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皇位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延按约给出的第一批赎金抵达上京,由户部清点后入了国库。

    兵部和吏部户部清算出战亡将士名册,功绩名册等,交由皇帝过目,与百官商榷一致后进行封赏,发放抚恤银。

    五月二十九的早朝,气氛肃穆隆重,与平日大有不同。

    高和展开明黄卷轴,高声宣读圣裁。

    “大昭安稳全仗将士护佑,战亡将士的抚恤银,不可贪墨半分,须分文不差送至家人手中……”

    此次大昭南北受敌,战亡将士二十余万,所下发的抚恤银数目庞大,极易引起心怀不轨之人动念。

    为防止官吏贪墨,皇帝与众臣商议,下派可信之人到各地,监管督察。并下诏至各地,让百姓监察状告,凡有贪墨者,严惩不贷。

    处置好战亡将士,接下来便是立功将士论功行赏。

    “……靖安侯夫人捐躯报国,乃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抚赏黄金五百两,珠宝锦绸十二箱。”

    “靖安侯骁勇忠义,为边关战事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赏白银十万两,加袭爵位一代。”

    “太子郁承智勇兼资,为边关战事殚精竭虑,立下丰功伟绩,朕心甚慰。赏黄金千两,珠宝器物十八箱。”

    “璟王郁峥雄才伟略,多谋善断,在宜城之战中立下不世之功,特封为璟亲王,赏黄金五百两,赐丹书铁卷一块。”

    “璟王妃大义贤良,实乃天下女子之表率,加封诰命以昭天下,赏贡锦五十匹,珠宝器物十箱,东珠头面一套。”

    “殿前都指挥使周泊序智勇无双,斩杀南延二皇子萧凛,为宜城战事作出卓著贡献,赏白银十万两,赐丹书铁卷一块。”

    “另后位空悬,放眼后宫,唯毓贵妃有懿淑之德,性资敏慧,酌立为后。”

    “东宫无主,谢丞相之女谢婉若,端方贤德,含章秀出,敬慎持躬,册为太子妃。”

    高和一一宣读完,满朝百官恭声齐喝。

    “圣上英明。”

    宣读完封赏,高和从内侍手中接过另一卷轴展开,继续高声宣念。

    这次的内容,是关于上京商户的。

    边关起战时,上京商户在姜舒和姜父的号召带领下,为朝廷出了不少力。

    现下大昭安稳,皇帝没有忘记他们,下令给姜记减五年商税,其余商户各减三年。

    此诏一出,上京商户沸腾了。

    而看到其余告示后,全城百姓都沸腾了。

    大昭经历了一年多的灾厄磨难,终于迎来了昌盛宁和。

    郁承回到东宫时,册立太子妃的圣旨也一同到了。

    谢婉若跪地,领旨谢恩。

    待传旨内侍走后,谢婉若同郁承进到内室。

    郁承脱下朝服,谢婉若拿来常服给他穿上。

    “殿下怎么不高兴?”谢婉若观察着郁承的神色问。

    郁承叹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的殊荣,都是将士拿命换来的。”

    回到上京后,郁承时常会梦到边关战场,每次都会惊醒,浑身大汗。

    谢婉若夜夜相伴,明白郁承是留下心疾了。

    不仅如此,郁承从边关回来后,落下了畏冷的毛病,遇凉风呛喉时还会咳嗽不止。

    现下已近六月,常人都觉天气炎热不已,按往年规矩屋中已需放置冰鉴祛暑了。

    但今年因郁承怕冷,屋中一只冰鉴都未放。

    “他国虎视,不是殿下的错。”谢婉若柔声安慰。

    郁承没说话,走到软榻上倚躺下。

    在边关的几月,郁承身体耗损过度,身子骨较从前弱了许多,极易疲乏,总想躺一躺。

    谢婉若走过去,动作轻柔的给郁承按柔放松。

    屋中静寂舒适,郁承看着谢婉若妍丽柔和的侧脸,心有所思道:“莫愁湖的荷花该开了吧。”

    谢婉若微怔:“应当差不多了。”

    郁承凝望着她道:“婉若,你可想住在莫愁湖边,夏赏清荷冬赏雪?”

    谢婉若闻言抬头看向郁承,心中惊疑道:“殿下此话何意?”

    郁承伸手握住她的手,语气疲惫道:“我如今的身子你也知晓,大不如前,无法同以往一般宵衣旰食。且我也厌倦了朝中纷扰,只想寻一僻静地,日日年年与你相伴,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他的意思是不做皇帝了?

    谢婉若听后惊震不已,久久未语。

    郁承见此眸光晦黯,略有些失望道:“你不愿意吗?”

    谢婉若回神,蹙眉摇头道:“我只是在想,晧临和朝堂怎么办?”

    郁承道:“朝中有百官和璟王,有我无我都一样。至于晧临,他到了入学的年纪,可受周太傅教导了。”

    原来他早就想好了。

    谢婉若缓声道:“殿下累了,想歇一歇也无妨。只是离开朝堂容易,再回朝堂怕是艰难。”

    “那就不回了。”郁承不假思索。

    谢婉若面色一变,颤声道:“殿下要让出太子之位?”

    “非也。”

    谢婉若听的一头雾水,满面不解的看着郁承。

    郁承喝了口茶水润喉,同她说了一件事。

    昨日皇帝召郁承和郁峥到御书房,同他们商讨皇位之事。

    皇帝虽身体康健,但操理朝政多年也是身心俱疲,已有退位之意,过一两年便打算去行宫颐享天年。

    郁承是太子,皇帝退位他理所应当继位。

    但郁承经历种种,加之身子不大好,无心继位。

    他不继位,这皇位能给谁?

    皇帝看向郁峥。

    郁峥当即表明态度,他只想做个贤王。

    皇帝拧眉瞪着两人道:“朕这皇位是烫手山芋不成?一个两个都不想要。你们年纪轻轻便喊疲累,想要清闲偷懒,那朕该如何?”

    郁承和郁峥福至心灵,不约而同道:“父皇身康体健,治国有方乃不世明君,理当继续治理大昭。”

    “混账!”皇帝恼的朝他们扔了几本折子。

    “那朕百年之后呢!”

    郁承没说话,郁峥从善如流道:“那时晧临已长大了。”

    郁晧临今年五岁,再有十年便可接触朝政,十八岁便可亲政独当大局。

    “你想的倒是周全。”皇帝龙目厉沉的盯着郁峥。

    郁峥面不改色道:“为父皇分忧,是儿臣该做的。”

    好一个为他分忧!

    皇帝气的直吭气,却又无可奈何。

    郁峥无心皇位,他早便知道,也未想过强迫他。

    毕竟郁承仁明厚德,足堪大任。

    但皇帝没想到,郁承从边关回来后,竟也不想继位了。

    如此一来,皇帝想要退位享清闲的盘算落了空。

    这烫手山芋,只能他自己继续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