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皇家政策理论研究院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星际之暴走技师、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内阁大臣、礼部尚书杨廷枢忙的不可开交,不仅仅是因为皇上决定开恩科,准备在瑞元二年年初的时候就开始科举考试,吸纳人才,至于说考试的内容暂时不会变化,还是按照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的顺序进行,所出的题目依旧是四书五经,可不同之处在于,乡试和会试出题目的事情由礼部会同翰林院进行,也就是统一出题。
不要小看这个改变,乡试统一出题,等于剥夺了各省主考官出题目的权力,也就是说考取举人的学子,内心感谢的是礼部和翰林院,不会直接感激主考官。
同时朝廷也明确规定了,今后的乡试和会试,不允许出现拜访主考官的行为,乡试内帘官的确定由内阁直接掌控,在乡试开始之前三天时间抵达各省,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允许见任何人,乡试结束之后,主考官不参与阅卷的事宜。
这一条的规定,让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甚至来不及认识主考官。
这里面的原因,杨廷枢当然是知道的。
就在杨廷枢忙于国子监培训事宜以及准备来年的科举考试的时候,内阁突然开始商议东林党的事宜了,这是皇上直接安排的事宜。
这让杨廷枢感觉到奇怪,也不是很明白。
东林党已经分崩离析,特别是在出现张溥被毒死的事情之后。
三司会审最终的结果,是东林党为了自身的利益,决定除掉张溥,此事的策划钱士升、侯询和钱谦益等人都参与其中了,甚至连瞿式耜都没有能够幸免,吴昌时之所以会亲自动手毒死张溥。无非是得到了承诺,一旦张溥死于非命,或者是遭遇到损毁。那么吴昌时就将出任复社的领袖,而且得到东林党的推荐。在朝中为官。
当然调查结果之中,没有给钱士升等人解释的机会。
吴昌时因为毒死了身为两榜进士的张溥,犯下了死罪,已经被三司判决斩首,早就执行了,如此情况之下,钱士升等人根本就无从辩解。
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内阁趁机吸纳了一部分做事能力不错的原东林党人进入到朝廷。成为了低级的官员,不过他们必须与东林党划清界限,必须要进入到国子监学习,吸纳新的知识,改变之前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之中,老辣的周延儒做得更加过分,他要求这些东林党人一方面在国子监学子,一方面揭露东林党所做的一些结党营私、热衷于党争、党同伐异等事情。
通过这些手段,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形象完全坍塌。
控制大明的舆论可不比几百年之后,朝廷只要能够控制住读书人和士大夫的思想。就完全控制了舆论,掌握了主导的方向,至于说寻常的百姓。的确是不需要关心的,绝大部分的百姓根本就不识字,能够吃饱饭就满足了,更不用说有什么追求和思想了。
皇上通过国子监,已经掌控了绝对的舆论,应该说现如今大明的各级官吏,完全排斥和摒弃东林党提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思想,基本都是跟着皇上和朝廷的要求来做事情的。
如此情况之下,哪里还需要讨论什么东林党人的事情。
进入乾清宫。杨廷枢看见内阁首辅徐望华和内阁次辅周延儒等人早就到了。
很快,皇上进入了乾清宫。
众人拜见皇上之后。都坐了下来。
这也是皇上立下的规矩,皇上与内阁大臣在乾清宫议事的时候。众人都是可以坐下的,不必要站着议事,只是在开口说话的时候,需要站起身来说。
“诸位爱卿,朕决定讨论东林党的事宜,你们可能觉得奇怪,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东林党已经分崩离析,基本不复存在了,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已经摒弃了东林党的思想,当然也有极少数东林党的骨干,譬如说钱士升、侯询和钱谦益等人,依旧是死守着东林党的,朕不在乎,内阁不在乎,朝廷更是不在乎,按说如此的情况之下,朕大可不必理睬什么东大路、复社和应社的事宜了。”
“朕很久之前就说过,轻易是不会杀读书人的,到如今朕算是做到了,不过这不杀读书人之要求,也不会一成不变,譬如说吴昌时,前不久就被斩杀了。”
“朕依旧不会动钱士升、侯询、钱谦益和瞿式耜等人,对于那些心存疑惑之读书人,朕的办法历来是用事实说话,要让这些读书人心服口服,而不是采用斩杀的办法。”
乾清宫很是安静,众人都在仔细听着皇上的话语,思索今日究竟讨论什么事情。
“东林党发展之路,诸位都是清楚,包括复社和应社之发展,可以说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凝聚出来巨大的力量,得到了绝大部分读书人、士大夫和商贾的支持,其力量显赫,包括朝中的文武大臣,一部分也成为了东林党人。”
