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 出发去募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等待的日子里,郑光深刻的感受到交通和信息传输的落后给自己带来了多么大的痛苦和烦恼,要是在现代,一个电话打过去,有没有结论,三五分钟就解决了,现在却要等上将近一个月,等待皇帝的最终结论,这实在是很难熬,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三千兵马需要的物资基本上准备好了,郑光的练兵大纲准备的差不多了,甚至连功课都温习了不少,朱纨也有足够的时间把让人焦头烂额的政务处理处理,好尽快的让自己从政务里脱身,投身到抗倭战争里,孙挺也有足够的时间研究苏松周围的倭寇的存在,以及设计对付这些倭寇,徐渭也能有足够的时间混吃混喝,然后在训练场上被郑光虐。
顺便郑光还会时不时的和赵蝶儿一起放放闪光弹,把徐渭这个有老婆还要丢在家里不带出来的混蛋给好好的气一气,闪瞎他的狗眼,当然了,郑光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也是有那方面的需求的,一有空闲就去找赵蝶儿培养感情,也是想要揩揩油吃吃豆腐,不过赵蝶儿相当传统,严守着大婚之夜前不行的传统观念,把火气旺盛的郑光逼得靠殴打徐渭和郑勇来压制。
至于郑勇,这一次,郑光没有再开玩笑了,直接和范庆打了个招呼,把苏州城防营里被郑勇认同的七八个好友一起捞了出来,成了新军的第一批兵马,范庆还老大不愿意,直言自己手下最精华的部分都没了,通过这些日子的锤炼,郑勇已经越发强壮威武,越来越有统兵大将的样子,郑光也时不时的把自己的枪法传授给他,让他掌握一些必要的武艺。
直到朱纨的召唤来到,郑光才知道自己的请求终于被允许了,拿着嘉靖皇帝的命令,就可直接去金华府义乌县招募三千新兵,用以训练新军,对抗倭寇,金华知府和义乌知县必须全力协助,不得有误。
“现在,平之可以一展才华了,老夫在这里,等着平之把队伍带回来!”苏州城门口,朱纨握着郑光的手,满脸期待之色,郑光笑着回应道:“必不负抚台期望!”
带上徐渭做狗头军师,郑勇当打手小弟,还有七个苏州兵里的佼佼者,在之前的战斗力斩首超过三个的精锐,一行九人,骑着快马,火速赶赴义乌县。
义务距离苏州差不多也就是苏州到南京的距离,不过路线稍微曲折一些,大约需要四天的时间赶赴,时间紧迫,容不得郑光欣赏沿途美景,再者说了,不知道何时何地会蹦出来一队倭寇烧杀抢掠,郑光也必须注意自己的安全,虽然自苏州之战以后一直都没有听说有倭寇大规模出动的消息,似乎被苏州之战那一千五百级首级给打怕了。
不过想一想,也觉得的确是这样,他们到底还不是合格的强盗,而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加入倭寇求一口饭吃的可怜人,他们可以跟着大流一起向前冲,但是遇到真正的生命危险的时候,得知朝廷编练强军来对付他们的时候,这些人是不会往前冲的,他们有家人,家人要吃饭。
郑光要以强大的武力压迫这些人,用朝廷的政策给这些人以希望,在在最恰当的时候以商鞅的方式取信于他们,最终成功瓦解倭寇!
一念至此,郑光的内心更加火热,更快速的催动马匹向义乌方向冲去,却累坏了不怎么骑马的徐胖。
待到他们出使召令和路引进入金华府的辖境之后,郑光就敏锐地察觉出了金华府和苏州府之间的一些不同,遇到的人行色匆匆,都好像是被什么人追赶着一样,在这里,郑光看不到苏州人脸上长常有的笑容和对生活的期盼,看不到亮晶晶的眸子,只有如一潭死水般灰败的眼睛。
不过郑光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管这些事情,一行人火速赶往金华府治所,向金华知府出示了朝廷的召令,金华知府虽然有些不解为何这些苏松巡抚的手下要来他的辖境招募兵马,还是从义乌那种刁民集中营里招募兵马,但是既然皇帝的手令在这里,也有苏松巡抚的公文,他也没做什么阻拦,写下手令交给郑光,让郑光直接去找义乌知县就好,他们会全力配合。
临行前,金华知府还是向大名鼎鼎的苏州文豪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若要募兵,遍地都是流民,一纸召令,多得是想当兵吃粮的人,平之为何要舍近求远,来这等不毛之地寻那些刁民?那些刁民好勇斗狠,不服管教,如何能当兵?”
