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商船被劫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父皇,胡惟庸明明是骗人的,而且刘伯温大人并没有发疯,你为什么还帮助胡惟庸说话呢,这样是错杀好人呀,您怎么也糊涂了呢。”回到了皇宫,朱标很不满意的冲着朱元璋进言。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以为朕是瞎子什么都不懂吗?实话告诉你,正因为这次是一个绝好的除去刘伯温的机会,所以朕才会纵容胡惟庸这么做。”
“父皇,刘大人为了大明的江山,可是立下了汗马的功劳,这样的功臣你为何要杀他吗?”朱标气的有点抓狂了,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就这么的被杀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回头对李肖林吩咐了几句,李肖林点头下去了,不一会儿,他就拿了一个长满了荆棘的棍子走了进来。
“朱标,你拿起这根棍子吧。”朱元璋指着地上的棍子对太子说。
看着这棍子,朱标眉头一皱:“父皇,这上面长满了荆棘,要怎么样才能拿的起来呢?儿臣做不到。”
“原来你能看到这棍子上有荆棘啊,朕还以为你眼睛瞎了呢。”朱元璋用鼻子冷哼一声,又命人把荆棘给除掉了说:“你再拿起来试试。”
这一次,棍子上的荆棘几乎都被去掉了,除了个别比较牢固的还存在。
太子抓住没有荆棘的那部分,轻轻松松的把棍子拿了起来。
朱元璋伸手接过棍子继续说:“现在你明白了吧?国家就像是这一根棍子,这些大臣就像是这棍子上面的荆棘,有的荆棘太扎人,有的荆棘不扎人,有的荆棘太牢固,有的荆棘很松垮。”
“所以,刘伯温绝对就是一根牢固的扎人的荆棘,而胡惟庸则是一根松垮的不扎人的荆棘,你现在明白朕这么做的用意了吧!这都是为了你好。”
“父皇,即便是为了儿臣好,那也不能够乱杀无辜。”太子朱标虽然也明白了父皇的目的,但是还是不认同朱元璋的办法:“儿臣以为,用仁孝治理天下,照样可以感化人的。”
“你个小兔崽子。”朱元璋气的把棍子向太子扔了过去:“老子在这里辛辛苦苦的做恶人,让你当好人,你居然还不乐意,你到底还想干什么?”
朱标躲过了棍子,连忙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李肖林连忙劝说:“陛下,太子刚刚回来,他的身体还很虚弱,你就不要再责备他了。”
“退下吧,退下吧,退下吧。”朱元璋气的连连挥手。
朱标磕头后退了出去。
朱元璋看着大殿只傻眼,自己怎么有这样的儿子呢。
八角楼这里,沈从也已经得知了刘伯温的离世,心里一阵感慨,却不知道如何说什么,刘伯温真的是一代奇人,却落得了这个下场。
“老板,胡惟庸大人求见。”利刃推开房门对沈从说。
沈从看书的手一抖,目光一顿:“去告诉丞相大人,说是我很忙,没有时间见他。对了,再给他带一句话:以后做事必须万分谨慎,否则自求多福。”
利刃点头就离开了,暗夜看着沈从很疑惑:“老板,胡大人来了,你为何不见他呢?”
