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极品李景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16章 极品李景隆
孤山以北的那条河叫白河,河水湍急,虽已严冬,却是刚刚结冰。燕军尝试过河,结果人马上去,虽然小心翼翼,仍是行不多远,冰面便会裂开,无法通行。夏浔见此情景,忙向燕王建议铺设木板一类的东西,扩大受力面。
一时之间无处去找木板,燕军便砍伐了许多小树扎成木排,铺到河面上,如此一来,燕王的大军果然顺利通过了白河,大军过河之后便直扑郑村坝,迎面正撞上陈晖的骑兵军团。
陈晖所部惊见燕军如从天降,仓惶跑回营中牵马套鞍,一通忙碌,燕军骑兵率先过河,速度何等快捷,不等他们准备妥当便一阵风般冲营而过,后边步卒如同一团团兵蚊,浩浩荡荡,把陈晖的两万兵马淹没在燕王的大军当中,居然没有阻碍燕军行进的速度。
好钢用在刀刃上,朱棣以朵颜三卫的骑兵为先锋,亲自率领这支尖刀骑兵杀向明军大营。其实燕军与明军陈晖部交锋的时候,其后数座大营的明军已经得到警讯,奈何此时情形与当初燕军里应外合破了耿炳文的地字营、从而马踏连营时相仿,李景隆排兵布阵还不及耿炳文呢,这一座座连营扎起来,如果抵挡已经破阵而入的燕军?
燕王率领悍不可挡的骑兵一路杀将过去,只杀得冻饿交加,身体活动不开,连平时一半战力都发挥不出来的明军人仰马翻,弃械投降者不计其数,燕王连踹七座营垒,这才因马力疲惫,停止继续冲杀。
此时,李景隆领着增援张掖门的七卫兵马刚刚怏怏地赶回来。朱棣伫马歇息了,随行于后的张玉却接过了朱棣的接力棒,再度发起了冲锋,堪堪迎上李景隆来来回回跑了四十多里地已经疲惫不堪的大军。
朱棣作战一向的习惯,这也是同漠北蒙古人做战养成的习惯,那就是敢打敢冲,一旦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绝不放过,务必尽全力将胜利战果扩大,宜将剩勇追穷寇。因为草原部落几乎是百分百的骑兵队伍,你稍有犹豫,他就逃之夭夭、望尘难及了,所以反应务必要快,行动务必果决。
而这恰恰是李景隆所欠缺的,同时他的军队缺衣少粮,久攻北平不下士气又低迷,最最糟糕的就是人力有时尽,这七卫官兵可是刚刚来了一段长途拉练,正是腿脚酸软无力的时候,结果一触即溃,一溃即退,一退即散,军不成军,落荒而逃,一时间,明军自相残踏,死伤无数。
如果李景隆不是贪图入城首功,瞿能顺利破城,此刻该是燕王在北平城下,望着城头飘扬的李字大旗黯然泪下吧,可惜,大局已定,没有如果了。
这段故事,换成dota版就是:
李景隆和燕王对拆基地。和李景隆同一阵营的瞿能快拆掉门口炮塔了。结果李景隆怕他拆塔拿钱,让瞿能退回来。
于是燕王顺利拆掉兵营回头伏击李景隆,然后系统发出一阵雷霆怒吼:
燕王完成双杀!
燕王完成三杀!
燕王已经杀人如麻!
木有杀戮成神的朱棣不是好dotaer,
配合的如此默契,
李景隆,是多么极品的一个人吖!