郑光很认真的回复道:“大明百姓的赋税,不是用来养那些只想混口饭吃的兵油子的,要养的是可以保护百姓,真正可以打败倭寇的强军。”
金华知府撇了撇嘴,没再说什么,很礼貌的送客了,至于在背后是嘲讽郑光太年轻还是太想当然,郑光是不知道的,也没有兴趣知道,拿到金华知府的文书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义乌县,那个戚家军的诞生之地。
郑光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大宋时期,郑光也是在义乌县招募到了第一批愿意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兵马,这批两千多人的士兵大多数战死之后,活下来的精英基本上都是在后来成为军中骨干的一群人,一直到凌霄城的最后一天,最后三个跟随郑光九年的义乌兵与郑光一起战死,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九年抗争,而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义乌兵背叛过郑光。
郑光对这里的感情很特殊,虽然限于条件,没有在义乌久驻,但是要是没有义乌,怕也是没有之前可以力抗蒙古铁骑的精锐军队,两百年前,义乌兵跟着自己和蒙古人拼死拼活,两百年后,戚继光在这里招募到了戚家军的骨干,拉开了义乌兵的鼎盛辉煌序幕,这批义乌兵又在之后跟着戚继光北上,继续对抗蒙古人,似乎历史在这里走向了原点。
百年沧桑,郑光再次回到了这片土地,却不知,这个时空,是否还是自己留下浓墨重彩之色的时空,抑或,自己所存在的一切印记,都被蒙古人全部抹去。
当初,踏入义乌时,郑光遇到了宗族械斗,当时的郑光很生气,国破家亡的时候,这里的人们还在为了意气之争而互相残杀,两军阵前剑拔弩张之际孤身一人闯入战场,一顿怒斥,换来了生死相随的两千义乌兵,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而如今,沧海桑田,一切都和过去不一样了,自己能够顺利的招募到义乌兵,再次投入辉煌的事业中吗?
很多年以后,郑光回想从前,总是会想起自己再一次踏入义乌县之时,总是觉得时光倒流,仿佛自己回到了二百年前,只是因为自己面前再一次出现了当初几乎一模一样的大规模械斗,只是暂时还未发生,路旁的山岗上,两大队人马黑压压一片相互对峙,各自举着各自的旗帜,气势骇人,眼看着就是一场厮杀要开始了。
应该说宗族械斗的问题是历朝历代政府的偏远穷苦地区都会发生的事情,以宗族和姓氏为单位,相互纠葛在一起,因为土地、水源、人之间的矛盾等各种问题争执在一起,无法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就只能诉诸于武力,甚至根本不去思考谈判的方式,热衷于使用武力来取得对自己有利的条件。
中央政府一般只在重要繁华地区设立较为严格的秩序法规,而在偏远地区,说老实话,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械斗结束了官府还不知道,知道的时候尸体都成灰了,官府只能干瞪眼,而且这些动不动就是上千人的大械斗,你把那几十上百的衙役调来也没有任何作用,一些不负责任的官员干脆对此置之不理,游走于宗族争斗之外,还能保全官府。
而这些地方穷的只剩下人,税收也收不上来几个,只要你们不造反,想怎么的怎么的,这样一想,中央政府也不愿意多管闲事了,于是,这样的大规模械斗在明朝之后愈演愈烈。
“天啊,这要是多少人啊!如此多的人聚在一起,还能维持秩序,这些人可真不简单啊,这械斗怕是快要成传统了吧?”郑光一行人早已下马,步行至能看清情况的地方隐藏自己,查探情况,徐渭看清楚前面发生的事情后就大惊失色,明显对此接受不能。
“这就是宗族械斗了,我来之前已经从过往客商嘴里知道义乌好斗之风盛行,最大宗族势力有两支,一者陈,一者高,双方时常会为土地资源等问题展开械斗,你看看双方举着的旗号,高,陈,就是这两大宗族,人口多,性子野,战斗力极强,不过如果遇到外来势力侵袭,两者又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相当憎恶分明。”郑光面色深沉,看起来心情不好。
徐渭瞅了瞅郑光,说道:“你还挺有研究?”
