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恩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郑博去了趟文水,回来便升了官——品级还是不变,却转去了吏部,成了前行郎中,恰逢考功丁忧,母亲又新开恩科,便将他擢为考功员外郎,主持此次恩科。
科举之制自隋而始,至今尚不到百年,历时既短,取士又少,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勋门权贵,多半还是靠门荫为主,还未如前世的电视剧中所演的那么重要,其主考亦不过是个五品的考功员外郎,然而科举毕竟是取官入仕之正途,又得太宗、高宗与母亲的大力推行,寒门名子,勋贵后进,无不以科举入仕为荣,故尔其中牵涉既广,影响亦大,倘若真以区区五品为主考,往往难以压服这些倨傲自负的士子,父亲在时,便发生过举子被考官黜落,到天津桥上飞书诽谤的事,那人虽被巡街金吾及时发现,未将事情闹大,朝中对考功员外郎的人选却从此慎重了许多,所用不是文坛领袖、经学耆老,就是高官大品、宗室勋戚,概以论之,便是要么有背景,要么有才干。郑博年纪虽轻,却是经学名门郑氏之子,家学渊源、师承名家,母、妻又都是公主,以他来充任考功员外郎,却最是合适不过——当然,最主要还是看在我的面上。
我对郑博的官职不是特别关心,毕竟只要他还是我的驸马,母亲就自然亏待不了他,然而考功之事,却着实令我好奇。说来我穿越到大唐已有十几年了,历史名人遇见的倒是不少,诗人文人却不多见,郑博若是主管恩科,我宅中一定少不了投卷行次的士子,不知里面会不会有那么一两个连我都耳熟能详的名字?
一想到李白、杜甫之类的大诗人,也可能会参加此次恩科,甚至投卷到我的门中,我竟隐隐地有些兴奋起来,早早地叫人吩咐门上,无论是谁,只要是读书人到家,务必客气接待,尤其将我所熟悉的几个名字,也不管年纪年代,反正只要是我记得的唐朝诗人,全都写给柳厚德与宋佛佑,命他们看见了便通知我,如此我虽不能写诗作文,能和历史上这些名人见个面,也颇觉此生不虚。
除去亲身参与历史的兴奋感,我对此次恩科还怀了不少私心——从前我虽也可向天官递话,推荐些自己的人手,毕竟还要遮掩些,如今郑博主考,我却可以正大光明地让他替我选人:郑氏子弟不谈,我已故的乳母杨氏有一子,今年已二十有二,读书已有十年,据柳厚德说,文辞尚有可看之处,无生忍去岁被选去了同州,今年天官有缺,倒可以让他试着考一考书判拔萃,若是中了,便补到吏部,正好做郑博的掾曹,武承嗣托到我这里的有三人,一人是母亲幼年乳母之孙,一人是外祖父的族孙,一人是外祖母的远房内侄,这三人与其说是他托我的,不如说是母亲嘱咐下来的,只不过事体太小,不值当母亲留心罢了,不过母亲身边事再小,到了下面,也就是天大的大事,自然不可轻慢,我也就将这些名字都一一记住,想着字纸传信,终究不变,便回家一趟,与郑博细细商量。
这一商量,方知此事看似简单,内中牵涉,却比我所想还深——越近考试,来请托的人便越多,一次恩科取士惯例不过十余人,递到郑博这里的名字却有二十余个:千金公主与新安公主各荐了一人,许王叔荐了一人,裴炎荐了二人,高延福一人,韦团儿二人——这些是专有人引荐的;此外尚有刘仁轨之从子,刘祎之之族弟,以及几位略有些名气的经学大家的弟子持帖自荐,郑氏子弟去年录了不少,今年又有族中亲长来请——这些人虽不及上面专有人引荐的来头大,却又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倘若一体黜落,却是于心不忍。
