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3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卫成官当得独, 这几天不用上衙门他自然就没了消息来源,本来毫不知情,还是初一下午冯掌柜来叩卫家门, 说好像出什么事了, 问他知不知情。
那会儿卫成才刚睡醒,在吃面条, 因为冯掌柜来他把碗都搁了。
冯掌柜说不讲究, 让他吃着, 边吃边讲。
卫成问他知道些什么?
冯掌柜说他夫人同东家太太是远亲,他家能把日子过得好全仰赖这门亲戚,逢年过节哪里能少了规矩?那头不指望他们孝敬多少,总要上门去说几句吉祥话。他今儿个就去拜年了, 结果被那边提点说这阵子当心点。那头没明说, 听那个意思京中是出了事,还是不小的事情。
卫成将面条嚼烂了咽下去, 摇头说不知情:“皇上仁慈, 逢年许衙门歇五日, 昨个儿回来之前还没出事,是昨晚闹的动静?”
集古轩做古玩字画买卖的,东家能在京城站住脚, 上头铁有人罩, 会有消息来源正常。卫成信他说的, 想起皇上一直在忍耐, 这两个月铺垫许多, 兴许在昨晚除夕宫宴上临时来了机会。卫成也就只能想到这里,他现在什么都不知道,要猜出个前因后果太为难人了。
冯掌柜摊手:“我知道啥?我也不敢逮着东家寻根究底,想着过来给你拜个年,顺便打听看看。”
“让冯掌柜失望了。”
“说不上,左右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过几天估摸大家伙儿就都知道了,瞒不住的。”
又聊了几句,冯掌柜问候过卫老头和吴婆子就告辞了。卫成刚才还一派轻松,在他走后皱了皱眉。姜蜜估摸该吃好了过来收碗,正好撞见他眉头紧锁,就没急着把面碗端出去,坐下来问:“冯掌柜说了什么让相公这么介怀?”
“听他的意思京里出了大事。”
“过个年能出什么事?就算真有事好了,至少牵扯不上咱们,你就别想了。砚台刚才吵着说要拿毛笔写字,你带带他。”
这么说也对,蜜娘啥都没梦见说明事情同家里牵扯不上,就算宫里闹起来了,皇上也该是赢的那方:“怪我,让冯掌柜带跑了,顺着瞎猜一通都忘了从这头想想。”
卫成想通了,想通之后好生陪伴了家人几日,回衙门之后就听说国丈退朝了。
问怎么回事,只听说是除夕当夜宫里出了事。这时候风向还不是特别明朗,知道的不敢胡乱议论,卫成真正闹明白还是在梅芳斋,他亲耳听见皇上斥骂后族,说那一家子横行霸道没把皇权看在眼里。卫成站在旁边听着,皇帝说够了才想起他,问他知不知道除夕当晚出了什么事?
“微臣不知。”
“翰林院里没人议论?”
“只听说太傅赋闲了,不知真伪,不明因由。”
“大皇子不当心撞上皇后娘家侄子,挨了一脚踹,仰面倒下磕伤了后脑勺,就这个事,你觉得呢?”
这还用觉得?
哪怕人人都知道大皇子他母妃出身低,那也是皇子,下臣之子踹伤天潢贵胄,怎么罚全看皇上的心情。国丈那边解释说他没看清,以为是不长眼的奴才抬脚就踹了,发现是大皇子已经来不及收,请皇上开恩。皇帝没说什么,大将军等人站了出来,说奴才冒犯主子,理应重罚。后族招摇,树敌不少,有大将军牵头陆续站出来不少人,都说国丈也不能一心只顾着朝廷,该好生教教孙子,放任他这样以后岂不是祸害一个?
皇后都跪下来求情了,说她侄儿还小。
贵妃说什么?当日太子意外负伤,皇后娘娘杖毙一宫奴才。今儿个大皇子磕破头,轻飘飘就要过去,这可真让人寒心。太子是中宫嫡出,身份尊贵,难道其他皇子就不是真龙骨血?贵妃说着都要为大皇子抹眼泪了,她起了这个头,包括敏妃在内的高位妃嫔都说了话,大皇子生母倒是没闹,她跟着太医去了。
这还真是意外一出,要安排都安排不来。
皇后有句话没说错,他侄儿就是太小,只不过比砚台大一点点,因为得宠,性情骄纵霸道,平常踹多了奴才当时顺势就抬了腿,发现踹了皇子他心里是有点惴惴,也没觉得是很大的事。听家里人说多了,他才五六岁就知道大皇子出身低贱……他哪怕犯了错也有皇后姑姑护着,怕个什么?
