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偷龙转凤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元朔十一年八月十七,大庆朝开国皇帝元朔帝,驾崩。
同日,朝中三宰相和洛平长公主一同念出元朔帝生前留下的圣旨之一,宣布由皇太孙谢含英继承皇位。
谢含英压下心中种种痛苦和伤心,仍旧跪下接旨,在三位宰相和洛平长公主的帮助下,十日后,正式登基,朝中议定来年改元,年号永和,史称永和帝。
七位藩王俱都留在长安,且因先帝死前口谕,七位藩王这一次都要在长安城留上百日。
谢远是最新上任的藩王昭王。
虽然因先帝丧事,他的封王之礼办的很是简陋,并不能太过热闹。可是,即便如此,藩王该在长安城拥有的府邸宫人,也都有人一一为谢远安排妥当。
并且,除此之外,孟相百忙之中,也去新的昭王府见了昭王,且还是带着孟三郎与孟十二郎。
谢远亲自相迎。
孟相只一脸严肃的道:“圣人惦记着昭王殿下,令臣来与殿下商议藩地属臣一事。”顿了顿,又道,“只是朝中现下诸事繁多,却并不一定能为殿下的藩地送去太多良臣。”
孟相与谢远的老师远山先生同出一族,正如远山先生一直不喜谢远一般,孟相,也不怎么喜欢谢远。
尤其是先帝在驾崩之前还特特又弄出来了一个新藩王,不但是他,朝中诸多支持圣人之人,俱都对此不满。甚至有人提出,干脆架空这位新藩王好了--毕竟,先帝的旨意不也说了么?下一任的昭王,必须是圣人之子,继续如此,那就就此架空了这位昭王,让其只担昭王之名,却无实权,便也罢了。
只可惜圣人对这位昭王倒是手足情深,不但不肯如此,还郑重其事的摆脱了他亲自前来,为这位昭王选属官。
孟相心中不虞,然他却是端方君子,虽有谋略,却多为阳谋,处事向来公正,因此即便来了谢远这里,却也只直言说,朝中不会给谢远太多良臣,谢远想要找人给他干活,那么好,谢远自己去找人,莫要来问他要。
谢远倒是也一早就猜到了这种情形,闻言倒也不恼,沉吟一会,才道:“此事本王心中倒有些想法,只是这几日不便入宫,才不曾说与阿兄。今日孟相来了,不若听上一听,再将本王的想法回宫说与阿兄,若阿兄同意,那么,本王这便令本王的四师兄何云墨速速去往藩地,将通告发至藩地各处。”
孟相一怔,皱眉道:“不知殿下有何计策?”
谢远端起案上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才道:“本王打算,在藩地之内考试取才。不论世家子弟,或是寒门子弟,只要能通过考试,且上下四代之内不曾有大过之人,俱可再经历分官笔试与三重面试考核,进行分官。”
孟相的眉头立刻紧紧锁了起来。
孟三郎下意识的就看了孟相一眼,心中忍不住暗自思量--朝中不少世家之人其实都商量好了,不愿去给谢远做属臣。毕竟,谢远这藩王做的必定憋屈,将来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继承王位,给谢远做了属臣,将来又算甚么?还不若继续好生待着给圣人为臣,或是干脆在家里闲着,左右世家大族,还能养不起家里的子孙么?
可是,谢远这一招考试大法一出,还要明确说了要招寒门子弟,就算谢远只是在他的藩地之内招手人,但是,这也足够世家大族警醒起来,为了不让谢远招收太多的寒门子弟,而送自家的旁支子弟去谢远的藩地上为官了。
果不其然,孟相脸色难看的想了一会,才道:“自来取官除了看其本事,还要看其人品。因此才有举荐之说,若被举荐之人有碍,举荐之人亦会招惹上麻烦。现下有此良法不用,殿下何必再用些其他拙劣之法?”
