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小说网 > 名门 > 第二百四十六章 设匦风波

第二百四十六章 设匦风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四十六章 设匦风波

    次日清晨,一个消息瞬间便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沉寂了二十几年的四匦又再度出现了,朱雀门前已是人山人海,闻讯赶来看热闹的民众将放置四匦的地方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人潮汹涌。武则天设四匦时分别用来接纳怀才求达、谏议时政、伸冤陈屈、献赋作颂四类投书,不久因繁琐改成一匦四门,庆治二年又恢复为四匦,并将四匦移出朝堂,安置在朱雀门外的四个献策台上,庆治五年因朱雀门大修,将四匦暂存于门下省,一放就是二十余年。

    今天四匦又高调复出,接受天下人的不平,不过,现场并不是四匦,而是两匦,谏议时政和伸冤陈屈,怀才求达与献赋作颂属于中书省管辖,没有摆出来,尽管如此,这还是成为了轰动长安的大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少政治观察家们从看守两匦的士兵便发现了端倪,并不是千牛卫或者金吾卫,而是一支铁盔铁甲的陌生的军队,有人依稀还记得,当年驻扎在东内苑的天骑营似乎就是这身装束,更有眼光犀利者连声冷笑,天骑营、门下省,这其中的奥妙已不言而喻了。

    一个时辰后,四匦重现的消息也传遍了长安官场,它仿佛一记重锤,砸开了长安官场封冻已久的坚冰,在宣仁六年的冬天,让人们感受到了一股微风迎面拂来。

    ..........

    近午时分,一辆马车快速地向大明宫驰去,数百名侍卫严密地护卫在马车左右,这是大唐右相裴俊紧急求见崔小芙,马车内,裴俊脸色阴沉、唇线紧绷,张焕在朱雀门外立匦之事,他不到半个时辰便已查得水落石出,张焕是钻了当年崔圆废四匦时留下的空子,虽然造出的声势颇大,但裴俊认为张焕走这步棋仅仅只是一个试探,他不相信张焕会如此轻率行棋,刚到长安第三天便出招叫板,况且门下侍中崔寓还没有任何表态。

    对于张焕,裴俊从最初的拉拢扶持到其后的打压反目,又到今天的警惕戒备,应该说他已经非常了解张焕,深知此人的野心和能力,从一个小小的武威都督一步步走到今天,占据了陇右、巴蜀等大片富庶土地,若不早加约束,他日张焕必然会越做越大,一日实力超过朝廷,大唐的改朝换代的时间屈指可数,可就算将他约束在朝廷之内,裴俊也是绞尽脑汁,将他安置在已无实权的门下省,虽然知道张焕不会善罢甘休,但还是没有想到张焕的出手竟是这么快,这么声势浩大,惟今之计只能求助崔小芙,以太后的诏书撤掉四匦。

    马车径直进了大明宫,在紫宸阁前停了下来,裴俊快步拾阶走上大殿,却迎面看见崔寓走来,两人略一迟疑,却不约而同地笑呵呵向对方迎去,崔寓先拱手笑道:“裴相国,可是来面见太后?”

    “没办法,门下省出了大事,我独力难支,只好来和太后商量了。”说完,裴俊目光微闪,注视着崔寓表情的变化,崔寓却淡淡一笑道:“四匦之律并未废除,侍郎自然有权将其摆出,何以为是大事,裴相国言重了。”

    裴俊冷笑了一声道:“这么说门下侍郎推出消失了二十余年的四匦,门下侍中是肯定了!”

    崔寓头一扬,不冷不热回道:“若四匦废除重立,当要侍中准许,可当年只是暂停,几时复出是省内杂务,自然由侍郎决定,何须询问侍中。”

    “原来如此。”裴俊干笑了两声,“时候不早了,我就不耽误崔相国公务,崔相国请!”他向旁边一闪,一直望着崔寓昂首阔步而走,心中对崔寓充满了鄙夷,目光短浅,只图一时快意,比崔圆差得实在太远,崔寓隔岸观火的态度在裴俊的意料之中,这一刻,裴俊忽然有一点怀念起崔圆来。

    但这个念头只是转瞬即逝,裴俊快步步入大殿,一名宦官上前向他施了一礼,“太后休憩片刻,请相国稍坐。”

    裴俊点了点头,找了个绣墩坐下,那宦官却见四面无人,低声对裴俊道:“崔相劝太后在四匦一事上不加干涉,太后没有表态。”

    突来的消息使裴俊一惊,他沉吟片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处理四匦之事上有些急躁了,崔小芙没有表态的原因很简单,她要从自己这里拿到足够的让步,反之,若崔小芙下旨废除四匦,却又在百官面前显出了自己对张焕的忌讳,从而树立他的威信,这不就是他想要的吗?可若不管,张焕就会利用四匦中的民意,四处出击,一一弹劾政敌。

    这一刻,裴俊忽然发现张焕走了一步妙棋,让他进退不得,正沉思时,只听宦官宣旨,“太后召裴相国觐见!”