谁知道会有那么多人站出来,逼迫皇上重罚。
皇上乐意之至,他也不能明里表现出来,还迟疑了一会儿。大将军等人继续施压,站出来的文官说得委婉些,武将都憋不住直接开骂了,孙子是这德行怎么还有脸为百官表率?还太傅呢,回去把人教好了再说,别只顾着争权斗利放着儿孙不管由他长成欺男霸女的恶棍,遇上事儿抬脚就踹,真是好大威风!皇子们都干不出这种事,偏让你家做全了!
局面十分不利,这个时候,国丈说话了。
说什么先皇走后他一心辅佐皇上,为了皇上为了朝廷的确疏忽了府上,出了这样的事他难辞其咎,想着皇上早已经成年都亲政了,用不着他,准备辞官回家。
他这是以退为进,提醒皇上我赫赫功劳你不能忘恩负义,说要辞官也是等皇帝挽留他,逼着皇帝出面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本来这个事情就可大可小。
往大了说是目无尊卑以下犯上,不把皇家看在眼里。
往小了说起冲突的两个都才不过五六岁,人小,不知事。
要是皇上愿意配合,本来是可以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乾元帝明摆着不乐意放过上天送给他的大好机会,国丈以退为进,他就当没听懂,起先舍不得了一番,说既然太傅坚持要辞官,做皇帝的也不强人所难,就不挽留了。又回忆了太傅这些年的功绩,让他回家好好带孙子,争取给朝廷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才。
皇帝开了尊口,当然是一言九鼎,绝没有不作数的。
皇后那边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大将军等人还假惺惺送别了国丈一番,说舍不得他,还说既然以后不用为朝廷鞠躬尽瘁了让他多多保重好生调养。
那当下国丈是错愕的,反应过来都开始抹眼泪了,说放心不下啊,舍不得啊。
大将军说啥来着?
说他爹年轻的时候征战沙场,岁数大了没办法,得把领兵的机会让给年轻将领。要他从战场上下来容易啊?刚回来那几天老爷子是挺高兴,时间长了心里痒,总想去杀敌……这些慢慢都能习惯的。不能上阵杀敌就在府上舞刀弄棒,也能过个瘾,慢慢的也就不惦记打仗的事了。
大将军认真劝了国丈一番,大概是让他退休之后自己培养点兴趣爱好,反正你走了总有别人顶上来,出不了乱子,操心啥呢?
不管国丈怎么说,看不惯他这些都能想法子挡回去,他就因为孙子那一脚踹,被迫回家带孩子去了。
空出这个缺,皇帝已经打算好提拔心腹。他又去了撷芳殿看大皇子,大皇子头上包起来了,太医说磕伤了头要观察几日,要是没有恶心呕吐这些反应那养好皮外伤就行。皇帝关心了长子一番,没多待,他还有政事要处理。
后来听说皇后娘家送了赔礼进宫,不过事已成定局,好不容易顺理成章逼迫国丈退出朝堂,他不可能再把人请回来。
皇后娘家那边,所有人就是聚拢在国丈周围,国丈刚才赋闲可能还看不出影响,时日一长,之前攀附他们的必定会有人犹豫反悔重新观望,本家子弟也会着急。
人就不能急,一急就犯错。
……
乾元帝自然不会挨着给卫成细讲,他稍微提了两句,以卫成这脑子就猜到后续。
皇后娘家送出来的把柄,被对头拿住向皇上施压,皇上借此收拾了国丈。并且有大皇子被踹在先,皇上还不用背负任何骂名,就这么得偿所愿。
乾元帝自己都觉得事情有些容易了,他本来计划的全没派上用场,这次是送上门的机会。
“皇上奉天承运,自然能得天道相助。”
“说得好,朕也得给你记上一功。”
“且不说微臣没派上任何用场,即便有,为皇上效力理所应当,岂可居功?”
他这么说,乾元帝还是借口卫侍读伺候得好,看了赏。
问缺点啥,卫成说家中一切都好样样不缺。哦,那就是缺钱。给金银打眼,皇帝眼神示意太监总管拿了官票给他。卫成迟疑片刻,这才收下谢了恩,心想他也是穷出名了。
卫成出宫之后,乾元帝还在琢磨卫成当日说借力打力,真是个好办法。
像这回派上用场的大将军,不愧是个带兵打仗的粗人,他当晚差点没气死国丈,说太傅还是文臣,教出来的孙子比武将家的还悍,真是开眼界了。
本来觉得很不容易办成的事这么简单就成了,让皇帝好一番感慨,觉得像这种得用的人多几个,他能少操许多心。
卫成官当得独, 这几天不用上衙门他自然就没了消息来源,本来毫不知情,还是初一下午冯掌柜来叩卫家门, 说好像出什么事了, 问他知不知情。
那会儿卫成才刚睡醒,在吃面条, 因为冯掌柜来他把碗都搁了。
冯掌柜说不讲究, 让他吃着, 边吃边讲。
卫成问他知道些什么?
