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暂时的稳定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星际之暴走技师、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嗣昌的雄心,遭遇到左良玉与贺人龙两人的同时反对,只不过左良玉更加的老奸巨猾,反对的态度温和一些,左良玉则是直来直往,根本没有什么掩饰。
反对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河南与山西可以算是李自成的老巢了,回到老巢之后的流寇,表现肯定不一样,其战斗力会明显提升,若是想着彻底剿灭盘踞在河南与山西的流寇,至少需要三十万大军,且要有充足的粮草,这样的战斗不比防御型的作战,需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拿下来,攻城拔寨的战斗特别多,后勤保障与兵力充足是决定性的因素。
目前朝廷能够调动征伐的大军,最多十五万人,首先人数上面就是不够的,其次粮草方面更是不用说,不可能维持很长的时间,一旦战斗进行不是特别顺利,大军缺乏粮草的情况出现,就是彻底崩溃的时候。
左良玉与贺人龙的认识是很有道理的,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两人毕竟是多年征伐,想当初朝廷为了剿灭流寇,征收了剿饷,而且采用了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几乎是总动员了,那是多大的力度,什么都能够保证,也没有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如今的朝廷大军,明显处于劣势,只不过在保卫北直隶的战斗之中获取了一次的胜利,原没有彻底剿灭流寇的实力。
杨嗣昌不是听不进意见的人,他已经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譬如说没有要求大军乘胜追击,给与流寇更大的打击,可对于贺人龙的态度,他是很不满意的。
进剿流寇的战斗得不到左良玉与贺人龙等人的支持。想要完美执行是不大可能的,朝廷大军之中,如同两人这样骁勇的总兵已经很少了。
杨嗣昌不得不停止进剿流寇的想法和部署。
经此一战。北直隶暂时稳定下来,杨嗣昌仔细考虑之后。给朝廷写去奏折,建议十五万大军分别驻扎在真定府、大名府、河间府以及保定府一带,真定府方向由总兵左良玉负责,大名府方向由总兵贺人龙负责,河间府以及保定府等地则由其他人负责。
杨嗣昌的这种安排,明显排斥了贺人龙。
从个人的凶悍方面来说,贺人龙超过了左良玉,而且其威名也让流寇胆寒。按说是应该驻扎在保定府的,流寇想要进攻京城,保定府是非常重要的门户,可惜对贺人龙有些看法的杨嗣昌,将贺人龙安排到了大名府。
至于说杨嗣昌本人,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应该要回到京城去了。
几天之后,皇上的圣旨再次下来,同意杨嗣昌的奏折。
十五万大军就此分散,到各自应该去的地方。
左良玉与贺人龙两人对这样的安排都是有意见的。左良玉驻扎在真定府,这里紧靠着山西,流寇一旦进攻北直隶。必定从真定府方向进攻,可驻扎在真定府的大军总人数不过两万人,凭着这两万人能够做什么,根本无法抵御。
贺人龙就更不用说了,驻扎在大名府,麾下只有一万军士。
保定府安排的军士人数最多,达到了八万人,其余四万人安排在了河间府,据说是要保证漕运的畅通。
因为内心有意见。故而左良玉与贺人龙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其实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杨嗣昌此番的安排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粮草的供给。十五万人需要的粮草是不少的,北直隶各地都遭遇到数次的劫掠,根本没有什么粮食,如今是初秋的季节,距离来年的秋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十五万大军的粮草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不解决这个基本问题,不管军士分布在什么地方,都是难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
不知道为什么,杨嗣昌没有想到这个最为主要的问题,其奏折之中根本没有牵涉到粮草,这个关键年问题被忽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杨嗣昌怕是难以预料。
时间到了九月底,北直隶基本稳定下来。
回到京城之后的杨嗣昌,负责管辖兵部和户部的事宜。
