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己巳之变(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锦州]
十二月一日, 崇祯帝下令逮捕袁崇焕,阉党余党为其盖上“与金议和、擅杀岛帅、市米资敌”等罪名。
随后, 崇祯帝令满桂总领山海关、宁远士兵, 加封经略,赐尚方宝剑,驻扎在安定门外。
袁崇焕下狱, 前来勤王的两万袁军瞬息溃败, 原本在京师驻守的祖大寿, 既为袁崇焕的冤屈而深感寒心,又唯恐遭受牵连而战栗失措, 是进退维谷, 最后在惶恐之下,与副将何可纲带着余部东走,回到锦州。
满桂执掌经略后, 崇祯帝急迫之下勒令其速速出兵,清剿金匪。
十二月十五日。在宦官的不断催促下, 满桂在永安门外二里设伏, 等待金兵自良乡回。
金兵铁骑四面涌上,交战多时,诸将不能支,大败。满桂力竭而战死。
崇祯帝听闻后,龙颜大惊,震悼,遣礼部侍郎徐光启致祭,并赠少师,世荫锦衣佥事,袭升三级,赐祭葬。
自袁崇焕接到崇祯帝的勤王令,带着关宁铁骑发兵支援已过去两个月多了。
对于这场闻名史料的“反间计”的前因后果,海兰珠再清楚不过了,甚至未曾想过自己也会身在此局中。
令她忧心的是,一旦袁崇焕被定罪,按崇祯帝的性情,极有可能定他个逆反之大罪,只怕是牵连家族,满门抄斩……到时,她也难逃罪咎。
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便间刻不歇,就将海兰珠以及袁崇焕在宁远城的其他家眷一同接到了锦州城中,加以保护。袁崇焕的另一房妾侍黄氏正好怀了身孕,行动不便。黄氏本就是寻常人家女子,听闻袁崇焕下狱一事,是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叹着“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是日益憔悴消瘦,于是海兰珠便沿路悉心照料,陪同她到锦州安置。
而祖大寿回到锦州不过数日,便收到了一封从京师快马加鞭来的书信。
祖大寿东逃后,孙承宗认为袁崇焕虽有罪,但力保祖大寿不会反叛,守关大将满桂勤王身死,崇祯帝见山海关无人可守,亦不能放任金兵这样来去自如,横行无忌,无奈之下,便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
孙承宗也遣使到锦州抚慰,恳请祖大寿重回关内,立功以赎袁崇焕之罪。
在看过袁崇焕的亲笔信后,祖大寿堂堂七尺男儿,居然席地而坐,捧信大哭。
海兰珠便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哭得涕泗横流,在场的袁崇焕家仆,旧部,两个女儿和妾侍黄氏,无不潸然泪下。
伴君如伴虎……袁崇焕懂兵法、懂辽事、懂守疆卫国,而皇太极却懂崇祯帝,懂明朝。
皇太极这两个月长途跋涉到了京师,只为了制造“靖康之难”的假象。
京师城防,守备虚懈,这一计下马威,虽不能直取京师,也能震嚇朝野。崇祯帝年少,生性多疑,一心想重振大明伟业,更是容不得有迕逆之心的将士,前头肃清阉党,可见其‘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手腕之强硬。另一边,明廷的党争遗祸,还远没有结束,东林文官、魏忠贤余党,仍然蠢蠢欲动。皇太极向袁崇焕抛出橄榄枝,对明廷来说,这便是将袁崇焕拖入炼狱的罪魁祸首。这些弱点弊端,都成了皇太极略施小计,拿来构陷袁崇焕的一把无形利剑,而杀人于无形。
想必从下狱的那一刻起,袁崇焕就已经明白,自复任巡辽之始,他便被算计了。
皇太极挥师入京的目的,从一开始,便是为了除掉袁崇焕。
自古英杰,不死于封疆,却陷于官场,实在可叹至极。熊廷弼也好,袁崇焕也好。
经抚不和时,大明尚有转机。
可今日之变,不仅是袁崇焕,大明王朝,亦是凶多吉少了。
祖大寿哭罢,神色悲怆地走到海兰珠面前,“这是袁公入狱前交付于我的书信,若他此行遭遇不测,你便拿着这信走吧。”
她打开信,当中不是别物,而是一纸休书。
看见休书的一瞬间,她心中万千情仇,无语凝噎,想到刘兴祚曾与她所言。
……袁公本不是温柔人,却为你做尽了温柔事。
搁下信,她心中愧疚更甚。
是的,这场角逐,皇太极到底还是赢了,赢得这样盛气凌人,这样不留余地。
这原是她想要的结局,她这两年的忍气吞声、虚与委蛇不过是为了今日罢了。
可时至今日,看到这封休书,心中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
