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抵达淮安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星际之暴走技师、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九月十五日,郑勋睿和家人抵达淮安府城。
这一次他一路都和家人在一起,没有加快速度,时间上面来得及,多陪陪家人,也让他内心安宁一些,少了一些愧疚,讨伐流寇和抵御后金鞑子的时间太长,大半年的时间没有见到家人,虽说文曼珊等人不会说什么,但失落感肯定是有的。
郑勋睿陪着家人一道前往淮安府城,路上是很热闹的,文曼珊、冬梅、荷叶与杨爱珍等人,都是非常高兴的,每日里歇息的时候,围在他的身边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
不过郑勋睿没有完全闲着,他一直都在思考漕运的事情。
漕运关乎大明王朝的兴衰,也是皇上特别关注的事宜。
隋唐时期开挖的大运河,一直以来都承担不俗的任务,将南方的粮食、丝绸、茶叶、瓷器等等物资大规模的运往北方,运送的最多的就是粮食,因为气候和土壤等的原因,北方粮食产量一直都很低,几乎就是南方亩产的一半,而北方作为历代王朝的政治中心,集聚了大量的官吏和军队,耗费巨大,特别是明朝,绝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在北方,辽东和边关更是依靠漕运输送的粮食支撑,如此情况之下,漕运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京杭大运河经过历朝历代的开凿,到明朝的时候,全长已经达到了三千五百六十四里,南至浙江杭州府,北至京城,沿途经过了浙江、南直隶、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地。京杭大运河所经过的城池,无不是商贸繁华,商贾云集。
作为漕运总督府所在的淮安府城,那就更不用说了,漕运总督府在此。大大小小的官吏和卫漕兵丁也驻扎在这里,诸多的商贾更是齐聚这里找寻商机,导致了淮安府城的繁华和富庶,成为了南直隶仅次于南京的热闹和繁华之地。
漕运总督府在淮安府城的中心位置,处于作为繁华的地段。
到淮安府城上任,郑勋睿虽说没有宣扬。不过他抵达淮安府城的时候,凤阳总督吴振缨和镇守太监杨泽等人,还是率领大大小小的官吏,在府城门口迎接。
这是官场上的惯例,郑勋睿虽说不喜欢这样的形式。但也要表露对诸多官吏的感谢,他很清楚,自己就任漕运总督,牵挂了很多人的神经,特别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所谓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依靠着漕运发财的官吏、士大夫、商贾,还有最底层的百姓。
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官商勾结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公开的事情。以商贾支撑起来的诸多漕运帮,依靠官府的保护存在,孝敬官吏的同时。左右漕运的兴衰。
郑勋睿早就有准备,他率领的郑家军,这个时候就成为了绝对的中坚力量,漕运之中的不少弊端必须要彻底废除,换句话说,打掉官商勾结的毒瘤。成为保证漕运兴旺的要务,该赚的银子。也是郑家军赚到手里来。
当然这需要过程。
进入淮安府城,迎面扑来的繁华。还是让郑勋睿颇为感慨。
其实在淮安府城之外,郑勋睿就有了不一般的感受,官道两边到处都是商铺,密密麻麻,栉次鳞比,官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有神情悠闲的读书人,更多的还是急匆匆的商贾,以及为了生存奔波的百姓。
郑勋睿是漕运总督,进入淮安府城当然有着不一般的气派,前面有专门开路的卫漕兵丁,中间是数十辆的马车,郑勋睿和诸多的官吏跟在马车的后面,后面则是时刻跟随在郑勋睿身边的两千亲兵。
郑家军在郑锦宏等人的率领之下,已经提前抵达淮安,驻扎在卫曹军营。
如此浩浩荡荡的气派,也是郑勋睿反对的,他甚至有些后悔了,不该和家眷一同前往淮安府城,若是提前到来,可以避免繁杂的礼仪。其实这样的气势,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他这个漕运总督,与诸多的官吏还是一条心的,来到淮安不会做出多大的改变,一切都是按照原来的要求做事情的。
任何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深刻含义的,郑勋睿可不笨。
