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228.番外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卫成熟门熟路求到皇帝跟前, 听说他大叔公将满百岁,皇帝很是感慨,说日子混着太快了, 那幅耄耋富贵图好像才是昨天作的, 实则已经二十年。当初他多年轻,正在人一生最好的年华里, 二十几岁, 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挑灯夜读也不感觉累,如今多坐会儿都腰酸背疼。
早二十年,听闻谁家出了个高寿老人,皇帝稀奇更多。如今他年逾不惑, 听说卫家老爷子将近期颐, 心里便艳羡起来。
卫成又来请他添礼,皇帝也不嫌烦, 他乐得蹭这喜气, 还遗憾说可惜距离远了, 要是人在皇城根下,到那日可不得亲自前去沾沾光。
……
这次卫成来说得早,皇帝提前写了字, 命工匠制成福寿天齐寿匾, 那寿匾是全黑底, 金色字, 落款明明白白, 又加了朱红大印,瞧着好不气派!
宫里抬的寿匾,人在京城的卫家子孙纷纷赋诗撰文,制成屏条,最后做成一大扇十连寿屏。媳妇儿们也想表心意,商量着绣了幅百寿图……乾元三十三年后几个月,卫家人可忙活够了,尤其嫁过来几个媳妇儿排着班赶绣图,好不容易才完成。
卫家这么大动静,京城里不少人都听说了,像姻亲或者朋友三四为凑趣赋诗的不少,这些诗文也被仔细搜集起来,整理成一本,准备带回去念给老爷子听听。康郡王府那边,芳妤她爹听闻卫家要回去不少人,寿礼都有好多车,又听说他们老家那边早已准备起来,百岁宴当日至少是一天一夜的流水席,周围认识不认识的怕是都会去赶礼,那场面他想想就激动,就在家里嘀咕说也想跟去瞧瞧。
康郡王骂他说别人家过大寿你去干啥?
“我到今天就只听说这一位能满上百岁的,赶上不是福气?就哪怕非亲非故也能凑个热闹,别说咱同卫家还是姻亲。再说,我在京里也没啥事,出去看看不行?”
这倒也是……
“你要去就备份像样的礼,回来记得拿几个寿碗,也让我同你母亲沾点长寿之气。”
“知道了。”
不光是康郡王,同僚之中来问卫成讨寿碗的就不是一两人,都让他多拿几个回来,觉得为贺老人百岁寿诞烧制的寿碗用着都能多活几载。
哪怕大家总把长命百岁挂嘴边,真能满上的有几人?多数人从出生至今也没见过哪怕一个。卫成他大叔公这辈子从没到过京里,却在高门大户里出了名。他是民间唯一一个收过皇上三回寿礼的,两幅字画一块匾,这都是凭命长争回来风光体面。
之前姜蜜有提到是不是搭漕船南下,卫成算过日子,怕赶不及,最终决定翻过年立刻出京。一月间,排成长龙的车队已经动身启程,除了满满几车的寿礼就是跟着去赶礼的亲朋,还有被皇上外派出来随行照顾卫成双亲的年轻太医。除此以外,另有侍卫一路护送……其实送不送倒也无妨,卫成青天老爷的名号传遍四海,他在民间声誉好,哪怕因为种种原因被逼不得不落草为寇的也不会同他家人过不去。
回去这一路受了些罪,还在途中二老就有些精力不济,听说就要到了剩下没几天路他们才精神起来。
到宿州地界老爷子就频繁往外看,进松阳县他更坐不住,满心想着马上就到,就要到了。
“二十多年前出去的时候真没想到再回来已经是这时候,我俩当初才四十多,如今也在古稀之年。”
“这一路我都在盼,眼下倒紧张起来,不知道这二十几年间变了多少。”
“我还在想回去住哪儿,老屋能睡人不?”
“反正赶了马车来,没地方住还能进县城,包客栈啊。”
“……”
二老又聊了几句,马车就进了镇子,眼看又要出镇子往村里去。这么大动静自然会招来看热闹的,道两旁看热闹的满是纳闷,有人想到了。
“都不知道卫家那个老头子这一春办百岁宴,该是他们家后生晚辈拉回来的寿礼吧!之前满八十九十不都有吗?”
“前两回整寿的主礼听说还是宫里出的,皇帝的墨宝!不知道这回又是什么。”
“好奇咱看看去?立刻过去还赶得及看热闹。”
“那还说啥?走着!”