除了哀痛,还是哀痛。
连坐之罪……袁崇焕本可以放任她不管,让她接受这个应得的惩罚。他却饶过了她,用这一纸休书的慈悲,令她背上愧疚的枷锁。
“袁公要我回关内保卫京师,他说,眼下我若抗旨不从,那我们就真的成了通敌卖国之人。袁公即使含冤入狱,却也不忘国之危难,要我继续守卫京师,保卫大明江山。一片衷心,天地可鉴,奈何天道不公——”
袁崇焕这才锒铛入狱,崇祯帝急迫要召回祖大寿,除了怕他叛变之外,更是想核实他的罪名。此行回京,可谓危机四伏。
“到了京师,东厂的人怎么可能放过你?将军回去,是自投罗网……”
祖大寿捏着信,古铜色的脸上因神情扭曲出一道道沟壑来,“我祖家世代,四世镇辽,驻守边疆,可谓满门皆荣。如满将军一般战死沙场,总好过背着这千古罪人的骂名活着。即便皇上如何被奸人蒙蔽了眼睛,我也必以血明志,不能退缩。在保家卫国面前,咱们这群边关守将的命又何足惜?这……便是守将的命运吧。”
这一番话,何等的悲苍。
对于见证了辽东变迁的她来说,这一切……都太沉重了。
她不该目睹这一切,不该身为这局中之人,更不该动了真情!
她算到了一切,却没算到过,自己会在最后一刻,于心不忍。
“我要去一趟京师!”
祖大寿悲悯地看了她一眼,“我乃大明武将,职责在身,可你如今已是自由身了,想去哪里都可以,何必呢?”
“我有愧袁公恩养,若不能见他最后一面,我良心不安,会抱憾终生!”
从广宁到宁远,她不曾杀一人,双手却早已沾满了鲜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广宁的那把火,便是老天给她的惩罚。
这份良心的谴责,太沉,太重。
这一次,她想要赎罪。
“你还不明白吗?袁公的心愿,是希望你就此远走高飞。”
“将军你呢?你本也可以拒绝回京,为何还要回去?”
祖大寿哑口无言,却还在劝道:“你可知道,连坐之罪,若只是杀头尚好,若是被流放、充官妓,对一个女子来说,是生不如死。”
“我知道。”海兰珠唇无血色,喟然道:“只是有些话,我想亲自告诉袁公。”
[京师]
十二月戊辰,皇太极遣达海赉书与明议和,达海赉议和书二分置安定、德胜门外,乙亥,复遣人赉书赴安定门,明廷俱不为所动。
皇太极从京师返程,不忘沿路攻池略地,但不少城池一经攻破,待金兵走后便立即反叛。
皇太极不断地下谕令招降明朝守将、官员,并派遣使臣议和。
海兰珠跟随祖大寿回京的部队,一路从锦州过了山海关,到了关内。崇祯帝令孙承宗移镇关门,祖大寿、马世龙等也前来回合,重归其麾下。
天聪四年,春正月辛巳朔,金兵围攻永平。
刘兴祚奉命派兵支援永平,皇太极听闻后,怒其负恩,派遣贝勒阿巴泰前去擒拿。两军交战,刘兴祚激战身亡,阿巴泰将之斩首,并裂其尸以徇。
永平攻下后,贝勒济尔哈朗先行入城安抚民众,丙戌,皇太极率诸将入城,官民夹道呼万岁。
皇太极入永平后,留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驻守,并以降官白养粹为永平巡抚,并纵乡民还其家。
是日,皇太极率大军回师山海关。
[遵化]
正月丁酉。
如今整个华北是兵荒马乱,乱作一团,军民难分。
祖大寿驻留山海关,并派了两个侍从跟着海兰珠继续奔赴京师。
知道金兵沿路去攻打了永平,她特意沿长城而行,绕过了明金交战前线,前后跋涉了足足一个月,才从三屯营入了遵化。
要去京师,不过遵化,便要过蓟州,两座城池都已被金兵攻占。驻守蓟州的是大贝勒代善,而驻守遵化的则是杜度,权宜之下,海兰珠选择了入遵化寻求机会。
此时的遵化城,虽已经被金兵占领了,但却没有多少驻兵,城中的汉人也没有叛明降金之心,不知是否跟皇太极下了谕令有关,城中汉人都能得以照常生息,所以还算太平。
她跟着逃难的流民一同入了城,因沿路疲乏,海兰珠打算暂时在遵化歇息两日,稍作休整后再做打算。
猝不及防的是,她将将入城,因考虑遵化金兵守卫薄弱,明军便对遵化城发起了突袭进攻。
大战在即,海兰珠心惊胆颤。城中的百姓无不希望明军能得胜,以解救他们于水火,战事一打响,各种各样的传言四起,有说金兵要屠城的,有说杜度身负重伤的,是真是假,也无人知晓。
直到第二日,战报才传喻城中百姓。杜度不仅歼灭明军主力,还斩杀了其副将,守住了遵化城。明军退败,遵化再次沦陷。
海兰珠清楚,此地不宜久留,必须快马加鞭前去马兰峪,赶到顺义入京。然而四面关门都有金兵驻守,为防汉人出城通敌,没有谕令,任何人都不得离开。
正是犯愁间,只见金兵士卒正在遵化城大肆搜捕大夫、郎中。
两个正红旗小卫交谈着:“额么其呢,抓着没有?”
