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冤家路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二章 冤家路窄
李庆安退下了,李隆基背着手站在窗前凝视着天空,久久不语,吐蕃赞普在赤岭下身死的消息让他无比震惊,赤德祖赞,比他在位时间还要长的吐蕃王,娶了大唐的金城公主,信誓旦旦要维护唐蕃友好,可转眼又兵刀相见,从他李隆基即位开始,他便和赤德祖赞为对手,经历了数十年的漫长拉锯战,政治上的尔虞我诈,开元十七年,唐军奔袭石堡城得手,取得了战略优势,其后连战连捷,逼得吐蕃不得不求和,开元二十一年,唐蕃在赤岭下会盟,赤祖德赞在表文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发誓唐蕃永为兄弟,永不再战,可仅仅数年后,吐蕃人又以声东击西的策略,明打剑南,却偷袭石堡城成功,将会盟表撕得粉碎,剑指河湟。
没想到今天赤祖德赞居然会身死在石堡城之战中,身死在赤岭之下,这一刻,李隆基心中有一种大仇得报的畅快淋漓,又有一种对手身死的惆怅。
良久,他回到御座上,又取过哥舒翰的奏折,翻到了他对李庆安评功的那一页,‘安以三千安西陇右联军,拒敌八万,董延光之过也,阻敌一日一夜,为石堡城争得时间,可谓功不可没,然论其惨烈,未必有石堡城之万骨枯死,偏功于后山,不能盖石堡城之正面之功,故臣以陇右之战大局评价,定其为叁功。’
李隆基眉头微微一皱,他这才发现哥舒翰没有提到李庆安的杀敌人数,或许他也不知道,但连吐蕃赞普也身死战场,那吐蕃军的阵亡人数也肯定是难以估量,想到这,李隆基回头问高力士道:“大将军,你说朕该如何封赏李庆安?”
高力士对李隆基了解极深,知道他此时的心里平衡已经到了最微妙的时刻,高力士便微微一笑道:“陛下,吐蕃赞普虽然身死,但老奴以为这是唐蕃两国间的大事,就算有确切证据,也不能拿出来给李庆安定功,否则会影响到唐蕃两国以后的政局走向,至少陛下应该对此事保持沉默,然后可在私下重赏李庆安,以嘉其功。”
李隆基点了点头,高力士说得很有道理,他笑笑又道:“吐蕃赞普身死,其国内必然大乱,如果朕没有估计错的话,吐蕃会很快便派人来求和。”
高力士一愣,“陛下的意思是,在吐蕃求和之前,拿下九曲和大非川?”
“大将军说得没错,朕就是这个意思,着令哥舒翰开春后立刻对大非川用兵。”
高力士忽然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了,李隆基将正式批准哥舒翰的功表,承认李庆安的功劳为第三,高力士连忙道:“陛下,老奴还有一言想劝陛下。”
“你说!”
“陛下,陇右之战的功劳高低评定,说白了,就是安西军和陇右军之争,陛下若偏向陇右军,势必会激起安西军的强烈不满,事实摆在那里,拦截吐蕃军主力是安西斥候营所为,最终夺下石堡城是安西陌刀营所为,若硬把首功记在陇右军的身上,不仅安西军不满,其他各军都会不满,陛下,得不偿失啊!”
高力士一语击中了要害,李隆基刚刚定下的决心又动摇了,是的,他太想拿下九曲和大非川,以至于竟没有看到偏袒陇右军的严重后果,他沉思了片刻,便问道:“那大将军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案。”
高力士早有腹案,他笑道:“陛下,昨晚老奴想了一夜,陛下不妨将陇右之战一拆为二。”
李隆基顿时有了兴趣,连忙问道:“怎么个一拆为二法?”
“很简单,哥舒翰作为联军主帅,陛下不妨重赏于他,让他有别于下面的诸军,这样无论各军都不会有意见,其次是对参战的各军加以封赏,老奴建议安西军和陇右军并列首功,李庆安虽功勋卓著,但他的三千人中毕竟也有一千五百名陇右军,陇右军也阵亡了一万余人,这样,对于双方都能接受。”
李隆基眯着眼笑了,不愧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这个平衡高明啊!