※※※※※※※※※※※※※※※※※※※※※※
燕军一路追杀,李景隆落荒而逃,被燕军切断了他与围攻北平城的明军间的联系。
此时,天色已晚,燕军长途奔袭也是人困马乏,燕王见北平仍在自己手中,急迫的心情已经平定下来,因此鸣金收兵,安营扎寨,他自大宁归来时,从大宁、松亭关、兴州等在陆续获得了大量粮草辎重,只是运输不便,现在还姗姗行于其后。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李景隆的营盘被他连窝端了,这里还攒着不少粮食呢。李景隆的中军大营设在郑村坝,所以辎重给养都是运到这里,再由他拨付三军。因为朱高煦不断袭击明军补给线,补给运来不易,李景隆要供应五十万大军吃用,那消耗何等惊人,因此节衣缩食,不舍得大手大脚,这一下全归了朱棣。
这些粮食供应李景隆的五十万兵马有点困难,可要供应朱棣的十五万人马却很容易,三军将士俱都吃了一顿饱饭,那些弃械投降的明军可怜巴巴地看着,馋得直咽唾沫。如何解决这些降兵,成了燕王朱棣马上就要解决的大问题。
杀是不能杀的,不只燕王,燕王麾下将领也都达成了这个共识。如果把降兵都杀了,那就是最愚蠢的行为,誓必让战意本不坚决的朝廷大军从此与燕军作战勇往直前,再不思退路。可是都收下那也不成,燕王养不起这么多兵。
朱棣思索良久,对左右将领道:“兵在精而不在多,本王虽少兵马,然南军实不可用。南军久离故乡,人心思归,军心不稳,留之只能坏俺军心,且本王粮草有限,养不起这许多降卒。不如放之归去,以懈朝廷兵马决死之心!”
左右将领连连称善,朱棣便下令给这些降兵吃顿饱饭,并告诉他们,次日一早,放他们还乡。
朱棣营中吃喝不愁,仓惶逃离的李景隆部却是连帐蓬都没有了,这一夜忍饥挨饿、担惊受怕的,夜间竟有士兵悄悄弃械逃走。士兵逃走不希奇,希奇的是朝廷讨逆大将军、五十万朝廷大军的最高统帅曹国公李景隆李大人居然也做了逃兵,他和自己那扮做亲兵的爱妾抱在一起,颤抖到三更时分,终于忍无可忍,颤抖着下令拔营南去。
这位仁兄一旦决心要走,当真是归心似箭,连围在北平城外的各路兵马,都没留下个亲兵去想办法捎个口信,等到天亮的时候,朱棣营中士兵惊奇地发现,对面曹国公驻营之处居然空空如野,数万兵马夜间调动行军,居然没有传出一点声息、没有被燕王军中察觉,如果李景隆对敌做战时也能做到这般神鬼莫测,当真是天下无敌了。
燕王闻讯,也不追赶,只将被俘的南兵全部遣出了大营,这些南兵两手空空玩了命的向南逃去,他们的盔甲武器全被朱棣给留下了,每人只由燕军发给了两个馍馍和一封信,燕王朱棣发动全营上下所有识字的士兵连夜抄下的一封信。
这信当然是那位经子、九流、星历、医卜、戏曲、音乐、历史、兵法、黄老诸术莫不精通的全能型人才宁王朱权为燕王捉刀写就的檄文。
朱权这封檄文,比他四哥朱棣写的更好。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然后平定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封建诸子,巩固天下,如盘石之安,夙夜图治,兢兢业业,不敢怠遑。
不幸我皇考宾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纵之权,潜有动摇之志,包藏祸心,其机实深。构陷诸王,以撤藩屏,然后大行无忌,而予夺生杀,尽归其手,异日吞噬,有如反掌。且以诸王观之,事无毫发之由,先造无根之衅,扫灭之者,如剃草菅!诸王甘受困辱,甚若舆隶,妻子流离,暴露道路,驱逐穷窘,衣食不给,行道顾之,犹恻然伤心,仁人焉肯如此?