谢远微微扬眉,只笑着举杯:“孟相误会了,本王的藩地一共有三个州。其中包括临海也就是要直面高丽与扶桑的云州,需要抵御突厥人的苦寒之地锦州,还有相对而言比较富饶的琼州。然而,琼州虽比较富饶,却也绝对不能和其他真正富饶的藩地相比。本王的藩地如此情形,又如何敢高攀诸世家子与声名远播之人?倒不若,就此考上一场试,待考过之后,再论人品。毕竟,这世上诸法,不论是考试取官,还是举荐,都改变不了有鱼目混入其中的情形存在。孟相且不必担忧,只管将本王的话说与阿兄听,若阿兄觉得不妥当,本王再想别的法子便是。”
孟相:“……”考试一途,定会给让朝中进入不少寒门之子。而对圣人来说,朝中寒门之子进入的越多,就越能辖制世家贵族,圣人素来聪慧过人,更会一听便知晓其中好处,当然会愿意行考试一事。
虽然现下圣人刚刚登基,且周遭有三王窥伺,却并不妨碍圣人令他亲近的昭王现在藩地行此事,并仔细一些,理出一套章程来,待到圣人将朝中诸事安稳下来,便行此事。
孟相神色略微复杂的看了一眼谢远,心中只觉,有了这么一件大功劳,想来,圣人只怕更愿意与这位昭王亲近。
更何况,先帝已经留下了圣旨,令这位昭王过继给了端睿太子,换句话说,将来,无论如何,就算是敬王得了那个位置,这位昭王都得不到半点好处。而敬王就算肯与昭王交好,定也是奔着利用二字去的。若昭王聪明,就该知晓不为他人做嫁衣这件事情--毕竟,敬王若真得了那个位置,在敬王之后的继承人,无论是谁,都必然要忌惮昭王。还不若就保持现下的局面,昭王反而能更肆意一些。
至于后世子孙……想来以这位昭王的本事和那位圣人对昭王的信赖与亲近,昭王定然能有应对之法。
退一万步说,待到昭王故去,五六十年后,说不得,那时连藩王,都已经被圣人彻底控制住了。彼时藩王之位让与谁,便也无所谓了。
孟相到底经历了诸多事情,又在朝中浸淫数年,因此纵然心中复杂,却还是客客气气的跟谢远道别,末了,看了一眼孟十二郎,孟十二郎与谢远的孪生姐姐已经定亲,他带孟十二郎来,就是让独自在长安的孟十二郎与谢远商议婚事,孟十二郎必然是要留下来的;至于孟三郎……
孟相顿了顿,道:“三郎且与十二郎一同留下罢。”侧身又对谢远微微躬身,“有劳殿下了。”
谢远微微侧身,只笑:“却是本王麻烦事太多,辛苦孟相了才是。”
二人一番客套后,孟相就直接往宫中去。
而谢远则是留下来与孟三郎、孟十二郎说话。
孟十二郎今岁十四,比谢远还小上两岁,却是谢远的姐夫--虽然谢远已经过继出去,可是,谢远与几个阿姐曾经在山村里一起同患难了七载时间,其中情分,自然是更改不得。更何况,他的未婚妻,还是谢远的孪生阿姐……
于是小小的孟十二郎就一直板着脸,一脸严肃的跪坐在那里,不主动开口,但是,一旦谢远有问,必会详细回答。
谢远和孟三郎皆瞧着有趣,却又不好打趣这个年纪还小孟十二郎,只好一同说话。
谢远道:“三郎还不入仕?圣人已然登基,正是需要三郎的时候,三郎不入仕,蜗居家中,不单单是本王,就是圣人,心中也觉可惜。”
孟三郎一怔,沉默了一会,才道:“家父的意思,是让我过上几年,安稳下来,再入仕。”
这却不是为了其他,孟家子孙太多,孟三郎若是一入仕,且还是圣人的少年伴读,定会一做官,就把孟家其他儿郎打压下去。孟相虽疼惜孟三郎,可是世家贵族,总有诸多烦扰和规矩,家族既给了孟三郎为圣人做伴读的经历,其他方面,自然是要打压一下的。
谢远皱眉:“圣人正是辛苦时候,你家中岂可再压着你?你与圣人伴读数载,圣人心思,也能猜到几分。三郎若能陪在圣人身边,圣人诸事定然能少些烦忧,对孟家印象也会更好。至于家中儿郎,你出息了,还会不提携他们吗?将来,有你和孟相一同提携,难道不比如今?三郎回去,且于孟相好生商量一番,无论如何,三郎能在圣人辛苦时帮他,圣人才能多记挂你几分,记挂孟家一二。”
孟三郎怔住,好半晌,才起身长揖一礼,道:“多谢殿下苦心指点,仆,心中明了,待归家后,定将此事说与家父。”
谢远只笑:“三郎与本王从前同是圣人伴读,倒也有一番交情在,为着圣人也好,为着你我一番同窗情谊,这番话,本王却也是应该说的。”
孟三郎本就知晓这昭王与圣人感情匪浅,今日又见这位昭王特特与他说了这一番话,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让他能够入仕帮扶圣人,让圣人身边既有了得力臂膀,又有了说话人,其中心思,不过是为了与圣人的一番情意而已。
