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谋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下午,寒山上,凉亭处,李笠正与张铤交谈,因为话题有些敏感,所以随从都在亭外较远处候着。
加上山脚下寒山堰排水口处的轰鸣声干扰,旁人根本就听不到亭内两人说的是什么。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齐军接连吃败仗,接下来一两年,极大可能不会入寇,那么,徐州刺史李笠会何去何从?
“再过得一两年,徐州局势稳定,君侯在任上也有三四年,必然会转任别处,离开徐州,徐州刺史一职,由某位皇子接任。”
这是张铤的看法,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自刘宋以来,皇子、宗室出镇要地已成惯例。
虽然有例外,但既然是例外,说明只是极低概率发生的事情。
李笠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可不想轻易离开徐州,毕竟,这是他拼了命才挣来的地盘,没道理拱手让人。
但基于皇权角度来看,任谁做皇帝,都不可能让徐州如此要地长期由一个外臣镇守。
除非,让皇帝认定这个人在徐州任上,即能胜任,又无不轨之心及行迹。
所以张铤极力主张李笠尽早做安排,趁着这一两年时间,想办法获得皇帝的持续信任,让陛下确信李笠是徐州刺史最好的人选,且无力造反。
让皇帝认为,以州长史、州司马分管民政和军务,适当分权、掣肘,就能让李笠丧失收买豪强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因为徐州的位置太重要了,很容易出现一个地域武装集团。
“君侯可知,齐高帝是如何成事的?”张铤开始讲‘古’。
李笠洗耳恭听:“说来听听。”
“君侯,齐高帝当年坐镇淮阴,得青徐豪强投效,便有了后来成事之资。”
张铤不清楚李笠是否知道齐高帝萧道成当年的事迹,所以仔细介绍一遍,以便引出自己的观点。
刘宋后期,内有皇帝倒行逆施,外有魏国咄咄逼人,因为徐州刺史薛安都北附魏国,于是刘宋相继丢失了青、徐之地。
淮北大部分地区沦陷,大量青、徐豪族南下,在淮南寓居。
坐镇淮阴的萧道成,吸纳这些青、徐豪族武装,抗击魏国的南侵。
萧道成之前历练多年,无论是治兵还是治民,都很有才干,为外戚(兰陵萧氏)出身,又有文采,所以颇有号召力,很快收拢这些青、徐豪族的人心。
这些青、徐豪族中的代表人物,随萧道成南征北战,为其取代刘宋建立萧齐立下汗马功劳。
所以,萧道成能够成事,靠的是青徐豪族的支持。
结果过了二十多年,兰陵萧氏又有一人,走上了萧道成类似的道路,那就是先帝萧衍。
萧齐末年,魏国南侵,攻占沔北地区。
汉水以北沦为敌境,汉水以南的雍州成了前线,萧衍任雍州刺史,得荆襄地区雍州豪族的支持。
这其中,也包括寓居雍州的外地士族,譬如柳庆远(河东柳氏)、韦睿(京兆韦氏)。
以及因为沔北沦陷而南下的沔北豪族,譬如南阳蔡道福、新野曹景宗、广平冯道根等人。
后来,萧衍乘着皇帝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在雍州襄阳起兵,浩浩荡荡杀向建康,随后改朝换代。
这个过程之中,雍州豪族们出力甚多。
可以说,萧衍能够成事,靠的是雍州豪族的支持。
有鉴于此,梁国建立后,雍州刺史一职,除了一开始由柳庆远、韦睿等声望极高的雍州豪族代表人物担任,此外,均由宗室任职。
宋齐、齐梁换代,其经验教训,必为后人铭记。
如今皇帝肯定会提防有人借助徐州刺史一职,结交当地豪强武装,进而构成一个武装集团。
这个人目前指的就是李笠,不是说他有这个心,而是有这个可能。
所以,要想让陛下放心,认为李笠无心且没有能力成为第二个萧道成,首先得避免有任何被皇帝怀疑的举动,至少面上不能被看出来。
其次,需要花心思结交宫中人脉,时常在天子耳边吹风,给李笠说好话。
然而,外臣结交朝臣、内侍乃大忌,稍有不慎,会弄巧成拙。
且李笠出身微寒,根本就没有什么官场人脉可以借助,想要拉拢官员,恐怕也拉拢不了什么有分量的人。
既然无法‘请人’在皇帝耳边给自己说好话,张铤认为,不如把水搅浑。
挑动皇子们争夺徐州刺史一职,只有先把水搅浑,李笠才有机会。
张铤先问:“若陛下要派人出镇徐州,那么该派谁来?”
