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小说网 > 小农民的快乐生活 > 第230章 山村女人的心肠比胡萝卜心还晶莹

第230章 山村女人的心肠比胡萝卜心还晶莹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小丫一骨碌爬起来,扑打扑打身上的泥土,然后双手抱着大胡萝卜,走到湾坑边上,蹲下身子,一只手抓住胡萝卜,一只手撩水洗胡萝卜,直洗得胡萝卜上面一点土星也没有,胡萝卜通体红润,晶莹透亮,可能这里肥水足的缘故,同样是大帅带来的种子,却比钱多多家的胡萝卜长得还要滋润,仿佛一身灵气向外发散。

    王小丫洗好了胡萝卜,轻轻地站起身子来,两手握住巨大胡萝卜粗的那一头,右手抓住胡萝卜缨子,左手架住胡萝卜身子,像端着个冲锋枪一样,直直地伸到大帅面前,道:“来,师傅,用手掰!”

    大帅明白王小丫的意思,笑了一下,便伸出双手,抓住胡萝卜细的这一头,两人配合,一齐用力,“啪”地一声,胡萝卜掰断了,断茬处形成一个斜角角,胡萝卜的汁水崩出来,打到两人的脸上,清凉甜蜜的感觉涌上心头。

    “来,师傅,在这土包上坐下,慢慢吃!”王小丫说着,腾出一只手,一把将大帅拉坐在湾坑岸边的一个土包上,然后紧挨着大帅坐下,咔哧咬一口胡萝卜,津津有味地嚼着,扭过脸来,嘴里一口晶莹的白牙之间全是淡红色的胡萝卜碴,王小丫一边嚼着,一边口齿不清地问道:“师傅,这胡萝卜甜不?”

    小丫头的嘴里,喷出甜甜的气息,不知是胡萝卜甜还是小丫头本来就甜。

    “甜,当然甜了,简直甜破了天了,呵呵,你不看是谁种的啊。”大帅随口赞道。

    “那是!这可是我亲手种的胡萝卜!”王小丫一脸的自豪。

    “这胡萝卜苗苗是从我家偷的吧?”大帅*视着王小丫的一对黑眼珠。

    王小丫一愣,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但是很快,小丫头一下跳起身来,把胡萝卜往草地上一扔,两手刷地搂住大帅的脖子,把嘴凑到大帅的耳朵上,道:“师傅,你说的怎么这么难听呀,是谁偷你家胡萝卜苗了?你问问胡萝卜,它答应不?”

    “别胡闹啊你!”大帅把王小丫的手拿开,攥住她那只小手的时候,感觉得这只小手上都是肉,滑滑的,手背软软的,不过手掌上有几个小硬茧子。这硬茧子的感觉很亲切,勾起大帅一串串少年往事。少年时候,大帅也是个劳动少年,手上也结满茧子。

    大帅感受着王小丫身上的气息,仿佛自己真地回到了少年时代……

    “师傅,不是胡闹啊,我去你的院子里挖几棵胡萝卜苗,怎么是偷呢,要知道,我是你的徒弟呀,徒弟到师傅的院子里挖几棵胡萝卜苗,还不是应该的事嘛,再说了,丫头种的胡萝卜,也是为了给师傅解饿呀,你说是不……”王小丫强词夺理。

    “王小丫,你怎么和钱多多一样,不去上学了?你和钱多多不一样,她是真的不爱读书,可你当初是爱读书的。”大帅一边吃着胡萝卜,一边问道。

    “嗯,我爷爷说了,字认得差不多就行了,有个百把十个字,会写名字,会记帐,就够用了,爷爷说,还是学一手种好地的本事,才是正道。”王小丫道。

    大帅听了,心中一阵感慨。农村人,就是这观念啊。其实王小丫只说了一半,在好多农村,村民们认为,女孩子学会干活,学会做饭,学会生孩子,嫁人了,会理家,过日子,就算是有出息了。

    沉思了一会儿,大帅又问道:“王小丫,将来你是怎么打算的?”