    ‘也罢,先见见再说。’裴俊站起身,整理一下朝服,大步走进了崔小芙的朝房。

    “臣裴俊参见太后!”

    崔小芙这段时间身体不是太好,受了风寒,卧床休息了好几天,今天是第一次来紫宸阁处理公务,却正好碰到张焕重启四匦,张焕封门下侍郎是他颁发的旨意,吏部也已经下文,从职务上说,张焕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门下侍郎,但按照惯例,新官进京总是要先会见同僚、接见下属,拜见上司、觐见皇帝,等这一套流程结束后,还要熟悉本部事务,真正着手具体事务,至少也要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但张焕进京第三天便推出四匦,他甚至连门下省的大门都还没有跨入。

    这说明他是有的放矢了,待听完崔寓对此事的汇报,崔小芙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只能由她来解决,果不其然,崔寓刚刚告退,宦官便来禀报,“裴相国求见!”

    和裴俊所猜略有不同的是,崔小芙并没有想利用此事来向裴俊讨价,她倾向于崔寓的看法,在此事上不表态,她也很想看一看此事对朝廷究竟有多大的冲击。

    “相国平身,赐坐!”

    “多谢太后。”裴俊坐下来,便直接开门见山道:“属下这次求见太后主要是问一问,皇上的情况怎么?他今年应该七岁了,臣以为一些朝会可以让皇上参听,让他从小耳闻目染朝廷的威仪。”

    裴俊没有提四匦之事,而是问皇帝李邈的近况,这让崔小芙微微一怔,她不及细想,便顺口答道:“皇上年纪尚幼,当务之事是要让他饱读圣贤书,而不是临朝听事,太过着急,反而会拔苗助长,对皇上的成长不利,裴相国以为哀家说的话可对?”

    “太后细心,臣远不及。”裴俊便不再坚持,他微微一笑又道:“说起皇上的教育,微臣倒可推荐一人为皇上侍读。”

    “哦!相国推举何人?”崔小芙饶有兴趣地问道。

    “臣推荐国子监博士韩愈为皇上侍读,此人文采出众倒是其次,难得他文风雄奇、求实务真,微臣希望他的风格能影响到皇上,等皇上十年后亲政时,能成为一个务实勤政的皇帝。”

    崔小芙点点头,“相国说得有道理,此事就交给相国去办。”

    裴俊站了起来,他拱手笑道:“臣还有公务在身,就此告退!”

    ...........

    裴俊走后,崔小芙久久沉思不语,她想不通裴俊为什么不向自己提出废除四匦,却大谈什么皇上教育,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难道张焕的出招他真不在意吗?

    崔小芙慢慢走到窗前,裴俊的话多少也让她有一丝触动,不知不觉皇上已经七岁了,再过十一年,他就要亲政了,也就是说自己还有十一年的时间,这十一年不知谁会威胁到李邈的皇位?

    猛然间,崔小芙的背僵住了,她忽然明白了裴俊提皇上亲政的真正用意。

    ...........

    张焕今天第一次来到门下省,门下省位于大明宫左侧,而中书省则在大明宫右侧,门下省设在一座极其宏伟的建筑中,它是中书省的副署,主要功能是对中书省所处理文书的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

    所以大唐的许多中央职务都分左右,中书省为右,门下省称左,比如左相右相,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郎、左右拾遗等等,右为正,归中书省管;左为副,归门下省辖,而副是对正的监督。

    但现在门下省内则冷清许多,中书省的文书已不再经过门下省审核,直接由政事堂下发尚书省,门下省的一百多人也就成了闲职,整天无所事事,再加上裴俊的管理风格较为松懈,应该是公务最为繁忙的上午,偌大的门下省中竟只有十几人,其他人或病或事,都各自找借口回家了,甚至左相崔寓几个月来只来过一次,其他时间都在位于皇城的尚书省兵部内办公。

    不过崔寓对张焕任职却安排得十分细心,将从前门下侍郎用的一些物品家什全部都换成了新的,又派人将房前屋后的积雪打扫干净,补种了许多树木。

    张焕的朝房是五间屋子的套房,有他本人办公的房间,一间会客室,两间文书录事处理公文的地方,还有一间屋子是供他小憩所用,房间宽大明亮,倒也十分舒适。

    跟张焕进京的两个文书,一个便是他的机要文书牛僧孺,另一个叫做秦密,学识渊博、精明能干,他是宣仁四年进士科探花,也是因出身商人家庭而落选吏部试,愤而投到陇右从军,被李双鱼推荐给了张焕。

    他们都是张焕的心腹,这次进京任门下侍郎,便带二人来上任。

    “都督,这里似乎没有一件公文。” 牛僧孺翻了翻着桌上的一堆文书,眉头皱成一团,竟然全部都是邸报。

    “这里是没有什么公文,我们在这里主要还是处理陇右的军政事务。”张焕背着手在朝房内转了一圈,又回到二人面前道:“你二人都有进出大明宫的腰牌,每天上朝前轮值去我泉宅取信,那里每天都会有陇右的文书送达,在门下省专务没有恢复之前,你们二人就专门为我整理陇右的文书。”