“贝勒爷疼得在嗷嗷叫呢,咱们得赶紧想法子才是。”
海兰珠联想到杜度受伤的传闻,灵机一动,便连忙从钻到他二人跟前,亲自请命道:“我是额么其,让我去给贝勒爷瞧瞧。”
“嘿!这丫头会说女真话!”
“你是额么其?”
女人行医,乃是荒谬至极,那几个正红旗小卫自然是不会信的,只是抓住她,上下打量问:“老实说,你是个什么来路?”
“我是杜度贝勒的……朋友!恳请二位小哥通融,放我去见贝勒爷。”
“每天想求见贝勒爷的人海了去了,你报上名讳来,我也好去通禀。”
名讳……该死,杜度并不知道她的名讳,甚至她现在连信物也拿不出来。
她只好另寻别方,道:“我……没有名讳,但我真有要紧事,必须亲自禀告,只要二位小哥肯替我带一句话去,贝勒爷就知道了。”
两小卫狐疑一眼,问:“什么话?”
海兰珠情急之下,脱口道:“……求之不得,弃之不舍。”
[锦州]
十二月一日, 崇祯帝下令逮捕袁崇焕,阉党余党为其盖上“与金议和、擅杀岛帅、市米资敌”等罪名。
随后, 崇祯帝令满桂总领山海关、宁远士兵, 加封经略,赐尚方宝剑,驻扎在安定门外。
袁崇焕下狱, 前来勤王的两万袁军瞬息溃败, 原本在京师驻守的祖大寿, 既为袁崇焕的冤屈而深感寒心,又唯恐遭受牵连而战栗失措, 是进退维谷, 最后在惶恐之下,与副将何可纲带着余部东走,回到锦州。
满桂执掌经略后, 崇祯帝急迫之下勒令其速速出兵,清剿金匪。
十二月十五日。在宦官的不断催促下, 满桂在永安门外二里设伏, 等待金兵自良乡回。
金兵铁骑四面涌上,交战多时,诸将不能支,大败。满桂力竭而战死。
崇祯帝听闻后,龙颜大惊,震悼,遣礼部侍郎徐光启致祭,并赠少师,世荫锦衣佥事,袭升三级,赐祭葬。
自袁崇焕接到崇祯帝的勤王令,带着关宁铁骑发兵支援已过去两个月多了。
对于这场闻名史料的“反间计”的前因后果,海兰珠再清楚不过了,甚至未曾想过自己也会身在此局中。
令她忧心的是,一旦袁崇焕被定罪,按崇祯帝的性情,极有可能定他个逆反之大罪,只怕是牵连家族,满门抄斩……到时,她也难逃罪咎。
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便间刻不歇,就将海兰珠以及袁崇焕在宁远城的其他家眷一同接到了锦州城中,加以保护。袁崇焕的另一房妾侍黄氏正好怀了身孕,行动不便。黄氏本就是寻常人家女子,听闻袁崇焕下狱一事,是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叹着“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是日益憔悴消瘦,于是海兰珠便沿路悉心照料,陪同她到锦州安置。
而祖大寿回到锦州不过数日,便收到了一封从京师快马加鞭来的书信。
祖大寿东逃后,孙承宗认为袁崇焕虽有罪,但力保祖大寿不会反叛,守关大将满桂勤王身死,崇祯帝见山海关无人可守,亦不能放任金兵这样来去自如,横行无忌,无奈之下,便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
孙承宗也遣使到锦州抚慰,恳请祖大寿重回关内,立功以赎袁崇焕之罪。
在看过袁崇焕的亲笔信后,祖大寿堂堂七尺男儿,居然席地而坐,捧信大哭。
海兰珠便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哭得涕泗横流,在场的袁崇焕家仆,旧部,两个女儿和妾侍黄氏,无不潸然泪下。
伴君如伴虎……袁崇焕懂兵法、懂辽事、懂守疆卫国,而皇太极却懂崇祯帝,懂明朝。
