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第156章 落子无悔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支付宝搜索534355180领红包,加一分钱即可充值到晋-江 下头的人把时间卡得很好, 前脚几位宰执进了咨平殿, 后脚那个传信的驿卒就被送上来了。
这样紧要的消息, 自然不是空口白话就能说清楚的。驿卒取出信物和知州唐礼臣请罪的奏折呈上, 这才在众人的询问下, 说出瑞州发生的事。
事情的起因, 的确是因为汉白两族之间的摩擦。
两族聚居, 彼此之间从生活习惯到信仰都不太相同, 矛盾自然也是由来已久。
白族人擅骑射狩猎,战力不俗, 但瑞州本地的汉人也同样彪悍凌厉,不会让对方讨了好处去。所以这么多年来摩擦不断。但因为都知道对方的实力, 也想谋求长远的发展,所以双方都压着, 不会让事情真正闹大。
再加上官府在这种事情上一向都是和稀泥, 只要他们能和平相处, 别的一概不管,久而久之,彼此之间多少也有些默契。
什么时候该闹,派多少人去闹,闹到什么程度……这些下头的人或许不清楚, 但领头的心里一定门儿清。偶尔有些事情, 两族甚至会通力合作, 联合起来对付和糊弄官府。
最辉煌的时候, 他们曾经一连挤走了三位当地官员,从县令到知州都有。其中一位县令,甚至是死在当地的。
也正是因为那位县令的死,事情有些压不住了,朝廷才觉得应该杀一杀瑞州当地的风气,派了唐礼臣这样的能吏干臣过去,希望他能够为当地带来一些改变。
当时唐礼臣的其实品级还不够执掌一州之地,是刘牧川和先帝力排众议选择了他,所以他的官职是权知瑞州,这是朝廷为能力强而官品低的官员做出的妥协,可见对他的信重。
唐礼臣也没有辜负这种信任,到了那边之后,迅速地审结了张县令的案子。却原来这位倒霉的县令大人,是死在一次两族斗殴之中的。
这事儿说起来也是寸了,两族上百人聚在一起混战斗殴,结果两边儿都没死人,就张县令一个人出事儿了。
虽然瑞州当地的居民一向不服管教,并不怎么将官府放在眼里。但死了一个朝廷命官,这事情有多严重,他们心里还是知道的。因此串通起来,将事情瞒得死死地,只报了个意外身故。
唐礼臣费了不少功夫,从内部分化瓦解了对方的联盟,这才弄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因为事先得到了皇帝的授意,为了避免他无法掌控当地局面,皇帝甚至给了他调遣附近驻扎兵马的权力,所以事情办得非常顺利,唐礼臣不但将涉案人员尽数抓获,还将渗透进衙门里,帮着他们遮蔽此事的内鬼揪了出来,撤职查办。
这件案子本该轰动一时,然而却正好赶上了先帝驾崩的当口,所以报上来之后一直被压着,后来也是草草了结。
然而在当地,上百人被抓进大牢里,却绝不是一件小事。何况被抓的这些人里,还有好几个罪魁祸首,在当地的威望极高。所以他们入狱之后,天天都有人来衙门闹事。后来案子审完,唐礼臣留下了罪魁祸首,其他的人放归,情况也没有改善。
因为犯的是死罪,唐礼臣身为知州也没有处决权,所以等了几个月,得到朝廷批复,便着手将那罪犯移送京城。
但押解的队伍才出城,就遇到了埋伏,有人劫了囚车把人犯救走,还几乎杀光了所有负责押送的士兵,只有两个人逃了出来。
唐礼臣十分恼怒,不但一直在追捕这名人犯,还下定决心要治一治这些刁民。因此今年赈灾的米粮,他并没有直接发放下去,而是要求以工代赈,让百姓们出工出力来换取粮食。
这个命令惹得当地居民怨声载道,十分不满。又有人故意从中挑拨,声势就越闹越大,最后竟成了民变。
目前瑞州府的局势是,冲动的百姓们包围住了府衙,好几次险些冲进去,幸而有军队看守,才堪堪拦住。而外间收到消息的援军赶来,又将整个瑞州府围住,要求闹事的百姓们交出领头之人,然后各自散去,否则就要将他们当成反贼诛杀。
城中的百姓自然不愿意妥协,因此以唐礼臣做威胁,要求官府对此次之事既往不咎。
三方如今就呈这样的胶着之势僵持着。但这种局势应该坚持不了多久,因为衙门里没有储存足够的粮食,一旦吃完了,就不得不向外求助,到时候局势必定会发生变化。
唐礼臣在奏折之中请罪,认为是因为自己处置不当,才会激起民变。但对于自己此刻的处境却没有多说,而是要求朝廷派兵,以雷霆之势镇压此事,以免民变最后真的变成造反。
言下之意,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细究起来,这件事里唐礼臣自然是没有做错的,不但没有错,还应该有功。毕竟他圆满地完成了先帝交付的任务。但后来放跑了钦犯,又让局面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也要有人负责任。唐礼臣是个聪明人,主动担起了这个责任。
民变肯定是必须要镇压的,但是该怎么镇压,派谁去,领多少兵,到了那边又该怎么做?
