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准备 (中)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边把这个叫做【低温环境应急口粮】,威廉把它叫做【布鲁诺餐厅的特价餐】。抱歉,或许你不知道,布鲁诺餐厅是一家廉价餐馆,就开在菲尔兵营的”卡尔上士非常健谈,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用一把不锈钢勺搅动着小铝锅里炖煮的食材。
“我知道那家餐厅,以前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过饭,那里的杂烩汤味道很不错。”西里尔少尉填完了当天的表格,然后把那笔记本塞回了牛皮地图包中。
这是这支小分队在挪威冰原上渡过的第十二天,一周以来他们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了多次试验。实验内容包括了冬季作战服的保温效果,士兵在极低温情况下的行军速度,常规武器在零下二十度环境中的使用效果,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的军事补给与战地口粮的实际运用情况。
西里尔少尉是中途加入这个小分队的,原本的指挥官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腹泻,结果被一架容克大妈送到纳尔维克享福去了,随机而来的西里尔成了这支试验小队新任的指挥官。
西里尔知道目前在挪威,像他这样的试验小队不少于六十个,可能各队里单项内容会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试验都是重叠的,统帅部似乎想要拿到一个准确的数据,具体原因为何,就不是他这个级别有资格去查询的了。
德军之前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防寒服,欧洲的作战环境并不需要特制的防寒装备和衣物,因为陆军司令部觉得,给士兵配发这些大部分时间都用不着的装备,根本就是一种奢侈的浪费。
德军士兵通常会得到一套化纤混纺的冬季内衣,两双羊毛混纺的短袜,和一件仿制于美军的保暖毛衣。你看到的没错,这件毛衣的式样完全就是仿制于财大气粗的美利坚陆军,甚至保留了美国人喜欢的v型衣领,德国士兵非常喜欢这种制式毛衣,他们把它穿在作战服里面,然后时髦的露出衬衫衣领。
归功于那位闷骚的元首,德国的军服式样异常美观,只不过历史上随着英国对欧洲的海上封锁,军服的材质变得越来越低劣。大量人造纤维和劣质动物毛发替代了原本的棉花和羊毛,人造亚麻布料变得越来越粗糙,四一年之后的德军制服几乎经不起水洗,几次洗涤之后就会褶皱到依靠熨烫都无济于事,所以那些笔挺的德军作战服只存在于记录电影里。
战争中期每次德军需要战地阅兵,通常会给收阅部队发一套崭新的制服,为的就是在胶片上保住德军的尊严,同时不会损耗后方民众的士气。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隆美尔的非洲军,这家伙得罪的同僚太多,手下更被视为一群后娘养的杂碎,所以换制服的好事轮不到他们,于是所有纪录影片和照片里,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身上全是皱巴巴的制服,话说回来,非洲军的热带棉布制服倒是真不怕水洗,再说就算想洗你也得要有水才行。
不过非洲军遭难的那阵子,其实大家的日子都挺难过,非洲军在沙漠里吃苍蝇煎蛋的时候,东线的大部分德军连鸡蛋长啥样都快忘记了。
话题回到德军的冬季装备,德国士兵们除了一套夏季制服外,就是一套四季不变的野战制服了,除了材质稍微厚了一点,内部加了棉花衬里,其他方面和夏季制服没有多少不同。
因为英国的物资封锁,制服里的棉花衬里很快就被改成人造纤维的了,这东西在干燥的情况下还管用,但是一旦受潮,就完全失去了保暖能力。于是德军士兵穿着这种制服在雪地里摸爬滚打出了一身大汗之后,体温会在极短的时间里下降到让人无法正常运动的境地。
接着就再来说说几乎成了德军象征的军用大衣,这玩意儿完全继承了普鲁士王国时期的设计,在某些高级将领心中,或许已经成为了普鲁士荣耀的一种延续。