我而今始知母亲任命郑博时所嘱咐的那句“兹事体大,慎思诸端”的意思,权衡再四,终是将杨娘子的儿子与外祖父和外祖母那两个远房亲戚给划去,又将投卷行次之事全数交给郑博,总算把我这边引荐的减为二人,余下的事则一股脑地交给郑博,横竖他有许多老资历的僚佐,还有郑氏族人相助,肯定比我这“无知妇人”懂得更多,郑博对我放手此事倒有几分高兴,一日日地只往他大哥那里跑,多的话一句也不与我说。
二月中母亲既已在宗亲面前行过射礼,三月三的大射便也顺理成章地由她主持。这次母亲显得十分谦和,穿衣佩饰,比太后的应有仪制还略有不及,行礼时虚中位遥尊先帝,自己只一直立在右侧,然而文武百官舞蹈朝拜、山呼万岁之时,她毕竟也毫无愧色地代先帝和李旦受了——我这女流之辈无缘参与国家大射,对此事的热情便也到此为止,所更关心的还是恩科。
亏得我没为取士人选大费脑筋,临近榜下时,母亲忽然下诏,将取士人数定在五十,参考的总共不过百人,这便是几乎选了一半的人,不但请托之人人人能中,连那无权无势的寒门士子,亦是欢欣鼓舞,而且凡是选中又未补员的,都给了拾遗、给事中等官,倒白费了郑博一番权衡轻重的心。
取士如此之多,无生忍自然顺利地考过了书判拔萃,我替他小小递了一话,将他调回京中,选在吏部,又假托阿欢之名,替他在城内买了一处小宅,里外不过三间,地甚狭小,胜在离省中与我这都近,又赠了五十亩中田给他,而今一户之中,成丁授田,亦有二三十亩,五十亩中田,在他这流内品官,不过供给口舌而已,他受得无愧,我给得也不打眼,倒是两相便宜。
春日里除去恩科与射礼两件大事,倒没生别的波澜。母亲因要市恩,接连不断地颁赐大臣、宗亲,亦提拔了不少寒门,其中尤以诸武所引荐为多。自去岁以来,五六品之官颇有些受弹劾的,宗亲之中,则是许多仗着身份恣行不法的远支旁系受了教训——也不过是夺爵、去官、杖责、流放——尚未有一家一门遭受牵连的,不过今年入了夏以后,便渐渐有些更严重的罪名报上来,所牵涉之人,也从远支宗亲,蔓延到了近支宗室上,流言在夏日燥热的空气中涌动,随着热流蔓到每一家每一户,就连宫中的气氛也渐渐诡异起来,空气中处处都流淌着不安的气息,可是明面上却又是一团和气,宰相、宗室与外戚之间和睦友好、安定团结,一如前世在老师们监控下的幼儿园午休。
到天最热的时候,终于有人先忍不住了——侍御史周兴上疏,说齐王李明谋反。
郑博去了趟文水,回来便升了官——品级还是不变,却转去了吏部,成了前行郎中,恰逢考功丁忧,母亲又新开恩科,便将他擢为考功员外郎,主持此次恩科。
科举之制自隋而始,至今尚不到百年,历时既短,取士又少,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勋门权贵,多半还是靠门荫为主,还未如前世的电视剧中所演的那么重要,其主考亦不过是个五品的考功员外郎,然而科举毕竟是取官入仕之正途,又得太宗、高宗与母亲的大力推行,寒门名子,勋贵后进,无不以科举入仕为荣,故尔其中牵涉既广,影响亦大,倘若真以区区五品为主考,往往难以压服这些倨傲自负的士子,父亲在时,便发生过举子被考官黜落,到天津桥上飞书诽谤的事,那人虽被巡街金吾及时发现,未将事情闹大,朝中对考功员外郎的人选却从此慎重了许多,所用不是文坛领袖、经学耆老,就是高官大品、宗室勋戚,概以论之,便是要么有背景,要么有才干。郑博年纪虽轻,却是经学名门郑氏之子,家学渊源、师承名家,母、妻又都是公主,以他来充任考功员外郎,却最是合适不过——当然,最主要还是看在我的面上。
我对郑博的官职不是特别关心,毕竟只要他还是我的驸马,母亲就自然亏待不了他,然而考功之事,却着实令我好奇。说来我穿越到大唐已有十几年了,历史名人遇见的倒是不少,诗人文人却不多见,郑博若是主管恩科,我宅中一定少不了投卷行次的士子,不知里面会不会有那么一两个连我都耳熟能详的名字?