最重要的是,唐礼臣这个被包围在府衙中的朝廷命官,到底要不要救?
这些就是朝廷诸公要商量的内容了。
“臣以为,从京中派兵,恐鞭长莫及,不如就近从附近州县调遣兵马前往,镇压民变,营救唐知州。”毕竟是锐意进取的年轻人,顾铮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道。
刘牧川也道,“正该如此。”
倒是一向主理政事堂事务的薛知道捋着胡须,并没有立刻说话。
太皇太后转头看向他,“薛相公以为如何?”
薛知道这才道,“民变自是要镇压的,从附近调遣兵马,臣并无异议。只是唐知州决策有误,导致如今的局势,实在难辞其咎。”
“胡言乱语!”刘牧川忍不住道,“事已至此,唐知州固然有错,但既然是朝廷命官,那就只有朝廷有资格处置他。若是任由一帮刁民随意打杀了,朝廷的威严何在?!”
“话不能这么说。”参政知事汪同上前一步道,“虽说是民变,但百姓们并未失去理智,更未曾在城中打砸抢掠,只是围了官衙,要一个交代罢了。若是一定要救唐知州,反倒激怒了他们,很有可能生变,不得不虑。”
顾铮本来还有话要说,闻言眉头微微一动,正要迈出去的脚步又收了回来。
接下来,就是刘牧川和汪同两个人打嘴仗了。一个说得给当地的百姓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威势,以后老实些,免得总是生出事端。一个说民为水君为舟,若是罔顾百姓的意志,只一个劲儿的镇压,反而可能会出事。
两边都不肯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贺卿比顾铮晚了一点,才慢慢琢磨出了一点门道来。
刘牧川为唐知州张目,一方面是因为这人是他举荐的,若是唐礼臣有问题,他少不得要受连带责任。如今薛知道要走了,他身为同平章事,就是政事堂里位置最高的一个,本该掌握话事权。若是此时出了问题,就永远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了。
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本就如此。认为百姓蒙昧,对待他们不能太仁慈,须得时时刻刻打压着,叫他们生不出别的念头来。
而汪同此刻站出来,很显然也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与刘牧川相反,同时身为参政知事,也抱着将刘牧川拉下来,更进一步的心思。
但更重要的是,太皇太后始终没有表态,而从她的神态间看来,明显是更倾向于汪同那一边的。
是否镇压百姓、是否营救唐礼臣,是如今正在议论的话题,又不是。
牵扯到朝堂斗争,一切的事就都是小事了。
所以殿内这么多人,大部分估计都站在刘牧川这边,但站出来的只有他一个。因为他们还没有沾上这件事,也不愿意贸然站队。
贺卿的眼神从这些人身上一一扫过,莫名就想起一句话来。
政治都是肮脏的。
这咨平殿里都是军国重臣,可有人真正关心那个被关在府衙之中,危在旦夕的唐礼臣?