问题是这东西只适合欧洲的秋冬季使用,遇到东线动不动就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几乎起不到多少保暖作用。这种大衣有十多种式样,使用的面料材质也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士兵拿到的是人造亚麻和羊毛混纺材质的大衣,内层会加上一些人造棉或者毛纺衬里,在西欧那种冬季是足够保暖了,但是穿这身跑到东线,毫无疑问会冻成煞笔。
德军的大衣非常威武帅气,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堪称经典设计,但是这种式样是从燧发枪时代就流传下来的,那时候大家排着队慷慨送死,只有胆怯的懦夫才会趴在泥地里。
这个问题其实所有欧洲陆军都存在,每个欧洲国家的陆军都装备了一款式样漂亮的军大衣,似乎大家都把大衣视为一种陆军传统,根本不考虑这玩意儿是不是还适宜日新月异的战争模式。
于是德国士兵就穿着这种累赘的服装,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蹒跚前进,被雪水浸透之后的大衣,会变得比手上的步枪还要沉重,然后再被寒冷的气温冻成一个硬壳,以至于你可以轻松的把它竖立在雪地里,再扣上一顶钢盔,用来吸引苏军狙击手的注意。
除了35式大衣之外,德军此刻没有更强的御寒装备,倒是有一种兔皮夹克,不过因为采购数量有限,只供给部分山地部队使用。和平原地区的常规步兵相比,山地部队的防寒装备确实要好一点,他们有专用的山地短风衣,里面通产会带上羊皮衬里,他们还会自行采购一些保暖衣物,只要肯花钱,材质根本不是问题,这些家伙为了采几朵雪绒花也算是拼尽全力了。
说到底德国人还是太穷,军费永远都不够用,德军装备看上去似乎很先进,但是和第二帝国甚至是普鲁士时代相比,无论是做工还是材质,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
等到战争中期德国原材料逐渐开始匮乏,于是前线士兵手上拿到的都是一大堆替代材料制成的劣等货色。特别是食品和衣物,这些应该特别重视的后勤物资,直接关系到前线的作战和士气,纳粹高层却像是被梦魇住了一样,始终对此不加以重视。
很多御寒服装要等到四三年甚至四四年才开始装备部队,东线德军早就损失惨重,苏军开始进入了大反攻,那时候即便给前线士兵一人一套龙鳞甲,怕是也挡不住对面的装甲洪流。
最后就要说到脚上了,德国士兵和美国大兵一样,都有一双恶名昭彰的混纺短袜,德国这边染成了漂亮的德国灰色,特别容易吸水,如果你晚上睡觉前想不出办法把它弄干的话,你百分百会得上战壕足。
遇到东线那种低温环境,问题就变的更加严重,汗湿的袜子紧贴着足部皮肤,遭遇外界的低温,士兵很快就会得上冻疮,在医疗条件恶劣的前线这可是要人命的毛病,因为腐烂的伤口很容易演变成坏疽,而战地救护所里除了截肢之外,压根就没准备第二套治疗方案。
德国士兵有一双让所有欧洲国家步兵眼红的行军靴,原本式样延续普鲁士时代的标准,可以包覆住整条小腿,但是三九年为了节省材料,希特勒下令特意截短了一截,足足少了十厘米,漂亮的长靴愣是搞成了不伦不类的中筒靴。
德军装备行军靴的原因是,早期德国的道路和俄国一样垃圾,一到融雪和秋雨季节,道路上的淤泥可以深达小腿,如果像法军那样装备短皮鞋和绑腿的话,士兵拿到的那些军饷都不够他们买鞋的钱。
虽然讲起原因让人有些脸红,但是长筒靴最终成为了普鲁士军队的传统,而东面的苏联更夸张,恶劣的道路情况导致当时的俄国男性,几乎人人都有一双长筒皮靴,鞋匠是最吃香的行当。
德军的军靴虽然帅气,但是在极度严寒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保暖,特别是在战壕里长时间站立不动的情况下,带着防滑钢钉的靴底会带走士兵身上最后那一丝暖意,这时如果再遇到汗湿的军袜,那种滋味实在是酸爽无比。
不过现在德国人有了一个新元首,他不会允许自己的士兵,再陷入那种悲剧的境地。德军的冬季新装备试验,此刻正在挪威的极地区域,热火朝天的进行之中。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今天身体状态不佳,不过思路没有受到影响。