“还敢见他吗?这次他闹的事儿还让人不头疼吗?反正我是怕了,以后没事儿了就不要和他联系的太紧密。”沈从长出一口气,也许大明这里真的即将进入皇权专治的局面了,那么自己的中心也不应该集中在胡惟庸一人身上了。
转眼间又是来年开春了,距离刘伯温去世也有几个月了,胡惟庸在这段时间可谓是风光无比,大权在握,门外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很多人都想拜入他门下,大量的奇珍异宝更是源源不断的涌入了胡府。
胡惟庸还算有良心,选择了大量的财宝给沈从送了过来,然而却统统被沈从给拒绝了。
胡惟庸为此还纳闷了好一阵,不过这股纳闷很快就被大量的财宝给冲没了。
天气越来越暖和,鸟语花香又一年,沈从站在八角楼看着南京的一切,回到南京已经有多半年多的时间了,也经历了太多,甚至自己亲手把刘伯温送走了,这一切都让沈从觉得南京好阴冷。
然而更阴冷的事儿还没有绝尽呢?就在沈从发呆的时候,暗夜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
“老板,大事儿不好了,海参崴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今年下南洋的船被一群海盗给扣押了,现在去向不明。”说着拿出了海参崴传来的信件。
打开信件读完后,沈从的眉头紧紧的拧在一起破口大骂:“谁tm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劫持劳资的船?”这条航线走了这么久了,为什么会突然好端端的出问题。
“这,老板,你看会不会是海盗劫持了呢!”暗夜试着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海盗?”沈从跺着步伐仔细的思考着可能劫持船只的人。
这条航线是从海参崴开始南下,然后在台湾海峡处分割,一波去日本,一波下南洋,那么对方应该就是在台湾附近的海岛上出手劫持了船只。
沈从脑子快速搜索历史,认真的寻找着可能活跃在这附近的力量。
首先沈从就把矛头指向了倭寇,此时此刻日本正是南北朝时代(前文讲过),很多日本人因为无家可归或者战争威胁而出走海外开始打劫商船。
可是倭寇的力量应该没有这么的强大啊,因为沈从清楚虽然倭寇相当于是东南沿海的武装走私集团,但是其主力是东南沿海的渔民等,毕竟渔民距离家乡很近,倭人不过只占一到二成,说的难听点不过是雇佣兵而已,那么这次劫持商船是不是自己国人劫持的呢!
沈从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毕竟明朝如今实行罢市舶、严海禁政策,而大规模禁海等于是断了沿海渔民的出路,而渔民失船与农民失地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渔民就铤而走险和日本人勾结,进而就造成明朝初期的倭寇灾难。
那么这些渔民听谁的呢?想到这里,沈从快速搜索出了一段历史信息。
当初张士诚等人失败后,他们的部下纷纷退出大陆远走海外,那么这些渔民是不是受到了他们的组织进而和倭寇勾结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父皇,胡惟庸明明是骗人的,而且刘伯温大人并没有发疯,你为什么还帮助胡惟庸说话呢,这样是错杀好人呀,您怎么也糊涂了呢。”回到了皇宫,朱标很不满意的冲着朱元璋进言。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以为朕是瞎子什么都不懂吗?实话告诉你,正因为这次是一个绝好的除去刘伯温的机会,所以朕才会纵容胡惟庸这么做。”
“父皇,刘大人为了大明的江山,可是立下了汗马的功劳,这样的功臣你为何要杀他吗?”朱标气的有点抓狂了,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就这么的被杀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回头对李肖林吩咐了几句,李肖林点头下去了,不一会儿,他就拿了一个长满了荆棘的棍子走了进来。
“朱标,你拿起这根棍子吧。”朱元璋指着地上的棍子对太子说。
看着这棍子,朱标眉头一皱:“父皇,这上面长满了荆棘,要怎么样才能拿的起来呢?儿臣做不到。”
“原来你能看到这棍子上有荆棘啊,朕还以为你眼睛瞎了呢。”朱元璋用鼻子冷哼一声,又命人把荆棘给除掉了说:“你再拿起来试试。”
这一次,棍子上的荆棘几乎都被去掉了,除了个别比较牢固的还存在。
太子抓住没有荆棘的那部分,轻轻松松的把棍子拿了起来。
朱元璋伸手接过棍子继续说:“现在你明白了吧?国家就像是这一根棍子,这些大臣就像是这棍子上面的荆棘,有的荆棘太扎人,有的荆棘不扎人,有的荆棘太牢固,有的荆棘很松垮。”
“所以,刘伯温绝对就是一根牢固的扎人的荆棘,而胡惟庸则是一根松垮的不扎人的荆棘,你现在明白朕这么做的用意了吧!这都是为了你好。”
“父皇,即便是为了儿臣好,那也不能够乱杀无辜。”太子朱标虽然也明白了父皇的目的,但是还是不认同朱元璋的办法:“儿臣以为,用仁孝治理天下,照样可以感化人的。”
“你个小兔崽子。”朱元璋气的把棍子向太子扔了过去:“老子在这里辛辛苦苦的做恶人,让你当好人,你居然还不乐意,你到底还想干什么?”