“为什么会出现此等的情况,这是朕这么多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
“现如今东林党、复社和应社已经分崩离析,表面上看不不足为惧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士大夫、商贾和读书人心目之中,东林党等被彻底摒弃。”
“可是朕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东林党有关的理论,也被完全摒弃,这恐怕是不正确的,譬如说顾宪成老先生之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应该是不错的,这提醒读书人,不能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死读书是无用的,读死书更是害死人,看看好多的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甚至连好多基本生活知识都不知道,这也就导致出现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说法了。”
“读书人拼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朕不用说,诸位基本都是两榜进士,也是通过读书才改变了身份,朕很多时候想到一种景象,若是读书人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况,该是多么的可怕,这样的读书人为官之后,到一方去出任百姓之父母官,能够很好的做事情吗。”
“由此朕想到了,东林党、复社和应社,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的发展,那就说明他们提出来的理论,某些方面是正确的。”
“朕今日请诸位商议,就是要说到此事。”
“翰林院、国子监和讲武堂,都是在负责专门培训各级文武官员之事情,这种培训之目的,主要还是让诸多的官员担任各级官职之后,能够知道做些什么事情,该如何的做事情,如何让我大明王朝强盛富裕起来,如何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平静富裕之生活。”
“更进一步,朕想到了理论之重要。”
“让读书人能够真正的明白为官之责任,让大明王朝能够真正的强盛富裕,且将这样的势头长久的延续下去,就很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理论,仅仅凭借着儒家思想,凭借着四书五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儒家思想延续近两千年的时间,必须要随着时间之推移发生变化,注入很多新的理论,这个道理解释起来很是简单,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与现如今的情形大不一样,我大明王朝若是死死抱着两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不知道改进和进取,那就必定会落后,国富民强的局面就不可能长时间的维系下去。”
“由此朕觉得,很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专门研究理论之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责很明确,那就是结合当前之实际情况,专门研究和提出相关的理论,提出来的理论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必须是可以推行下去的,必须是让我大明王朝能够长时间维持强盛富裕情形的。”
“朕思考了很久,这个机构之名称就叫做皇家理论政策研究院,能够进入这个研究院的都是大儒,朕不管他究竟是什么想法,也不管他是不是完全效忠于朝廷,只要他有足够的学识,就可以吸纳进入到研究院之中。”
“皇家政策理论研究院由礼部负责直接管辖,其性质主要是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为朕、内阁和朝廷提供理论上面的依旧,研究院可供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民生、军士、司法甚至是外交等等方面的事宜,研究院之人员,务必保持学识之独立性,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扰。”
“当然,研究院提出来的任何理论,都需要经过礼部和内阁的商议,凡是有利于我大明王朝发展的,尽管大胆的接受。”
“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朝廷能够吸纳方方面面的人才,也是大气之表现,换一种方式,让这些人为朝廷所用,更是好事情。”
。。。
杨廷枢终于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原来皇上想着将读书人之中的翘楚集中到某个地方,让这些人讨论理论方面的问题,提出来自身之建议,供朝廷和内阁参考。