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谢谢大家。
“上边把这个叫做【低温环境应急口粮】,威廉把它叫做【布鲁诺餐厅的特价餐】。抱歉,或许你不知道,布鲁诺餐厅是一家廉价餐馆,就开在菲尔兵营的”卡尔上士非常健谈,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用一把不锈钢勺搅动着小铝锅里炖煮的食材。
“我知道那家餐厅,以前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过饭,那里的杂烩汤味道很不错。”西里尔少尉填完了当天的表格,然后把那笔记本塞回了牛皮地图包中。
这是这支小分队在挪威冰原上渡过的第十二天,一周以来他们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了多次试验。实验内容包括了冬季作战服的保温效果,士兵在极低温情况下的行军速度,常规武器在零下二十度环境中的使用效果,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的军事补给与战地口粮的实际运用情况。
西里尔少尉是中途加入这个小分队的,原本的指挥官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腹泻,结果被一架容克大妈送到纳尔维克享福去了,随机而来的西里尔成了这支试验小队新任的指挥官。
西里尔知道目前在挪威,像他这样的试验小队不少于六十个,可能各队里单项内容会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试验都是重叠的,统帅部似乎想要拿到一个准确的数据,具体原因为何,就不是他这个级别有资格去查询的了。
德军之前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防寒服,欧洲的作战环境并不需要特制的防寒装备和衣物,因为陆军司令部觉得,给士兵配发这些大部分时间都用不着的装备,根本就是一种奢侈的浪费。
德军士兵通常会得到一套化纤混纺的冬季内衣,两双羊毛混纺的短袜,和一件仿制于美军的保暖毛衣。你看到的没错,这件毛衣的式样完全就是仿制于财大气粗的美利坚陆军,甚至保留了美国人喜欢的v型衣领,德国士兵非常喜欢这种制式毛衣,他们把它穿在作战服里面,然后时髦的露出衬衫衣领。
归功于那位闷骚的元首,德国的军服式样异常美观,只不过历史上随着英国对欧洲的海上封锁,军服的材质变得越来越低劣。大量人造纤维和劣质动物毛发替代了原本的棉花和羊毛,人造亚麻布料变得越来越粗糙,四一年之后的德军制服几乎经不起水洗,几次洗涤之后就会褶皱到依靠熨烫都无济于事,所以那些笔挺的德军作战服只存在于记录电影里。
战争中期每次德军需要战地阅兵,通常会给收阅部队发一套崭新的制服,为的就是在胶片上保住德军的尊严,同时不会损耗后方民众的士气。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隆美尔的非洲军,这家伙得罪的同僚太多,手下更被视为一群后娘养的杂碎,所以换制服的好事轮不到他们,于是所有纪录影片和照片里,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身上全是皱巴巴的制服,话说回来,非洲军的热带棉布制服倒是真不怕水洗,再说就算想洗你也得要有水才行。
不过非洲军遭难的那阵子,其实大家的日子都挺难过,非洲军在沙漠里吃苍蝇煎蛋的时候,东线的大部分德军连鸡蛋长啥样都快忘记了。
话题回到德军的冬季装备,德国士兵们除了一套夏季制服外,就是一套四季不变的野战制服了,除了材质稍微厚了一点,内部加了棉花衬里,其他方面和夏季制服没有多少不同。
因为英国的物资封锁,制服里的棉花衬里很快就被改成人造纤维的了,这东西在干燥的情况下还管用,但是一旦受潮,就完全失去了保暖能力。于是德军士兵穿着这种制服在雪地里摸爬滚打出了一身大汗之后,体温会在极短的时间里下降到让人无法正常运动的境地。
接着就再来说说几乎成了德军象征的军用大衣,这玩意儿完全继承了普鲁士王国时期的设计,在某些高级将领心中,或许已经成为了普鲁士荣耀的一种延续。