“好吧!朕要再和相国们商量一下,去传朕的旨意,命他们立刻到大同殿参会。”
从兴庆宫出来,天色已近午了,虽然昨晚好好睡了一觉,感觉身体恢复了很多,但李庆安还是有一种病体初愈的无力,他看了看天色,对两个随从笑道:“咱们找个地方吃午饭吧!”
两名随从江小年和赵延嗣都是安西汉人,第一次来长安,两人对望一眼道:“我们听将军安排。”
“那好,去太白酒楼,让你们俩尝一尝长安最好酒肆。”
三人调转马头慢慢向东市方向而去,眼看要到十五了,来东市买货的人络绎不绝,远远地,李庆安看见了太白酒楼雪白的高墙,便指着笑道:“看见没有,那里就是太白酒楼,长安最负盛名的酒肆。”
他话音刚落,只见对面飞驰而来一队骑兵,约二十几人,个个彪悍孔武,为首是名瘦高白净的中年大将,正是陇右节度副使、鄯州都督董延光,两人对面驶过,几乎是勒住战马,怒目而视,可谓冤家路窄。
李庆安和董延光本来并无仇恨,但陇右一战,使他和李庆安结下了生死之仇,在陇右战役中,董延光率六万陇右河西军负责拖住达扎路恭的主力,但他受阿布思挑拨,认为哥舒翰的目的是借吐蕃军之手,消灭自己的兵力,便擅自撤军,正是他的私心作祟,使李庆安的三千人几近全军覆没。
此时,董延光也对李庆安恨之入骨,李庆安的辉煌衬托出了他的卑鄙,令他咬牙切齿,也令他惶惶不安,他的仕途极可能就此终结。
原本进京庆功没有他的份,但他接到了兵部之令,命他进京述职,他刚刚进入了长安城。
如果让李庆安选择一个人,可以让他放弃前途而杀之后快,那这个人就是董延光,令他两千六百多弟兄惨死在赤岭之上的罪魁祸首,李庆安手按横刀,刻骨仇恨地盯着他,如果目光可以杀人,那此时的董延光已经是一堆肉酱了。
董延光一摆手,二十几名亲兵将李庆安三人团团围住,董延光重重哼了一声,缓缓上前道:“李庆安,这次你要升官发财了啊!”
“蒙你所赐!”
董延光仰天大笑,笑声中带着一丝干涩,他忽然压低声音道:“李将军,我们做个交易如何?”
李庆安冰冷地凝视着他,眼中的怒火已经变成了一种深深的仇恨,一只强硬的手握在刀柄上,似乎等待着一次猎杀的机会。
董延光忽然感受到了什么,他向后退了一步,一咬牙道:“李将军这又何必呢?人已经死了,我们以后不会再有任何利益瓜葛,再者我们达成和解,也是圣上的希望,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出一万贯来安抚你的士兵。”
“要和解可以,我只要一样东西。”
“要什么,你说,只有我能办到。”董延光大喜。
李庆安一字一句道:“你的人头!”
董延光的脸刷得变得惨白,他一连后退两步,眯起眼道:“李庆安,别以为你有高力士撑腰便可以放狂,我告诉你,我董延光官照做,大不了换个地方,而你,哼!去和哥舒翰狗咬狗吧!”
董延光放肆地大笑,一挥手,“我们走!”