郑光说道:“宗族械斗之风在北方很少见到,是因为北方自古以来战事频繁,****多,安宁少,户口流动速度快,不怎么容易形成较为固定的宗族聚地,而南方不一样,有北方和长江的缓冲,自古比较少陷入完全****中,一家一姓可能原本是北方人,为躲避战乱而逃到南方,一住就是几百年,宗族意识浓烈,朝廷法度不明,一旦两姓之人产生纠葛,极易发生大规模械斗。”
徐渭一副受教的模样,然后看向前方,低声询问道:“你打算怎么办?这么多人要是乱战在一起,咱们免不得受牵连,快点离开吧,去找义乌知县调兵过来,再等一会儿就走不了了。”
等待的日子里,郑光深刻的感受到交通和信息传输的落后给自己带来了多么大的痛苦和烦恼,要是在现代,一个电话打过去,有没有结论,三五分钟就解决了,现在却要等上将近一个月,等待皇帝的最终结论,这实在是很难熬,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三千兵马需要的物资基本上准备好了,郑光的练兵大纲准备的差不多了,甚至连功课都温习了不少,朱纨也有足够的时间把让人焦头烂额的政务处理处理,好尽快的让自己从政务里脱身,投身到抗倭战争里,孙挺也有足够的时间研究苏松周围的倭寇的存在,以及设计对付这些倭寇,徐渭也能有足够的时间混吃混喝,然后在训练场上被郑光虐。
顺便郑光还会时不时的和赵蝶儿一起放放闪光弹,把徐渭这个有老婆还要丢在家里不带出来的混蛋给好好的气一气,闪瞎他的狗眼,当然了,郑光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也是有那方面的需求的,一有空闲就去找赵蝶儿培养感情,也是想要揩揩油吃吃豆腐,不过赵蝶儿相当传统,严守着大婚之夜前不行的传统观念,把火气旺盛的郑光逼得靠殴打徐渭和郑勇来压制。
至于郑勇,这一次,郑光没有再开玩笑了,直接和范庆打了个招呼,把苏州城防营里被郑勇认同的七八个好友一起捞了出来,成了新军的第一批兵马,范庆还老大不愿意,直言自己手下最精华的部分都没了,通过这些日子的锤炼,郑勇已经越发强壮威武,越来越有统兵大将的样子,郑光也时不时的把自己的枪法传授给他,让他掌握一些必要的武艺。
直到朱纨的召唤来到,郑光才知道自己的请求终于被允许了,拿着嘉靖皇帝的命令,就可直接去金华府义乌县招募三千新兵,用以训练新军,对抗倭寇,金华知府和义乌知县必须全力协助,不得有误。
“现在,平之可以一展才华了,老夫在这里,等着平之把队伍带回来!”苏州城门口,朱纨握着郑光的手,满脸期待之色,郑光笑着回应道:“必不负抚台期望!”
带上徐渭做狗头军师,郑勇当打手小弟,还有七个苏州兵里的佼佼者,在之前的战斗力斩首超过三个的精锐,一行九人,骑着快马,火速赶赴义乌县。
义务距离苏州差不多也就是苏州到南京的距离,不过路线稍微曲折一些,大约需要四天的时间赶赴,时间紧迫,容不得郑光欣赏沿途美景,再者说了,不知道何时何地会蹦出来一队倭寇烧杀抢掠,郑光也必须注意自己的安全,虽然自苏州之战以后一直都没有听说有倭寇大规模出动的消息,似乎被苏州之战那一千五百级首级给打怕了。
不过想一想,也觉得的确是这样,他们到底还不是合格的强盗,而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加入倭寇求一口饭吃的可怜人,他们可以跟着大流一起向前冲,但是遇到真正的生命危险的时候,得知朝廷编练强军来对付他们的时候,这些人是不会往前冲的,他们有家人,家人要吃饭。
郑光要以强大的武力压迫这些人,用朝廷的政策给这些人以希望,在在最恰当的时候以商鞅的方式取信于他们,最终成功瓦解倭寇!
一念至此,郑光的内心更加火热,更快速的催动马匹向义乌方向冲去,却累坏了不怎么骑马的徐胖。
待到他们出使召令和路引进入金华府的辖境之后,郑光就敏锐地察觉出了金华府和苏州府之间的一些不同,遇到的人行色匆匆,都好像是被什么人追赶着一样,在这里,郑光看不到苏州人脸上长常有的笑容和对生活的期盼,看不到亮晶晶的眸子,只有如一潭死水般灰败的眼睛。
不过郑光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管这些事情,一行人火速赶往金华府治所,向金华知府出示了朝廷的召令,金华知府虽然有些不解为何这些苏松巡抚的手下要来他的辖境招募兵马,还是从义乌那种刁民集中营里招募兵马,但是既然皇帝的手令在这里,也有苏松巡抚的公文,他也没做什么阻拦,写下手令交给郑光,让郑光直接去找义乌知县就好,他们会全力配合。
临行前,金华知府还是向大名鼎鼎的苏州文豪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若要募兵,遍地都是流民,一纸召令,多得是想当兵吃粮的人,平之为何要舍近求远,来这等不毛之地寻那些刁民?那些刁民好勇斗狠,不服管教,如何能当兵?”