冯掌柜说他夫人同东家太太是远亲,他家能把日子过得好全仰赖这门亲戚,逢年过节哪里能少了规矩?那头不指望他们孝敬多少,总要上门去说几句吉祥话。他今儿个就去拜年了, 结果被那边提点说这阵子当心点。那头没明说, 听那个意思京中是出了事,还是不小的事情。
卫成将面条嚼烂了咽下去, 摇头说不知情:“皇上仁慈, 逢年许衙门歇五日, 昨个儿回来之前还没出事,是昨晚闹的动静?”
集古轩做古玩字画买卖的,东家能在京城站住脚, 上头铁有人罩, 会有消息来源正常。卫成信他说的, 想起皇上一直在忍耐, 这两个月铺垫许多, 兴许在昨晚除夕宫宴上临时来了机会。卫成也就只能想到这里,他现在什么都不知道,要猜出个前因后果太为难人了。
冯掌柜摊手:“我知道啥?我也不敢逮着东家寻根究底,想着过来给你拜个年,顺便打听看看。”
“让冯掌柜失望了。”
“说不上,左右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过几天估摸大家伙儿就都知道了,瞒不住的。”
又聊了几句,冯掌柜问候过卫老头和吴婆子就告辞了。卫成刚才还一派轻松,在他走后皱了皱眉。姜蜜估摸该吃好了过来收碗,正好撞见他眉头紧锁,就没急着把面碗端出去,坐下来问:“冯掌柜说了什么让相公这么介怀?”
“听他的意思京里出了大事。”
“过个年能出什么事?就算真有事好了,至少牵扯不上咱们,你就别想了。砚台刚才吵着说要拿毛笔写字,你带带他。”
这么说也对,蜜娘啥都没梦见说明事情同家里牵扯不上,就算宫里闹起来了,皇上也该是赢的那方:“怪我,让冯掌柜带跑了,顺着瞎猜一通都忘了从这头想想。”
卫成想通了,想通之后好生陪伴了家人几日,回衙门之后就听说国丈退朝了。
问怎么回事,只听说是除夕当夜宫里出了事。这时候风向还不是特别明朗,知道的不敢胡乱议论,卫成真正闹明白还是在梅芳斋,他亲耳听见皇上斥骂后族,说那一家子横行霸道没把皇权看在眼里。卫成站在旁边听着,皇帝说够了才想起他,问他知不知道除夕当晚出了什么事?
“微臣不知。”
“翰林院里没人议论?”
“只听说太傅赋闲了,不知真伪,不明因由。”
“大皇子不当心撞上皇后娘家侄子,挨了一脚踹,仰面倒下磕伤了后脑勺,就这个事,你觉得呢?”
这还用觉得?
哪怕人人都知道大皇子他母妃出身低,那也是皇子,下臣之子踹伤天潢贵胄,怎么罚全看皇上的心情。国丈那边解释说他没看清,以为是不长眼的奴才抬脚就踹了,发现是大皇子已经来不及收,请皇上开恩。皇帝没说什么,大将军等人站了出来,说奴才冒犯主子,理应重罚。后族招摇,树敌不少,有大将军牵头陆续站出来不少人,都说国丈也不能一心只顾着朝廷,该好生教教孙子,放任他这样以后岂不是祸害一个?
皇后都跪下来求情了,说她侄儿还小。
贵妃说什么?当日太子意外负伤,皇后娘娘杖毙一宫奴才。今儿个大皇子磕破头,轻飘飘就要过去,这可真让人寒心。太子是中宫嫡出,身份尊贵,难道其他皇子就不是真龙骨血?贵妃说着都要为大皇子抹眼泪了,她起了这个头,包括敏妃在内的高位妃嫔都说了话,大皇子生母倒是没闹,她跟着太医去了。
这还真是意外一出,要安排都安排不来。
皇后有句话没说错,他侄儿就是太小,只不过比砚台大一点点,因为得宠,性情骄纵霸道,平常踹多了奴才当时顺势就抬了腿,发现踹了皇子他心里是有点惴惴,也没觉得是很大的事。听家里人说多了,他才五六岁就知道大皇子出身低贱……他哪怕犯了错也有皇后姑姑护着,怕个什么?