孟三郎心下感慨万千,只觉纵然是皇家人,或许,也是有真正的情意在的。譬如那位圣人对昭王,又譬如昭王对圣人,俱都是将彼此当做亲兄弟看的。
说完孟三郎之事,谢远又与孟十二郎说话。
孟十二郎迟疑了一会,才道:“祖父与仆谈过入仕一事,言道仆今岁年纪尚小,合该在家中继续读书,待将来二十有五,学问上过了家中祖父那一关,再论出仕一事。”顿了顿,又道,“这是这样一来,却是委屈了郡主。”
他口中的郡主,自然是谢念。
他不出仕,便只是顶着世家子身份的普通人而已。
谢远只笑:“无妨。彼时山野之人尚且做得,十二郎之妻,阿姐定然欣然做得。”想了想,又道,“我与阿姐乃是双生,她的想法,我却是能知晓八九分,十二郎切莫因此而担忧。”
孟十二郎脸上一红,却还是郑重应了一声。
谢远转而却又提到远山先生首徒,在山川之间四处游历了三十年的谢远的大师兄,道:“大师兄今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已请了四师兄帮我劝说,请大师兄去琼州开书院。毕竟,大师兄本也是琼州人,天命之年,回归故里,回报家乡,原也是应有之义。”谢远看着孟十二郎一脸惊呆的模样,又笑,“十二郎若是愿意,将来,也可来琼州,与大师兄学些学问。毕竟,大师兄带着人游历山川三十载,听说是往北去过突厥,往西去过吐蕃、天竺,往东去过高丽、扶桑的。大师兄见多识广,能听他一席话,我心中也是极其欢喜的。”
孟十二郎惊呆之后,却是喜道:“竟不知殿下能将大师伯请去琼州,让大师伯安定下来。从前、从前家中祖父劝说大师伯数次,大师伯回信不少,人却是不肯安定下来,只肯到处游历,时至今日,祖父心中越发担心大师伯,毕竟,大师伯如今年岁大了,依旧游历在外,唯恐对其身体不好。现下、现下大师伯终于肯安定下来,若祖父知道了,也定然会赞许四师伯和殿下的。”孟十二郎又忍不住道,“祖父常说,大师伯本事了得,若大师伯肯开书院,我、我定是要去听上一听的!”
谢远心下终于满意,心说,就连那位在外一直游历做郎中的二姐夫他都给哄骗去琼州了,这位十二郎,他当然也要哄去琼州,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
可惜孟十二郎显然不知谢远心事,闻言只觉这位昭王是大大的好人,且还是位勤恳好学之人,又与昭王论了一番学问,待离开时,又听得昭王道其向来过目不忘,在外头看过的书,觉得好的,常常都会默写下来给家中阿姐看,互相讨论学问,心中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待出了昭王府,孟三郎瞅了一会自己这个侄子,嘴角抽了抽,道:“莫要想了,待来年你十五了,那位郡主的孝期一过,便能娶进家来和你一道论学问了。”
孟十二郎面上又是一红,却还是道:“侄儿与郡主偶尔也有书信往来,郡主曾言担忧在长安为质的六郎,侄儿已允诺郡主,将婚事再延后两年,待六郎年过七岁,彼时四郎也有十一岁,兄弟二人在长安还有一位阿姨照看,想来郡主也能放心一些。”顿了顿,又道,“若是彼时六郎身子犹不爽利,再往后拖上两年,却也不是不可。”
孟三郎一怔,随即叹道:“十二郎是个好的。”
此事便也不再提。
却说今日宫中诸事繁忙,谢含英并非不愿意见谢远,而是着实抽不出空来。
其中缘故,除了因政事,还因宫闱之事。
只是这一日他听得孟相之语,稍稍怔住,半晌才道:“此计阿弟数年前就曾与朕有言,只是彼时朕与阿弟都觉,此计要施行,彼时并不适合。不过,只要此计能在一地施行,将来在本朝定为取官之法,却也不远矣。”
他端着茶盏,却久久没有喝,双目之中,隐隐闪动着甚么。
孟相一听圣人之语,心下立刻明白,原来这兄弟二人,早就君臣相宜,一齐有了打算,果然二人兄弟情深之语并非虚言。
接着他便又听这位圣人道:“孟相的三郎……他可愿往琼州为官?说来,三郎与朕的阿弟曾经一齐做过朕的伴读,二人关系倒也不错,若三郎能去琼州,朕也能放心几分。毕竟,琼州也好,云州、锦州也罢,都并非好处置的地方。阿弟独自一人前去,朕的心中,着实难安,唯恐朕的阿弟在那里被人欺负了。”说罢,亲自为孟相斟了一杯茶水,惊得孟相急忙站了起来。