“我也去,这回来的马车比哪次都多,看样子来了不少人,不知道都有谁回来了。”
“你们说卫家那个一品大官回来了吗?”
“朝廷上那么多事,他回不来吧。”
“儿孙总要回来几个,也别猜了,去看看。”
从镇上出发去后山村距离不远,立刻就有人结伴凑热闹去。而这时,马车已经进村,也是因为本村出了个卫家,为方便马车进出,地方上给他们修了路,起初还是泥土路,后来铺上了石子,人或马车走着都方便很多。这是近些年才弄好的,早先马车都只能停在村口,到不了家门前。
这一日,村人可说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就迎来长长的车队。起头那架马车正好停在寿星老头家门前,后面顺着排成一字长蛇。
寿星老头人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来着,见这阵仗他杵着拐站起来,想回头喊儿孙出来看看,结果不用他喊,卫家子孙听到动静已经聚过来了。
有些从屋里出来,有些从田间回来,边走边问是谁来了?怎么来这么多马车?
“是京城来的吧?就不知道来的是谁。”
就有人问:“马车上是谁啊?”
刚问出来,就听到熟悉的大嗓门,从后面马车里下来几个人,一看……好家伙!不就是卫大郎一家!
“都回来了啊!还当你们这一上京就见不着!真好!今儿咱们整几桌好的乐呵乐呵,也听你们说说京城那头。”
就有同辈的赶来寒暄,卫大郎被拖住了,毛蛋一路把人拨开,直奔前头马车去,开了车厢门请他爷奶下来。
二老一下来,赶来看热闹的村里人先是一愣,还没认出,又多看了两眼就觉得眼熟。
“是吴婆子啊?”
“是不是吴婆子?”
“哎哟你穿成这样像戏文里唱的老太君,我差点没认出来!仔细看看相貌还是没变,就是老了!”
“你跟你男人都回来了?赶了多久的路?”
卫家的后生晚辈已经围上来招呼人了,二老应下,然后才往院子里去,老爷子一把岁数还噗通跪到他大伯面前。互相一个对视,两人眼眶都泛红,抹起泪来。
“回来了啊?还当闭眼之前见不着你了。”
“是侄儿的错,一走二十多年,这才会来看您。”
“你都一把岁数了还跪什么,你起来,起来说话。”寿星老头还说呢,说父子俩一个样,十多年前卫成回来的时候也是噗通一下。
这边几个老头子说得热络,那头吴氏也让村里的老姐妹围起来。吴氏跟村里这些婆子站一起是有点辣眼睛,像极了老夫人和她跟前的粗使婆子,好在人家虽然拘谨,吴氏爽快,她很能说,拉着东家西家的一通招呼,就跟回到当年顿一起洗衣裳吹牛打屁的时候。
“都说你成了高门大户的老太太,跟我们怕是没话说了,没想到啊……你这脾气倒没变多少!”
“我上京都四五十岁了,有啥可变的?”
“你现在是凤冠霞帔诰命加身了?”
“那可不!早先我就说三郎有出息指定能带我享福,你们还不信,这不老太太我已经是一品诰命,一品诰命知不知道?别说县官,知府这些见了我都得弯腰作揖客客气气尊一声老夫人。”
真别说,听到动静的县太爷也坐上马车赶来了,过来听说那是卫成的爹娘就冲上前行了大礼。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吴氏刚吹完牛,就应验了。
陆续又有不少人从马车里出来,吴氏都拉着给村里人介绍了,这个是孙子,那个是曾孙,还有卫彦他岳父康郡王的亲儿子……这次来的人实在不少,分量也重。
又有人问:“你三儿子呢?他没一起?”
“一品官当着哪有时间?”
“那他媳妇儿呢?”
“也留在京中,总不能都走。”
“你那个三元及第的孙子呢?”
“砚台啊?他从翰林院出来,调去大理寺了,天天审案。”
“对了对了,卫虎跟他媳妇儿荷花呢?”
吴氏回头瞅了一眼,指着后面安排卸货的说:“那不就是!咋的认不出来了?”
大家伙儿仔细看了看,说出去几年人都精神了,看着就有出息。
围过来的越来越多,卫二郎也听到风声赶过来,乍一听说爹娘回村了他还不信,过来一看果真是……他就满身激动往前扑,嘴里喊着娘往吴氏跟前跪,他是跪了个实实在在,吴氏一看是二儿子,往旁边让了两步,躲开了。
“娘!是我啊娘!我是二郎!您看看我是二郎!”