户部一般都是内阁首辅直接管辖的部门,此番由杨嗣昌负责管辖,可见皇上对其是非常信任的,不过这个时候管辖户部,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北方缺粮,就连京城之内,缺粮的问题都凸显出来了。
漕运停止之后,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京城,尽管北直隶其余地方遭遇到数不清的蹂躏,不过京城一直稳如磐石,不少士大夫和富户都借机进入到了京城,应天府在年初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次统计,京城的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人。
这个数字放在几百年之后,也不是小数目。
人多了,粮食的消耗就多,还在六月份的时候,京城粮食的问题就显露出来,因为大部分的漕粮都直接提供给朝廷大军了,用于民生的寥寥无几。
杨嗣昌主管户部之后,需要开始考虑粮食的问题了。
杨嗣昌不是神仙,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考虑到的,他关注的眼神,基本集中在兵部,也就是朝廷大军需要的粮食,这就包括了山海关、宣府、大同以及北直隶其余地方驻军的粮食,至于说老百姓需要的粮食,他还真的没有想过。
维持军队的粮食开销,唯有漕粮。
杨嗣昌迅速给漕运总督府下了敕书,要求恢复漕运,同时也给郑勋睿、周延儒、杨一鹏、熊文灿等人都写信了,言必须要恢复漕运。
杨嗣昌的信函、朝廷的敕书、曹驰的请示涵等等,都摆在了郑勋睿的面前,是不是恢复漕运,就等他的一句话了。
周延儒、杨一鹏、熊文灿、甘学阔甚至杨廷枢等人的意见,都是要恢复漕运,而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的意见,则是暂缓恢复漕运。
秋收季节过去的时间不长,南方的粮食基本都丰收了,各级官府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储存,这个时候运送漕粮,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没有人知道,郑勋睿正在因为漕运的事情遭受煎熬。
京城的暗线源源不断送来情报,北直隶各地的粮荒已经逐渐爆发出来,这种情况到了冬季,将是大爆发的时候,而京城的局势更加的严重。
京城斗米已经涨到五钱银子,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可能更高,南直隶石米三两银子,价格悬殊接近二十倍,这本来是很好的商机,可没有任何的商贾敢于做这样的生意,北直隶已经乱成一锅粥,虽然表面上平静了,但到处都是土匪,粮食不可能运抵京城,稍微安全一些的水路,潜在的危险也是巨大的,若是没有郑家军护航,根本不敢做。
京城的人口太多,富户只有那么多,绝大部分都是寻常的百姓,家中不可能有太多的存粮,而那些存粮的大户,已经开始囤积居奇,想要他们拿出来粮食接济百姓,根本不可能。
熟知历史的郑勋睿知道,缺粮的情况延续下去,历史上又一件事情将要大爆发,那就是鼠疫。
鼠疫夺去了北方一半多人口的性命,爆发鼠疫的原因就是缺粮,吃不饱饭的老百姓,无奈抓老鼠充饥,同样吃不饱的老鼠,自身的免疫力地下,身上携带的跳蚤等病毒更多,其身上的病菌一旦传染给人,则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将迅速蔓延,到了那个时候,鼠疫就形成了。
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到十七年爆发的鼠疫,属于肺鼠疫,这种病毒在低温之下传染,也就是冬天传染,气温上升之后会自动的消失。
北方已经大规模的缺粮,漕运若是不能够尽快的恢复,那么北方的鼠疫将大规模的爆发。
如今没有爆发鼠疫,郑勋睿和郑家军功不可没,漕运的畅通,以及陕西对流民的容纳,让饿殍满地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更兼之郑家军与草原的互市,保证了草原上的稳定,这才让北方没有爆发出来大规模的饥荒。
北方的鼠疫是不是会爆发,就在郑勋睿的一念之间,他若是恢复了漕运,保证对北方粮食的供给,则局势能够稳定下来,若是停止了漕运,让北方得不到漕粮,那么大规模的饥荒将迅速爆发。
可恢复漕运,则大明朝廷还能够维持,说不定还有逐渐稳定和强盛的机会,至少郑勋睿内心之中的计划将要遭遇到挫折。
是不是恢复漕运,让郑勋睿痛苦,他迟迟下不来决心。
穿越十多年的时间,他的内心已经变得较为冷酷了,可如此大的事情,他还是无法真正的做出决定。
十月初,郑勋睿终于下定了决心,恢复漕运。
他良心上过不去,且不说北直隶,就说京城之内,百万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寻常的百姓,这些百姓是无辜的,漕运若是停止,这些人很有可能饿死,京城爆发鼠疫的可能性成倍的增加,这是郑勋睿无法承受的历史责任。
