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小说网 > 我要当球长 > 第三百二十章 逆贼无二

第三百二十章 逆贼无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惠陈鸣父子是不是鼠目寸光,这不是咱们首要关心之事。  ?在咱们家面前的是复汉军血淋淋的刀子。”

    “不跟着复汉军走,城一开,我们赵家没一个能活。就算苟活下了几个人来,所有的家产田亩都被抄没,我赵家也还是死了。”

    赵文祈握着手中的拐棍,狠狠地捣着脚下的方砖,咚咚的作响。

    “复汉军在江南的手段你们还没听说过吗?主动捐纳大笔钱粮,组织团练的家族,有几个落得好的?”

    “咱们家也没组织团练啊……”这次武昌攻防战,清军抵抗的相当激烈。湖北湖南的民团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狗屁。赵仓赵良哪去了?还有他们的手下,他们不是赵家的人吗?”准确的说赵仓赵良是赵家的下人,但就如赵文祈说的那般,他们不是赵家的人吗?

    “那是总督大人……”是总督大人用了强,强行让赵家出面。

    现在复汉军在武昌城里的人直接把信递到了赵文祈的书房,赵文祈和赵家躲都躲不过去。

    “爹,这不是早死晚死的事么?咱们这会帮了复汉军,那咱们家就彻底的上了陈家的船了。等日后姓陈的翻了船,咱家还是一个死啊?白污了清名啊。”

    “老二这话不对。晚死一天也比早死一天强。况且有了这短时间缓和,咱们总能隐出去几个后辈子弟!”还能带着一部分财产出去,即使不能再如现在的赵家富贵显赫,也总能一辈子吃喝不愁,安安稳稳的延续子嗣,继赵家的香火。

    赵文祈右手的一个半百老人说道,他是赵家的三老爷,赵文祈的三弟。赵家老二已经病逝。

    “延寿,你来说说。”赵家老二唯一的儿子赵景春,这也是赵家祖宗八代第一个举人。

    “大伯,这陈逆确实非能得天下之像。江南这等要地他都能放弃,我看南京他也保不长久。其军龟缩于河南湖广,四面皆敌,这是取死之道。”

    “四面临敌也可四面出击。陈家兵锐,非官军民勇可抵。”所谓林子大了之啥鸟都有,这一人多也怎么想的都有。赵家有人不看好陈家,可也有看好陈家。

    “哼,还四面出击?可笑可笑。五弟啊,你是不知道这陈逆最大短板在于何处。非是其兵甲不利,战士无勇,陈鸣无谋,而是其短于根基民政。地盘越大越是取死之道。”赵景春站起身来,踱着小步思付道:“复汉军无大义,当今天下皆尊北京大清为正朔,其兵虽号复汉,却与。大清入关百二十年,历经康雍乾三朝明治,天下归心,岂是一个‘汉’字就能惑乱天下的?”【我个人就是这么认为的,乾隆时候的满清在中国统治已经绝对稳固。什么文字狱啊、修四库全书啊,那挨刀的都是读书人,关老百姓泥腿子啥事?那个时候的老百姓知道个啥?四库全书估计都没听说过。就是那些挨了刀的读书人,也只会变得更加奴才,越挨杀越狗腿】

    “陈逆兵锐,陈鸣有将略,如果流窜天下,势黄巢李闯之辈,混迹宇内,且时无英雄,当还有一丝生机。届时大下大乱,朝廷疲惫,威望江河日下,生民不济,中原大地龙蛇陆起,谁也说不准是龙是蛇。

    再不济,其作为也是为王前驱。如瓦岗于李唐,赤眉绿林于铜马帝。虽不能成龙,后世青史上也能留下一笔。”就如绿林成为了后世强人的代名词,瓦岗寨传于说书人口中,赵景春绝对陈家顶多也就是如此了。但如此好歹也有声名遗传后世。可现在……

    “其杀回湖广,必取鄂北,沟通豫西南老巢,遂即即成坐地之势。”

    “地方经营不比纵兵扫荡,兵甲粮秣取之于己,复汉军要发挥出荆楚之地的财粮兵甲潜力,就需要有大批官吏来替他们把这些东西从百姓乡镇之间收取上来。”

    “大伯、三叔,诸位,可曾听说过陈逆文治如何?”