谢含英却还是面上带笑道:“孟相若是不舍三郎,便让三郎且去帮朕的阿弟两三年。两三年的时间,也足够昭王在藩地站稳脚跟,到时候,孟相想让三郎回来也好,想让三郎继续留在昭王藩地也罢,都随孟相。”顿了顿,又道,“孟相且安心,朕与昭王,其中并无龌龊,朕让三郎去帮昭王,也是诚心。”说罢,又提及孟相的其他几个儿孙,其中之意,显而易见。
谢远不放心刚刚登基的谢含英,谢含英当然也不放心要去危险重重的琼州、锦州、云州做藩王的谢远,因此才会有这么一遭事。只是谢远诱之孟三郎的乃是未来之利,谢含英诱之孟相的却是眼前之利。
孰轻孰重,却不干谢远与谢含英的事情了。
孟相回家和孟三郎将事情互相一说,心中俱都格外复杂,待得第二日,宫中的谢含英与宫外的谢远,便都知晓了各自的打算,俱都哭笑不得。
第三日上,谢含英白日里理完政事,却又往后宫走了一遭,将太后安置在皇后宫中一名有孕的妃嫔,愣是移了出来,升其位分,令其为嫔,单居一宫,誓不肯让其与同样“有孕”的皇后小高氏住在一处,甚至,谢含英将二人的寝宫安置的分外远。
小高氏也好,清婉郡主--如今已册封婉贵妃也好,就是前朝中听闻此事的人,都觉奇怪,只觉圣人到底年轻,竟是连后宫这等女子之事都要插手。
却也有人言道,皇后小高氏与那位有孕的嫔若住在一处,生产之时若有混乱,乱了嫡庶,又该如何是好?这才压下了之前那些话。
可是,只有高氏与谢含英清楚,谢含英此举,防备的其实是高氏。
毕竟,当初小高氏和那位嫔同时查出有孕。那位嫔是真的有孕,小高氏却是不知吃了民间乱七八糟的药,腹中怀着的,不论是甚么,绝对不是孩子。
只是她的脉象看起来太像喜脉,谢含英根本不信,那时他还是太孙,带着小高氏去了长安城里一处宅子,令小高氏午睡,便捉了最擅长妇科的老大夫来看,老大夫细细把脉,又询问了小高氏之前吃的那些药的方子和药渣,最后才道:“这并非喜脉,乃是吃那些下作药吃出来的假脉。只是这种药虽下作,却比那种转胎之药还要神奇,既能使女子腹部越来越大,十月之后,亦会生产。只是……生产出来的,却是死胎,怪物,根本不是婴儿。”尔后又起身道,“那药确是神奇,但也是有些妇人为求子却又无知,才被人哄骗才吃得那等药,只是哄骗终归是哄骗,终究有被揭穿的一日。”
尔后留下一份打胎药方,还要一份调理身体的方子,转天,就从长安城里消失了。
小高氏虽不知此事,谢含英却是将事情告诉了高氏,结果高氏明知小高氏肚子里怀的是个甚么东西,却是打了一个换孩子的打算!
谢含英如何不恼?
“阿娘只道小高氏可怜,却忘了,当初是谁一力出手,设计了清婉,令其不但此生都没有有孕的机会,甚至连嫁给旁人做正室的机会都没有了么?”谢含英冷笑道,“种恶因自要得恶果,阿娘若当真可怜小高氏,当初,就不该让她进东宫。她不进东宫,难道我还能对一个无辜的闺中女子下手?自然会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寻根究底。”末了又道,“若阿娘不愿出手,那便不出手,由得她自己去生。只是,待她生出一个怪物来……结果,阿娘想来也能猜到。”说罢,甩袖便走。
高氏脸色难看极了。她的这个儿子,做太孙时便不肯给她留颜面,待得做了圣人,更不肯为她留颜面,不禁让人唤了谢容英来,抱着谢容英痛哭。
而这一日晚上,谢含英终于将后宫的糟心事处置妥当了,便请了谢远来东宫陪他对弈。
待谢远听得谢含英的这一番故事,一双桃花目竟也瞪得溜圆。
谢含英瞧见了,不禁笑道:“我这一世,因身份之故,本就有诸多的不自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真正喜欢的小娘子,且那位小娘子原本就是阿爹为我定下的未婚妻。我虽不能许她天下无双,却也愿意尽我所能,给她正妻之位,疼她,爱她,护她。结果……只因阿娘和舅家想要拿捏我,想要更稳固的地位,便直接毁了清婉……”谢含英脸上微微有些难看,“我总要告诉他们,我并非他们所能拿捏之人,这天下,始终姓谢。而清婉,此生也是我最心爱之人。”
说罢,又拉着谢远的手,郑重道:“阿远,待你一年孝期后,便先偷偷生个儿子罢。生了女儿也行,都送到宫里来,给清婉养。”见谢远哭笑不得的看他,谢含英面上又严肃了几分,“我突然觉得,偷龙转凤一事,不失为一个妙计。到时候,你的人有孕的时候,我便让清婉也假做有孕,到时候就把小郎君抱给清婉,将来,清婉有后,继承你的藩地的,也就是他了。阿远,你觉如何?”