回想当日大房上京时,吴氏见着大儿子抄起家伙就要动手,这会儿见着老二却不同,她一点儿波动没有,就只是一身冷漠。
卫二郎又要喊娘,吴氏这才开口:“你打住吧。我没你这么不孝敬父母不友爱兄弟的儿子,别跪我,也别假模假样跟我诉苦,我说的你不肯听,就会跟你媳妇儿商量着瞎搞,办的尽是些损人不利己的蠢事,眼皮子比谁都浅还觉得自己聪明贼有主见,我说一回两回你当放屁,我不是你娘,你是我祖宗!”
吴氏当众说出这一番话,卫二郎懵了。
他嘴里喃喃自语半天,回过神来当娘的已经走开,不在跟前。倒是虎娃带着荷花过来招呼他,卫二郎压根进不进去虎娃说啥,还在想自己做了什么呢?为啥娘会这么对他?
吴氏不给他好脸,他转头去找爹,卫老头想打他的,手都抬起来又放下去了。
“算了,我打你有什么用?你都五十岁的人,听不进也不想听我跟老太婆说的,那你就好自为之。”
回来这一路卫大郎还在想,爹娘一回乡二弟指定挨揍,这好啊!这下挨打的就不光是他!结果他万万没想到,没想到爹娘就是一脸冷漠,跟看外人似的。亲眼见过这一幕后,他忽然觉得挨顿打还是不错,至少打完气就消了事情就过去了,看着亲儿子反倒视而不见,这反应才折磨人。
看二郎整个恍惚起来,卫大郎拍拍他肩膀,让他回头带着媳妇儿好生认错。该发话就发话,该拿态度就拿态度。
“我这些年老老实实过日子,没咋的啊!头年姜进宝上京,李氏说写信去问问三弟咋的好处不留给自家人我还没让,只是去信问了一下虎娃他们咋回事,哪里又让爹娘不痛快了?”
卫二郎一脸认真,倒真把卫大郎给难住了,卫大郎在帮他琢磨爹娘气啥来着,站旁边的卫煊冷不丁开口:“爷奶气的是二伯和二伯母把一房人全霍霍了。你们二房子孙最多,却没一个有出息,连虎子哥都是让我爹带出来才改了窝囊样逐渐立起来的。”
整个卫家找不出比卫煊更扎心的人,这话一说出来,卫二郎惊呆了,卫大郎想想说不对啊:“我这头除了大顺不是也没出息的人?”
“那不是还有堂哥立着?再说我奶说了,蠢人多听话,主意不要那么大。”
大房因着有个毛蛋,现在有转好的趋势,哪怕春生他们不行,再往后一辈好生培养还来得及。二房就让人看不到希望,登科岁数也不小了还没成亲,由他娘陪着专心读书,而登科后面还有巧儿还有折桂。巧儿比姜进宝要大,之前拖着一直不许人,还是京城这头催着李氏才给定下来,也没怎么挑选,只不过凑了个亲上亲。喜事没咋办,就择了个吉日穿上大红袄进了李家门。
就这些事哪怕不碍着别人,听着还是气人的。
……
卫煊几句话说完就看那头送寿礼去了,自京中运来的寿礼被一件件抬到寿星老头跟前,这头一样就是皇上赠的福寿天齐寿匾,跟着就是京城子孙呈上的十连寿屏,还有百寿图等等。
老爷子高兴极了,他从这一天乐到寿宴结束,到来祝寿的带上寿碗这些返京,他让儿孙搀扶着送了一段,眼看着马车走远了才乐悠悠说:“好了好了,见过他们我也就无牵无挂了。”
在乡里时,吴氏让太医给把过脉,太医说没大毛病,有些小问题那是人老了自然而然的。
结果等众人回到京城,就过了两三个月,老家乡下递了信来,说有一天老爷子忽然想见子子孙孙,他们就把在外面做工的找回来,大家围着热闹了一下,当晚还喝了口酒,老爷子睡下去就没起来,做着梦就走了。
姜蜜还怕父母亲难过,结果二老都挺好,尤其是爹,说他大伯至少没遭罪,百年前哭着来到世上,如今却是笑着走的。
他活着的时候有子孙绕膝,现在到底下去还能跟村里那些老伙计唠唠,说说百岁大寿办得多风光。
别看人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活到这份上,他值了。
卫成熟门熟路求到皇帝跟前, 听说他大叔公将满百岁,皇帝很是感慨,说日子混着太快了, 那幅耄耋富贵图好像才是昨天作的, 实则已经二十年。当初他多年轻,正在人一生最好的年华里, 二十几岁, 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挑灯夜读也不感觉累,如今多坐会儿都腰酸背疼。
早二十年,听闻谁家出了个高寿老人,皇帝稀奇更多。如今他年逾不惑, 听说卫家老爷子将近期颐, 心里便艳羡起来。
卫成又来请他添礼,皇帝也不嫌烦, 他乐得蹭这喜气, 还遗憾说可惜距离远了, 要是人在皇城根下,到那日可不得亲自前去沾沾光。
……
这次卫成来说得早,皇帝提前写了字, 命工匠制成福寿天齐寿匾, 那寿匾是全黑底, 金色字, 落款明明白白, 又加了朱红大印,瞧着好不气派!
