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朝会(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午门终于开了,百官整理了官袍,拍了拍身上积淀的雪花,按级别的顺序,陆续的朝大殿走去。
待左右文武百官站定后,便有太监唱请出了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仿佛也意会到了今天不是那么好过的,表情有一丝哀怨,他发誓,若不是这是大朝会,若不是内阁六部联名上书,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席这次的会议。
平日里,他处理文书都是在豹房中处理的,若是内阁有什么重大事,也都是去豹房找朱厚照,他确实很讨厌这里,讨厌看到百官的嘴脸……
尤其是……陈瑀这小子干嘛?嬉皮笑脸的!不知道是大朝会嘛?看那样子竟然还有点幸灾乐祸!
朱厚照狠狠的瞪了陈瑀一眼,可是内阁几个高官回过头来是,陈瑀却一副正经不能在正经,忧愁不能在忧愁的样子!
到年底了,民间一些商业组织也会对一年的成果进行总结,作为大明中枢,百官也是一样,先由内阁李东阳大学士牵头,请出吏部尚书杨一清汇报一年来国家收成。
杨一清出列,清理了嗓子便道:“是岁,全国人口九百一十四万、田四百六十九万天赋二百二十一万……”
大明朝的税收,这个时候没有普及一条鞭,所以除了田赋之外还有锦、绢、布、茶、金、银之类的,杨一清一点点的将五年所有的收入报了出来,等他报完之后又和弘治十八年税收做了对比,总体上上升大概五百万左右。
并且将上升的缘由一一分析了一遍,可就在他分析完毕之后,杨廷和说话了,他慢悠悠的道:“杨大人,此言差矣,什么叫税赋之比去年上升在一条鞭?”
杨一清早就料到杨廷和会出言反驳,不慌不忙的道:“在十月前户部便做过一次统计,而其增长却全都在最近二个月,正是陈大人一条鞭试行的阶段,而且税赋的上升对比可以看出,全都在浙江、江苏、湖广等地带,也恰是陈大人改革之地带。”
“此言差矣。”御史杨一渶开口道:“江浙湖广等布政司本就税赋很高,所以这种对比完全没有一点参考价值,臣参杨尚书不敬职之大罪!”
“看来户部的事,杨御史知晓的也不少啊?”方献夫出列道:“以你之言论,本官要参尔侮辱同僚!”
言官的吵架本就是一些营养不大的东西,但是大明还真就离不开这些人,二人还没有说完,便有给事中道:“臣以为,此举和李阁老、杨阁老有莫大的关系,若不是内阁操控国家运转,谈何此说?”
“你将皇上置放在何处?”顾鼎臣跳出来道。
“你强词夺理!”
果真和陈瑀料想的不错,陈瑀也懒得在这事上争个错或对,干脆闭目养神起来。
朱厚照也是听烦了,到底是谁的功劳,他心中自然也有一杆秤,见陈瑀闭目养神,就知道他也不在乎,干脆道:“莫要争论,大明自太祖开国来,治国之根本都在内阁,兹事当归功于内阁。”
朱厚照这算是一锤定音,御史言官们到也不多说,只是看那些所谓清流一派的样子,便知道他们胜利了。
接下来便是讨论二月春闱的事,本来推选的总裁官是李东阳,但李东阳以身子垂老为由推掉了,并且将总裁官的资格推荐给了杨廷和。
杨廷和现在的身份算得上是内阁次辅,所以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到也不多,副总裁官也是自然而然的给了礼部尚书费宏。
明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非翰林不入礼部,非礼部不入内阁,费宏现在是礼部尚书,换句话说,只要李东阳下台,费宏定会入阁。
但是至始至终费宏到底是属于哪边的,这个还真的不好定论,姑且算他一个中间派吧。
春闱的事他不关心,但是听说这一届他的学生有两个要参加春闱,一个是张璁,另一个是邵端峰。
这两个学生提前已经和陈瑀通过气,当然,并不是作弊之类的,在这个时代,想要科考作弊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是想来京师之后和陈瑀小聚一次。
陈瑀也知道,这两个学生怕是没什么信心,也没什么经验,这些能考虑到的事,他也决计不会吝啬。
而作为礼部左侍郎,陈瑀自然也有差事,作为此次科考的阅卷官,他的任务十分繁重。
当春闱总裁官、副总裁官,主考官、阅卷官等确定以后,春闱之事算是议定。
接下来都是在制定正德六年大统历,统历的修订自然交给了翰林院,并且规定年关前必须将大统历修订完成,交给内阁审核,然后发放。
所以这一段时间翰林院和内阁看起来并不清闲。
接下来便继续有给事中参马中锡,马中锡最近和刘家起义军走的很近,而且时不时打入起义军内部,看样子关系匪浅,所以给事中便洋洋洒洒的写了许多,大致意思是马中锡叛变了。
陈瑀现在就是担心杨廷和会拿这个说事,想到后来的夏言,他就深知这些玩政治的老手究竟有多么可怕,如果任由这些人这样参奏,马中锡根本活不了多久!