皇太极这两个月长途跋涉到了京师,只为了制造“靖康之难”的假象。
京师城防,守备虚懈,这一计下马威,虽不能直取京师,也能震嚇朝野。崇祯帝年少,生性多疑,一心想重振大明伟业,更是容不得有迕逆之心的将士,前头肃清阉党,可见其‘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手腕之强硬。另一边,明廷的党争遗祸,还远没有结束,东林文官、魏忠贤余党,仍然蠢蠢欲动。皇太极向袁崇焕抛出橄榄枝,对明廷来说,这便是将袁崇焕拖入炼狱的罪魁祸首。这些弱点弊端,都成了皇太极略施小计,拿来构陷袁崇焕的一把无形利剑,而杀人于无形。
想必从下狱的那一刻起,袁崇焕就已经明白,自复任巡辽之始,他便被算计了。
皇太极挥师入京的目的,从一开始,便是为了除掉袁崇焕。
自古英杰,不死于封疆,却陷于官场,实在可叹至极。熊廷弼也好,袁崇焕也好。
经抚不和时,大明尚有转机。
可今日之变,不仅是袁崇焕,大明王朝,亦是凶多吉少了。
祖大寿哭罢,神色悲怆地走到海兰珠面前,“这是袁公入狱前交付于我的书信,若他此行遭遇不测,你便拿着这信走吧。”
她打开信,当中不是别物,而是一纸休书。
看见休书的一瞬间,她心中万千情仇,无语凝噎,想到刘兴祚曾与她所言。
……袁公本不是温柔人,却为你做尽了温柔事。
搁下信,她心中愧疚更甚。
是的,这场角逐,皇太极到底还是赢了,赢得这样盛气凌人,这样不留余地。
这原是她想要的结局,她这两年的忍气吞声、虚与委蛇不过是为了今日罢了。
可时至今日,看到这封休书,心中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
除了哀痛,还是哀痛。
连坐之罪……袁崇焕本可以放任她不管,让她接受这个应得的惩罚。他却饶过了她,用这一纸休书的慈悲,令她背上愧疚的枷锁。
“袁公要我回关内保卫京师,他说,眼下我若抗旨不从,那我们就真的成了通敌卖国之人。袁公即使含冤入狱,却也不忘国之危难,要我继续守卫京师,保卫大明江山。一片衷心,天地可鉴,奈何天道不公——”
袁崇焕这才锒铛入狱,崇祯帝急迫要召回祖大寿,除了怕他叛变之外,更是想核实他的罪名。此行回京,可谓危机四伏。
“到了京师,东厂的人怎么可能放过你?将军回去,是自投罗网……”
祖大寿捏着信,古铜色的脸上因神情扭曲出一道道沟壑来,“我祖家世代,四世镇辽,驻守边疆,可谓满门皆荣。如满将军一般战死沙场,总好过背着这千古罪人的骂名活着。即便皇上如何被奸人蒙蔽了眼睛,我也必以血明志,不能退缩。在保家卫国面前,咱们这群边关守将的命又何足惜?这……便是守将的命运吧。”
这一番话,何等的悲苍。
对于见证了辽东变迁的她来说,这一切……都太沉重了。
她不该目睹这一切,不该身为这局中之人,更不该动了真情!
她算到了一切,却没算到过,自己会在最后一刻,于心不忍。
“我要去一趟京师!”
祖大寿悲悯地看了她一眼,“我乃大明武将,职责在身,可你如今已是自由身了,想去哪里都可以,何必呢?”
“我有愧袁公恩养,若不能见他最后一面,我良心不安,会抱憾终生!”
从广宁到宁远,她不曾杀一人,双手却早已沾满了鲜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广宁的那把火,便是老天给她的惩罚。
这份良心的谴责,太沉,太重。
这一次,她想要赎罪。
“你还不明白吗?袁公的心愿,是希望你就此远走高飞。”
“将军你呢?你本也可以拒绝回京,为何还要回去?”