“派藩王?鄱阳王?湘东王?就不怕出个萧鸾第二?”
萧鸾为齐高帝萧道成之侄、齐武帝萧赜堂弟,年幼丧父,为萧道成抚养长大。
齐武帝临终托孤,拜萧鸾为尚书令,辅佐皇太孙萧昭业,结果萧鸾夺了皇位,将萧道成子孙屠戮一空。
皇帝提防外臣借助徐州刺史一职坐大,同样会提防藩王借此坐大。
所以,只能派皇子来做徐州刺史,能力强不强无所谓,反正有佐官辅佐,稳住局面还是可以的。
且一旦徐州局势危急,还可以派李笠率军救急不是?
问题随之而来:让哪位皇子就任徐州刺史?
皇子之间,如今可是在暗暗较劲。
皇帝当年是兄终弟及当了储君,所以,如今的皇子们,谁不想碰碰运气?
尽力表现,让父亲觉得自己有才干,一旦皇太子意外去世、其子年幼,那么兄终弟及不是不可能。
二皇子、寻阳王萧大心,是兄终弟及的第一受益人,说对储君之位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位也就三十出头,而三皇子、江夏王萧大款,有收复湘州、荆州、襄州乃至沔北的辉煌战绩。
同理,威望也不小的四皇子、南海王萧大临,难道不会有想法?
这位可是有收复淮北州郡以及徐州的战绩。
当然,两位皇子的战绩水分很大,但挂名主帅占便宜是理所当然。
张铤分析,徐州刺史一职十分重要,若二皇子上任,权威必然愈重,还可能会拉拢豪族为爪牙。
陛下有意扶持皇子掣肘皇太子,但不会真让皇子威胁皇太子的地位。
所以之前让三皇子挂帅收复荆州、襄州,四皇子挂帅出征淮北,也有制衡二皇子之意。
皇帝总是要适当扶持其他皇子掣肘皇太子,又要让皇子之间相互掣肘,这种权力平衡涉及的人一多,反倒会很麻烦。
而四皇子、南海王萧大临既然是收复徐州的挂名主帅,任徐州刺史理所当然,那前两位皇子甘心么?
其他皇子,甘心么?
皇子之间是这样,宗室之中,同样有人会起心思。
围绕徐州刺史一职,诸位皇子之间、宗室之间必然会较劲,张铤认为己方可以暗地里派人煽风点火,浑水摸鱼。
现在就营造出两三年后,徐州必须由皇子出镇的声势。
如此一来,各位皇子连同其后的支持者们,现在就会蠢蠢欲动,开始做各种铺垫,排挤可能的竞争者。
随着时间流逝,围绕徐州刺史一职的较劲会愈发激烈。
而李笠则在徐州任上“老老实实”做事,一副兢兢业业当官、等着任满交接的样子。
皇帝任命的州长史、州司马,会把徐州的实情上报,皇帝仔细观察一两年,看不出李笠有任何不轨企图。
另一边,皇子们及其支持者为了徐州刺史一职争破头,搞得鸡飞狗跳,那么...
皇帝权衡利弊,会更倾向于让李笠留任,并继续以州长史、州司马分李笠的权责,进行监视。
如此安排,好过让动机不明的某位皇子来徐州,平添烦恼。
张铤说着说着,笑起来:“只要比较下来,君侯成为最合适的徐州刺史人选,就有极大概率如愿多在徐州呆上几年。”
李笠认为这浑水摸鱼的办法不错,但实施起来却不容易。
因为他们在建康没有什么像样的官场人脉,很难煽动皇子们为了争夺徐州刺史一职,搞出两败俱伤的局面。
李笠觉得为难:“找人煽风点火,这可不好找,你有把握么?”
张铤表态:“下官在建康,总是有些朋友,所以,定能为君侯分忧!”