幸好陈瑀还有杨一清此刻还在朝廷,又加上陈瑀还有一部分言官的打手在,他一个眼神,顾鼎臣马上反驳起来。
这个胖子,别看长相憨厚,心里鬼点子多的很,文章写的也很好,句句都可以引经论典。
他当下跳出来反驳那给事中:“张给事,此言差矣,所谓兵者诡道也,马御史此举不过是打入敌人内部,击溃敌人意志,从而可以不占屈人之兵招降,这不可谓不是大智慧也!”
张给事中听到之后当即便也开始反驳起来,不过现在正德皇帝的脑子都快要炸了,根本就不想听这两个孙子在那里瞎吊扯,挥了挥手道:“马御史之事容后在议吧。”
两人也很是默契的在正德皇帝发话之后便起身归位。
随后李东阳见朝廷安稳之后,便出列道:“臣垂垂老矣,脑力渐衰,国家大事,以力不从心,不敢耽搁社稷,祈求致士,望陛下批准。”
这已经是李东阳不知多少次祈求致士,不过正德皇帝始终还没有同意,他知道,大明现在还不能没有李东阳。
虽然李东阳已经将很多处理政事的权力交给了杨廷和,但是这个过度的时间还是有点短,不是朱厚照不信任杨廷和,他只是想让帝国能更加稳定一点罢了。
朱厚照最终还是拒绝了李东阳。
李东阳也料得应该会是这个结果,便退回到左班文官朝列之手,随后果真和李东阳说的没差,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刘机致士,这一次朱厚照却没有拒绝,朱厚照道:“卿春宫旧臣,学行老成,多效勤劳,方切委任而乃遽求休致,情词恳切,特兹俞允敕,有司月给米四石,岁役夫六人”
刘机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厚照竟然就这么同意了,致士这种把戏,每个文官都会玩,但是他如何也想不到朱厚照竟然就这么同意了!
其实很简单,朱厚照早已经看六部不爽,这时候在大朝会上你竟然回来凑热闹,君不知当年刘健谢迁了么?
刑部尚书刘璟和刘机的关系向来要好,他如何也不敢相信,一个吏部尚书说罢免就罢免,一怒之下,便道:“臣刘璟老矣!”
话还没有说完,朱厚照便道:“卿也是要致士乎?”
致士你妹!前面刘机的例子还在,老子他娘的又不傻,老子不过要请几天假罢了,可是现在被朱厚照这么一说真他娘的骑虎难下,全朝文官都看着,老子这张老脸还要不要?
他很无奈的点了点头!
“准!赐乘传归月给米二石岁役夫二人”这一次朱厚照更加的简单,文武百官怕也看出朱厚照已经不耐烦了。
这时候那些本还准备致士的大臣,此刻全都老老实实的在班列呆着了,两个六部的老大,说罢免就罢免了!
这时候朱厚照又道:“六部不可一日无主心,杨一清为都御史多年,在边关立下诸多功,任劳任怨,吏部责任重大,考成百官,尔可胜任乎?”
杨一清都蒙了,虽说六部看起来权力都是一样的,但是私下不成本的规矩做官的都知道,除礼部之外,怕也只有吏部的权力最大,虽然只是岗位间的调动,但是这实际又是给他升了!
“臣定当不辜负陛下所期望!”
“臣觉不妥。”杨廷和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吏部这块肥肉交出去,他道:“杨大人常居边关,对吏部怕是不熟,何不先从兵部开始?兵部尚书何敞为官多年,嫉恶如仇,为吏部尚书实为合理,望陛下三思。”
朱厚照摆了摆手道:“就这么定了。诸卿可还有要议?”
“陛下三思!”杨廷和又一次道。
“好了,大学士,朕是不是说话不管用?诸位御史言道,尔等可有反驳?”