祖大寿哑口无言,却还在劝道:“你可知道,连坐之罪,若只是杀头尚好,若是被流放、充官妓,对一个女子来说,是生不如死。”
“我知道。”海兰珠唇无血色,喟然道:“只是有些话,我想亲自告诉袁公。”
[京师]
十二月戊辰,皇太极遣达海赉书与明议和,达海赉议和书二分置安定、德胜门外,乙亥,复遣人赉书赴安定门,明廷俱不为所动。
皇太极从京师返程,不忘沿路攻池略地,但不少城池一经攻破,待金兵走后便立即反叛。
皇太极不断地下谕令招降明朝守将、官员,并派遣使臣议和。
海兰珠跟随祖大寿回京的部队,一路从锦州过了山海关,到了关内。崇祯帝令孙承宗移镇关门,祖大寿、马世龙等也前来回合,重归其麾下。
天聪四年,春正月辛巳朔,金兵围攻永平。
刘兴祚奉命派兵支援永平,皇太极听闻后,怒其负恩,派遣贝勒阿巴泰前去擒拿。两军交战,刘兴祚激战身亡,阿巴泰将之斩首,并裂其尸以徇。
永平攻下后,贝勒济尔哈朗先行入城安抚民众,丙戌,皇太极率诸将入城,官民夹道呼万岁。
皇太极入永平后,留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驻守,并以降官白养粹为永平巡抚,并纵乡民还其家。
是日,皇太极率大军回师山海关。
[遵化]
正月丁酉。
如今整个华北是兵荒马乱,乱作一团,军民难分。
祖大寿驻留山海关,并派了两个侍从跟着海兰珠继续奔赴京师。
知道金兵沿路去攻打了永平,她特意沿长城而行,绕过了明金交战前线,前后跋涉了足足一个月,才从三屯营入了遵化。
要去京师,不过遵化,便要过蓟州,两座城池都已被金兵攻占。驻守蓟州的是大贝勒代善,而驻守遵化的则是杜度,权宜之下,海兰珠选择了入遵化寻求机会。
此时的遵化城,虽已经被金兵占领了,但却没有多少驻兵,城中的汉人也没有叛明降金之心,不知是否跟皇太极下了谕令有关,城中汉人都能得以照常生息,所以还算太平。
她跟着逃难的流民一同入了城,因沿路疲乏,海兰珠打算暂时在遵化歇息两日,稍作休整后再做打算。
猝不及防的是,她将将入城,因考虑遵化金兵守卫薄弱,明军便对遵化城发起了突袭进攻。
大战在即,海兰珠心惊胆颤。城中的百姓无不希望明军能得胜,以解救他们于水火,战事一打响,各种各样的传言四起,有说金兵要屠城的,有说杜度身负重伤的,是真是假,也无人知晓。
直到第二日,战报才传喻城中百姓。杜度不仅歼灭明军主力,还斩杀了其副将,守住了遵化城。明军退败,遵化再次沦陷。
海兰珠清楚,此地不宜久留,必须快马加鞭前去马兰峪,赶到顺义入京。然而四面关门都有金兵驻守,为防汉人出城通敌,没有谕令,任何人都不得离开。
正是犯愁间,只见金兵士卒正在遵化城大肆搜捕大夫、郎中。
两个正红旗小卫交谈着:“额么其呢,抓着没有?”
“贝勒爷疼得在嗷嗷叫呢,咱们得赶紧想法子才是。”
海兰珠联想到杜度受伤的传闻,灵机一动,便连忙从钻到他二人跟前,亲自请命道:“我是额么其,让我去给贝勒爷瞧瞧。”
“嘿!这丫头会说女真话!”
“你是额么其?”
女人行医,乃是荒谬至极,那几个正红旗小卫自然是不会信的,只是抓住她,上下打量问:“老实说,你是个什么来路?”
“我是杜度贝勒的……朋友!恳请二位小哥通融,放我去见贝勒爷。”
“每天想求见贝勒爷的人海了去了,你报上名讳来,我也好去通禀。”
名讳……该死,杜度并不知道她的名讳,甚至她现在连信物也拿不出来。
她只好另寻别方,道:“我……没有名讳,但我真有要紧事,必须亲自禀告,只要二位小哥肯替我带一句话去,贝勒爷就知道了。”
两小卫狐疑一眼,问:“什么话?”
海兰珠情急之下,脱口道:“……求之不得,弃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