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第505章 505 激烈争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静坐示威之后,将“辛德勒的名单”疑似美化纳粹的事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潮。事实上,这一次事件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热点,肯定不是因为极端犹太团体的活跃,而是因为犹太人背后所代表的美国社会、政治变革,从而引发了各方各面的热烈讨论。
不过,有支持极端犹太团体的言论,自然也就有反对的,这才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舆论如同火山爆发一般,源源不断地井喷着。
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弗兰克-道宾(Frank。Dobbin)就认为,“当年的确有许多纳粹是十恶不赦的恶魔,需要人道毁灭才能清除,但很大一部分人是被战争、被纳粹、那整个时代环境所迫,就好像集中营里,有一些犹太人为了求生成为了纳粹爪牙,对自己的同胞进行管理甚至迫害,这是一个道理。所以,在电影里,辛德勒就说过,战争可以把人内心最黑暗的部分呼唤出来,整个战争的背景酿造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撇开历史上真实的阿蒙-戈斯不说,电影里呈现出的戈斯只是真实,而不是美化。戈斯所代表的是在整个战争环境之下的普通人,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产生的冲突,其实这种冲突在斯泰恩、辛德勒以及那些成为纳粹爪牙的犹太人身上,都发生过。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戈斯选择了用血腥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电影里并没有对戈斯进行美化,相反,戈斯在矛盾的尽头还是选择了杀戮,这也证明了戈斯是自己选择走上了这条路。也许电影里的戈斯没有历史上真实的戈斯那么冷血,但毫无疑问二者都是恶魔。所以戈斯最终被执行绞刑时,观众并不会惋惜,而是坦然,甚至是畅快,这就是证明。
至于所谓的‘美化’,其实只是导演对人性的一种探讨,这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并不能一概而论。就如同生活中我们不会因为一个连环杀手在杀人时选择了用手枪而不是割脉,就说他是仁慈的;也不会因为一个吸。毒者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就认为他是美好的。对于戈斯,也是如此。相反,导演对戈斯的探讨,也许这并不符合历史真实人物,但却符合整个历史背景,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不仅是弗兰克-道宾,“辛德勒的名单”影响力显然已经漂洋过海抵达了大西洋彼岸,在欧洲大陆也刮起了旋风,来自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Of。Leeds)和波兰华沙大学(University。Of。Warsaw)的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也表示了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支持,他更是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进行阐述。
“对大屠杀的历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时进行屠杀的刽子手大多数是正常人,没有任何事实可以将大屠杀解释为天生的罪犯、虐待狂、精神病人或其他道德有缺陷的个体所犯下的一次罪行。大体上表现出的人的残酷性,与执行者的个性关系很小,与将权力和服从视为常态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却非常密切。从本源上说,残酷的社会性因素要远远大于个人性格因素,在道德压力缺失而非人性合法化的社会情境中,有较多的个体会倾向于残酷。
大屠杀最震撼我们心灵的,或许不是被屠杀的命运也有可能落到我们身上,而是想到,我们也可能去进行屠杀;过去我们有可能这样做,如果有适当的条件,现在我们仍有可能这样做。
阿蒙-戈斯对于大屠杀的执行,是来自于服从,也是来自于战争之中的大势,他只是在整个残酷的战争环境之中求生存而已。至于戈斯所表现出来的冷血和残酷,则是战争催化出人性的黑暗面所导致的结果。
另一方面,戈斯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也就是个体在社会背景之下的独立思想,这具有一定必然性,即使是冷血动物,但依旧是拥有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依旧会思考: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特别是当他的思想受到冲击时——比如说爱上了犹太女仆,这种思考会越发激烈沸腾起来。
毫无疑问,电影之中对于戈斯的塑造才是正确的,因为这是整个时代背景之下必然会导致的结果,导演将战争之中人性与残酷的挣扎集中在戈斯角色身上体现出来,这也恰恰反映了导演对整个战争的态度:人在战争机器面前,永远都是渺小的,而戈斯身上的悲剧则是整个时代的悲剧。辛德勒唤醒了人性,而戈斯则被社会的残酷淹没碾碎。
在一个理性与道德背道而驰的系统内,大多数人很容易置自己的道德责任于不顾,另行选择了合理利益和自我保全的准则;将自我保全凌驾于道德责任之上,无论如何不是预先被注定的,总有人选择后者,哪怕人数很少。这表明,邪恶不是万能的,同时也表明,屈服还是反抗,归根到底,是一个人选择的结果。