一想到李白、杜甫之类的大诗人,也可能会参加此次恩科,甚至投卷到我的门中,我竟隐隐地有些兴奋起来,早早地叫人吩咐门上,无论是谁,只要是读书人到家,务必客气接待,尤其将我所熟悉的几个名字,也不管年纪年代,反正只要是我记得的唐朝诗人,全都写给柳厚德与宋佛佑,命他们看见了便通知我,如此我虽不能写诗作文,能和历史上这些名人见个面,也颇觉此生不虚。
除去亲身参与历史的兴奋感,我对此次恩科还怀了不少私心——从前我虽也可向天官递话,推荐些自己的人手,毕竟还要遮掩些,如今郑博主考,我却可以正大光明地让他替我选人:郑氏子弟不谈,我已故的乳母杨氏有一子,今年已二十有二,读书已有十年,据柳厚德说,文辞尚有可看之处,无生忍去岁被选去了同州,今年天官有缺,倒可以让他试着考一考书判拔萃,若是中了,便补到吏部,正好做郑博的掾曹,武承嗣托到我这里的有三人,一人是母亲幼年乳母之孙,一人是外祖父的族孙,一人是外祖母的远房内侄,这三人与其说是他托我的,不如说是母亲嘱咐下来的,只不过事体太小,不值当母亲留心罢了,不过母亲身边事再小,到了下面,也就是天大的大事,自然不可轻慢,我也就将这些名字都一一记住,想着字纸传信,终究不变,便回家一趟,与郑博细细商量。
这一商量,方知此事看似简单,内中牵涉,却比我所想还深——越近考试,来请托的人便越多,一次恩科取士惯例不过十余人,递到郑博这里的名字却有二十余个:千金公主与新安公主各荐了一人,许王叔荐了一人,裴炎荐了二人,高延福一人,韦团儿二人——这些是专有人引荐的;此外尚有刘仁轨之从子,刘祎之之族弟,以及几位略有些名气的经学大家的弟子持帖自荐,郑氏子弟去年录了不少,今年又有族中亲长来请——这些人虽不及上面专有人引荐的来头大,却又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倘若一体黜落,却是于心不忍。
我而今始知母亲任命郑博时所嘱咐的那句“兹事体大,慎思诸端”的意思,权衡再四,终是将杨娘子的儿子与外祖父和外祖母那两个远房亲戚给划去,又将投卷行次之事全数交给郑博,总算把我这边引荐的减为二人,余下的事则一股脑地交给郑博,横竖他有许多老资历的僚佐,还有郑氏族人相助,肯定比我这“无知妇人”懂得更多,郑博对我放手此事倒有几分高兴,一日日地只往他大哥那里跑,多的话一句也不与我说。
二月中母亲既已在宗亲面前行过射礼,三月三的大射便也顺理成章地由她主持。这次母亲显得十分谦和,穿衣佩饰,比太后的应有仪制还略有不及,行礼时虚中位遥尊先帝,自己只一直立在右侧,然而文武百官舞蹈朝拜、山呼万岁之时,她毕竟也毫无愧色地代先帝和李旦受了——我这女流之辈无缘参与国家大射,对此事的热情便也到此为止,所更关心的还是恩科。
亏得我没为取士人选大费脑筋,临近榜下时,母亲忽然下诏,将取士人数定在五十,参考的总共不过百人,这便是几乎选了一半的人,不但请托之人人人能中,连那无权无势的寒门士子,亦是欢欣鼓舞,而且凡是选中又未补员的,都给了拾遗、给事中等官,倒白费了郑博一番权衡轻重的心。
取士如此之多,无生忍自然顺利地考过了书判拔萃,我替他小小递了一话,将他调回京中,选在吏部,又假托阿欢之名,替他在城内买了一处小宅,里外不过三间,地甚狭小,胜在离省中与我这都近,又赠了五十亩中田给他,而今一户之中,成丁授田,亦有二三十亩,五十亩中田,在他这流内品官,不过供给口舌而已,他受得无愧,我给得也不打眼,倒是两相便宜。
春日里除去恩科与射礼两件大事,倒没生别的波澜。母亲因要市恩,接连不断地颁赐大臣、宗亲,亦提拔了不少寒门,其中尤以诸武所引荐为多。自去岁以来,五六品之官颇有些受弹劾的,宗亲之中,则是许多仗着身份恣行不法的远支旁系受了教训——也不过是夺爵、去官、杖责、流放——尚未有一家一门遭受牵连的,不过今年入了夏以后,便渐渐有些更严重的罪名报上来,所牵涉之人,也从远支宗亲,蔓延到了近支宗室上,流言在夏日燥热的空气中涌动,随着热流蔓到每一家每一户,就连宫中的气氛也渐渐诡异起来,空气中处处都流淌着不安的气息,可是明面上却又是一团和气,宰相、宗室与外戚之间和睦友好、安定团结,一如前世在老师们监控下的幼儿园午休。
到天最热的时候,终于有人先忍不住了——侍御史周兴上疏,说齐王李明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