至于说郑家军何时朝着北方进军,就算是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变化,无非是推迟一下时间,郑勋睿正好进一步稳固南方的局面。(未完待续。)
杨嗣昌的雄心,遭遇到左良玉与贺人龙两人的同时反对,只不过左良玉更加的老奸巨猾,反对的态度温和一些,左良玉则是直来直往,根本没有什么掩饰。
反对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河南与山西可以算是李自成的老巢了,回到老巢之后的流寇,表现肯定不一样,其战斗力会明显提升,若是想着彻底剿灭盘踞在河南与山西的流寇,至少需要三十万大军,且要有充足的粮草,这样的战斗不比防御型的作战,需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拿下来,攻城拔寨的战斗特别多,后勤保障与兵力充足是决定性的因素。
目前朝廷能够调动征伐的大军,最多十五万人,首先人数上面就是不够的,其次粮草方面更是不用说,不可能维持很长的时间,一旦战斗进行不是特别顺利,大军缺乏粮草的情况出现,就是彻底崩溃的时候。
左良玉与贺人龙的认识是很有道理的,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两人毕竟是多年征伐,想当初朝廷为了剿灭流寇,征收了剿饷,而且采用了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几乎是总动员了,那是多大的力度,什么都能够保证,也没有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如今的朝廷大军,明显处于劣势,只不过在保卫北直隶的战斗之中获取了一次的胜利,原没有彻底剿灭流寇的实力。
杨嗣昌不是听不进意见的人,他已经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譬如说没有要求大军乘胜追击,给与流寇更大的打击,可对于贺人龙的态度,他是很不满意的。
进剿流寇的战斗得不到左良玉与贺人龙等人的支持。想要完美执行是不大可能的,朝廷大军之中,如同两人这样骁勇的总兵已经很少了。
杨嗣昌不得不停止进剿流寇的想法和部署。
经此一战。北直隶暂时稳定下来,杨嗣昌仔细考虑之后。给朝廷写去奏折,建议十五万大军分别驻扎在真定府、大名府、河间府以及保定府一带,真定府方向由总兵左良玉负责,大名府方向由总兵贺人龙负责,河间府以及保定府等地则由其他人负责。
杨嗣昌的这种安排,明显排斥了贺人龙。
从个人的凶悍方面来说,贺人龙超过了左良玉,而且其威名也让流寇胆寒。按说是应该驻扎在保定府的,流寇想要进攻京城,保定府是非常重要的门户,可惜对贺人龙有些看法的杨嗣昌,将贺人龙安排到了大名府。
至于说杨嗣昌本人,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应该要回到京城去了。
几天之后,皇上的圣旨再次下来,同意杨嗣昌的奏折。
十五万大军就此分散,到各自应该去的地方。
左良玉与贺人龙两人对这样的安排都是有意见的。左良玉驻扎在真定府,这里紧靠着山西,流寇一旦进攻北直隶。必定从真定府方向进攻,可驻扎在真定府的大军总人数不过两万人,凭着这两万人能够做什么,根本无法抵御。
贺人龙就更不用说了,驻扎在大名府,麾下只有一万军士。
保定府安排的军士人数最多,达到了八万人,其余四万人安排在了河间府,据说是要保证漕运的畅通。
因为内心有意见。故而左良玉与贺人龙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其实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杨嗣昌此番的安排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粮草的供给。十五万人需要的粮草是不少的,北直隶各地都遭遇到数次的劫掠,根本没有什么粮食,如今是初秋的季节,距离来年的秋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十五万大军的粮草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不解决这个基本问题,不管军士分布在什么地方,都是难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
不知道为什么,杨嗣昌没有想到这个最为主要的问题,其奏折之中根本没有牵涉到粮草,这个关键年问题被忽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杨嗣昌怕是难以预料。
时间到了九月底,北直隶基本稳定下来。
回到京城之后的杨嗣昌,负责管辖兵部和户部的事宜。
户部一般都是内阁首辅直接管辖的部门,此番由杨嗣昌负责管辖,可见皇上对其是非常信任的,不过这个时候管辖户部,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北方缺粮,就连京城之内,缺粮的问题都凸显出来了。