在纳粹****的高雅下,许多人丧失了道德感和人性。在不堪重负这一绝对事实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被宣布为有罪,但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原谅自己的道德屈服,他应该为个人的软弱感到羞耻。只有不断地保持这种羞耻感,正视自己的软弱,才有可能打破大屠杀之类的****加给人们的老龙,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辛德勒保持了羞耻感,正视了软弱;戈斯保持了羞耻感,却败给了软弱。这才是‘辛德勒的名单’最深层的内涵,也是导演赋予这个故事最警醒世人的核心内容。”
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争论十分激烈,几乎可以说是陷入了白热化,以至于从十二月二日开始,综艺节目、新闻节目、电台节目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界人士都被邀请到节目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从社会学者到大学教授,从历史学者到社会观察人士,从犹太人团体到黑人、亚裔团体,都纷纷站出来发表了看法,这几乎让“辛德勒的名单”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当然,除了支持和反对,自然还有中立派。说是中立派也不是那么准确,他们的观点很简单:这是一部电影,不是纪录片,没有必要如此较真。
中立派认为,史蒂文已经尽最大可能地还原了历史,即使是对于阿蒙-戈斯的描写多了一些挖掘,但也并没有美化,相反还是生动地描述出了这名血腥纳粹军官的残酷。许多真实经历过集中营苦难最后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看到大屏幕上的阿蒙-戈斯都被吓得六神无主,更不要说那些被直接而残酷的血腥吓得背后直冒冷汗的其他观众了。
所以,中立派的结论就是:纯属胡闹!
但不管中立派怎么认为,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争持已经是成为了社会热点,本来“辛德勒的名单”就是最近两周时间以来的社会焦点,无论是影评人的赞誉,还是连续两周点映的优秀票房表现,都让人们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一下,伴随着这一批言论的冲突,“辛德勒的名单”简直堪比总统选举,成为所有人茶余饭后或多或少都会谈论一下的焦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不得不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身为一名犹太人,我对于辛德勒的故事是感同身受的,相信我,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我都不可能会美化阿蒙-戈斯或者是其他纳粹人,即使我是一名导演,也不会改变这个事实。我只是尽可能站在一个冷静旁观的立场上,为观众呈现了那段历史,关于阿蒙-戈斯的争论,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因为即使戈斯内心有挣扎有矛盾,但依旧不会改变他是一个杀人恶魔的事实,他所作出的一切选择也都是他最终结局的直接导向。”
史蒂文显得很激动,甚至有些过于激动,以至于面红耳赤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对这部电影的付出了,但现在居然被人抹黑,说自己美化阿蒙-戈斯,这简直无法原谅。更何况,那些极端犹太团体的指责,即使史蒂文知道他们太过极端,思想都是被煽动之下的产物,但还是让史蒂文很在意,也很伤心。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那段时间,对于史蒂文来说就是一段煎熬,他亲自重新目睹了当年同胞们所经历的困难,这简直比杀了他还要痛苦,但现在,他的真诚却被质疑,这让史蒂文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最后,史蒂文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我不知道那些说我美化戈斯的人,是否看过这部电影。如果没有,我希望你们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你们就会知道事实到底如何了;如果已经看过了,我希望你们可以认真回忆一下电影情节,感受一下我为这部电影注入的真实情感。一切都用事实说话,我问心无愧!”
史蒂文的激动也得到了雨果的支持,身为阿蒙-戈斯的饰演者,显然雨果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虽然没有史蒂文那么严重,但他肩膀上的枷锁却更加深刻——毕竟他才是角色的扮演者!“我必须强调,阿蒙-戈斯的冷血和残酷是毋庸置疑的,他经历过挣扎经历过矛盾经历过痛苦,但这就好像是任何一个人在战争背景之下都会经历的事,他至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不会思考的畜生,所以他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但即使如此,这也不会抹杀他所犯下的罪行。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我们整个剧组为这部电影倾注了无数心血,请不要忽略它。”
等说完这些,雨果似乎想到了什么,皱着眉头又提了一句,“我不知道这个言论的源头是谁,但我真心希望,最初说出这些话的人,可以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我想你会找到答案的。”
这一句无心之言,却让媒体的焦点刹那间又集中到了罪魁祸首身上,到底是谁最先挑起这场战争的呢?