二十几名亲兵警惕地保护着董延光,纵马飞驰而去,李庆安一直盯着他的背影消失,他沉思了片刻,对两名亲随道:“我们先回去,有几件事情,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董延光的纵声大笑难掩他内心惶恐,就算不怕和李庆安正面冲突,他也害怕哥舒翰从背后阴他,哥舒翰的报告他看了草案,虽然哥舒翰没有正面弹劾他,但在写李庆安功评时,明显指出了是因为他董延光违抗军令导致。
这次兵部把他召回述职,正好就是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上,他越想越怕,不敢回府,便直接向宣义坊驰去。
宣义坊也是长安的风水宝地之一,属于‘九五’高坡之地,一般官员是不允许在这里建府,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这条“九五”高坡 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但也并非绝对,一些极受皇帝宠爱的大臣也被允许在这里建府,以示荣耀,比如开元名相张说的府邸便是建在宣义坊。
张说已经去世了,目前住在他府邸的是他的长子,户部尚书张筠。
董延光一路疾奔,来到了张府前,董延光和张筠关系一直不错,当初正是张筠保举董延光去打石堡城,实际上,董延光的后台是庆王李琮,但董延光也知道,庆王的地位虽然崇高,但未必知道朝中的最新情况,只有从张筠这里,他才能探得到朝廷关于他的处置消息。
此时刚过中午,张筠还在朝中未回,董延光心中焦急,便站在张府前等待张筠下朝,也是他运气,等了不到半个时辰,数十名侍卫护卫着一辆马车缓缓行来,马车上插着一面旗帜,上面写了个‘张尚书’三个字,正是张筠提前回来了,董延光慌忙上前见礼,几名侍卫却拦住了他。
“请转告张尚书,就说董延光求见!”
“董将军请稍候。”
一名侍卫前去禀报了,今天张筠有些感冒,故而提前回府了,中午前,圣上召集他和几位相国开了会议,定下了陇右战役的最终的封赏方案。
这个最终的封赏方案和哥舒翰所报,兵部呈上的方案大有不同,竟然是陇右军和安西军并列首功,张筠能理解李隆基的平衡之术,但他有点不理解李庆安的高升。
固然,李庆安在这次战役中立下大功,是该封赏,这人人都知道,但张筠却以为,圣上绝不会让李庆安独立掌兵,理由很简单,李庆安有一块进出东宫的金牌,是皇上所准许的,可以进入东宫的十名大臣之一,这就说明,李庆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投靠太子了。
圣上怎么会允许太子之人独立掌兵,皇甫惟明、王忠嗣已经有前车之鉴了,难道圣上对太子又宽容有加了吗?这让张筠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马车外有侍卫禀报道:“尚书,董延光在车外求见!”
‘董延光!’张筠打了一个激灵,这个时侯此人就是瘟神。
“不见!就说我病了,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张筠看都不想看此人一眼。
侍卫片刻回来对董延光道:“董将军,我家尚书说他身体不适,所以才提前下朝,改日再见董将军,请董将军见谅。”
董延光俨如一脚踩空跌进冰窟,他浑身都冰凉了,张筠就是再生病,也会打开车窗和他说两句话,可是现在却冷若冰霜,这不是生病,这是他根本不想见自己,难道朝廷真的要
董延光害怕到了极点,他忽然冲上前拦住马车,跪下大声道:“恳求尚书给董某指条明路。”
马车停了片刻,从马车里走出一名书童,上前拱手道:“董将军,我家尚书送给你一句话。”
“啊!”董延光连忙站起身,闪到一旁,马车缓缓从他面前驶过,从侧门进入了府中,至始至终,张筠的车窗没有打开过。
“阿哥请告诉我,尚书说了什么?”
“尚书说,你走对了坊,却找错了门。”
书童笑了笑,转身回府了,董延光呆呆地站在那里,咀嚼着这句话的含义。
走对了坊,却找错了门,意思是说,应该找住在宣义坊的另一名官员,会是谁呢?董延光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他只得骑马离开,在距离坊门约一里时,董延光忽然看见了一栋在建的大宅,几乎要完工了,气势恢宏,从屋顶的等级结构来看,不是一般平民能住。
董延光心念一转,他连忙问一名路人道:“请问那座大宅是何人所住?”
路人回头看了看笑道:“军爷,那是杨中丞的新宅。”
“哪个杨中丞?”
路人鄙夷地看了看他,道:“长安姓杨的,还会有谁?”