朱标躲过了棍子,连忙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李肖林连忙劝说:“陛下,太子刚刚回来,他的身体还很虚弱,你就不要再责备他了。”
“退下吧,退下吧,退下吧。”朱元璋气的连连挥手。
朱标磕头后退了出去。
朱元璋看着大殿只傻眼,自己怎么有这样的儿子呢。
八角楼这里,沈从也已经得知了刘伯温的离世,心里一阵感慨,却不知道如何说什么,刘伯温真的是一代奇人,却落得了这个下场。
“老板,胡惟庸大人求见。”利刃推开房门对沈从说。
沈从看书的手一抖,目光一顿:“去告诉丞相大人,说是我很忙,没有时间见他。对了,再给他带一句话:以后做事必须万分谨慎,否则自求多福。”
利刃点头就离开了,暗夜看着沈从很疑惑:“老板,胡大人来了,你为何不见他呢?”
“还敢见他吗?这次他闹的事儿还让人不头疼吗?反正我是怕了,以后没事儿了就不要和他联系的太紧密。”沈从长出一口气,也许大明这里真的即将进入皇权专治的局面了,那么自己的中心也不应该集中在胡惟庸一人身上了。
转眼间又是来年开春了,距离刘伯温去世也有几个月了,胡惟庸在这段时间可谓是风光无比,大权在握,门外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很多人都想拜入他门下,大量的奇珍异宝更是源源不断的涌入了胡府。
胡惟庸还算有良心,选择了大量的财宝给沈从送了过来,然而却统统被沈从给拒绝了。
胡惟庸为此还纳闷了好一阵,不过这股纳闷很快就被大量的财宝给冲没了。
天气越来越暖和,鸟语花香又一年,沈从站在八角楼看着南京的一切,回到南京已经有多半年多的时间了,也经历了太多,甚至自己亲手把刘伯温送走了,这一切都让沈从觉得南京好阴冷。
然而更阴冷的事儿还没有绝尽呢?就在沈从发呆的时候,暗夜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
“老板,大事儿不好了,海参崴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今年下南洋的船被一群海盗给扣押了,现在去向不明。”说着拿出了海参崴传来的信件。
打开信件读完后,沈从的眉头紧紧的拧在一起破口大骂:“谁tm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劫持劳资的船?”这条航线走了这么久了,为什么会突然好端端的出问题。
“这,老板,你看会不会是海盗劫持了呢!”暗夜试着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海盗?”沈从跺着步伐仔细的思考着可能劫持船只的人。
这条航线是从海参崴开始南下,然后在台湾海峡处分割,一波去日本,一波下南洋,那么对方应该就是在台湾附近的海岛上出手劫持了船只。
沈从脑子快速搜索历史,认真的寻找着可能活跃在这附近的力量。
首先沈从就把矛头指向了倭寇,此时此刻日本正是南北朝时代(前文讲过),很多日本人因为无家可归或者战争威胁而出走海外开始打劫商船。
可是倭寇的力量应该没有这么的强大啊,因为沈从清楚虽然倭寇相当于是东南沿海的武装走私集团,但是其主力是东南沿海的渔民等,毕竟渔民距离家乡很近,倭人不过只占一到二成,说的难听点不过是雇佣兵而已,那么这次劫持商船是不是自己国人劫持的呢!
沈从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毕竟明朝如今实行罢市舶、严海禁政策,而大规模禁海等于是断了沿海渔民的出路,而渔民失船与农民失地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渔民就铤而走险和日本人勾结,进而就造成明朝初期的倭寇灾难。
那么这些渔民听谁的呢?想到这里,沈从快速搜索出了一段历史信息。
当初张士诚等人失败后,他们的部下纷纷退出大陆远走海外,那么这些渔民是不是受到了他们的组织进而和倭寇勾结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