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小说网 > 抗战惊雷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同仇敌忾的热情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同仇敌忾的热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七军!收编孙殿英的部队!

    杨天风拿着电报,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陷入长长的思索。

    有了正式的番号,这自然是好事。用后世的言语进行解释,那就是临时工转正了,由国家财政拔款了。

    而孙殿英的部队有一万多人,如果能够整编消化,则使军力有很大的提升,关键是如何操作。显然,国府那边已经替他尽可能地扫除了障碍,剩下的只是一些小问题。

    “我要打散原新五军的编制,军官进入训练班,士兵分散补充各部队。”杨天风思虑已定,抬头看着马玉名。

    “只要孙殿英等高级军官听令调动,那些中低级军官和士兵好处置。”马玉名对杨天风的办法很赞赏,笑道:“新五军在敌后进行游击作战,境况不佳,官兵们过得很苦。去年冬天因为棉衣短缺,还冻死冻伤了不少人。”

    这是一种提醒,杨天风听明白了,他其实也是这样的思路。在敌后进行游击作战,国x军在组织、动员、宣传上都远远不如八路军、新四军,处境艰难是肯定的。所以,在待遇上想办法,确实是收服官兵的有效手段。

    “还有这些物资,蒋委员长对于杨兄的褒赏和看重,那真是没的说。”马玉名早已从戴笠的密电中得到了指示,对杨天风的态度更加亲近。

    “还要感谢戴老板的美言和大力帮助啊!”杨天风接过物资清单,边看边表示着感谢,“回报是肯定会有的,这一点,还请马兄放心,并转告上峰。”

    “这不就见外了?”马玉名摆了摆手,停顿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三夫人的病情如何了,用不用从别的地方请名医诊治?”

    “已经有所好转,感谢马兄的关心。”杨天风沉吟着说道:“马兄上次说过,雷达的研制已经开始。而作为电子科技方面的基础,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生产却没有提及。”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加强对日战略部署起见,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在南京的参谋本部内成立了“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来,国防设计委员会与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易名“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主要管理资源的调查研究、开发和调配。

    战略资源是战争胜败的关键,电力资源自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电力工业建设又是保障国防和民生的重要支柱。而电工器材能否自给,则关系到电力资源的发展程度。

    有鉴于此,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将创办中央电工器材厂列为重工业三年计划中“十大厂矿”之一。

    一九三六年七月,资源委员会于南京市珠江路水晶台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建中央电工器材厂,以恽震为主任委员,计划设立四个厂,分别生产电线、电缆、收发电子管、灯泡、有线电话设备、变压器和开关设备,附带生产电池等产品。

    一九三七年三月,中央电工器材厂进口了德国的生产设备,并在湖南省湘潭县下摄司选定厂址,开始破土动工。但随着抗战爆发,中央电工器材厂筹备委员会由南京迁往湘潭;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沦陷后,又紧急迁往桂林继续生产。

    一九三九年春,中国自制的电子管在桂林首次与国人见面;同年七月十一日,中央电工器材厂结束筹备工作,正式宣布成立。

    杨天风脑中有很多资料,但苦于没有相关的生产设备,自己制造又有很多困难,便只能求助于从外采购,或者帮助有能力的工厂进行生产。

    中央电工器材厂能制造收发电子管,说明在技术和设备上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水平。杨天风便拿出了一些资料,希望他们能生产制造出大功率的三、四极电子管或磁控管,甚至是研发还未面世的晶体管。

    如果有了这些电子器件,不仅雷达技术能得到迅速发展,杨天风也能制造出更多的高科技武器和设备。比如火控系统的自动跟踪雷达,无线电近炸引线等等。

    马玉名当然不知道杨天风的长远计划,听杨天风问起,立刻表示要追问结果,并加强重视。

    “马兄有所不知,这些电子器件的作用极大。”杨天风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给马玉名扫扫盲,“英国已经发明了大功率磁控管,地面和飞机上如果装备了这种磁控管的微波雷达,我军在空中作战方面将获得极大的帮助。还有……”