咨平殿设计得十分巧妙,坐在上面的人说话时只用正常音量,传出去的声音却会十分洪亮,不论站在殿内哪一个角落,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当初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工匠们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所以此刻太皇太后一开口,威严顿显。
支付宝搜索534355180领红包,加一分钱即可充值到晋-江 下头的人把时间卡得很好, 前脚几位宰执进了咨平殿, 后脚那个传信的驿卒就被送上来了。
这样紧要的消息, 自然不是空口白话就能说清楚的。驿卒取出信物和知州唐礼臣请罪的奏折呈上, 这才在众人的询问下, 说出瑞州发生的事。
事情的起因, 的确是因为汉白两族之间的摩擦。
两族聚居, 彼此之间从生活习惯到信仰都不太相同, 矛盾自然也是由来已久。
白族人擅骑射狩猎,战力不俗, 但瑞州本地的汉人也同样彪悍凌厉,不会让对方讨了好处去。所以这么多年来摩擦不断。但因为都知道对方的实力, 也想谋求长远的发展,所以双方都压着, 不会让事情真正闹大。
再加上官府在这种事情上一向都是和稀泥, 只要他们能和平相处, 别的一概不管,久而久之,彼此之间多少也有些默契。
什么时候该闹,派多少人去闹,闹到什么程度……这些下头的人或许不清楚, 但领头的心里一定门儿清。偶尔有些事情, 两族甚至会通力合作, 联合起来对付和糊弄官府。
最辉煌的时候, 他们曾经一连挤走了三位当地官员,从县令到知州都有。其中一位县令,甚至是死在当地的。
也正是因为那位县令的死,事情有些压不住了,朝廷才觉得应该杀一杀瑞州当地的风气,派了唐礼臣这样的能吏干臣过去,希望他能够为当地带来一些改变。
当时唐礼臣的其实品级还不够执掌一州之地,是刘牧川和先帝力排众议选择了他,所以他的官职是权知瑞州,这是朝廷为能力强而官品低的官员做出的妥协,可见对他的信重。
唐礼臣也没有辜负这种信任,到了那边之后,迅速地审结了张县令的案子。却原来这位倒霉的县令大人,是死在一次两族斗殴之中的。
这事儿说起来也是寸了,两族上百人聚在一起混战斗殴,结果两边儿都没死人,就张县令一个人出事儿了。
虽然瑞州当地的居民一向不服管教,并不怎么将官府放在眼里。但死了一个朝廷命官,这事情有多严重,他们心里还是知道的。因此串通起来,将事情瞒得死死地,只报了个意外身故。
唐礼臣费了不少功夫,从内部分化瓦解了对方的联盟,这才弄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因为事先得到了皇帝的授意,为了避免他无法掌控当地局面,皇帝甚至给了他调遣附近驻扎兵马的权力,所以事情办得非常顺利,唐礼臣不但将涉案人员尽数抓获,还将渗透进衙门里,帮着他们遮蔽此事的内鬼揪了出来,撤职查办。
这件案子本该轰动一时,然而却正好赶上了先帝驾崩的当口,所以报上来之后一直被压着,后来也是草草了结。
然而在当地,上百人被抓进大牢里,却绝不是一件小事。何况被抓的这些人里,还有好几个罪魁祸首,在当地的威望极高。所以他们入狱之后,天天都有人来衙门闹事。后来案子审完,唐礼臣留下了罪魁祸首,其他的人放归,情况也没有改善。
因为犯的是死罪,唐礼臣身为知州也没有处决权,所以等了几个月,得到朝廷批复,便着手将那罪犯移送京城。
但押解的队伍才出城,就遇到了埋伏,有人劫了囚车把人犯救走,还几乎杀光了所有负责押送的士兵,只有两个人逃了出来。
唐礼臣十分恼怒,不但一直在追捕这名人犯,还下定决心要治一治这些刁民。因此今年赈灾的米粮,他并没有直接发放下去,而是要求以工代赈,让百姓们出工出力来换取粮食。
这个命令惹得当地居民怨声载道,十分不满。又有人故意从中挑拨,声势就越闹越大,最后竟成了民变。
目前瑞州府的局势是,冲动的百姓们包围住了府衙,好几次险些冲进去,幸而有军队看守,才堪堪拦住。而外间收到消息的援军赶来,又将整个瑞州府围住,要求闹事的百姓们交出领头之人,然后各自散去,否则就要将他们当成反贼诛杀。
城中的百姓自然不愿意妥协,因此以唐礼臣做威胁,要求官府对此次之事既往不咎。
三方如今就呈这样的胶着之势僵持着。但这种局势应该坚持不了多久,因为衙门里没有储存足够的粮食,一旦吃完了,就不得不向外求助,到时候局势必定会发生变化。
唐礼臣在奏折之中请罪,认为是因为自己处置不当,才会激起民变。但对于自己此刻的处境却没有多说,而是要求朝廷派兵,以雷霆之势镇压此事,以免民变最后真的变成造反。
言下之意,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细究起来,这件事里唐礼臣自然是没有做错的,不但没有错,还应该有功。毕竟他圆满地完成了先帝交付的任务。但后来放跑了钦犯,又让局面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也要有人负责任。唐礼臣是个聪明人,主动担起了这个责任。
民变肯定是必须要镇压的,但是该怎么镇压,派谁去,领多少兵,到了那边又该怎么做?