谢远怔住,定定的看向谢含英,却发现,谢含英说的是他的真心之言。
元朔十一年八月十七,大庆朝开国皇帝元朔帝,驾崩。
同日,朝中三宰相和洛平长公主一同念出元朔帝生前留下的圣旨之一,宣布由皇太孙谢含英继承皇位。
谢含英压下心中种种痛苦和伤心,仍旧跪下接旨,在三位宰相和洛平长公主的帮助下,十日后,正式登基,朝中议定来年改元,年号永和,史称永和帝。
七位藩王俱都留在长安,且因先帝死前口谕,七位藩王这一次都要在长安城留上百日。
谢远是最新上任的藩王昭王。
虽然因先帝丧事,他的封王之礼办的很是简陋,并不能太过热闹。可是,即便如此,藩王该在长安城拥有的府邸宫人,也都有人一一为谢远安排妥当。
并且,除此之外,孟相百忙之中,也去新的昭王府见了昭王,且还是带着孟三郎与孟十二郎。
谢远亲自相迎。
孟相只一脸严肃的道:“圣人惦记着昭王殿下,令臣来与殿下商议藩地属臣一事。”顿了顿,又道,“只是朝中现下诸事繁多,却并不一定能为殿下的藩地送去太多良臣。”
孟相与谢远的老师远山先生同出一族,正如远山先生一直不喜谢远一般,孟相,也不怎么喜欢谢远。
尤其是先帝在驾崩之前还特特又弄出来了一个新藩王,不但是他,朝中诸多支持圣人之人,俱都对此不满。甚至有人提出,干脆架空这位新藩王好了--毕竟,先帝的旨意不也说了么?下一任的昭王,必须是圣人之子,继续如此,那就就此架空了这位昭王,让其只担昭王之名,却无实权,便也罢了。
只可惜圣人对这位昭王倒是手足情深,不但不肯如此,还郑重其事的摆脱了他亲自前来,为这位昭王选属官。
孟相心中不虞,然他却是端方君子,虽有谋略,却多为阳谋,处事向来公正,因此即便来了谢远这里,却也只直言说,朝中不会给谢远太多良臣,谢远想要找人给他干活,那么好,谢远自己去找人,莫要来问他要。
谢远倒是也一早就猜到了这种情形,闻言倒也不恼,沉吟一会,才道:“此事本王心中倒有些想法,只是这几日不便入宫,才不曾说与阿兄。今日孟相来了,不若听上一听,再将本王的想法回宫说与阿兄,若阿兄同意,那么,本王这便令本王的四师兄何云墨速速去往藩地,将通告发至藩地各处。”
孟相一怔,皱眉道:“不知殿下有何计策?”
谢远端起案上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才道:“本王打算,在藩地之内考试取才。不论世家子弟,或是寒门子弟,只要能通过考试,且上下四代之内不曾有大过之人,俱可再经历分官笔试与三重面试考核,进行分官。”
孟相的眉头立刻紧紧锁了起来。
孟三郎下意识的就看了孟相一眼,心中忍不住暗自思量--朝中不少世家之人其实都商量好了,不愿去给谢远做属臣。毕竟,谢远这藩王做的必定憋屈,将来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继承王位,给谢远做了属臣,将来又算甚么?还不若继续好生待着给圣人为臣,或是干脆在家里闲着,左右世家大族,还能养不起家里的子孙么?
可是,谢远这一招考试大法一出,还要明确说了要招寒门子弟,就算谢远只是在他的藩地之内招手人,但是,这也足够世家大族警醒起来,为了不让谢远招收太多的寒门子弟,而送自家的旁支子弟去谢远的藩地上为官了。
果不其然,孟相脸色难看的想了一会,才道:“自来取官除了看其本事,还要看其人品。因此才有举荐之说,若被举荐之人有碍,举荐之人亦会招惹上麻烦。现下有此良法不用,殿下何必再用些其他拙劣之法?”