    “我观市井流言,陈逆取重民之思,些许政策于民生确实有益。但其官吏下乡,于士绅乡宦宗族大有不利,两者成对立之势,民间物力人力其辈焉能用济?”复汉军不是已经夺取了天下,也不是对满清已经彻底占据了上风,他们现在这种情况怎么能让士绅乡绅乖乖的屈服?

    刚刚揭竿而起,就把矛头对向了士林乡绅,强行从人家手里夺食,那些读书人和乡绅地主能顺服才叫。

    中国是官本位社会不假,可也不是你拿着一顶官帽子随随便便就能压下人的?那些乡村小吏本就位置不高,兼势单力薄,你让他们压下地方上的地主、大户、宗族,谈何容易?

    在赵景春眼中,复汉军的地方政务必要搞得一团糟。粮食赋税可能一个子都收不上来。

    “而且官吏下乡,其政府官吏人数必然大增,钱粮开支也要大增。复汉军又轻徭薄赋,厚待军士,旦要驱使民力,都必以钱粮诱惑之,耗费何其之大?又何其可笑?

    陈鸣就是从江南抢来了金山银海,也不够这么挥霍的。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两年,其势必穷蹇。”赵景春觉得陈鸣从江南杀回湖广,也幸亏其军中将领多是豫鄂人士,不然军队可能都早乱掉了。哪能如现下这样,几日功夫打的武昌城都岌岌可危。

    高坐上首的赵文祈频频点头,赵景春的这些话他是很认同的。甚至于赵文祈还听说一些话,湖北士林已经有人斥责陈鸣和复汉军为异端了。因为其军政不崇孔教,不尊儒学,而以杂学苛法为上,复汉军若得了天下,那就是‘亡天下’了。

    还有人把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拿了来: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复汉军如果得了江山,以杂学苛法位列儒门之上,岂不比清初时候的剃发易服更亡?

    “听大哥这么一说,咱们赵家还能多活一两年而不是一两天。有这个时间,怎么也能给后辈人安排一条稳妥的退路。”赵景春是赵家下一代的老大。

    “老五说的有理。不从复汉军,我赵家转日即亡。从了复汉军,好歹还能安排一条退路。”赵家的三老爷是‘叛清’的坚定支持者。而赵家叛清的最大支持着还是赵文祈。怎么说他都不能让赵家断了香火,让赵家幸存的后辈子弟穷困潦倒,就算背上了骂名又如何呢?只从这一点出发,他就心甘情愿。

    “爹!”密会结束后,赵家下一辈中的老二赵景仁追着自己父亲道。

    赵文祈看了一眼赵景仁,自己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木呢?连延寿【赵景春】都默认了,赵家的举人老爷都默认了,自己这个孩子怎么比举人老爷还对朝廷忠诚,还看中大义声名呢?

    “来人,把二爷送回院子里去。没有我的发话,不准他迈出院门一步。”

    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回到住处的赵文祈拄着拐杖站在屋檐下,看着外头哗哗的大雨,这不绝的雨声就仿佛他悲戚的心声一样,哭,不停的在哭。

    赵文祈抬头往东望去,漆黑的夜空什么也看不到,但他知道在大朝街的另一头,那里也有一户不弱于赵家的人。不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作出的又是怎样的选择?

    ……

    长春观里,陈鸣正在看黄州府递交上来了的县科局级以上官员的名录。

    这些人很多都是原黄州各州县衙门里的衙役小吏。古来造反,杀官的很多,很多民愤极大地污吏也会被清算,复汉军也是这么做的。但一个县衙少则三四百多则上千人的衙役团体,包括很多的白役,总不能把他们全杀掉吧?

    这些人的家眷很多都在县城里住,只要不被杀头的,点了名录后这些人就成了复汉军的公务员了。复汉军对‘公务员’的解释是——公职人员,在很多百姓眼中,他们还是衙役。

    只是复汉军的朝廷把六房分得更细了。而每一科局,各项职务和职责都有了明确的规划。

    当然肯定不会是所有的衙役都愿意给复汉军卖命,甚至这个比例还很高,即使是那些白役。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总有一些人愿意提着脑袋干这活的。况且陈鸣也没想着一开始就能有效地统治地方。便是在豫西南的老根据地,将军府的动员能力也不比当初的满清官府高。