淮安府城内的商贾太多了,一路走过,都是大大小小的商铺,沿街的房屋,几乎看不到民居,豪华气派的酒楼、青楼、茶楼和赌坊,也是格外的耀眼,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非常之多,这让郑勋睿想起了从明英宗到明孝宗四朝为官的邱峻的一首诗词: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郑勋睿记得南京的秦淮河是大明最为繁华富庶和娱乐之地,其实淮安府城丝毫不亚于南京的秦淮河,只不过这里商贾居多,在大明读书人的眼里,商贾是不上大雅之堂的,他们也不愿意去歌颂商贾,免得掉了身价,读书人自诩享受的地方是高雅的,淮安府城这样的地方,肯定是不入他们法眼的,真正的说起来,淮安府城比较秦淮河还要热闹,聚集的人要多很多的,只不过这里的人三教九流,不同于秦淮河读书人居多。
在淮安府城,夜夜笙歌、夜不闭市的情形是非常普遍的,为了能够抓住商机,商贾是不辞辛劳的,特别是那些处于底层的商贾,为了能够赚钱活命,特别的辛苦,那些已经立足的大商贾,虽说自身已经不用如此的辛劳,但也不会错过赚钱的机会,其麾下跑腿的一样辛苦。
商贸繁华,必定带动方方面面的发展,试想一下,所有漕运的船只,悉数需要在淮安府停留,接受检查,千万艘漕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吃饭住宿,南来北往的商贾需要在这里进行货物的交易,旅客也需要在这里盘恒停留,更加重要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漕运的畅通,保证粮食的供给,在淮安府还设立了两处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三处预备仓,五初庄仓,这些仓库必须保证粮食的充足,以备随时运往北方和京城。
庞大的商贸需求,必定带动商贾的发展,故而大明无数的商贾都云集在淮安府城,期盼着能够从中分一杯羹。
可以说,漕运已经成为大明最为庞大的商贸动作,带动了太多方面的发展。
不过隐忧也是存在的,崇祯年间以来,漕运远不如万历、天启年间那么兴旺,这里面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朝中东林党人所谓的藏富于民的政策,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南方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增加农业赋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漕运所需要调拨和运输的粮食大幅度的减少,致使北方的粮食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崇祯三年到八年,北方大规模遭遇灾荒的时候,根本无法从南方调集大量的粮食。
更大的隐患在于河道的疏通。
漕运必须依靠河道的畅通,京杭大运河长达三千五百六十四里,任何一段的河道淤堵,对于漕运都有着致命的影响,偏偏崇祯初年以来,朝廷缺银子,日常开销都几乎无法维持,能够投入到河道疏通上面的银子就更加有限的,目前主要保证的是从淮安到京城的河道疏通,其他方面的河道疏通,往往都疏忽了。
要知道大明的交通是不发达的,粮食若是依靠陆路运输,耗费极大,而且沿路都不是特别的安全,漕运与陆路运输比较起来,开销小了很多,速度也快了很多,有着明显的优势,故而漕运已经成为大明南北沟通的生命线。
郑勋睿记得很清楚,他在陕西的时候,很多时候从南方购买粮食,都是依托的漕运,商贾若不能够依靠漕运,完全依靠陆路运输,那粮食成本是无法想象的。
沿路到漕运总督府,百姓和商贾都是要回避的。
马背上的郑勋睿看着这一切,没有说话,尽管脸上带着笑容,可是眼睛里面没有丝毫的笑容,这种高高在上的作态,是他极其不适应的,而且这样的作态,怕是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让百姓产生误解的。
小半个时辰之后,大队人马来到漕运总督府。
总督衙门前面一对纤尘不染的白矾石的石狮,引发了他的注意,这一对石狮,据说是元代波斯进贡的石狮,整个大明只有两对,一对留在了淮安府城的漕运总督府,一队在京城的应天府衙门之前。
漕运总督府是万历七年淮安府城搬迁的时候,重新在这里修建的,距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建筑规模宏大,有房间二百一十三间,漕运总督府大大小小二百七十多官吏都在这里办公,漕运总督的家眷也是住在总督府里面,和其他衙门设置一样,这里有大堂、二堂,所不同的是还设有大观堂与淮河节楼。