谁知道会有那么多人站出来,逼迫皇上重罚。
皇上乐意之至,他也不能明里表现出来,还迟疑了一会儿。大将军等人继续施压,站出来的文官说得委婉些,武将都憋不住直接开骂了,孙子是这德行怎么还有脸为百官表率?还太傅呢,回去把人教好了再说,别只顾着争权斗利放着儿孙不管由他长成欺男霸女的恶棍,遇上事儿抬脚就踹,真是好大威风!皇子们都干不出这种事,偏让你家做全了!
局面十分不利,这个时候,国丈说话了。
说什么先皇走后他一心辅佐皇上,为了皇上为了朝廷的确疏忽了府上,出了这样的事他难辞其咎,想着皇上早已经成年都亲政了,用不着他,准备辞官回家。
他这是以退为进,提醒皇上我赫赫功劳你不能忘恩负义,说要辞官也是等皇帝挽留他,逼着皇帝出面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本来这个事情就可大可小。
往大了说是目无尊卑以下犯上,不把皇家看在眼里。
往小了说起冲突的两个都才不过五六岁,人小,不知事。
要是皇上愿意配合,本来是可以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乾元帝明摆着不乐意放过上天送给他的大好机会,国丈以退为进,他就当没听懂,起先舍不得了一番,说既然太傅坚持要辞官,做皇帝的也不强人所难,就不挽留了。又回忆了太傅这些年的功绩,让他回家好好带孙子,争取给朝廷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才。
皇帝开了尊口,当然是一言九鼎,绝没有不作数的。
皇后那边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大将军等人还假惺惺送别了国丈一番,说舍不得他,还说既然以后不用为朝廷鞠躬尽瘁了让他多多保重好生调养。
那当下国丈是错愕的,反应过来都开始抹眼泪了,说放心不下啊,舍不得啊。
大将军说啥来着?
说他爹年轻的时候征战沙场,岁数大了没办法,得把领兵的机会让给年轻将领。要他从战场上下来容易啊?刚回来那几天老爷子是挺高兴,时间长了心里痒,总想去杀敌……这些慢慢都能习惯的。不能上阵杀敌就在府上舞刀弄棒,也能过个瘾,慢慢的也就不惦记打仗的事了。
大将军认真劝了国丈一番,大概是让他退休之后自己培养点兴趣爱好,反正你走了总有别人顶上来,出不了乱子,操心啥呢?
不管国丈怎么说,看不惯他这些都能想法子挡回去,他就因为孙子那一脚踹,被迫回家带孩子去了。
空出这个缺,皇帝已经打算好提拔心腹。他又去了撷芳殿看大皇子,大皇子头上包起来了,太医说磕伤了头要观察几日,要是没有恶心呕吐这些反应那养好皮外伤就行。皇帝关心了长子一番,没多待,他还有政事要处理。
后来听说皇后娘家送了赔礼进宫,不过事已成定局,好不容易顺理成章逼迫国丈退出朝堂,他不可能再把人请回来。
皇后娘家那边,所有人就是聚拢在国丈周围,国丈刚才赋闲可能还看不出影响,时日一长,之前攀附他们的必定会有人犹豫反悔重新观望,本家子弟也会着急。
人就不能急,一急就犯错。
……
乾元帝自然不会挨着给卫成细讲,他稍微提了两句,以卫成这脑子就猜到后续。
皇后娘家送出来的把柄,被对头拿住向皇上施压,皇上借此收拾了国丈。并且有大皇子被踹在先,皇上还不用背负任何骂名,就这么得偿所愿。
乾元帝自己都觉得事情有些容易了,他本来计划的全没派上用场,这次是送上门的机会。
“皇上奉天承运,自然能得天道相助。”
“说得好,朕也得给你记上一功。”
“且不说微臣没派上任何用场,即便有,为皇上效力理所应当,岂可居功?”
他这么说,乾元帝还是借口卫侍读伺候得好,看了赏。
问缺点啥,卫成说家中一切都好样样不缺。哦,那就是缺钱。给金银打眼,皇帝眼神示意太监总管拿了官票给他。卫成迟疑片刻,这才收下谢了恩,心想他也是穷出名了。
卫成出宫之后,乾元帝还在琢磨卫成当日说借力打力,真是个好办法。
像这回派上用场的大将军,不愧是个带兵打仗的粗人,他当晚差点没气死国丈,说太傅还是文臣,教出来的孙子比武将家的还悍,真是开眼界了。
本来觉得很不容易办成的事这么简单就成了,让皇帝好一番感慨,觉得像这种得用的人多几个,他能少操许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