    “怎么打算?这难道你还不知道?”王小丫歪着个头,反问道。

    “你的事,我怎么知道呢。”大帅道。

    “师傅你是装不知道吧。好,就算你是真的不知道好了,真人不说暗话,那我就直接告诉你吧,将来,我不就是跟你学神仙功夫吗,爷爷说,我也不用学得太多,只要让你满意就行了,到我长大后,就跟你……跟你……跟你过日子,跟了你之后,给你生个大胖小子。……我爷爷盼小子,都快盼疯了。”

    “王小丫!你……”大帅彻底无语了。

    王老头盼男孩子子真的都快盼疯了,他要往下传的,仅仅是那把传家宝铜把虎皮鞭吗?不是的,他真正想要传的,是“代”,是“香火”,是他这个家族的姓氏。

    而作为他的最宠爱的小外孙女王小丫,受的家庭熏陶是找个好老公,天天围着锅台转,为老公做三顿饭吃,天天围着炕头转,为老公焐好热被窝,天天围着磨房转,为全家人碾好大米,磨好玉米面。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三转老婆”。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农家妇女的全部追求。

    王小丫,小小年纪,在家庭熏陶下,就已经有了这种思想观念了。

    大帅吃了一小半胡萝卜,就吃不下了——这胡萝卜实在是太大了。他把吃剩下的胡萝卜,递给王小丫,道:“拿回家去,让你妈炒菜吃。我要回家了。”

    在王小丫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大帅独自沿着湾坑的岸边往家走。水里时而窜起淡水野生鱼来。

    大帅在湾坑边上走了一个孤形之后,就看到村民高大树的家了。

    高大树家,和王老头家斜对着,两家都住在湾坑边上。

    远远地,大帅看到,高大树家房子后边,有一堆新挖出来的土,而且,隔几秒钟,就有一块土从下面飞上来,落到上面的土堆上。

    有人在挖坑?大帅猜测。

    来到近前,果然,这个坑已经挖了三米多深了,坑是圆形的,直径有两米左右。

    大洋马高翠翠,站在坑里面,拿着一把大号铁锨,正在坑的底部掏横向的洞,已经掏好了两个了,她在掏第三个。这横向的洞是半圆形的,农村人讲不出个道理来,却知道这个拱形状的洞支撑力大,洞的延深在一米半左右。

    大洋马高翠翠,身高一米九多,站在三米多深的洞里,有点活动不开,但是,她力大惊人,那个大号铁锨,每锨土要有五六十斤重,她轻而易举地就一抬手扬到地面上。

    “你这是在挖菜窖吗?可是现在是春天啊,不是冬天才储藏蔬菜吗?”大帅站在洞边上,问道。

    “噢,是神仙大叔呀,我当是谁呢,看你吓了我一跳。……我是提前挖个大菜窑啊,要挖个大点的,今年种了你弄的种子,大白萝卜和胡萝卜可能要堆一当院子,一时半会儿,吃不完,到了秋天,存到菜窖里,吃到来年五六月去。”

    高翠翠边说边干,两不耽误。

    听了高翠翠的话,大帅若有所思。

    “那你继续挖吧,我就不帮你的忙了。”大帅说道。

    “嗯,我一人就够了,不就是挖个菜窑吗,半天就干完了。”高翠翠道。

    大帅离开高翠翠这儿,继续往家走,路过赵水仙家门口时,正看见赵水仙给菜地浇水,本来不想打招呼了,可赵水仙一抬头,看见了大帅,立即招呼道:“师傅你回来了?来,进来看看我种的菜行不?”

    赵水仙是个从长江流域逃难来到海岛的女人,这么多年过去,讲话还有长江流域的口音。

    平时,这赵水仙的家门,一般的男人是不敢轻易进去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赵水仙是个半仙,登她家的门,可就算是拜仙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来自江南农村的赵水仙,是村里中年女人中最漂亮最风骚的一个,可又偏偏丈夫死得早,所以只要是正当年的男人进她家的门,就会有人说闲话,不是说这个男人想占便宜,就是说赵水仙又勾引人了。