    马玉名似懂非懂,但确实要比以前更加重视了。

    杨天风颇感无奈,工作效率啊,实在是令人心急,可他除了追问,除了推荐几位专家学者,还真是做不了什么。

    其实,杨天风是有些苛求了。

    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处于战争环境之中,发展工业之环境较西方国家恶劣百倍,工业之发展几乎完全依赖于热心人士的努力。

    虽然历经千难万险,但先辈们仍激情未减,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生产,保障供给军需民用。以中央电工器材厂为例,当时几乎每天都有日本飞机来轰炸,妄图摧毁我国的后方工业。每次飞机轰炸的时候,大家就躲到防空洞里,等警报解除后,继续生产。

    而为了及早完成工作,工人们有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的人都累吐了好几回。但大家同仇敌忾、生产热情高涨。

    而在整个抗战时期,中央电工器材厂面对战时物资紧缺以及对外采购交通线中断的情况,通过研究人员的自主研发,已经能生产多项电工器材,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僵局。

    在当时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氛围中,象中央电工器材厂这样的动人故事还有很多。以昆明为例,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为了负荷涌入昆明的全国各地的同胞,并为抗战前线提供大量抗战物资,昆明乃至全省的农民努力开荒、生产、节衣缩食,可以用“以一隅而荷天下之重任”来形容。

    同时,战争带给全国一场灾难,但也给昆明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抗战爆发后,内地一些企业迁来昆明,为昆明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昆明的四大工业基地——马街、茨坝、海口、安宁。

    中国工业的很多“第一”都诞生在昆明:中国第一根电缆、第一台汽车、第一架军用望远镜、第一炉电力炼制的钢水……

    送走了马玉名,杨天风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将要运到的物资清单,盘算着利用价值,觉得已经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只是对国府的慷慨,感到了疑惑。

    需要不同程度维修的****2、3战斗机十余架,一批飞机零部件,包括被击伤击落的各种型号的战机发动机等等;还有钨、锑等矿产,枪枝弹药……还有人员上的援助,包括各兵工厂的熟练工人和技师,还有杨天风屡次招募的南洋机工,甚至还有一批飞行学员。

    损坏的飞机、飞机零部件,杨天风有用,国府却觉得没什么价值。当时中国的飞机产业不仅受制于基础工业的落后,在飞机的维护保养等后勤保障方面也很差。

    要知道,战斗中飞机或遭受敌人攻击,或由于连续飞行,机器设备都会出现很大的损耗。这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该换的部件可以很快更换,该修理的地方可以很快的修好。

    但这些小事对国x军来说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为国x军没有完整地航空工业,零件不能制造,甚至稍大些的修理都不能完成。

    更无奈的是国x军的飞机购自多个国家,各种飞机标准不同,后勤压力极大。而又缺乏合格的机械师、维修员,很多很小的故障就能致使一架宝贵的战机无法正常作战,成为废品。

    此外,除了少数尖子外,国x军飞行员的素质也不敢恭维,导致在训练、飞行、转场中事故频出,损失不小。

    而且,抗战初期作为战斗机绝对主力的****2、3战斗机不仅落后,还所剩无几,现在至一九四一年,是苏制伊15和伊16战斗机翱翔在中国上空的时代了。

    这两种战斗机都很小,尤其是后者又粗又短,从而得到了一个“小驴”的外号。

    伊15战斗机是老式的双翼战斗机,低速水平盘旋能力非常强,但速度太慢,甚至还没有日军的大型轰炸机96式飞得快(370公里)。

    伊16战斗机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如悬臂下单翼构造和收放式起落架,还有从西方购买的功率强大的新式发动机。不过,该飞机仍然使用了很多老式技术,比如半开放式座舱,双翼飞机残余结构,木质硬壳结构等等。难以操纵是它最大的缺点,优点则是它的速度很快,垂直机动性很好。

    尽管这两种飞机已经是过时落后的,但杨天风还是寄希望于它们的发动机,重新制造更好的飞机。

    而且,杨天风想到了很多原因,但还是对国府的突然慷慨存有疑问,可他却不准备继续冥思苦想了,有很多工作正等着他呢!况且,还有一个香取小忍需要打发呢!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