静坐示威之后,将“辛德勒的名单”疑似美化纳粹的事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潮。事实上,这一次事件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热点,肯定不是因为极端犹太团体的活跃,而是因为犹太人背后所代表的美国社会、政治变革,从而引发了各方各面的热烈讨论。
不过,有支持极端犹太团体的言论,自然也就有反对的,这才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舆论如同火山爆发一般,源源不断地井喷着。
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弗兰克-道宾(Frank。Dobbin)就认为,“当年的确有许多纳粹是十恶不赦的恶魔,需要人道毁灭才能清除,但很大一部分人是被战争、被纳粹、那整个时代环境所迫,就好像集中营里,有一些犹太人为了求生成为了纳粹爪牙,对自己的同胞进行管理甚至迫害,这是一个道理。所以,在电影里,辛德勒就说过,战争可以把人内心最黑暗的部分呼唤出来,整个战争的背景酿造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撇开历史上真实的阿蒙-戈斯不说,电影里呈现出的戈斯只是真实,而不是美化。戈斯所代表的是在整个战争环境之下的普通人,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产生的冲突,其实这种冲突在斯泰恩、辛德勒以及那些成为纳粹爪牙的犹太人身上,都发生过。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戈斯选择了用血腥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电影里并没有对戈斯进行美化,相反,戈斯在矛盾的尽头还是选择了杀戮,这也证明了戈斯是自己选择走上了这条路。也许电影里的戈斯没有历史上真实的戈斯那么冷血,但毫无疑问二者都是恶魔。所以戈斯最终被执行绞刑时,观众并不会惋惜,而是坦然,甚至是畅快,这就是证明。
至于所谓的‘美化’,其实只是导演对人性的一种探讨,这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并不能一概而论。就如同生活中我们不会因为一个连环杀手在杀人时选择了用手枪而不是割脉,就说他是仁慈的;也不会因为一个吸。毒者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就认为他是美好的。对于戈斯,也是如此。相反,导演对戈斯的探讨,也许这并不符合历史真实人物,但却符合整个历史背景,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不仅是弗兰克-道宾,“辛德勒的名单”影响力显然已经漂洋过海抵达了大西洋彼岸,在欧洲大陆也刮起了旋风,来自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Of。Leeds)和波兰华沙大学(University。Of。Warsaw)的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也表示了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支持,他更是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进行阐述。
“对大屠杀的历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时进行屠杀的刽子手大多数是正常人,没有任何事实可以将大屠杀解释为天生的罪犯、虐待狂、精神病人或其他道德有缺陷的个体所犯下的一次罪行。大体上表现出的人的残酷性,与执行者的个性关系很小,与将权力和服从视为常态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却非常密切。从本源上说,残酷的社会性因素要远远大于个人性格因素,在道德压力缺失而非人性合法化的社会情境中,有较多的个体会倾向于残酷。
大屠杀最震撼我们心灵的,或许不是被屠杀的命运也有可能落到我们身上,而是想到,我们也可能去进行屠杀;过去我们有可能这样做,如果有适当的条件,现在我们仍有可能这样做。
阿蒙-戈斯对于大屠杀的执行,是来自于服从,也是来自于战争之中的大势,他只是在整个残酷的战争环境之中求生存而已。至于戈斯所表现出来的冷血和残酷,则是战争催化出人性的黑暗面所导致的结果。
另一方面,戈斯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也就是个体在社会背景之下的独立思想,这具有一定必然性,即使是冷血动物,但依旧是拥有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依旧会思考: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特别是当他的思想受到冲击时——比如说爱上了犹太女仆,这种思考会越发激烈沸腾起来。
毫无疑问,电影之中对于戈斯的塑造才是正确的,因为这是整个时代背景之下必然会导致的结果,导演将战争之中人性与残酷的挣扎集中在戈斯角色身上体现出来,这也恰恰反映了导演对整个战争的态度:人在战争机器面前,永远都是渺小的,而戈斯身上的悲剧则是整个时代的悲剧。辛德勒唤醒了人性,而戈斯则被社会的残酷淹没碾碎。
在一个理性与道德背道而驰的系统内,大多数人很容易置自己的道德责任于不顾,另行选择了合理利益和自我保全的准则;将自我保全凌驾于道德责任之上,无论如何不是预先被注定的,总有人选择后者,哪怕人数很少。这表明,邪恶不是万能的,同时也表明,屈服还是反抗,归根到底,是一个人选择的结果。