漕运总督的品阶是正二品,衙门设置与六部差不多,统辖的官吏和卫漕兵丁多达两万多人,比六部直接管辖的人还要多,这一方面表示漕运总督的权力很大,另外一个方面也表现出来漕运地位的重要,从漕运总督府的气派就完全表现出来了。(未完待续)
九月十五日,郑勋睿和家人抵达淮安府城。
这一次他一路都和家人在一起,没有加快速度,时间上面来得及,多陪陪家人,也让他内心安宁一些,少了一些愧疚,讨伐流寇和抵御后金鞑子的时间太长,大半年的时间没有见到家人,虽说文曼珊等人不会说什么,但失落感肯定是有的。
郑勋睿陪着家人一道前往淮安府城,路上是很热闹的,文曼珊、冬梅、荷叶与杨爱珍等人,都是非常高兴的,每日里歇息的时候,围在他的身边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
不过郑勋睿没有完全闲着,他一直都在思考漕运的事情。
漕运关乎大明王朝的兴衰,也是皇上特别关注的事宜。
隋唐时期开挖的大运河,一直以来都承担不俗的任务,将南方的粮食、丝绸、茶叶、瓷器等等物资大规模的运往北方,运送的最多的就是粮食,因为气候和土壤等的原因,北方粮食产量一直都很低,几乎就是南方亩产的一半,而北方作为历代王朝的政治中心,集聚了大量的官吏和军队,耗费巨大,特别是明朝,绝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在北方,辽东和边关更是依靠漕运输送的粮食支撑,如此情况之下,漕运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京杭大运河经过历朝历代的开凿,到明朝的时候,全长已经达到了三千五百六十四里,南至浙江杭州府,北至京城,沿途经过了浙江、南直隶、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地。京杭大运河所经过的城池,无不是商贸繁华,商贾云集。
作为漕运总督府所在的淮安府城,那就更不用说了,漕运总督府在此。大大小小的官吏和卫漕兵丁也驻扎在这里,诸多的商贾更是齐聚这里找寻商机,导致了淮安府城的繁华和富庶,成为了南直隶仅次于南京的热闹和繁华之地。
漕运总督府在淮安府城的中心位置,处于作为繁华的地段。
到淮安府城上任,郑勋睿虽说没有宣扬。不过他抵达淮安府城的时候,凤阳总督吴振缨和镇守太监杨泽等人,还是率领大大小小的官吏,在府城门口迎接。
这是官场上的惯例,郑勋睿虽说不喜欢这样的形式。但也要表露对诸多官吏的感谢,他很清楚,自己就任漕运总督,牵挂了很多人的神经,特别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所谓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依靠着漕运发财的官吏、士大夫、商贾,还有最底层的百姓。
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官商勾结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公开的事情。以商贾支撑起来的诸多漕运帮,依靠官府的保护存在,孝敬官吏的同时。左右漕运的兴衰。
郑勋睿早就有准备,他率领的郑家军,这个时候就成为了绝对的中坚力量,漕运之中的不少弊端必须要彻底废除,换句话说,打掉官商勾结的毒瘤。成为保证漕运兴旺的要务,该赚的银子。也是郑家军赚到手里来。
当然这需要过程。
进入淮安府城,迎面扑来的繁华。还是让郑勋睿颇为感慨。
其实在淮安府城之外,郑勋睿就有了不一般的感受,官道两边到处都是商铺,密密麻麻,栉次鳞比,官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有神情悠闲的读书人,更多的还是急匆匆的商贾,以及为了生存奔波的百姓。
郑勋睿是漕运总督,进入淮安府城当然有着不一般的气派,前面有专门开路的卫漕兵丁,中间是数十辆的马车,郑勋睿和诸多的官吏跟在马车的后面,后面则是时刻跟随在郑勋睿身边的两千亲兵。
郑家军在郑锦宏等人的率领之下,已经提前抵达淮安,驻扎在卫曹军营。
如此浩浩荡荡的气派,也是郑勋睿反对的,他甚至有些后悔了,不该和家眷一同前往淮安府城,若是提前到来,可以避免繁杂的礼仪。其实这样的气势,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他这个漕运总督,与诸多的官吏还是一条心的,来到淮安不会做出多大的改变,一切都是按照原来的要求做事情的。
任何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深刻含义的,郑勋睿可不笨。