    陈惠是做了多年户房典吏的老手,对这一点他固然没办法瞬间解决,也能清醒的认识到。

    根据地的干部学校,这一年多来学生从最初的二三百人扩张到现在的一千多人,要钱要物,陈惠无有不允,那就是因为他清醒的认识到了将军府的不足。这还是在复汉军的老巢呢,在黄州这种新占的地方,就更是如此了。

    如果不是陈鸣在江南也收了不少通晓文书之辈,并且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在补学《施政计要》,他就是能把湖北打下来,也没足够的人去当知县知府。而且听人偷偷报信,那些在苏北之战后投靠复汉军的文人,在陈鸣弃江南返回湖北之后,很多人都默默流泪,追悔不已。

    “大都督,这黄州府的架子虽搭了起来,但……,以属下之见,这政令怕是难以出城啊。”柳德昭离开侍从室后,接替柳德昭担任秘书处处长的汪辉祖不怎么客气的对陈鸣说道。这种场面下的黄州府,即使各县复汉军政府设有乡镇官吏,这些官吏在乡间也根本没用。

    黄州不是汝州,二下黄州的复汉军对这里远没有汝州酷烈,甚至还远比不上南阳。黄州各县都有大量的乡绅地主,甚至是一些士绅乡宦,也大着胆子留在了老家,他们表面上看都只被湖北官府勒索强捐过,而没有主动地向湖北官府捐纳大批的钱粮,或是出面号召组织团练。

    陈鸣不在乎这个历史名人的直言相告,汪辉祖,这可是习、大大都提到过的才人。陈鸣从湖州抓到他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名字就觉得眼熟儿,然后找来他的介绍【履历】,果然就是那位‘莫用三爷,废职亡家’的大才。

    从二十来岁开始当师爷,至今十四年,除了最初两年辅助的人是其岳父大人王坦人,不在宾主之数外,余下十二年转辗多处,钱粮刑名无不涉略,所佐官员多有升迁者,经验不是一般的丰富,能力也绝对有保障。

    既然知道了是汪辉祖,陈鸣立刻让暗营去浙江萧山请了他两位母亲亲来。汪辉祖十一岁是父亲就病逝,留下一妻一妾,妻是续弦王氏,妾是汪辉祖的生母徐氏。王家虽然穷,但两位母亲仍然鼓励汪辉祖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功名,光宗耀祖。汪辉祖在十六岁是考中秀才,可惜多次乡试都未能中举。

    汪辉祖对两个母亲是很敬重的,见到嫡母生母被复汉军请了来,没办法只好在侍从室任职。但只献小言,如关乎大事,每每闭口不提。就如陈鸣弃江南回湖广,汪辉祖就一言不发。

    “我本也没想过立刻就能有效的统辖地方。只搭建起一个架子就行。只要我军连战连胜,那些人终归要跪下的。”

    陈鸣不怕地方上无法有效统辖,这点上要是还想不到,在陈家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就不会把矛头指向士绅了。远征军现在有钱有粮,长远的不敢说,一两年里的运转还是有的。何况下半年复汉军也起科举,总能收到一些人。

    等到大军拿下武昌,复汉军就兵分两路卷了湖南湘兵和马铭勋的川兵。这两支队伍,前者行进多日,救援之地武昌又失,士气必然低靡;后者的士气本就不咋高;要打下这两路清兵并不难。接着就可以大军北卷,逼阿桂退出鄂北,然后与老根据地汇合了。

    武昌之战,江南江北各路清军都来的似乎很快,但他们全没携带火炮。跟复汉军正面对上,胜负不问可知。

    跟老巢连上后,鲁山方面就能张罗着称王了,然后就可以举行科举了。

    复汉军的科考与满清朝廷已经举行的春闺必然是不能相比的,但总的来说也能收拢一批人,甭管这些人有没有才华。

    这就算是一个招牌。

    到了科举之后,远征军这里的上上下下的武备也该更换一遍了。到时候清军的反应也好,复汉军自身也好,秋高气爽的时候都该拉出来亮一亮了。

    汪辉祖没学过什么军事,但陈鸣给他解释过自己的下一步计划,有南京——安庆——九江卡着长江,湖北东部不会再有战起来;西面四川那里要扎住宜昌这个口子,然后就是汉中,汉中再拿下了,四川北部与陕西、湖北的联系就全切断了。川兵再出川就只能打湖南贵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