昔我皇考广求嗣续,惟恐不盛,今奸臣欲绝灭宗室,惟恐不速。我皇考子孙,须几何时,已皆荡尽。我奉藩守分,自信无虞。不意奸臣日夜不忘于怀,彀满以待,遂造显祸,起兵见围,骚动天下,直欲屠戮然后已。古语云:困兽思斗,盖死逮身,诚有所不得已也。
昔者成周隆盛,封建诸侯,缔八百余年之基,及其后世衰微,齐桓、晋文成一匡之功。虽以秦楚之强,不敢加兵于周者,有列国为之屏蔽也。秦废封建,二世而亡,可为明鉴。今不思此,则宁有万乘之主,孤然独立于上,而能久长者乎……”
燕王在北平起兵靖难时曾经发布过一篇檄文,朝廷方面也有方孝孺执笔做出了对应的檄文宣传,可是坦率地讲,虽然方孝孺被文人骚客们吹捧为当代大儒,但是他的文章写的中规中矩,毫无殊丽出彩之处,这一点从方孝孺替朱允炆草拟的那些诏书、文告上就能看出来,对偶工整,骈散得宜,但是字句内容平淡中庸,好象一位冬烘先生写的八股。
反观燕王朱棣那篇檄文虽然不太讲究文体标准,却是指斥挥遒,诉得苦不堪言、骂得痛快淋漓,给朱棣在朝野间争取了不少印象分,因此从那以后,朝廷方面利用掌握着地方官府的优势,对燕王这方面的消息进行了严密***,现在无论朝野都很难得到有关燕王这边的消息了。
可是这一次,燕王利用南军的俘兵,把他的声音再一次传递到了南方。这一篇檄文,有情、有理、有据,实难想像这些打了败仗如惊弓之鸟的兵卒一旦逃回故乡,或者被李景隆重新网罗到旗下,又揣着这么一封信,会给朝廷的军心士气造成一种什么影响。
一锅粥地逃去的俘兵中,混进了一些人,一些夏浔在兴州立第六军“飞龙密谍”时,亲自从燕王朱棣最精锐、最忠心的燕王三护卫中挑选出来的人,夏浔本人,也要随后南下了,他的战场,在敌后。他能大展拳脚的地方,也在那里!
***:关关给力不?昨夜摆了乌龙,把准备定在零点发的章节点了即时发送,关关化悲愤为力量,熬到半夜零点多,终于码足了今天的更新量,胸抬们,推荐票、***投下来吧,关关不会让你们失望滴,也莫让关关失望喔~~~
第316章 极品李景隆
孤山以北的那条河叫白河,河水湍急,虽已严冬,却是刚刚结冰。燕军尝试过河,结果人马上去,虽然小心翼翼,仍是行不多远,冰面便会裂开,无法通行。夏浔见此情景,忙向燕王建议铺设木板一类的东西,扩大受力面。
一时之间无处去找木板,燕军便砍伐了许多小树扎成木排,铺到河面上,如此一来,燕王的大军果然顺利通过了白河,大军过河之后便直扑郑村坝,迎面正撞上陈晖的骑兵军团。
陈晖所部惊见燕军如从天降,仓惶跑回营中牵马套鞍,一通忙碌,燕军骑兵率先过河,速度何等快捷,不等他们准备妥当便一阵风般冲营而过,后边步卒如同一团团兵蚊,浩浩荡荡,把陈晖的两万兵马淹没在燕王的大军当中,居然没有阻碍燕军行进的速度。
好钢用在刀刃上,朱棣以朵颜三卫的骑兵为先锋,亲自率领这支尖刀骑兵杀向明军大营。其实燕军与明军陈晖部交锋的时候,其后数座大营的明军已经得到警讯,奈何此时情形与当初燕军里应外合破了耿炳文的地字营、从而马踏连营时相仿,李景隆排兵布阵还不及耿炳文呢,这一座座连营扎起来,如果抵挡已经破阵而入的燕军?
