召开法官会议进行的。为了严守秘密,保持法庭的公正性。十一位大法官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之初,便达成共识。
法官会议只允许法官本人参加。其他人不得代替法官本人参加,除了苏联法官不会英语可以带秘书之外,其他的法官在参加法官会议时,一概不许带秘书。并且,苏联法官的秘书也需要宣誓,为法官会议的会议内容保密。
除了法官会议的内容绝对不允许对外公开之外,为了保密,法官会议也不会留下任何会议记录。
虽然,在审判期间和审判后,所有参加法官会议的大法官,表面上都极为遵守自己的誓约,恪守职业道德。没有任何一个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法官在公共或者有记载的私人场合下,透露过法官会议的具体内容。
但是,有一些关键内容,仍旧在后世被泄露了出来。虽然说不准是哪个大法官干的,但显然有些东西对于某些法官而言,比职业道德来得重要。
这些重要内容中,最惹人关注的,便是最后对于这些战犯是否使用死刑的投票。而投票的结果,是六票赞成,五票反对,以一票之差,险险将东条英机和土肥原贤二等七人送上了绞刑架。
有这样的结果,并非是因为这些法官本身不清楚日本人的罪行,而是因为来自是一个不同国家的法官,遵循的法律体系不一样。
法系在法学上的定义,是具有共同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是一种超越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的总称。而法学家根据世界各国法律的基本特征,将世界上所有国际所遵循的法系,分为五种,分别是欧洲大陆法系、英美法系、yi四蓝(谐音)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
从这个分类就可以看出,一个法系的形成,其根本依托是一个与众不同且影响力巨大的文明。除了英美法系是近代形成的,其他四个法系的形成与传承,都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十一位大法官,分别来自美国、英国、中国、苏联、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印度、新西兰、菲律宾,其法律背景,至少包含四个法系。这样一来,量刑的标准便开始五花八门了起来。
有法官主张从重量刑,这些甲级战犯通通都要上绞刑架。有的法官,诸如印度的法官帕尔,便主张所有的被告无罪。别说上绞刑架了,连监狱都不用蹲。而苏联和澳大利亚两国,当时国内已经废除了死刑,所以,是否要对这些日本战犯处以死刑,还是需要考量的,虽然日本人把苏联人和澳大利亚人都得罪的不轻。
所以,在威伯宣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庭审就此结束之时,十一位大法官的内部较量便开始了。谁都试图说服对方,遵照自己的法律背景对战犯进行量刑。
不过,也有某些事情,能让这些大法官们暂时搁置争议,共同关注,比如说,余生导演的电影《拉贝日记》上映这件事情。
余生拍摄的这一版《拉贝日记》,与后世法国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拍摄的那一版截然不同。余生没有强硬的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场景虚构生造出来。在涉及日本人在南京暴行的时候,他并不是用演员来表达的,而是用真实的历史纪录影像。
而没有具体的真实纪录影像的场景,余生也会根据拉贝在日记中的描述尽力还原,如果还原不了,也不太要紧。因为如今的拉贝还在世。余生派青小艺飞了几趟德国,根据青小艺的整理,将当年南京城沦陷时的影像逐渐还原出来。
人的本性,其实是在回避真实的。正因如此,才会相信梦幻,以及一些华美的东西。一旦面对真实,反而会觉得枯燥无味,酷烈难当。不得不在看到时,经过自己的心理修饰,才能接受。
而余生要用的就是这种真实的触感,他没有回避南京城中日本人的肆意屠杀,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杀人比赛,与染红江水的血腥浮尸。
在关于日本人的暴行上,他每一个镜头都会追求真实。舍弃掉蒙太奇等一切摄影技巧。以一个确实存在的旁观者的视角,记录着南京城中真切的一幕。这样的拍摄,如同后世毫无摄影技巧的人,拿着手机乱拍。
虽然粗糙,但是却真实至极。当血腥溅开,无数中国人在日本军队的枪口前倒下时,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在演戏。所以,有格外撕心裂肺的痛楚。
然而,电影这个东西,终究是和人的梦幻有关。余生在处理与拉贝营建安全区的故事片段时,便放弃了这种追求真实的镜头表现。反而去追求一种故事般的梦幻,场景怎么温馨怎么布置,拉贝怎么善良就怎么演,丝毫不怕有所夸大。