漕运停止之后,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京城,尽管北直隶其余地方遭遇到数不清的蹂躏,不过京城一直稳如磐石,不少士大夫和富户都借机进入到了京城,应天府在年初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次统计,京城的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人。
这个数字放在几百年之后,也不是小数目。
人多了,粮食的消耗就多,还在六月份的时候,京城粮食的问题就显露出来,因为大部分的漕粮都直接提供给朝廷大军了,用于民生的寥寥无几。
杨嗣昌主管户部之后,需要开始考虑粮食的问题了。
杨嗣昌不是神仙,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考虑到的,他关注的眼神,基本集中在兵部,也就是朝廷大军需要的粮食,这就包括了山海关、宣府、大同以及北直隶其余地方驻军的粮食,至于说老百姓需要的粮食,他还真的没有想过。
维持军队的粮食开销,唯有漕粮。
杨嗣昌迅速给漕运总督府下了敕书,要求恢复漕运,同时也给郑勋睿、周延儒、杨一鹏、熊文灿等人都写信了,言必须要恢复漕运。
杨嗣昌的信函、朝廷的敕书、曹驰的请示涵等等,都摆在了郑勋睿的面前,是不是恢复漕运,就等他的一句话了。
周延儒、杨一鹏、熊文灿、甘学阔甚至杨廷枢等人的意见,都是要恢复漕运,而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的意见,则是暂缓恢复漕运。
秋收季节过去的时间不长,南方的粮食基本都丰收了,各级官府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储存,这个时候运送漕粮,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没有人知道,郑勋睿正在因为漕运的事情遭受煎熬。
京城的暗线源源不断送来情报,北直隶各地的粮荒已经逐渐爆发出来,这种情况到了冬季,将是大爆发的时候,而京城的局势更加的严重。
京城斗米已经涨到五钱银子,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可能更高,南直隶石米三两银子,价格悬殊接近二十倍,这本来是很好的商机,可没有任何的商贾敢于做这样的生意,北直隶已经乱成一锅粥,虽然表面上平静了,但到处都是土匪,粮食不可能运抵京城,稍微安全一些的水路,潜在的危险也是巨大的,若是没有郑家军护航,根本不敢做。
京城的人口太多,富户只有那么多,绝大部分都是寻常的百姓,家中不可能有太多的存粮,而那些存粮的大户,已经开始囤积居奇,想要他们拿出来粮食接济百姓,根本不可能。
熟知历史的郑勋睿知道,缺粮的情况延续下去,历史上又一件事情将要大爆发,那就是鼠疫。
鼠疫夺去了北方一半多人口的性命,爆发鼠疫的原因就是缺粮,吃不饱饭的老百姓,无奈抓老鼠充饥,同样吃不饱的老鼠,自身的免疫力地下,身上携带的跳蚤等病毒更多,其身上的病菌一旦传染给人,则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将迅速蔓延,到了那个时候,鼠疫就形成了。
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到十七年爆发的鼠疫,属于肺鼠疫,这种病毒在低温之下传染,也就是冬天传染,气温上升之后会自动的消失。
北方已经大规模的缺粮,漕运若是不能够尽快的恢复,那么北方的鼠疫将大规模的爆发。
如今没有爆发鼠疫,郑勋睿和郑家军功不可没,漕运的畅通,以及陕西对流民的容纳,让饿殍满地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更兼之郑家军与草原的互市,保证了草原上的稳定,这才让北方没有爆发出来大规模的饥荒。
北方的鼠疫是不是会爆发,就在郑勋睿的一念之间,他若是恢复了漕运,保证对北方粮食的供给,则局势能够稳定下来,若是停止了漕运,让北方得不到漕粮,那么大规模的饥荒将迅速爆发。
可恢复漕运,则大明朝廷还能够维持,说不定还有逐渐稳定和强盛的机会,至少郑勋睿内心之中的计划将要遭遇到挫折。
是不是恢复漕运,让郑勋睿痛苦,他迟迟下不来决心。
穿越十多年的时间,他的内心已经变得较为冷酷了,可如此大的事情,他还是无法真正的做出决定。
十月初,郑勋睿终于下定了决心,恢复漕运。
他良心上过不去,且不说北直隶,就说京城之内,百万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寻常的百姓,这些百姓是无辜的,漕运若是停止,这些人很有可能饿死,京城爆发鼠疫的可能性成倍的增加,这是郑勋睿无法承受的历史责任。
至于说郑家军何时朝着北方进军,就算是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变化,无非是推迟一下时间,郑勋睿正好进一步稳固南方的局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