问题是这东西只适合欧洲的秋冬季使用,遇到东线动不动就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几乎起不到多少保暖作用。这种大衣有十多种式样,使用的面料材质也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士兵拿到的是人造亚麻和羊毛混纺材质的大衣,内层会加上一些人造棉或者毛纺衬里,在西欧那种冬季是足够保暖了,但是穿这身跑到东线,毫无疑问会冻成煞笔。
德军的大衣非常威武帅气,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堪称经典设计,但是这种式样是从燧发枪时代就流传下来的,那时候大家排着队慷慨送死,只有胆怯的懦夫才会趴在泥地里。
这个问题其实所有欧洲陆军都存在,每个欧洲国家的陆军都装备了一款式样漂亮的军大衣,似乎大家都把大衣视为一种陆军传统,根本不考虑这玩意儿是不是还适宜日新月异的战争模式。
于是德国士兵就穿着这种累赘的服装,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蹒跚前进,被雪水浸透之后的大衣,会变得比手上的步枪还要沉重,然后再被寒冷的气温冻成一个硬壳,以至于你可以轻松的把它竖立在雪地里,再扣上一顶钢盔,用来吸引苏军狙击手的注意。
除了35式大衣之外,德军此刻没有更强的御寒装备,倒是有一种兔皮夹克,不过因为采购数量有限,只供给部分山地部队使用。和平原地区的常规步兵相比,山地部队的防寒装备确实要好一点,他们有专用的山地短风衣,里面通产会带上羊皮衬里,他们还会自行采购一些保暖衣物,只要肯花钱,材质根本不是问题,这些家伙为了采几朵雪绒花也算是拼尽全力了。
说到底德国人还是太穷,军费永远都不够用,德军装备看上去似乎很先进,但是和第二帝国甚至是普鲁士时代相比,无论是做工还是材质,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
等到战争中期德国原材料逐渐开始匮乏,于是前线士兵手上拿到的都是一大堆替代材料制成的劣等货色。特别是食品和衣物,这些应该特别重视的后勤物资,直接关系到前线的作战和士气,纳粹高层却像是被梦魇住了一样,始终对此不加以重视。
很多御寒服装要等到四三年甚至四四年才开始装备部队,东线德军早就损失惨重,苏军开始进入了大反攻,那时候即便给前线士兵一人一套龙鳞甲,怕是也挡不住对面的装甲洪流。
最后就要说到脚上了,德国士兵和美国大兵一样,都有一双恶名昭彰的混纺短袜,德国这边染成了漂亮的德国灰色,特别容易吸水,如果你晚上睡觉前想不出办法把它弄干的话,你百分百会得上战壕足。
遇到东线那种低温环境,问题就变的更加严重,汗湿的袜子紧贴着足部皮肤,遭遇外界的低温,士兵很快就会得上冻疮,在医疗条件恶劣的前线这可是要人命的毛病,因为腐烂的伤口很容易演变成坏疽,而战地救护所里除了截肢之外,压根就没准备第二套治疗方案。
德国士兵有一双让所有欧洲国家步兵眼红的行军靴,原本式样延续普鲁士时代的标准,可以包覆住整条小腿,但是三九年为了节省材料,希特勒下令特意截短了一截,足足少了十厘米,漂亮的长靴愣是搞成了不伦不类的中筒靴。
德军装备行军靴的原因是,早期德国的道路和俄国一样垃圾,一到融雪和秋雨季节,道路上的淤泥可以深达小腿,如果像法军那样装备短皮鞋和绑腿的话,士兵拿到的那些军饷都不够他们买鞋的钱。
虽然讲起原因让人有些脸红,但是长筒靴最终成为了普鲁士军队的传统,而东面的苏联更夸张,恶劣的道路情况导致当时的俄国男性,几乎人人都有一双长筒皮靴,鞋匠是最吃香的行当。
德军的军靴虽然帅气,但是在极度严寒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保暖,特别是在战壕里长时间站立不动的情况下,带着防滑钢钉的靴底会带走士兵身上最后那一丝暖意,这时如果再遇到汗湿的军袜,那种滋味实在是酸爽无比。
不过现在德国人有了一个新元首,他不会允许自己的士兵,再陷入那种悲剧的境地。德军的冬季新装备试验,此刻正在挪威的极地区域,热火朝天的进行之中。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今天身体状态不佳,不过思路没有受到影响。
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