而拉贝坐在油灯下,写信抗议日本人和计算安全区中还剩下多少米粮食盐的场景,更是被余生拍的如同在自己家一样舒适安逸。
一个患有糖尿病,而身体不适的拉贝,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记录着:“斯迈思博士打来电话说:我们在城里有六万袋米,在下关有三五四千袋米。这也许够用了。我们缺少的是用于临时住所(草棚)的席子。天气寒冷,不管怎样,得安排人们住宿。……”
如同身为家中顶梁柱的男子,在计算以后的生活用度一般。
虽然这种拍摄手法,有所夸大。但是,这正是余生所追求的效果,日本人无比恶劣血腥的真实,与拉贝营造出的、如天堂般的避难所,构成了一种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如同天使与魔鬼、佛陀与魔头、光明与黑暗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使得美者越发美丽,丑者越发丑陋。在极为强烈的对比中,观众想不留下深刻的印象都难。
当然,表现丑陋,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日本人在南京,不仅仅是杀人放火,更是把南京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妓院。欺侮的女子,记录在案的便有数万起,没有记录在案不计其数。仅仅根据《拉贝日记》中的记载,便有数千起之多。
余生想要真实表现南京大屠杀,便不能回避这一点。不过,要拍摄这个镜头,便需要大量的年轻女子。并且,是要愿意在众人面前拍一些暴露镜头,并给公众放映的年轻女子!
在这个仍旧保守的时代,找一两个这样的女子都难,更何况,为了能真实表现日本人的兽行,需要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是青小艺。别人没有这个资源,但是青小艺却有。她的手下,有几十个年轻漂亮,但是因为被骗成为日本人献给美国人的慰安妇、对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憎恨非常的女子。
这几十个女子,因为曾经是慰安妇的经历,在身体暴露方面,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底线可言,算得上是破罐子破摔。并且,出于对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憎恨,以及对青小艺的忠诚,出演这些被日本人祸害的中国女子,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可言。
而且,此事还不是青小艺要求她们去做的,而是在清水石瞳得知这个消息后,对这些女子一说,这些女子主动要求的。这些女子主动拜见青小艺,想要获得这个演出机会。甚至可以不要报酬,只要余生答应她们,以后在她们向日本上层讨回公道时,出言相助即可。
余生和青小艺这才知道,这些女子的图谋不小,不但想为自己讨回公道,还想集合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诸国受到日本人祸害的慰安妇之力,逼日本政府对这些慰安妇道歉并赔偿。
这样正当的要求,余生怎么可能不答应。
有了余生这个强力人物的承诺,这些日本女子演戏的时候便格外卖力。毕竟,这些女子可是有过数年失足经验的。对于此事,驾轻就熟。一场戏下来,这些女子将日本人在南京的兽行表达的淋漓尽致。至少在余生听来,叫的那叫一个凄惨无比。对比之下,张静初演的那个中国女子,无论是演技和尺度,简直就是弱爆了。
这样的一部电影,真实无比,却又善恶分明。看过之后,但觉得本心撕扯,痛楚难当。不过,按照此时电影上映的规则,这样一部电影,简直就是又黄又暴力。且不说海斯法典,就是在日本,也很难通不过审查。
所以,余生版的《拉贝日记》,最难的不是拍摄,而是通过审查上映。为了让人少剪去几个镜头,余生几乎动用了手头所有的人脉资源。包括华纳兄弟、梅耶、詹姆斯斯图尔特,甚至于是麦克阿瑟和英国王室。
如此,这部看似是又黄又暴力的《拉贝日记》,才得以顺利上映。
上映之后,《拉贝日记》便在美国、日本,乃至欧洲与西德创下了近十年来最高的首映票房。一天之后,《拉贝日记》便超越余生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和《美丽人生》两部电影所创下的票房纪录。
没有人会对日本人的如此兽行加以宽容,也没有人会对拉贝的如此善行毫不动容。当看过电影《拉贝日记》的观众得知,拉贝如今身在德国,不但倍受糖尿病的折磨,而且生活并不富裕时,纷纷主动捐款,汇往德国。
一时间,原本只是精神财富巨大的拉贝,真真切切的成为富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