谢远微微扬眉,只笑着举杯:“孟相误会了,本王的藩地一共有三个州。其中包括临海也就是要直面高丽与扶桑的云州,需要抵御突厥人的苦寒之地锦州,还有相对而言比较富饶的琼州。然而,琼州虽比较富饶,却也绝对不能和其他真正富饶的藩地相比。本王的藩地如此情形,又如何敢高攀诸世家子与声名远播之人?倒不若,就此考上一场试,待考过之后,再论人品。毕竟,这世上诸法,不论是考试取官,还是举荐,都改变不了有鱼目混入其中的情形存在。孟相且不必担忧,只管将本王的话说与阿兄听,若阿兄觉得不妥当,本王再想别的法子便是。”
孟相:“……”考试一途,定会给让朝中进入不少寒门之子。而对圣人来说,朝中寒门之子进入的越多,就越能辖制世家贵族,圣人素来聪慧过人,更会一听便知晓其中好处,当然会愿意行考试一事。
虽然现下圣人刚刚登基,且周遭有三王窥伺,却并不妨碍圣人令他亲近的昭王现在藩地行此事,并仔细一些,理出一套章程来,待到圣人将朝中诸事安稳下来,便行此事。
孟相神色略微复杂的看了一眼谢远,心中只觉,有了这么一件大功劳,想来,圣人只怕更愿意与这位昭王亲近。
更何况,先帝已经留下了圣旨,令这位昭王过继给了端睿太子,换句话说,将来,无论如何,就算是敬王得了那个位置,这位昭王都得不到半点好处。而敬王就算肯与昭王交好,定也是奔着利用二字去的。若昭王聪明,就该知晓不为他人做嫁衣这件事情--毕竟,敬王若真得了那个位置,在敬王之后的继承人,无论是谁,都必然要忌惮昭王。还不若就保持现下的局面,昭王反而能更肆意一些。
至于后世子孙……想来以这位昭王的本事和那位圣人对昭王的信赖与亲近,昭王定然能有应对之法。
退一万步说,待到昭王故去,五六十年后,说不得,那时连藩王,都已经被圣人彻底控制住了。彼时藩王之位让与谁,便也无所谓了。
孟相到底经历了诸多事情,又在朝中浸淫数年,因此纵然心中复杂,却还是客客气气的跟谢远道别,末了,看了一眼孟十二郎,孟十二郎与谢远的孪生姐姐已经定亲,他带孟十二郎来,就是让独自在长安的孟十二郎与谢远商议婚事,孟十二郎必然是要留下来的;至于孟三郎……
孟相顿了顿,道:“三郎且与十二郎一同留下罢。”侧身又对谢远微微躬身,“有劳殿下了。”
谢远微微侧身,只笑:“却是本王麻烦事太多,辛苦孟相了才是。”
二人一番客套后,孟相就直接往宫中去。
而谢远则是留下来与孟三郎、孟十二郎说话。
孟十二郎今岁十四,比谢远还小上两岁,却是谢远的姐夫--虽然谢远已经过继出去,可是,谢远与几个阿姐曾经在山村里一起同患难了七载时间,其中情分,自然是更改不得。更何况,他的未婚妻,还是谢远的孪生阿姐……
于是小小的孟十二郎就一直板着脸,一脸严肃的跪坐在那里,不主动开口,但是,一旦谢远有问,必会详细回答。
谢远和孟三郎皆瞧着有趣,却又不好打趣这个年纪还小孟十二郎,只好一同说话。
谢远道:“三郎还不入仕?圣人已然登基,正是需要三郎的时候,三郎不入仕,蜗居家中,不单单是本王,就是圣人,心中也觉可惜。”
孟三郎一怔,沉默了一会,才道:“家父的意思,是让我过上几年,安稳下来,再入仕。”
这却不是为了其他,孟家子孙太多,孟三郎若是一入仕,且还是圣人的少年伴读,定会一做官,就把孟家其他儿郎打压下去。孟相虽疼惜孟三郎,可是世家贵族,总有诸多烦扰和规矩,家族既给了孟三郎为圣人做伴读的经历,其他方面,自然是要打压一下的。
谢远皱眉:“圣人正是辛苦时候,你家中岂可再压着你?你与圣人伴读数载,圣人心思,也能猜到几分。三郎若能陪在圣人身边,圣人诸事定然能少些烦忧,对孟家印象也会更好。至于家中儿郎,你出息了,还会不提携他们吗?将来,有你和孟相一同提携,难道不比如今?三郎回去,且于孟相好生商量一番,无论如何,三郎能在圣人辛苦时帮他,圣人才能多记挂你几分,记挂孟家一二。”
孟三郎怔住,好半晌,才起身长揖一礼,道:“多谢殿下苦心指点,仆,心中明了,待归家后,定将此事说与家父。”
谢远只笑:“三郎与本王从前同是圣人伴读,倒也有一番交情在,为着圣人也好,为着你我一番同窗情谊,这番话,本王却也是应该说的。”
孟三郎本就知晓这昭王与圣人感情匪浅,今日又见这位昭王特特与他说了这一番话,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让他能够入仕帮扶圣人,让圣人身边既有了得力臂膀,又有了说话人,其中心思,不过是为了与圣人的一番情意而已。