第一百四十二章 冤家路窄
李庆安退下了,李隆基背着手站在窗前凝视着天空,久久不语,吐蕃赞普在赤岭下身死的消息让他无比震惊,赤德祖赞,比他在位时间还要长的吐蕃王,娶了大唐的金城公主,信誓旦旦要维护唐蕃友好,可转眼又兵刀相见,从他李隆基即位开始,他便和赤德祖赞为对手,经历了数十年的漫长拉锯战,政治上的尔虞我诈,开元十七年,唐军奔袭石堡城得手,取得了战略优势,其后连战连捷,逼得吐蕃不得不求和,开元二十一年,唐蕃在赤岭下会盟,赤祖德赞在表文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发誓唐蕃永为兄弟,永不再战,可仅仅数年后,吐蕃人又以声东击西的策略,明打剑南,却偷袭石堡城成功,将会盟表撕得粉碎,剑指河湟。
没想到今天赤祖德赞居然会身死在石堡城之战中,身死在赤岭之下,这一刻,李隆基心中有一种大仇得报的畅快淋漓,又有一种对手身死的惆怅。
良久,他回到御座上,又取过哥舒翰的奏折,翻到了他对李庆安评功的那一页,‘安以三千安西陇右联军,拒敌八万,董延光之过也,阻敌一日一夜,为石堡城争得时间,可谓功不可没,然论其惨烈,未必有石堡城之万骨枯死,偏功于后山,不能盖石堡城之正面之功,故臣以陇右之战大局评价,定其为叁功。’
李隆基眉头微微一皱,他这才发现哥舒翰没有提到李庆安的杀敌人数,或许他也不知道,但连吐蕃赞普也身死战场,那吐蕃军的阵亡人数也肯定是难以估量,想到这,李隆基回头问高力士道:“大将军,你说朕该如何封赏李庆安?”
高力士对李隆基了解极深,知道他此时的心里平衡已经到了最微妙的时刻,高力士便微微一笑道:“陛下,吐蕃赞普虽然身死,但老奴以为这是唐蕃两国间的大事,就算有确切证据,也不能拿出来给李庆安定功,否则会影响到唐蕃两国以后的政局走向,至少陛下应该对此事保持沉默,然后可在私下重赏李庆安,以嘉其功。”
李隆基点了点头,高力士说得很有道理,他笑笑又道:“吐蕃赞普身死,其国内必然大乱,如果朕没有估计错的话,吐蕃会很快便派人来求和。”
高力士一愣,“陛下的意思是,在吐蕃求和之前,拿下九曲和大非川?”
“大将军说得没错,朕就是这个意思,着令哥舒翰开春后立刻对大非川用兵。”
高力士忽然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了,李隆基将正式批准哥舒翰的功表,承认李庆安的功劳为第三,高力士连忙道:“陛下,老奴还有一言想劝陛下。”
“你说!”
“陛下,陇右之战的功劳高低评定,说白了,就是安西军和陇右军之争,陛下若偏向陇右军,势必会激起安西军的强烈不满,事实摆在那里,拦截吐蕃军主力是安西斥候营所为,最终夺下石堡城是安西陌刀营所为,若硬把首功记在陇右军的身上,不仅安西军不满,其他各军都会不满,陛下,得不偿失啊!”
高力士一语击中了要害,李隆基刚刚定下的决心又动摇了,是的,他太想拿下九曲和大非川,以至于竟没有看到偏袒陇右军的严重后果,他沉思了片刻,便问道:“那大将军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案。”
高力士早有腹案,他笑道:“陛下,昨晚老奴想了一夜,陛下不妨将陇右之战一拆为二。”
李隆基顿时有了兴趣,连忙问道:“怎么个一拆为二法?”
“很简单,哥舒翰作为联军主帅,陛下不妨重赏于他,让他有别于下面的诸军,这样无论各军都不会有意见,其次是对参战的各军加以封赏,老奴建议安西军和陇右军并列首功,李庆安虽功勋卓著,但他的三千人中毕竟也有一千五百名陇右军,陇右军也阵亡了一万余人,这样,对于双方都能接受。”
李隆基眯着眼笑了,不愧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这个平衡高明啊!