郑光很认真的回复道:“大明百姓的赋税,不是用来养那些只想混口饭吃的兵油子的,要养的是可以保护百姓,真正可以打败倭寇的强军。”
金华知府撇了撇嘴,没再说什么,很礼貌的送客了,至于在背后是嘲讽郑光太年轻还是太想当然,郑光是不知道的,也没有兴趣知道,拿到金华知府的文书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义乌县,那个戚家军的诞生之地。
郑光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大宋时期,郑光也是在义乌县招募到了第一批愿意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兵马,这批两千多人的士兵大多数战死之后,活下来的精英基本上都是在后来成为军中骨干的一群人,一直到凌霄城的最后一天,最后三个跟随郑光九年的义乌兵与郑光一起战死,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九年抗争,而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义乌兵背叛过郑光。
郑光对这里的感情很特殊,虽然限于条件,没有在义乌久驻,但是要是没有义乌,怕也是没有之前可以力抗蒙古铁骑的精锐军队,两百年前,义乌兵跟着自己和蒙古人拼死拼活,两百年后,戚继光在这里招募到了戚家军的骨干,拉开了义乌兵的鼎盛辉煌序幕,这批义乌兵又在之后跟着戚继光北上,继续对抗蒙古人,似乎历史在这里走向了原点。
百年沧桑,郑光再次回到了这片土地,却不知,这个时空,是否还是自己留下浓墨重彩之色的时空,抑或,自己所存在的一切印记,都被蒙古人全部抹去。
当初,踏入义乌时,郑光遇到了宗族械斗,当时的郑光很生气,国破家亡的时候,这里的人们还在为了意气之争而互相残杀,两军阵前剑拔弩张之际孤身一人闯入战场,一顿怒斥,换来了生死相随的两千义乌兵,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而如今,沧海桑田,一切都和过去不一样了,自己能够顺利的招募到义乌兵,再次投入辉煌的事业中吗?
很多年以后,郑光回想从前,总是会想起自己再一次踏入义乌县之时,总是觉得时光倒流,仿佛自己回到了二百年前,只是因为自己面前再一次出现了当初几乎一模一样的大规模械斗,只是暂时还未发生,路旁的山岗上,两大队人马黑压压一片相互对峙,各自举着各自的旗帜,气势骇人,眼看着就是一场厮杀要开始了。
应该说宗族械斗的问题是历朝历代政府的偏远穷苦地区都会发生的事情,以宗族和姓氏为单位,相互纠葛在一起,因为土地、水源、人之间的矛盾等各种问题争执在一起,无法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就只能诉诸于武力,甚至根本不去思考谈判的方式,热衷于使用武力来取得对自己有利的条件。
中央政府一般只在重要繁华地区设立较为严格的秩序法规,而在偏远地区,说老实话,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械斗结束了官府还不知道,知道的时候尸体都成灰了,官府只能干瞪眼,而且这些动不动就是上千人的大械斗,你把那几十上百的衙役调来也没有任何作用,一些不负责任的官员干脆对此置之不理,游走于宗族争斗之外,还能保全官府。
而这些地方穷的只剩下人,税收也收不上来几个,只要你们不造反,想怎么的怎么的,这样一想,中央政府也不愿意多管闲事了,于是,这样的大规模械斗在明朝之后愈演愈烈。
“天啊,这要是多少人啊!如此多的人聚在一起,还能维持秩序,这些人可真不简单啊,这械斗怕是快要成传统了吧?”郑光一行人早已下马,步行至能看清情况的地方隐藏自己,查探情况,徐渭看清楚前面发生的事情后就大惊失色,明显对此接受不能。
“这就是宗族械斗了,我来之前已经从过往客商嘴里知道义乌好斗之风盛行,最大宗族势力有两支,一者陈,一者高,双方时常会为土地资源等问题展开械斗,你看看双方举着的旗号,高,陈,就是这两大宗族,人口多,性子野,战斗力极强,不过如果遇到外来势力侵袭,两者又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相当憎恶分明。”郑光面色深沉,看起来心情不好。
徐渭瞅了瞅郑光,说道:“你还挺有研究?”
郑光说道:“宗族械斗之风在北方很少见到,是因为北方自古以来战事频繁,****多,安宁少,户口流动速度快,不怎么容易形成较为固定的宗族聚地,而南方不一样,有北方和长江的缓冲,自古比较少陷入完全****中,一家一姓可能原本是北方人,为躲避战乱而逃到南方,一住就是几百年,宗族意识浓烈,朝廷法度不明,一旦两姓之人产生纠葛,极易发生大规模械斗。”
徐渭一副受教的模样,然后看向前方,低声询问道:“你打算怎么办?这么多人要是乱战在一起,咱们免不得受牵连,快点离开吧,去找义乌知县调兵过来,再等一会儿就走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