宫里抬的寿匾,人在京城的卫家子孙纷纷赋诗撰文,制成屏条,最后做成一大扇十连寿屏。媳妇儿们也想表心意,商量着绣了幅百寿图……乾元三十三年后几个月,卫家人可忙活够了,尤其嫁过来几个媳妇儿排着班赶绣图,好不容易才完成。
卫家这么大动静,京城里不少人都听说了,像姻亲或者朋友三四为凑趣赋诗的不少,这些诗文也被仔细搜集起来,整理成一本,准备带回去念给老爷子听听。康郡王府那边,芳妤她爹听闻卫家要回去不少人,寿礼都有好多车,又听说他们老家那边早已准备起来,百岁宴当日至少是一天一夜的流水席,周围认识不认识的怕是都会去赶礼,那场面他想想就激动,就在家里嘀咕说也想跟去瞧瞧。
康郡王骂他说别人家过大寿你去干啥?
“我到今天就只听说这一位能满上百岁的,赶上不是福气?就哪怕非亲非故也能凑个热闹,别说咱同卫家还是姻亲。再说,我在京里也没啥事,出去看看不行?”
这倒也是……
“你要去就备份像样的礼,回来记得拿几个寿碗,也让我同你母亲沾点长寿之气。”
“知道了。”
不光是康郡王,同僚之中来问卫成讨寿碗的就不是一两人,都让他多拿几个回来,觉得为贺老人百岁寿诞烧制的寿碗用着都能多活几载。
哪怕大家总把长命百岁挂嘴边,真能满上的有几人?多数人从出生至今也没见过哪怕一个。卫成他大叔公这辈子从没到过京里,却在高门大户里出了名。他是民间唯一一个收过皇上三回寿礼的,两幅字画一块匾,这都是凭命长争回来风光体面。
之前姜蜜有提到是不是搭漕船南下,卫成算过日子,怕赶不及,最终决定翻过年立刻出京。一月间,排成长龙的车队已经动身启程,除了满满几车的寿礼就是跟着去赶礼的亲朋,还有被皇上外派出来随行照顾卫成双亲的年轻太医。除此以外,另有侍卫一路护送……其实送不送倒也无妨,卫成青天老爷的名号传遍四海,他在民间声誉好,哪怕因为种种原因被逼不得不落草为寇的也不会同他家人过不去。
回去这一路受了些罪,还在途中二老就有些精力不济,听说就要到了剩下没几天路他们才精神起来。
到宿州地界老爷子就频繁往外看,进松阳县他更坐不住,满心想着马上就到,就要到了。
“二十多年前出去的时候真没想到再回来已经是这时候,我俩当初才四十多,如今也在古稀之年。”
“这一路我都在盼,眼下倒紧张起来,不知道这二十几年间变了多少。”
“我还在想回去住哪儿,老屋能睡人不?”
“反正赶了马车来,没地方住还能进县城,包客栈啊。”
“……”
二老又聊了几句,马车就进了镇子,眼看又要出镇子往村里去。这么大动静自然会招来看热闹的,道两旁看热闹的满是纳闷,有人想到了。
“都不知道卫家那个老头子这一春办百岁宴,该是他们家后生晚辈拉回来的寿礼吧!之前满八十九十不都有吗?”
“前两回整寿的主礼听说还是宫里出的,皇帝的墨宝!不知道这回又是什么。”
“好奇咱看看去?立刻过去还赶得及看热闹。”
“那还说啥?走着!”