“好吧!朕要再和相国们商量一下,去传朕的旨意,命他们立刻到大同殿参会。”
从兴庆宫出来,天色已近午了,虽然昨晚好好睡了一觉,感觉身体恢复了很多,但李庆安还是有一种病体初愈的无力,他看了看天色,对两个随从笑道:“咱们找个地方吃午饭吧!”
两名随从江小年和赵延嗣都是安西汉人,第一次来长安,两人对望一眼道:“我们听将军安排。”
“那好,去太白酒楼,让你们俩尝一尝长安最好酒肆。”
三人调转马头慢慢向东市方向而去,眼看要到十五了,来东市买货的人络绎不绝,远远地,李庆安看见了太白酒楼雪白的高墙,便指着笑道:“看见没有,那里就是太白酒楼,长安最负盛名的酒肆。”
他话音刚落,只见对面飞驰而来一队骑兵,约二十几人,个个彪悍孔武,为首是名瘦高白净的中年大将,正是陇右节度副使、鄯州都督董延光,两人对面驶过,几乎是勒住战马,怒目而视,可谓冤家路窄。
李庆安和董延光本来并无仇恨,但陇右一战,使他和李庆安结下了生死之仇,在陇右战役中,董延光率六万陇右河西军负责拖住达扎路恭的主力,但他受阿布思挑拨,认为哥舒翰的目的是借吐蕃军之手,消灭自己的兵力,便擅自撤军,正是他的私心作祟,使李庆安的三千人几近全军覆没。
此时,董延光也对李庆安恨之入骨,李庆安的辉煌衬托出了他的卑鄙,令他咬牙切齿,也令他惶惶不安,他的仕途极可能就此终结。
原本进京庆功没有他的份,但他接到了兵部之令,命他进京述职,他刚刚进入了长安城。
如果让李庆安选择一个人,可以让他放弃前途而杀之后快,那这个人就是董延光,令他两千六百多弟兄惨死在赤岭之上的罪魁祸首,李庆安手按横刀,刻骨仇恨地盯着他,如果目光可以杀人,那此时的董延光已经是一堆肉酱了。
董延光一摆手,二十几名亲兵将李庆安三人团团围住,董延光重重哼了一声,缓缓上前道:“李庆安,这次你要升官发财了啊!”
“蒙你所赐!”
董延光仰天大笑,笑声中带着一丝干涩,他忽然压低声音道:“李将军,我们做个交易如何?”
李庆安冰冷地凝视着他,眼中的怒火已经变成了一种深深的仇恨,一只强硬的手握在刀柄上,似乎等待着一次猎杀的机会。
董延光忽然感受到了什么,他向后退了一步,一咬牙道:“李将军这又何必呢?人已经死了,我们以后不会再有任何利益瓜葛,再者我们达成和解,也是圣上的希望,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出一万贯来安抚你的士兵。”
“要和解可以,我只要一样东西。”
“要什么,你说,只有我能办到。”董延光大喜。
李庆安一字一句道:“你的人头!”
董延光的脸刷得变得惨白,他一连后退两步,眯起眼道:“李庆安,别以为你有高力士撑腰便可以放狂,我告诉你,我董延光官照做,大不了换个地方,而你,哼!去和哥舒翰狗咬狗吧!”
董延光放肆地大笑,一挥手,“我们走!”