孟三郎心下感慨万千,只觉纵然是皇家人,或许,也是有真正的情意在的。譬如那位圣人对昭王,又譬如昭王对圣人,俱都是将彼此当做亲兄弟看的。
说完孟三郎之事,谢远又与孟十二郎说话。
孟十二郎迟疑了一会,才道:“祖父与仆谈过入仕一事,言道仆今岁年纪尚小,合该在家中继续读书,待将来二十有五,学问上过了家中祖父那一关,再论出仕一事。”顿了顿,又道,“这是这样一来,却是委屈了郡主。”
他口中的郡主,自然是谢念。
他不出仕,便只是顶着世家子身份的普通人而已。
谢远只笑:“无妨。彼时山野之人尚且做得,十二郎之妻,阿姐定然欣然做得。”想了想,又道,“我与阿姐乃是双生,她的想法,我却是能知晓八九分,十二郎切莫因此而担忧。”
孟十二郎脸上一红,却还是郑重应了一声。
谢远转而却又提到远山先生首徒,在山川之间四处游历了三十年的谢远的大师兄,道:“大师兄今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已请了四师兄帮我劝说,请大师兄去琼州开书院。毕竟,大师兄本也是琼州人,天命之年,回归故里,回报家乡,原也是应有之义。”谢远看着孟十二郎一脸惊呆的模样,又笑,“十二郎若是愿意,将来,也可来琼州,与大师兄学些学问。毕竟,大师兄带着人游历山川三十载,听说是往北去过突厥,往西去过吐蕃、天竺,往东去过高丽、扶桑的。大师兄见多识广,能听他一席话,我心中也是极其欢喜的。”
孟十二郎惊呆之后,却是喜道:“竟不知殿下能将大师伯请去琼州,让大师伯安定下来。从前、从前家中祖父劝说大师伯数次,大师伯回信不少,人却是不肯安定下来,只肯到处游历,时至今日,祖父心中越发担心大师伯,毕竟,大师伯如今年岁大了,依旧游历在外,唯恐对其身体不好。现下、现下大师伯终于肯安定下来,若祖父知道了,也定然会赞许四师伯和殿下的。”孟十二郎又忍不住道,“祖父常说,大师伯本事了得,若大师伯肯开书院,我、我定是要去听上一听的!”
谢远心下终于满意,心说,就连那位在外一直游历做郎中的二姐夫他都给哄骗去琼州了,这位十二郎,他当然也要哄去琼州,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
可惜孟十二郎显然不知谢远心事,闻言只觉这位昭王是大大的好人,且还是位勤恳好学之人,又与昭王论了一番学问,待离开时,又听得昭王道其向来过目不忘,在外头看过的书,觉得好的,常常都会默写下来给家中阿姐看,互相讨论学问,心中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待出了昭王府,孟三郎瞅了一会自己这个侄子,嘴角抽了抽,道:“莫要想了,待来年你十五了,那位郡主的孝期一过,便能娶进家来和你一道论学问了。”
孟十二郎面上又是一红,却还是道:“侄儿与郡主偶尔也有书信往来,郡主曾言担忧在长安为质的六郎,侄儿已允诺郡主,将婚事再延后两年,待六郎年过七岁,彼时四郎也有十一岁,兄弟二人在长安还有一位阿姨照看,想来郡主也能放心一些。”顿了顿,又道,“若是彼时六郎身子犹不爽利,再往后拖上两年,却也不是不可。”
孟三郎一怔,随即叹道:“十二郎是个好的。”
此事便也不再提。
却说今日宫中诸事繁忙,谢含英并非不愿意见谢远,而是着实抽不出空来。
其中缘故,除了因政事,还因宫闱之事。
只是这一日他听得孟相之语,稍稍怔住,半晌才道:“此计阿弟数年前就曾与朕有言,只是彼时朕与阿弟都觉,此计要施行,彼时并不适合。不过,只要此计能在一地施行,将来在本朝定为取官之法,却也不远矣。”
他端着茶盏,却久久没有喝,双目之中,隐隐闪动着甚么。
孟相一听圣人之语,心下立刻明白,原来这兄弟二人,早就君臣相宜,一齐有了打算,果然二人兄弟情深之语并非虚言。
接着他便又听这位圣人道:“孟相的三郎……他可愿往琼州为官?说来,三郎与朕的阿弟曾经一齐做过朕的伴读,二人关系倒也不错,若三郎能去琼州,朕也能放心几分。毕竟,琼州也好,云州、锦州也罢,都并非好处置的地方。阿弟独自一人前去,朕的心中,着实难安,唯恐朕的阿弟在那里被人欺负了。”说罢,亲自为孟相斟了一杯茶水,惊得孟相急忙站了起来。
谢含英却还是面上带笑道:“孟相若是不舍三郎,便让三郎且去帮朕的阿弟两三年。两三年的时间,也足够昭王在藩地站稳脚跟,到时候,孟相想让三郎回来也好,想让三郎继续留在昭王藩地也罢,都随孟相。”顿了顿,又道,“孟相且安心,朕与昭王,其中并无龌龊,朕让三郎去帮昭王,也是诚心。”说罢,又提及孟相的其他几个儿孙,其中之意,显而易见。