那些御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家皇帝都说话了,况且还是个正二品文官的升任,谁敢随意的说三道四,而且杨一清为官确实也有一手,他们也找不到任何杨一清不利的证据。
午门终于开了,百官整理了官袍,拍了拍身上积淀的雪花,按级别的顺序,陆续的朝大殿走去。
待左右文武百官站定后,便有太监唱请出了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仿佛也意会到了今天不是那么好过的,表情有一丝哀怨,他发誓,若不是这是大朝会,若不是内阁六部联名上书,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席这次的会议。
平日里,他处理文书都是在豹房中处理的,若是内阁有什么重大事,也都是去豹房找朱厚照,他确实很讨厌这里,讨厌看到百官的嘴脸……
尤其是……陈瑀这小子干嘛?嬉皮笑脸的!不知道是大朝会嘛?看那样子竟然还有点幸灾乐祸!
朱厚照狠狠的瞪了陈瑀一眼,可是内阁几个高官回过头来是,陈瑀却一副正经不能在正经,忧愁不能在忧愁的样子!
到年底了,民间一些商业组织也会对一年的成果进行总结,作为大明中枢,百官也是一样,先由内阁李东阳大学士牵头,请出吏部尚书杨一清汇报一年来国家收成。
杨一清出列,清理了嗓子便道:“是岁,全国人口九百一十四万、田四百六十九万天赋二百二十一万……”
大明朝的税收,这个时候没有普及一条鞭,所以除了田赋之外还有锦、绢、布、茶、金、银之类的,杨一清一点点的将五年所有的收入报了出来,等他报完之后又和弘治十八年税收做了对比,总体上上升大概五百万左右。
并且将上升的缘由一一分析了一遍,可就在他分析完毕之后,杨廷和说话了,他慢悠悠的道:“杨大人,此言差矣,什么叫税赋之比去年上升在一条鞭?”
杨一清早就料到杨廷和会出言反驳,不慌不忙的道:“在十月前户部便做过一次统计,而其增长却全都在最近二个月,正是陈大人一条鞭试行的阶段,而且税赋的上升对比可以看出,全都在浙江、江苏、湖广等地带,也恰是陈大人改革之地带。”
“此言差矣。”御史杨一渶开口道:“江浙湖广等布政司本就税赋很高,所以这种对比完全没有一点参考价值,臣参杨尚书不敬职之大罪!”
“看来户部的事,杨御史知晓的也不少啊?”方献夫出列道:“以你之言论,本官要参尔侮辱同僚!”
言官的吵架本就是一些营养不大的东西,但是大明还真就离不开这些人,二人还没有说完,便有给事中道:“臣以为,此举和李阁老、杨阁老有莫大的关系,若不是内阁操控国家运转,谈何此说?”
“你将皇上置放在何处?”顾鼎臣跳出来道。
“你强词夺理!”
果真和陈瑀料想的不错,陈瑀也懒得在这事上争个错或对,干脆闭目养神起来。
朱厚照也是听烦了,到底是谁的功劳,他心中自然也有一杆秤,见陈瑀闭目养神,就知道他也不在乎,干脆道:“莫要争论,大明自太祖开国来,治国之根本都在内阁,兹事当归功于内阁。”
朱厚照这算是一锤定音,御史言官们到也不多说,只是看那些所谓清流一派的样子,便知道他们胜利了。
接下来便是讨论二月春闱的事,本来推选的总裁官是李东阳,但李东阳以身子垂老为由推掉了,并且将总裁官的资格推荐给了杨廷和。
杨廷和现在的身份算得上是内阁次辅,所以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到也不多,副总裁官也是自然而然的给了礼部尚书费宏。
明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非翰林不入礼部,非礼部不入内阁,费宏现在是礼部尚书,换句话说,只要李东阳下台,费宏定会入阁。
但是至始至终费宏到底是属于哪边的,这个还真的不好定论,姑且算他一个中间派吧。
春闱的事他不关心,但是听说这一届他的学生有两个要参加春闱,一个是张璁,另一个是邵端峰。
这两个学生提前已经和陈瑀通过气,当然,并不是作弊之类的,在这个时代,想要科考作弊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是想来京师之后和陈瑀小聚一次。
陈瑀也知道,这两个学生怕是没什么信心,也没什么经验,这些能考虑到的事,他也决计不会吝啬。
而作为礼部左侍郎,陈瑀自然也有差事,作为此次科考的阅卷官,他的任务十分繁重。
当春闱总裁官、副总裁官,主考官、阅卷官等确定以后,春闱之事算是议定。
接下来都是在制定正德六年大统历,统历的修订自然交给了翰林院,并且规定年关前必须将大统历修订完成,交给内阁审核,然后发放。
所以这一段时间翰林院和内阁看起来并不清闲。
接下来便继续有给事中参马中锡,马中锡最近和刘家起义军走的很近,而且时不时打入起义军内部,看样子关系匪浅,所以给事中便洋洋洒洒的写了许多,大致意思是马中锡叛变了。
陈瑀现在就是担心杨廷和会拿这个说事,想到后来的夏言,他就深知这些玩政治的老手究竟有多么可怕,如果任由这些人这样参奏,马中锡根本活不了多久!