那些东林党之中的大儒,包括复社和应社之中的大儒,正好可以进入到新成立的皇家政策理论研究院之中,这样一来,轻易就能够掌控舆论阵地,统一读书人的思想了。(未完待续。)
内阁大臣、礼部尚书杨廷枢忙的不可开交,不仅仅是因为皇上决定开恩科,准备在瑞元二年年初的时候就开始科举考试,吸纳人才,至于说考试的内容暂时不会变化,还是按照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的顺序进行,所出的题目依旧是四书五经,可不同之处在于,乡试和会试出题目的事情由礼部会同翰林院进行,也就是统一出题。
不要小看这个改变,乡试统一出题,等于剥夺了各省主考官出题目的权力,也就是说考取举人的学子,内心感谢的是礼部和翰林院,不会直接感激主考官。
同时朝廷也明确规定了,今后的乡试和会试,不允许出现拜访主考官的行为,乡试内帘官的确定由内阁直接掌控,在乡试开始之前三天时间抵达各省,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允许见任何人,乡试结束之后,主考官不参与阅卷的事宜。
这一条的规定,让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甚至来不及认识主考官。
这里面的原因,杨廷枢当然是知道的。
就在杨廷枢忙于国子监培训事宜以及准备来年的科举考试的时候,内阁突然开始商议东林党的事宜了,这是皇上直接安排的事宜。
这让杨廷枢感觉到奇怪,也不是很明白。
东林党已经分崩离析,特别是在出现张溥被毒死的事情之后。
三司会审最终的结果,是东林党为了自身的利益,决定除掉张溥,此事的策划钱士升、侯询和钱谦益等人都参与其中了,甚至连瞿式耜都没有能够幸免,吴昌时之所以会亲自动手毒死张溥。无非是得到了承诺,一旦张溥死于非命,或者是遭遇到损毁。那么吴昌时就将出任复社的领袖,而且得到东林党的推荐。在朝中为官。
当然调查结果之中,没有给钱士升等人解释的机会。
吴昌时因为毒死了身为两榜进士的张溥,犯下了死罪,已经被三司判决斩首,早就执行了,如此情况之下,钱士升等人根本就无从辩解。
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内阁趁机吸纳了一部分做事能力不错的原东林党人进入到朝廷。成为了低级的官员,不过他们必须与东林党划清界限,必须要进入到国子监学习,吸纳新的知识,改变之前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之中,老辣的周延儒做得更加过分,他要求这些东林党人一方面在国子监学子,一方面揭露东林党所做的一些结党营私、热衷于党争、党同伐异等事情。
通过这些手段,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形象完全坍塌。
控制大明的舆论可不比几百年之后,朝廷只要能够控制住读书人和士大夫的思想。就完全控制了舆论,掌握了主导的方向,至于说寻常的百姓。的确是不需要关心的,绝大部分的百姓根本就不识字,能够吃饱饭就满足了,更不用说有什么追求和思想了。
皇上通过国子监,已经掌控了绝对的舆论,应该说现如今大明的各级官吏,完全排斥和摒弃东林党提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思想,基本都是跟着皇上和朝廷的要求来做事情的。
如此情况之下,哪里还需要讨论什么东林党人的事情。
进入乾清宫。杨廷枢看见内阁首辅徐望华和内阁次辅周延儒等人早就到了。
很快,皇上进入了乾清宫。
众人拜见皇上之后。都坐了下来。
这也是皇上立下的规矩,皇上与内阁大臣在乾清宫议事的时候。众人都是可以坐下的,不必要站着议事,只是在开口说话的时候,需要站起身来说。
“诸位爱卿,朕决定讨论东林党的事宜,你们可能觉得奇怪,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东林党已经分崩离析,基本不复存在了,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已经摒弃了东林党的思想,当然也有极少数东林党的骨干,譬如说钱士升、侯询和钱谦益等人,依旧是死守着东林党的,朕不在乎,内阁不在乎,朝廷更是不在乎,按说如此的情况之下,朕大可不必理睬什么东大路、复社和应社的事宜了。”
“朕很久之前就说过,轻易是不会杀读书人的,到如今朕算是做到了,不过这不杀读书人之要求,也不会一成不变,譬如说吴昌时,前不久就被斩杀了。”
“朕依旧不会动钱士升、侯询、钱谦益和瞿式耜等人,对于那些心存疑惑之读书人,朕的办法历来是用事实说话,要让这些读书人心服口服,而不是采用斩杀的办法。”
乾清宫很是安静,众人都在仔细听着皇上的话语,思索今日究竟讨论什么事情。
“东林党发展之路,诸位都是清楚,包括复社和应社之发展,可以说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凝聚出来巨大的力量,得到了绝大部分读书人、士大夫和商贾的支持,其力量显赫,包括朝中的文武大臣,一部分也成为了东林党人。”
“为什么会出现此等的情况,这是朕这么多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
“现如今东林党、复社和应社已经分崩离析,表面上看不不足为惧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士大夫、商贾和读书人心目之中,东林党等被彻底摒弃。”