在纳粹****的高雅下,许多人丧失了道德感和人性。在不堪重负这一绝对事实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被宣布为有罪,但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原谅自己的道德屈服,他应该为个人的软弱感到羞耻。只有不断地保持这种羞耻感,正视自己的软弱,才有可能打破大屠杀之类的****加给人们的老龙,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辛德勒保持了羞耻感,正视了软弱;戈斯保持了羞耻感,却败给了软弱。这才是‘辛德勒的名单’最深层的内涵,也是导演赋予这个故事最警醒世人的核心内容。”
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争论十分激烈,几乎可以说是陷入了白热化,以至于从十二月二日开始,综艺节目、新闻节目、电台节目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界人士都被邀请到节目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从社会学者到大学教授,从历史学者到社会观察人士,从犹太人团体到黑人、亚裔团体,都纷纷站出来发表了看法,这几乎让“辛德勒的名单”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当然,除了支持和反对,自然还有中立派。说是中立派也不是那么准确,他们的观点很简单:这是一部电影,不是纪录片,没有必要如此较真。
中立派认为,史蒂文已经尽最大可能地还原了历史,即使是对于阿蒙-戈斯的描写多了一些挖掘,但也并没有美化,相反还是生动地描述出了这名血腥纳粹军官的残酷。许多真实经历过集中营苦难最后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看到大屏幕上的阿蒙-戈斯都被吓得六神无主,更不要说那些被直接而残酷的血腥吓得背后直冒冷汗的其他观众了。
所以,中立派的结论就是:纯属胡闹!
但不管中立派怎么认为,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争持已经是成为了社会热点,本来“辛德勒的名单”就是最近两周时间以来的社会焦点,无论是影评人的赞誉,还是连续两周点映的优秀票房表现,都让人们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一下,伴随着这一批言论的冲突,“辛德勒的名单”简直堪比总统选举,成为所有人茶余饭后或多或少都会谈论一下的焦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不得不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身为一名犹太人,我对于辛德勒的故事是感同身受的,相信我,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我都不可能会美化阿蒙-戈斯或者是其他纳粹人,即使我是一名导演,也不会改变这个事实。我只是尽可能站在一个冷静旁观的立场上,为观众呈现了那段历史,关于阿蒙-戈斯的争论,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因为即使戈斯内心有挣扎有矛盾,但依旧不会改变他是一个杀人恶魔的事实,他所作出的一切选择也都是他最终结局的直接导向。”
史蒂文显得很激动,甚至有些过于激动,以至于面红耳赤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对这部电影的付出了,但现在居然被人抹黑,说自己美化阿蒙-戈斯,这简直无法原谅。更何况,那些极端犹太团体的指责,即使史蒂文知道他们太过极端,思想都是被煽动之下的产物,但还是让史蒂文很在意,也很伤心。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那段时间,对于史蒂文来说就是一段煎熬,他亲自重新目睹了当年同胞们所经历的困难,这简直比杀了他还要痛苦,但现在,他的真诚却被质疑,这让史蒂文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最后,史蒂文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我不知道那些说我美化戈斯的人,是否看过这部电影。如果没有,我希望你们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你们就会知道事实到底如何了;如果已经看过了,我希望你们可以认真回忆一下电影情节,感受一下我为这部电影注入的真实情感。一切都用事实说话,我问心无愧!”
史蒂文的激动也得到了雨果的支持,身为阿蒙-戈斯的饰演者,显然雨果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虽然没有史蒂文那么严重,但他肩膀上的枷锁却更加深刻——毕竟他才是角色的扮演者!“我必须强调,阿蒙-戈斯的冷血和残酷是毋庸置疑的,他经历过挣扎经历过矛盾经历过痛苦,但这就好像是任何一个人在战争背景之下都会经历的事,他至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不会思考的畜生,所以他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但即使如此,这也不会抹杀他所犯下的罪行。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我们整个剧组为这部电影倾注了无数心血,请不要忽略它。”
等说完这些,雨果似乎想到了什么,皱着眉头又提了一句,“我不知道这个言论的源头是谁,但我真心希望,最初说出这些话的人,可以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我想你会找到答案的。”
这一句无心之言,却让媒体的焦点刹那间又集中到了罪魁祸首身上,到底是谁最先挑起这场战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