    “属下遵命!”两人一起躬身施礼。

    张焕笑着摆了摆手道:“好了,今天你们四处走走,熟悉一下门下省的情况,自己去吃午饭,我现在去一躺朱雀门。”

    大明宫张焕已经轻车熟路,他没有骑马,而是坐着马车,在二十几名亲兵的护卫下穿过皇城,来到安置两匦的朱雀门。

    四匦一般放置在献策台上,朱雀门左右各二,但今天只是门下省的两匦摆出,位于朱雀门左侧约一丈高的两座石台上。

    每一座石台周围都有一百名士兵护卫,都是张焕带来的西凉军,穿着当年天骑营的军服,现在已经临近中午,看热闹的民众大多已经散去,李须贺还没有走,一般他不用每天出面,只在固定的时间来收集匦内的投书。

    但今天是两匦第一天亮相,李须贺身着大唐官服,气势威严的站在谏议时政的匦旁,整整一个上午,他都没有挪动过一步,而另一个伸冤陈屈的匦旁则站着门下省左拾遗,是一个约四十岁左右的官员,叫做万良,也就是长孙南方的二女婿,老婆问长孙依依借钱那位。

    此刻,谏议时政的匦旁正好来了几个日本商人代表,拿着一份投书,他们希望大唐朝廷能准许他们将一些先进的纺织工具带回日本。

    不过他们却不认识两匦上的篆字,而翻译又不在,急得叽叽呱呱问个不停,想知道他们的投书应该放在哪个匦中,万良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他是知道李须贺就是日本人,便对几个日本商人向李须贺指了指,示意他们去找那个人。

    几个日本商人见李须贺长得和他们一般矮小,而且模样也颇有乡人气息,顿时激动得将李须贺团团围了起来,仿佛在异乡见到亲人一般,七嘴八舌地述说什么。

    但李须贺却板着脸,丝毫不理会几个日本同胞,他是堂堂大唐人,岂能认识倭人?岂能听懂倭语?过了一会儿见他们不肯散去,便厉声喝道:“我怎么会听得懂日本国语,你们再胡闹,休怪我拿你们见官!”

    几个日本商人一吓,都不由倒退几步,失望地望着这个和他们一般模样的大唐官员,他也不懂日本语。

    这时已是午饭时间,皇城里的许多官员都出来吃饭,几个日本商人一眼便看到了鸿胪寺典客署的一名官员,曾经接待过他们,懂得日本语,他们仿佛看到救星似的上前拉住了翻译,对他述说了一通。

    那官员一眼瞥见了李须贺,嘴角咧了咧,干笑两声上前对李须贺道:“他们是想请求朝廷同意卖一批纺织工具给他们带到日本,却不知该投哪个匦?”

    “原来如此!”李须贺脸上露出一丝恍然大悟的表情,指了指身旁的匦,“告诉他们,就投这里。”

    鸿胪寺官员回头说了几句,几个日本人千恩万谢地将书投入匦中,李须贺又板下脸对那官员道:“你告诉他们,既然来我大唐行商,自然要学汉语沟通,难道反要我们大唐人学日本语不成?”

    “补阙郎说的是。”那官员连忙将李须贺的话原封不动地翻译了过去,几个日本人连连点头称是,又向李须贺卑谦地鞠了一躬,转身去了。

    这时,一直在马车里看热闹的张焕下车走了过来,两百军人一齐行礼,李须贺连忙谄笑着上前躬身道:“侍郎大人居然亲自来查看,属下愧不敢当!”

    张焕摆了摆手,命士兵们免礼,他笑着问李须贺道:“今天上午有多少投书了?”

    “回禀侍郎,两个匦各一百多封。”

    “不错!不错!才一个上午而已,看来是很有必要设立四匦。”张焕赞许地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一样谦恭的万良道:“你便是我门下省中那个长孙南方的女婿吗?”

    万良连忙应道:“属下正是!”

    张焕上前拍了拍他肩膀,柔声道:“家里有什么困难,给我说一声就是了,不要去看别人脸色,明天我会派人送来一笔钱,你把旧债都还了吧!”

    万良一呆,他立刻明白了张焕的意思,眼中不由充满了感激之色,他默默点了点头,声音略略颤抖道:“侍郎关爱之意,属下铭记在心。”

    张焕笑了笑,一挥手道:“好了,你们去吃饭吧!记得下午把匦中的投书送到我朝房中去。”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从远处疾驶而来,数百骑精壮的士兵环卫左右,马车行到张焕面前时嘎然停下,从车窗露出一张异常肥胖的脸,他盯着张焕冷冷一笑道:“张都督,我们多年未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