“可是朕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东林党有关的理论,也被完全摒弃,这恐怕是不正确的,譬如说顾宪成老先生之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应该是不错的,这提醒读书人,不能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死读书是无用的,读死书更是害死人,看看好多的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甚至连好多基本生活知识都不知道,这也就导致出现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说法了。”
“读书人拼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朕不用说,诸位基本都是两榜进士,也是通过读书才改变了身份,朕很多时候想到一种景象,若是读书人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况,该是多么的可怕,这样的读书人为官之后,到一方去出任百姓之父母官,能够很好的做事情吗。”
“由此朕想到了,东林党、复社和应社,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的发展,那就说明他们提出来的理论,某些方面是正确的。”
“朕今日请诸位商议,就是要说到此事。”
“翰林院、国子监和讲武堂,都是在负责专门培训各级文武官员之事情,这种培训之目的,主要还是让诸多的官员担任各级官职之后,能够知道做些什么事情,该如何的做事情,如何让我大明王朝强盛富裕起来,如何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平静富裕之生活。”
“更进一步,朕想到了理论之重要。”
“让读书人能够真正的明白为官之责任,让大明王朝能够真正的强盛富裕,且将这样的势头长久的延续下去,就很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理论,仅仅凭借着儒家思想,凭借着四书五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儒家思想延续近两千年的时间,必须要随着时间之推移发生变化,注入很多新的理论,这个道理解释起来很是简单,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与现如今的情形大不一样,我大明王朝若是死死抱着两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不知道改进和进取,那就必定会落后,国富民强的局面就不可能长时间的维系下去。”
“由此朕觉得,很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专门研究理论之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责很明确,那就是结合当前之实际情况,专门研究和提出相关的理论,提出来的理论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必须是可以推行下去的,必须是让我大明王朝能够长时间维持强盛富裕情形的。”
“朕思考了很久,这个机构之名称就叫做皇家理论政策研究院,能够进入这个研究院的都是大儒,朕不管他究竟是什么想法,也不管他是不是完全效忠于朝廷,只要他有足够的学识,就可以吸纳进入到研究院之中。”
“皇家政策理论研究院由礼部负责直接管辖,其性质主要是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为朕、内阁和朝廷提供理论上面的依旧,研究院可供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民生、军士、司法甚至是外交等等方面的事宜,研究院之人员,务必保持学识之独立性,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扰。”
“当然,研究院提出来的任何理论,都需要经过礼部和内阁的商议,凡是有利于我大明王朝发展的,尽管大胆的接受。”
“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朝廷能够吸纳方方面面的人才,也是大气之表现,换一种方式,让这些人为朝廷所用,更是好事情。”
。。。
杨廷枢终于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原来皇上想着将读书人之中的翘楚集中到某个地方,让这些人讨论理论方面的问题,提出来自身之建议,供朝廷和内阁参考。
那些东林党之中的大儒,包括复社和应社之中的大儒,正好可以进入到新成立的皇家政策理论研究院之中,这样一来,轻易就能够掌控舆论阵地,统一读书人的思想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