燕王率领悍不可挡的骑兵一路杀将过去,只杀得冻饿交加,身体活动不开,连平时一半战力都发挥不出来的明军人仰马翻,弃械投降者不计其数,燕王连踹七座营垒,这才因马力疲惫,停止继续冲杀。
此时,李景隆领着增援张掖门的七卫兵马刚刚怏怏地赶回来。朱棣伫马歇息了,随行于后的张玉却接过了朱棣的接力棒,再度发起了冲锋,堪堪迎上李景隆来来回回跑了四十多里地已经疲惫不堪的大军。
朱棣作战一向的习惯,这也是同漠北蒙古人做战养成的习惯,那就是敢打敢冲,一旦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绝不放过,务必尽全力将胜利战果扩大,宜将剩勇追穷寇。因为草原部落几乎是百分百的骑兵队伍,你稍有犹豫,他就逃之夭夭、望尘难及了,所以反应务必要快,行动务必果决。
而这恰恰是李景隆所欠缺的,同时他的军队缺衣少粮,久攻北平不下士气又低迷,最最糟糕的就是人力有时尽,这七卫官兵可是刚刚来了一段长途拉练,正是腿脚酸软无力的时候,结果一触即溃,一溃即退,一退即散,军不成军,落荒而逃,一时间,明军自相残踏,死伤无数。
如果李景隆不是贪图入城首功,瞿能顺利破城,此刻该是燕王在北平城下,望着城头飘扬的李字大旗黯然泪下吧,可惜,大局已定,没有如果了。
这段故事,换成dota版就是:
李景隆和燕王对拆基地。和李景隆同一阵营的瞿能快拆掉门口炮塔了。结果李景隆怕他拆塔拿钱,让瞿能退回来。
于是燕王顺利拆掉兵营回头伏击李景隆,然后系统发出一阵雷霆怒吼:
燕王完成双杀!
燕王完成三杀!
燕王已经杀人如麻!
木有杀戮成神的朱棣不是好dotaer,
配合的如此默契,
李景隆,是多么极品的一个人吖!
※※※※※※※※※※※※※※※※※※※※※※
燕军一路追杀,李景隆落荒而逃,被燕军切断了他与围攻北平城的明军间的联系。
此时,天色已晚,燕军长途奔袭也是人困马乏,燕王见北平仍在自己手中,急迫的心情已经平定下来,因此鸣金收兵,安营扎寨,他自大宁归来时,从大宁、松亭关、兴州等在陆续获得了大量粮草辎重,只是运输不便,现在还姗姗行于其后。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李景隆的营盘被他连窝端了,这里还攒着不少粮食呢。李景隆的中军大营设在郑村坝,所以辎重给养都是运到这里,再由他拨付三军。因为朱高煦不断袭击明军补给线,补给运来不易,李景隆要供应五十万大军吃用,那消耗何等惊人,因此节衣缩食,不舍得大手大脚,这一下全归了朱棣。
这些粮食供应李景隆的五十万兵马有点困难,可要供应朱棣的十五万人马却很容易,三军将士俱都吃了一顿饱饭,那些弃械投降的明军可怜巴巴地看着,馋得直咽唾沫。如何解决这些降兵,成了燕王朱棣马上就要解决的大问题。
杀是不能杀的,不只燕王,燕王麾下将领也都达成了这个共识。如果把降兵都杀了,那就是最愚蠢的行为,誓必让战意本不坚决的朝廷大军从此与燕军作战勇往直前,再不思退路。可是都收下那也不成,燕王养不起这么多兵。
朱棣思索良久,对左右将领道:“兵在精而不在多,本王虽少兵马,然南军实不可用。南军久离故乡,人心思归,军心不稳,留之只能坏俺军心,且本王粮草有限,养不起这许多降卒。不如放之归去,以懈朝廷兵马决死之心!”