二十几名亲兵警惕地保护着董延光,纵马飞驰而去,李庆安一直盯着他的背影消失,他沉思了片刻,对两名亲随道:“我们先回去,有几件事情,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董延光的纵声大笑难掩他内心惶恐,就算不怕和李庆安正面冲突,他也害怕哥舒翰从背后阴他,哥舒翰的报告他看了草案,虽然哥舒翰没有正面弹劾他,但在写李庆安功评时,明显指出了是因为他董延光违抗军令导致。
这次兵部把他召回述职,正好就是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上,他越想越怕,不敢回府,便直接向宣义坊驰去。
宣义坊也是长安的风水宝地之一,属于‘九五’高坡之地,一般官员是不允许在这里建府,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这条“九五”高坡 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但也并非绝对,一些极受皇帝宠爱的大臣也被允许在这里建府,以示荣耀,比如开元名相张说的府邸便是建在宣义坊。
张说已经去世了,目前住在他府邸的是他的长子,户部尚书张筠。
董延光一路疾奔,来到了张府前,董延光和张筠关系一直不错,当初正是张筠保举董延光去打石堡城,实际上,董延光的后台是庆王李琮,但董延光也知道,庆王的地位虽然崇高,但未必知道朝中的最新情况,只有从张筠这里,他才能探得到朝廷关于他的处置消息。
此时刚过中午,张筠还在朝中未回,董延光心中焦急,便站在张府前等待张筠下朝,也是他运气,等了不到半个时辰,数十名侍卫护卫着一辆马车缓缓行来,马车上插着一面旗帜,上面写了个‘张尚书’三个字,正是张筠提前回来了,董延光慌忙上前见礼,几名侍卫却拦住了他。
“请转告张尚书,就说董延光求见!”
“董将军请稍候。”
一名侍卫前去禀报了,今天张筠有些感冒,故而提前回府了,中午前,圣上召集他和几位相国开了会议,定下了陇右战役的最终的封赏方案。
这个最终的封赏方案和哥舒翰所报,兵部呈上的方案大有不同,竟然是陇右军和安西军并列首功,张筠能理解李隆基的平衡之术,但他有点不理解李庆安的高升。
固然,李庆安在这次战役中立下大功,是该封赏,这人人都知道,但张筠却以为,圣上绝不会让李庆安独立掌兵,理由很简单,李庆安有一块进出东宫的金牌,是皇上所准许的,可以进入东宫的十名大臣之一,这就说明,李庆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投靠太子了。
圣上怎么会允许太子之人独立掌兵,皇甫惟明、王忠嗣已经有前车之鉴了,难道圣上对太子又宽容有加了吗?这让张筠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马车外有侍卫禀报道:“尚书,董延光在车外求见!”
‘董延光!’张筠打了一个激灵,这个时侯此人就是瘟神。
“不见!就说我病了,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张筠看都不想看此人一眼。
侍卫片刻回来对董延光道:“董将军,我家尚书说他身体不适,所以才提前下朝,改日再见董将军,请董将军见谅。”
董延光俨如一脚踩空跌进冰窟,他浑身都冰凉了,张筠就是再生病,也会打开车窗和他说两句话,可是现在却冷若冰霜,这不是生病,这是他根本不想见自己,难道朝廷真的要
董延光害怕到了极点,他忽然冲上前拦住马车,跪下大声道:“恳求尚书给董某指条明路。”
马车停了片刻,从马车里走出一名书童,上前拱手道:“董将军,我家尚书送给你一句话。”
“啊!”董延光连忙站起身,闪到一旁,马车缓缓从他面前驶过,从侧门进入了府中,至始至终,张筠的车窗没有打开过。
“阿哥请告诉我,尚书说了什么?”
“尚书说,你走对了坊,却找错了门。”
书童笑了笑,转身回府了,董延光呆呆地站在那里,咀嚼着这句话的含义。
走对了坊,却找错了门,意思是说,应该找住在宣义坊的另一名官员,会是谁呢?董延光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他只得骑马离开,在距离坊门约一里时,董延光忽然看见了一栋在建的大宅,几乎要完工了,气势恢宏,从屋顶的等级结构来看,不是一般平民能住。
董延光心念一转,他连忙问一名路人道:“请问那座大宅是何人所住?”
路人回头看了看笑道:“军爷,那是杨中丞的新宅。”
“哪个杨中丞?”
路人鄙夷地看了看他,道:“长安姓杨的,还会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