淮安府城内的商贾太多了,一路走过,都是大大小小的商铺,沿街的房屋,几乎看不到民居,豪华气派的酒楼、青楼、茶楼和赌坊,也是格外的耀眼,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非常之多,这让郑勋睿想起了从明英宗到明孝宗四朝为官的邱峻的一首诗词: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郑勋睿记得南京的秦淮河是大明最为繁华富庶和娱乐之地,其实淮安府城丝毫不亚于南京的秦淮河,只不过这里商贾居多,在大明读书人的眼里,商贾是不上大雅之堂的,他们也不愿意去歌颂商贾,免得掉了身价,读书人自诩享受的地方是高雅的,淮安府城这样的地方,肯定是不入他们法眼的,真正的说起来,淮安府城比较秦淮河还要热闹,聚集的人要多很多的,只不过这里的人三教九流,不同于秦淮河读书人居多。
在淮安府城,夜夜笙歌、夜不闭市的情形是非常普遍的,为了能够抓住商机,商贾是不辞辛劳的,特别是那些处于底层的商贾,为了能够赚钱活命,特别的辛苦,那些已经立足的大商贾,虽说自身已经不用如此的辛劳,但也不会错过赚钱的机会,其麾下跑腿的一样辛苦。
商贸繁华,必定带动方方面面的发展,试想一下,所有漕运的船只,悉数需要在淮安府停留,接受检查,千万艘漕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吃饭住宿,南来北往的商贾需要在这里进行货物的交易,旅客也需要在这里盘恒停留,更加重要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漕运的畅通,保证粮食的供给,在淮安府还设立了两处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三处预备仓,五初庄仓,这些仓库必须保证粮食的充足,以备随时运往北方和京城。
庞大的商贸需求,必定带动商贾的发展,故而大明无数的商贾都云集在淮安府城,期盼着能够从中分一杯羹。
可以说,漕运已经成为大明最为庞大的商贸动作,带动了太多方面的发展。
不过隐忧也是存在的,崇祯年间以来,漕运远不如万历、天启年间那么兴旺,这里面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朝中东林党人所谓的藏富于民的政策,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南方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增加农业赋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漕运所需要调拨和运输的粮食大幅度的减少,致使北方的粮食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崇祯三年到八年,北方大规模遭遇灾荒的时候,根本无法从南方调集大量的粮食。
更大的隐患在于河道的疏通。
漕运必须依靠河道的畅通,京杭大运河长达三千五百六十四里,任何一段的河道淤堵,对于漕运都有着致命的影响,偏偏崇祯初年以来,朝廷缺银子,日常开销都几乎无法维持,能够投入到河道疏通上面的银子就更加有限的,目前主要保证的是从淮安到京城的河道疏通,其他方面的河道疏通,往往都疏忽了。
要知道大明的交通是不发达的,粮食若是依靠陆路运输,耗费极大,而且沿路都不是特别的安全,漕运与陆路运输比较起来,开销小了很多,速度也快了很多,有着明显的优势,故而漕运已经成为大明南北沟通的生命线。
郑勋睿记得很清楚,他在陕西的时候,很多时候从南方购买粮食,都是依托的漕运,商贾若不能够依靠漕运,完全依靠陆路运输,那粮食成本是无法想象的。
沿路到漕运总督府,百姓和商贾都是要回避的。
马背上的郑勋睿看着这一切,没有说话,尽管脸上带着笑容,可是眼睛里面没有丝毫的笑容,这种高高在上的作态,是他极其不适应的,而且这样的作态,怕是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让百姓产生误解的。
小半个时辰之后,大队人马来到漕运总督府。
总督衙门前面一对纤尘不染的白矾石的石狮,引发了他的注意,这一对石狮,据说是元代波斯进贡的石狮,整个大明只有两对,一对留在了淮安府城的漕运总督府,一队在京城的应天府衙门之前。
漕运总督府是万历七年淮安府城搬迁的时候,重新在这里修建的,距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建筑规模宏大,有房间二百一十三间,漕运总督府大大小小二百七十多官吏都在这里办公,漕运总督的家眷也是住在总督府里面,和其他衙门设置一样,这里有大堂、二堂,所不同的是还设有大观堂与淮河节楼。
漕运总督的品阶是正二品,衙门设置与六部差不多,统辖的官吏和卫漕兵丁多达两万多人,比六部直接管辖的人还要多,这一方面表示漕运总督的权力很大,另外一个方面也表现出来漕运地位的重要,从漕运总督府的气派就完全表现出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