左右将领连连称善,朱棣便下令给这些降兵吃顿饱饭,并告诉他们,次日一早,放他们还乡。
朱棣营中吃喝不愁,仓惶逃离的李景隆部却是连帐蓬都没有了,这一夜忍饥挨饿、担惊受怕的,夜间竟有士兵悄悄弃械逃走。士兵逃走不希奇,希奇的是朝廷讨逆大将军、五十万朝廷大军的最高统帅曹国公李景隆李大人居然也做了逃兵,他和自己那扮做亲兵的爱妾抱在一起,颤抖到三更时分,终于忍无可忍,颤抖着下令拔营南去。
这位仁兄一旦决心要走,当真是归心似箭,连围在北平城外的各路兵马,都没留下个亲兵去想办法捎个口信,等到天亮的时候,朱棣营中士兵惊奇地发现,对面曹国公驻营之处居然空空如野,数万兵马夜间调动行军,居然没有传出一点声息、没有被燕王军中察觉,如果李景隆对敌做战时也能做到这般神鬼莫测,当真是天下无敌了。
燕王闻讯,也不追赶,只将被俘的南兵全部遣出了大营,这些南兵两手空空玩了命的向南逃去,他们的盔甲武器全被朱棣给留下了,每人只由燕军发给了两个馍馍和一封信,燕王朱棣发动全营上下所有识字的士兵连夜抄下的一封信。
这信当然是那位经子、九流、星历、医卜、戏曲、音乐、历史、兵法、黄老诸术莫不精通的全能型人才宁王朱权为燕王捉刀写就的檄文。
朱权这封檄文,比他四哥朱棣写的更好。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然后平定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封建诸子,巩固天下,如盘石之安,夙夜图治,兢兢业业,不敢怠遑。
不幸我皇考宾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纵之权,潜有动摇之志,包藏祸心,其机实深。构陷诸王,以撤藩屏,然后大行无忌,而予夺生杀,尽归其手,异日吞噬,有如反掌。且以诸王观之,事无毫发之由,先造无根之衅,扫灭之者,如剃草菅!诸王甘受困辱,甚若舆隶,妻子流离,暴露道路,驱逐穷窘,衣食不给,行道顾之,犹恻然伤心,仁人焉肯如此?
昔我皇考广求嗣续,惟恐不盛,今奸臣欲绝灭宗室,惟恐不速。我皇考子孙,须几何时,已皆荡尽。我奉藩守分,自信无虞。不意奸臣日夜不忘于怀,彀满以待,遂造显祸,起兵见围,骚动天下,直欲屠戮然后已。古语云:困兽思斗,盖死逮身,诚有所不得已也。
昔者成周隆盛,封建诸侯,缔八百余年之基,及其后世衰微,齐桓、晋文成一匡之功。虽以秦楚之强,不敢加兵于周者,有列国为之屏蔽也。秦废封建,二世而亡,可为明鉴。今不思此,则宁有万乘之主,孤然独立于上,而能久长者乎……”
燕王在北平起兵靖难时曾经发布过一篇檄文,朝廷方面也有方孝孺执笔做出了对应的檄文宣传,可是坦率地讲,虽然方孝孺被文人骚客们吹捧为当代大儒,但是他的文章写的中规中矩,毫无殊丽出彩之处,这一点从方孝孺替朱允炆草拟的那些诏书、文告上就能看出来,对偶工整,骈散得宜,但是字句内容平淡中庸,好象一位冬烘先生写的八股。
反观燕王朱棣那篇檄文虽然不太讲究文体标准,却是指斥挥遒,诉得苦不堪言、骂得痛快淋漓,给朱棣在朝野间争取了不少印象分,因此从那以后,朝廷方面利用掌握着地方官府的优势,对燕王这方面的消息进行了严密***,现在无论朝野都很难得到有关燕王这边的消息了。
可是这一次,燕王利用南军的俘兵,把他的声音再一次传递到了南方。这一篇檄文,有情、有理、有据,实难想像这些打了败仗如惊弓之鸟的兵卒一旦逃回故乡,或者被李景隆重新网罗到旗下,又揣着这么一封信,会给朝廷的军心士气造成一种什么影响。
一锅粥地逃去的俘兵中,混进了一些人,一些夏浔在兴州立第六军“飞龙密谍”时,亲自从燕王朱棣最精锐、最忠心的燕王三护卫中挑选出来的人,夏浔本人,也要随后南下了,他的战场,在敌后。他能大展拳脚的地方,也在那里!
***:关关给力不?昨夜摆了乌龙,把准备定在零点发的章节点了即时发送,关关化悲愤为力量,熬到半夜零点多,终于码足了今天的更新量,胸抬们,推荐票、***投下来吧,关关不会让你们失望滴,也莫让关关失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