    大帅犹豫一阵子,一想自己是赵水仙的师傅,到她家去看看,不会让人多想吧。于是,他就进了赵水仙的家门。

    赵水仙,这个从江南逃难来的女人,身上蕴含着江南农村文化,也可以说“长江文化”。她流落到这个孤岛上,在这个古老的山村碧水湾生存下来,已经是个不小的奇迹了。

    孤岛上,处处洋溢的是海洋文化,冬天没有凛咧的北风,春天没有干燥的气候,就是夏天,雨一来,遍地的泥泞,还有就是秋天南归的大雁。这种环境,不知赵水仙是怎么适应过来的。从16岁逃难来到这个村子里,几十年来,她宛如一滴长江水,早已融入这孤岛上了。

    不过,赵水仙的身上,还是难以完全退去一个江南妹子的灵气。

    同样是种菜,她种的就和别人不同。

    别人家的菜地,要么是不规则的圆形,要么是不规则的方形,甚至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形状,也就是借院中或院外房前屋后的地势,有什么形状就种什么形状,只不过是翻土播种施肥浇水而已。

    赵水仙不是这样。

    她家的院子,在这个村里比较大,因为她的公公那一辈,是个地主阶级。土改时把他的房产和地产充公了,只留下这栋房子给老地主住。这栋房子在老地主的全部房产中,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那一栋,当然不会给他留下,被用作村委会办公的地方了。留给他的,是当时不大也不是太小的房子,即使这样,院子也是不小的了。

    老地主就一个儿子,他死后,他的老伴不久也死了,剩下一个地主的儿子,那年月又有哪个姑娘肯嫁他。到这地主儿子46岁时,赵水仙逃难来到村子里。

    那时,赵水仙是个要饭女,身上披着个破麻袋片,头上缠着块破毛巾,两手和脸上都是黑乎乎的泥土,浑身散发着难闻的几年没洗澡的味道。

    第一次来到碧水湾,要饭要到哪一家,那家不是人来往外轰她,就是放狗咬她,要了七八家,也没要到一口饭,主要原因,是赵水仙走错村子了,她不知道,这碧水湾,当时是太穷了。

    赵水仙没要到饭,还让村东王二子家的狗咬破了腿,正是冬天,血很快就冻住了,血块和腿上的破裤子布条冻在了一起。

    赵水仙实在饿极了,也冻极了,冒着漫天大风,趔趔趄趄地到了村南的打麦场上,在一个麦秸垛前停下,钻进被牛羊啃出的麦秸垛洞里,伸手从地上抓了几把野草,从麦秸中拣了几粒发了霉的麦子粒充饥,然后就半睡半昏过去了。

    那时候文化大革命还没起,各家各户还有自留地。这个麦秸垛就是王老头家打过自留地的麦子后垛在这儿的。因为快过年了,王老头的老伴来麦秸垛前掏麦秸,作为柴禾来用,年前蒸几锅年糕和馒头。那时王老头的老伴不到五十岁。她刚掏了一把麦子秸,手里就触到一个东西,顿时吓了一大跳,怎么麦秸下面有个软乎乎的东西?

    定神一看,原来是个“要饭花子”。

    要是换个心肠硬的,兴许就不管了,自家口粮还不够吃呢。可是,王老头的老伴是村里心肠最软的一个,就是一个要饭花子,也不能活活冻死饿死呀,于是王老头的才伴掂着一双小脚,回家把大闺女、二闺女、三闺女全叫来,几人一起动手,把赵水仙抬到家里,放到热炕头上,烧了锅热水,给冻昏的要饭花子解冻。

    四个女人解开这个要饭花子那又破又臭的衣服时,一家人才发现,原来这是个女孩子。

    那一年,王家只有大闺嫁了人,刚刚生了个孩子,孩子还在吃妈的奶呢。因为生活条件差,大闺女的营养不够,奶水自然也不多。但即使这样,王家大闺女也从自己的孩子嘴里省出奶水,去救这个要饭花子,连喂三天奶,把当时只有16岁的赵水仙救了过来。

    大家已经知道,王家阴差阳错地生了在院子女人。连同王老头三个闺女各自生的三个闺女,共是12个女人。虽说女人嫁人成家后要自立炊火,但大闺女嫁到外乡去不久,就又回来了,原因是婆家生活不下去了,大闺女带着个吃奶的孩子回娘家,而王家大大小小人口还有十几个,这已经够王老头的老伴忙活的了。

    一写到乡村生活,写一农村人的质朴,由天心里就热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