谢远不放心刚刚登基的谢含英,谢含英当然也不放心要去危险重重的琼州、锦州、云州做藩王的谢远,因此才会有这么一遭事。只是谢远诱之孟三郎的乃是未来之利,谢含英诱之孟相的却是眼前之利。
孰轻孰重,却不干谢远与谢含英的事情了。
孟相回家和孟三郎将事情互相一说,心中俱都格外复杂,待得第二日,宫中的谢含英与宫外的谢远,便都知晓了各自的打算,俱都哭笑不得。
第三日上,谢含英白日里理完政事,却又往后宫走了一遭,将太后安置在皇后宫中一名有孕的妃嫔,愣是移了出来,升其位分,令其为嫔,单居一宫,誓不肯让其与同样“有孕”的皇后小高氏住在一处,甚至,谢含英将二人的寝宫安置的分外远。
小高氏也好,清婉郡主--如今已册封婉贵妃也好,就是前朝中听闻此事的人,都觉奇怪,只觉圣人到底年轻,竟是连后宫这等女子之事都要插手。
却也有人言道,皇后小高氏与那位有孕的嫔若住在一处,生产之时若有混乱,乱了嫡庶,又该如何是好?这才压下了之前那些话。
可是,只有高氏与谢含英清楚,谢含英此举,防备的其实是高氏。
毕竟,当初小高氏和那位嫔同时查出有孕。那位嫔是真的有孕,小高氏却是不知吃了民间乱七八糟的药,腹中怀着的,不论是甚么,绝对不是孩子。
只是她的脉象看起来太像喜脉,谢含英根本不信,那时他还是太孙,带着小高氏去了长安城里一处宅子,令小高氏午睡,便捉了最擅长妇科的老大夫来看,老大夫细细把脉,又询问了小高氏之前吃的那些药的方子和药渣,最后才道:“这并非喜脉,乃是吃那些下作药吃出来的假脉。只是这种药虽下作,却比那种转胎之药还要神奇,既能使女子腹部越来越大,十月之后,亦会生产。只是……生产出来的,却是死胎,怪物,根本不是婴儿。”尔后又起身道,“那药确是神奇,但也是有些妇人为求子却又无知,才被人哄骗才吃得那等药,只是哄骗终归是哄骗,终究有被揭穿的一日。”
尔后留下一份打胎药方,还要一份调理身体的方子,转天,就从长安城里消失了。
小高氏虽不知此事,谢含英却是将事情告诉了高氏,结果高氏明知小高氏肚子里怀的是个甚么东西,却是打了一个换孩子的打算!
谢含英如何不恼?
“阿娘只道小高氏可怜,却忘了,当初是谁一力出手,设计了清婉,令其不但此生都没有有孕的机会,甚至连嫁给旁人做正室的机会都没有了么?”谢含英冷笑道,“种恶因自要得恶果,阿娘若当真可怜小高氏,当初,就不该让她进东宫。她不进东宫,难道我还能对一个无辜的闺中女子下手?自然会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寻根究底。”末了又道,“若阿娘不愿出手,那便不出手,由得她自己去生。只是,待她生出一个怪物来……结果,阿娘想来也能猜到。”说罢,甩袖便走。
高氏脸色难看极了。她的这个儿子,做太孙时便不肯给她留颜面,待得做了圣人,更不肯为她留颜面,不禁让人唤了谢容英来,抱着谢容英痛哭。
而这一日晚上,谢含英终于将后宫的糟心事处置妥当了,便请了谢远来东宫陪他对弈。
待谢远听得谢含英的这一番故事,一双桃花目竟也瞪得溜圆。
谢含英瞧见了,不禁笑道:“我这一世,因身份之故,本就有诸多的不自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真正喜欢的小娘子,且那位小娘子原本就是阿爹为我定下的未婚妻。我虽不能许她天下无双,却也愿意尽我所能,给她正妻之位,疼她,爱她,护她。结果……只因阿娘和舅家想要拿捏我,想要更稳固的地位,便直接毁了清婉……”谢含英脸上微微有些难看,“我总要告诉他们,我并非他们所能拿捏之人,这天下,始终姓谢。而清婉,此生也是我最心爱之人。”
说罢,又拉着谢远的手,郑重道:“阿远,待你一年孝期后,便先偷偷生个儿子罢。生了女儿也行,都送到宫里来,给清婉养。”见谢远哭笑不得的看他,谢含英面上又严肃了几分,“我突然觉得,偷龙转凤一事,不失为一个妙计。到时候,你的人有孕的时候,我便让清婉也假做有孕,到时候就把小郎君抱给清婉,将来,清婉有后,继承你的藩地的,也就是他了。阿远,你觉如何?”
谢远怔住,定定的看向谢含英,却发现,谢含英说的是他的真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