下午,寒山上,凉亭处,李笠正与张铤交谈,因为话题有些敏感,所以随从都在亭外较远处候着。
加上山脚下寒山堰排水口处的轰鸣声干扰,旁人根本就听不到亭内两人说的是什么。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齐军接连吃败仗,接下来一两年,极大可能不会入寇,那么,徐州刺史李笠会何去何从?
“再过得一两年,徐州局势稳定,君侯在任上也有三四年,必然会转任别处,离开徐州,徐州刺史一职,由某位皇子接任。”
这是张铤的看法,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自刘宋以来,皇子、宗室出镇要地已成惯例。
虽然有例外,但既然是例外,说明只是极低概率发生的事情。
李笠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可不想轻易离开徐州,毕竟,这是他拼了命才挣来的地盘,没道理拱手让人。
但基于皇权角度来看,任谁做皇帝,都不可能让徐州如此要地长期由一个外臣镇守。
除非,让皇帝认定这个人在徐州任上,即能胜任,又无不轨之心及行迹。
所以张铤极力主张李笠尽早做安排,趁着这一两年时间,想办法获得皇帝的持续信任,让陛下确信李笠是徐州刺史最好的人选,且无力造反。
让皇帝认为,以州长史、州司马分管民政和军务,适当分权、掣肘,就能让李笠丧失收买豪强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因为徐州的位置太重要了,很容易出现一个地域武装集团。
“君侯可知,齐高帝是如何成事的?”张铤开始讲‘古’。
李笠洗耳恭听:“说来听听。”
“君侯,齐高帝当年坐镇淮阴,得青徐豪强投效,便有了后来成事之资。”
张铤不清楚李笠是否知道齐高帝萧道成当年的事迹,所以仔细介绍一遍,以便引出自己的观点。
刘宋后期,内有皇帝倒行逆施,外有魏国咄咄逼人,因为徐州刺史薛安都北附魏国,于是刘宋相继丢失了青、徐之地。
淮北大部分地区沦陷,大量青、徐豪族南下,在淮南寓居。
坐镇淮阴的萧道成,吸纳这些青、徐豪族武装,抗击魏国的南侵。
萧道成之前历练多年,无论是治兵还是治民,都很有才干,为外戚(兰陵萧氏)出身,又有文采,所以颇有号召力,很快收拢这些青、徐豪族的人心。
这些青、徐豪族中的代表人物,随萧道成南征北战,为其取代刘宋建立萧齐立下汗马功劳。
所以,萧道成能够成事,靠的是青徐豪族的支持。
结果过了二十多年,兰陵萧氏又有一人,走上了萧道成类似的道路,那就是先帝萧衍。
萧齐末年,魏国南侵,攻占沔北地区。
汉水以北沦为敌境,汉水以南的雍州成了前线,萧衍任雍州刺史,得荆襄地区雍州豪族的支持。
这其中,也包括寓居雍州的外地士族,譬如柳庆远(河东柳氏)、韦睿(京兆韦氏)。
以及因为沔北沦陷而南下的沔北豪族,譬如南阳蔡道福、新野曹景宗、广平冯道根等人。
后来,萧衍乘着皇帝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在雍州襄阳起兵,浩浩荡荡杀向建康,随后改朝换代。
这个过程之中,雍州豪族们出力甚多。
可以说,萧衍能够成事,靠的是雍州豪族的支持。
有鉴于此,梁国建立后,雍州刺史一职,除了一开始由柳庆远、韦睿等声望极高的雍州豪族代表人物担任,此外,均由宗室任职。
宋齐、齐梁换代,其经验教训,必为后人铭记。
如今皇帝肯定会提防有人借助徐州刺史一职,结交当地豪强武装,进而构成一个武装集团。
这个人目前指的就是李笠,不是说他有这个心,而是有这个可能。
所以,要想让陛下放心,认为李笠无心且没有能力成为第二个萧道成,首先得避免有任何被皇帝怀疑的举动,至少面上不能被看出来。
其次,需要花心思结交宫中人脉,时常在天子耳边吹风,给李笠说好话。
然而,外臣结交朝臣、内侍乃大忌,稍有不慎,会弄巧成拙。
且李笠出身微寒,根本就没有什么官场人脉可以借助,想要拉拢官员,恐怕也拉拢不了什么有分量的人。
既然无法‘请人’在皇帝耳边给自己说好话,张铤认为,不如把水搅浑。
挑动皇子们争夺徐州刺史一职,只有先把水搅浑,李笠才有机会。
张铤先问:“若陛下要派人出镇徐州,那么该派谁来?”