幸好陈瑀还有杨一清此刻还在朝廷,又加上陈瑀还有一部分言官的打手在,他一个眼神,顾鼎臣马上反驳起来。
这个胖子,别看长相憨厚,心里鬼点子多的很,文章写的也很好,句句都可以引经论典。
他当下跳出来反驳那给事中:“张给事,此言差矣,所谓兵者诡道也,马御史此举不过是打入敌人内部,击溃敌人意志,从而可以不占屈人之兵招降,这不可谓不是大智慧也!”
张给事中听到之后当即便也开始反驳起来,不过现在正德皇帝的脑子都快要炸了,根本就不想听这两个孙子在那里瞎吊扯,挥了挥手道:“马御史之事容后在议吧。”
两人也很是默契的在正德皇帝发话之后便起身归位。
随后李东阳见朝廷安稳之后,便出列道:“臣垂垂老矣,脑力渐衰,国家大事,以力不从心,不敢耽搁社稷,祈求致士,望陛下批准。”
这已经是李东阳不知多少次祈求致士,不过正德皇帝始终还没有同意,他知道,大明现在还不能没有李东阳。
虽然李东阳已经将很多处理政事的权力交给了杨廷和,但是这个过度的时间还是有点短,不是朱厚照不信任杨廷和,他只是想让帝国能更加稳定一点罢了。
朱厚照最终还是拒绝了李东阳。
李东阳也料得应该会是这个结果,便退回到左班文官朝列之手,随后果真和李东阳说的没差,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刘机致士,这一次朱厚照却没有拒绝,朱厚照道:“卿春宫旧臣,学行老成,多效勤劳,方切委任而乃遽求休致,情词恳切,特兹俞允敕,有司月给米四石,岁役夫六人”
刘机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厚照竟然就这么同意了,致士这种把戏,每个文官都会玩,但是他如何也想不到朱厚照竟然就这么同意了!
其实很简单,朱厚照早已经看六部不爽,这时候在大朝会上你竟然回来凑热闹,君不知当年刘健谢迁了么?
刑部尚书刘璟和刘机的关系向来要好,他如何也不敢相信,一个吏部尚书说罢免就罢免,一怒之下,便道:“臣刘璟老矣!”
话还没有说完,朱厚照便道:“卿也是要致士乎?”
致士你妹!前面刘机的例子还在,老子他娘的又不傻,老子不过要请几天假罢了,可是现在被朱厚照这么一说真他娘的骑虎难下,全朝文官都看着,老子这张老脸还要不要?
他很无奈的点了点头!
“准!赐乘传归月给米二石岁役夫二人”这一次朱厚照更加的简单,文武百官怕也看出朱厚照已经不耐烦了。
这时候那些本还准备致士的大臣,此刻全都老老实实的在班列呆着了,两个六部的老大,说罢免就罢免了!
这时候朱厚照又道:“六部不可一日无主心,杨一清为都御史多年,在边关立下诸多功,任劳任怨,吏部责任重大,考成百官,尔可胜任乎?”
杨一清都蒙了,虽说六部看起来权力都是一样的,但是私下不成本的规矩做官的都知道,除礼部之外,怕也只有吏部的权力最大,虽然只是岗位间的调动,但是这实际又是给他升了!
“臣定当不辜负陛下所期望!”
“臣觉不妥。”杨廷和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吏部这块肥肉交出去,他道:“杨大人常居边关,对吏部怕是不熟,何不先从兵部开始?兵部尚书何敞为官多年,嫉恶如仇,为吏部尚书实为合理,望陛下三思。”
朱厚照摆了摆手道:“就这么定了。诸卿可还有要议?”
“陛下三思!”杨廷和又一次道。
“好了,大学士,朕是不是说话不管用?诸位御史言道,尔等可有反驳?”
那些御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家皇帝都说话了,况且还是个正二品文官的升任,谁敢随意的说三道四,而且杨一清为官确实也有一手,他们也找不到任何杨一清不利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