最重要的是,唐礼臣这个被包围在府衙中的朝廷命官,到底要不要救?
这些就是朝廷诸公要商量的内容了。
“臣以为,从京中派兵,恐鞭长莫及,不如就近从附近州县调遣兵马前往,镇压民变,营救唐知州。”毕竟是锐意进取的年轻人,顾铮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道。
刘牧川也道,“正该如此。”
倒是一向主理政事堂事务的薛知道捋着胡须,并没有立刻说话。
太皇太后转头看向他,“薛相公以为如何?”
薛知道这才道,“民变自是要镇压的,从附近调遣兵马,臣并无异议。只是唐知州决策有误,导致如今的局势,实在难辞其咎。”
“胡言乱语!”刘牧川忍不住道,“事已至此,唐知州固然有错,但既然是朝廷命官,那就只有朝廷有资格处置他。若是任由一帮刁民随意打杀了,朝廷的威严何在?!”
“话不能这么说。”参政知事汪同上前一步道,“虽说是民变,但百姓们并未失去理智,更未曾在城中打砸抢掠,只是围了官衙,要一个交代罢了。若是一定要救唐知州,反倒激怒了他们,很有可能生变,不得不虑。”
顾铮本来还有话要说,闻言眉头微微一动,正要迈出去的脚步又收了回来。
接下来,就是刘牧川和汪同两个人打嘴仗了。一个说得给当地的百姓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威势,以后老实些,免得总是生出事端。一个说民为水君为舟,若是罔顾百姓的意志,只一个劲儿的镇压,反而可能会出事。
两边都不肯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贺卿比顾铮晚了一点,才慢慢琢磨出了一点门道来。
刘牧川为唐知州张目,一方面是因为这人是他举荐的,若是唐礼臣有问题,他少不得要受连带责任。如今薛知道要走了,他身为同平章事,就是政事堂里位置最高的一个,本该掌握话事权。若是此时出了问题,就永远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了。
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本就如此。认为百姓蒙昧,对待他们不能太仁慈,须得时时刻刻打压着,叫他们生不出别的念头来。
而汪同此刻站出来,很显然也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与刘牧川相反,同时身为参政知事,也抱着将刘牧川拉下来,更进一步的心思。
但更重要的是,太皇太后始终没有表态,而从她的神态间看来,明显是更倾向于汪同那一边的。
是否镇压百姓、是否营救唐礼臣,是如今正在议论的话题,又不是。
牵扯到朝堂斗争,一切的事就都是小事了。
所以殿内这么多人,大部分估计都站在刘牧川这边,但站出来的只有他一个。因为他们还没有沾上这件事,也不愿意贸然站队。
贺卿的眼神从这些人身上一一扫过,莫名就想起一句话来。
政治都是肮脏的。
这咨平殿里都是军国重臣,可有人真正关心那个被关在府衙之中,危在旦夕的唐礼臣?
咨平殿设计得十分巧妙,坐在上面的人说话时只用正常音量,传出去的声音却会十分洪亮,不论站在殿内哪一个角落,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当初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工匠们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所以此刻太皇太后一开口,威严顿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