“派藩王?鄱阳王?湘东王?就不怕出个萧鸾第二?”
萧鸾为齐高帝萧道成之侄、齐武帝萧赜堂弟,年幼丧父,为萧道成抚养长大。
齐武帝临终托孤,拜萧鸾为尚书令,辅佐皇太孙萧昭业,结果萧鸾夺了皇位,将萧道成子孙屠戮一空。
皇帝提防外臣借助徐州刺史一职坐大,同样会提防藩王借此坐大。
所以,只能派皇子来做徐州刺史,能力强不强无所谓,反正有佐官辅佐,稳住局面还是可以的。
且一旦徐州局势危急,还可以派李笠率军救急不是?
问题随之而来:让哪位皇子就任徐州刺史?
皇子之间,如今可是在暗暗较劲。
皇帝当年是兄终弟及当了储君,所以,如今的皇子们,谁不想碰碰运气?
尽力表现,让父亲觉得自己有才干,一旦皇太子意外去世、其子年幼,那么兄终弟及不是不可能。
二皇子、寻阳王萧大心,是兄终弟及的第一受益人,说对储君之位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位也就三十出头,而三皇子、江夏王萧大款,有收复湘州、荆州、襄州乃至沔北的辉煌战绩。
同理,威望也不小的四皇子、南海王萧大临,难道不会有想法?
这位可是有收复淮北州郡以及徐州的战绩。
当然,两位皇子的战绩水分很大,但挂名主帅占便宜是理所当然。
张铤分析,徐州刺史一职十分重要,若二皇子上任,权威必然愈重,还可能会拉拢豪族为爪牙。
陛下有意扶持皇子掣肘皇太子,但不会真让皇子威胁皇太子的地位。
所以之前让三皇子挂帅收复荆州、襄州,四皇子挂帅出征淮北,也有制衡二皇子之意。
皇帝总是要适当扶持其他皇子掣肘皇太子,又要让皇子之间相互掣肘,这种权力平衡涉及的人一多,反倒会很麻烦。
而四皇子、南海王萧大临既然是收复徐州的挂名主帅,任徐州刺史理所当然,那前两位皇子甘心么?
其他皇子,甘心么?
皇子之间是这样,宗室之中,同样有人会起心思。
围绕徐州刺史一职,诸位皇子之间、宗室之间必然会较劲,张铤认为己方可以暗地里派人煽风点火,浑水摸鱼。
现在就营造出两三年后,徐州必须由皇子出镇的声势。
如此一来,各位皇子连同其后的支持者们,现在就会蠢蠢欲动,开始做各种铺垫,排挤可能的竞争者。
随着时间流逝,围绕徐州刺史一职的较劲会愈发激烈。
而李笠则在徐州任上“老老实实”做事,一副兢兢业业当官、等着任满交接的样子。
皇帝任命的州长史、州司马,会把徐州的实情上报,皇帝仔细观察一两年,看不出李笠有任何不轨企图。
另一边,皇子们及其支持者为了徐州刺史一职争破头,搞得鸡飞狗跳,那么...
皇帝权衡利弊,会更倾向于让李笠留任,并继续以州长史、州司马分李笠的权责,进行监视。
如此安排,好过让动机不明的某位皇子来徐州,平添烦恼。
张铤说着说着,笑起来:“只要比较下来,君侯成为最合适的徐州刺史人选,就有极大概率如愿多在徐州呆上几年。”
李笠认为这浑水摸鱼的办法不错,但实施起来却不容易。
因为他们在建康没有什么像样的官场人脉,很难煽动皇子们为了争夺徐州刺史一职,搞出两败俱伤的局面。
李笠觉得为难:“找人煽风点火,这可不好找,你有把握么?”
张铤表态:“下官在建康,总是有些朋友,所以,定能为君侯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