“我也去,这回来的马车比哪次都多,看样子来了不少人,不知道都有谁回来了。”
“你们说卫家那个一品大官回来了吗?”
“朝廷上那么多事,他回不来吧。”
“儿孙总要回来几个,也别猜了,去看看。”
从镇上出发去后山村距离不远,立刻就有人结伴凑热闹去。而这时,马车已经进村,也是因为本村出了个卫家,为方便马车进出,地方上给他们修了路,起初还是泥土路,后来铺上了石子,人或马车走着都方便很多。这是近些年才弄好的,早先马车都只能停在村口,到不了家门前。
这一日,村人可说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就迎来长长的车队。起头那架马车正好停在寿星老头家门前,后面顺着排成一字长蛇。
寿星老头人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来着,见这阵仗他杵着拐站起来,想回头喊儿孙出来看看,结果不用他喊,卫家子孙听到动静已经聚过来了。
有些从屋里出来,有些从田间回来,边走边问是谁来了?怎么来这么多马车?
“是京城来的吧?就不知道来的是谁。”
就有人问:“马车上是谁啊?”
刚问出来,就听到熟悉的大嗓门,从后面马车里下来几个人,一看……好家伙!不就是卫大郎一家!
“都回来了啊!还当你们这一上京就见不着!真好!今儿咱们整几桌好的乐呵乐呵,也听你们说说京城那头。”
就有同辈的赶来寒暄,卫大郎被拖住了,毛蛋一路把人拨开,直奔前头马车去,开了车厢门请他爷奶下来。
二老一下来,赶来看热闹的村里人先是一愣,还没认出,又多看了两眼就觉得眼熟。
“是吴婆子啊?”
“是不是吴婆子?”
“哎哟你穿成这样像戏文里唱的老太君,我差点没认出来!仔细看看相貌还是没变,就是老了!”
“你跟你男人都回来了?赶了多久的路?”
卫家的后生晚辈已经围上来招呼人了,二老应下,然后才往院子里去,老爷子一把岁数还噗通跪到他大伯面前。互相一个对视,两人眼眶都泛红,抹起泪来。
“回来了啊?还当闭眼之前见不着你了。”
“是侄儿的错,一走二十多年,这才会来看您。”
“你都一把岁数了还跪什么,你起来,起来说话。”寿星老头还说呢,说父子俩一个样,十多年前卫成回来的时候也是噗通一下。
这边几个老头子说得热络,那头吴氏也让村里的老姐妹围起来。吴氏跟村里这些婆子站一起是有点辣眼睛,像极了老夫人和她跟前的粗使婆子,好在人家虽然拘谨,吴氏爽快,她很能说,拉着东家西家的一通招呼,就跟回到当年顿一起洗衣裳吹牛打屁的时候。
“都说你成了高门大户的老太太,跟我们怕是没话说了,没想到啊……你这脾气倒没变多少!”
“我上京都四五十岁了,有啥可变的?”
“你现在是凤冠霞帔诰命加身了?”
“那可不!早先我就说三郎有出息指定能带我享福,你们还不信,这不老太太我已经是一品诰命,一品诰命知不知道?别说县官,知府这些见了我都得弯腰作揖客客气气尊一声老夫人。”
真别说,听到动静的县太爷也坐上马车赶来了,过来听说那是卫成的爹娘就冲上前行了大礼。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吴氏刚吹完牛,就应验了。
陆续又有不少人从马车里出来,吴氏都拉着给村里人介绍了,这个是孙子,那个是曾孙,还有卫彦他岳父康郡王的亲儿子……这次来的人实在不少,分量也重。
又有人问:“你三儿子呢?他没一起?”
“一品官当着哪有时间?”
“那他媳妇儿呢?”
“也留在京中,总不能都走。”
“你那个三元及第的孙子呢?”
“砚台啊?他从翰林院出来,调去大理寺了,天天审案。”
“对了对了,卫虎跟他媳妇儿荷花呢?”
吴氏回头瞅了一眼,指着后面安排卸货的说:“那不就是!咋的认不出来了?”
大家伙儿仔细看了看,说出去几年人都精神了,看着就有出息。
围过来的越来越多,卫二郎也听到风声赶过来,乍一听说爹娘回村了他还不信,过来一看果真是……他就满身激动往前扑,嘴里喊着娘往吴氏跟前跪,他是跪了个实实在在,吴氏一看是二儿子,往旁边让了两步,躲开了。
“娘!是我啊娘!我是二郎!您看看我是二郎!”
回想当日大房上京时,吴氏见着大儿子抄起家伙就要动手,这会儿见着老二却不同,她一点儿波动没有,就只是一身冷漠。
卫二郎又要喊娘,吴氏这才开口:“你打住吧。我没你这么不孝敬父母不友爱兄弟的儿子,别跪我,也别假模假样跟我诉苦,我说的你不肯听,就会跟你媳妇儿商量着瞎搞,办的尽是些损人不利己的蠢事,眼皮子比谁都浅还觉得自己聪明贼有主见,我说一回两回你当放屁,我不是你娘,你是我祖宗!”
吴氏当众说出这一番话,卫二郎懵了。
他嘴里喃喃自语半天,回过神来当娘的已经走开,不在跟前。倒是虎娃带着荷花过来招呼他,卫二郎压根进不进去虎娃说啥,还在想自己做了什么呢?为啥娘会这么对他?
吴氏不给他好脸,他转头去找爹,卫老头想打他的,手都抬起来又放下去了。
“算了,我打你有什么用?你都五十岁的人,听不进也不想听我跟老太婆说的,那你就好自为之。”
回来这一路卫大郎还在想,爹娘一回乡二弟指定挨揍,这好啊!这下挨打的就不光是他!结果他万万没想到,没想到爹娘就是一脸冷漠,跟看外人似的。亲眼见过这一幕后,他忽然觉得挨顿打还是不错,至少打完气就消了事情就过去了,看着亲儿子反倒视而不见,这反应才折磨人。
看二郎整个恍惚起来,卫大郎拍拍他肩膀,让他回头带着媳妇儿好生认错。该发话就发话,该拿态度就拿态度。
“我这些年老老实实过日子,没咋的啊!头年姜进宝上京,李氏说写信去问问三弟咋的好处不留给自家人我还没让,只是去信问了一下虎娃他们咋回事,哪里又让爹娘不痛快了?”
卫二郎一脸认真,倒真把卫大郎给难住了,卫大郎在帮他琢磨爹娘气啥来着,站旁边的卫煊冷不丁开口:“爷奶气的是二伯和二伯母把一房人全霍霍了。你们二房子孙最多,却没一个有出息,连虎子哥都是让我爹带出来才改了窝囊样逐渐立起来的。”
整个卫家找不出比卫煊更扎心的人,这话一说出来,卫二郎惊呆了,卫大郎想想说不对啊:“我这头除了大顺不是也没出息的人?”
“那不是还有堂哥立着?再说我奶说了,蠢人多听话,主意不要那么大。”
大房因着有个毛蛋,现在有转好的趋势,哪怕春生他们不行,再往后一辈好生培养还来得及。二房就让人看不到希望,登科岁数也不小了还没成亲,由他娘陪着专心读书,而登科后面还有巧儿还有折桂。巧儿比姜进宝要大,之前拖着一直不许人,还是京城这头催着李氏才给定下来,也没怎么挑选,只不过凑了个亲上亲。喜事没咋办,就择了个吉日穿上大红袄进了李家门。
就这些事哪怕不碍着别人,听着还是气人的。
……
卫煊几句话说完就看那头送寿礼去了,自京中运来的寿礼被一件件抬到寿星老头跟前,这头一样就是皇上赠的福寿天齐寿匾,跟着就是京城子孙呈上的十连寿屏,还有百寿图等等。
老爷子高兴极了,他从这一天乐到寿宴结束,到来祝寿的带上寿碗这些返京,他让儿孙搀扶着送了一段,眼看着马车走远了才乐悠悠说:“好了好了,见过他们我也就无牵无挂了。”
在乡里时,吴氏让太医给把过脉,太医说没大毛病,有些小问题那是人老了自然而然的。
结果等众人回到京城,就过了两三个月,老家乡下递了信来,说有一天老爷子忽然想见子子孙孙,他们就把在外面做工的找回来,大家围着热闹了一下,当晚还喝了口酒,老爷子睡下去就没起来,做着梦就走了。
姜蜜还怕父母亲难过,结果二老都挺好,尤其是爹,说他大伯至少没遭罪,百年前哭着来到世上,如今却是笑着走的。
他活着的时候有子孙绕膝,现在到底下去还能跟村里那些老伙计唠唠,说说百岁大寿办得多风光。
别看人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活到这份上,他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