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真实的唐伯虎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守仁闭上眼睛,似是在作者的画中徜徉,半晌才睁开双眼道:“先从这画的款说吧,这是个四字款,上面四个字是‘桃花庵主’”
“好怪的名字,这个‘桃花庵主’是谁?”李天宝疑问道。
王守仁笑着道:“桃花庵主是明代一个书画大家的雅号。”
“先跟你说说古人和今人的‘名字’吧,其实现代人已经不能在用‘名字’两个字了,因为现代人都只有‘名’而没有‘字’。所以我们说的‘名字’其实仅仅是人名。
但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那些官宦子弟和知识分子中,他们是既有名又有字,而且有些人还有“号’。字号之风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不过从文献记载来看,大概春秋战国时就有了诸如‘鬼谷子’之类的名,可视为古人最早别号。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的号,如明朝画家陈洪媛有‘老连’、‘老迟’、‘悔迟’、‘云门僧’四个号。
现代人的号则逐渐被笔名替代,所以我们看书画落款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古代大画家的字号,因为有些时候他们的落款有时会用名,有时又会用字或者号。”
李天宝听后虽然又学到了些东西,但他最关心的还是这画究竟是谁画的,因为这点直接关系到画轴的价值,所以李天宝又问道:“那这个‘桃花庵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王守仁并没有正面回答李天宝,而是自顾自地说起了别的东西,但看样子和这幅画也有直接关系。
“明代时期有一位年轻才俊,曾把自己的‘字’改为了‘子畏’。另外的雅号就更多了,曾有过‘六如居士’、‘鲁国唐生’、‘逃禅仙史’等,其中就包括这个‘桃花庵主’。”
李天宝一听终于要讲到正题了,伸长了脖子仔细听着王守仁继续道:“此人祖籍宜昌,所以他的画作题款常用其原籍‘晋昌唐寅’。这幅画中的‘桃花庵主’确实很少用到。”
李天宝听到‘唐寅’两个字的时候不禁大吃了一惊,不由自主道:“您说的‘唐寅’可是唐伯虎?”
王守仁听后手捻须然道:“你小子也算个干古玩的,如果你连‘唐寅’都不知道是谁,那可就太可笑了。”
李天宝听后心中不免惊讶起来,“唐寅”的大名估计是个中国人就知道,那可是明朝四大才子之首、风流倜傥的“唐伯虎”!
“难道这画是‘唐伯虎’的画?”李天宝刚说出口便觉得不对,王守仁说这个‘桃花庵主’是唐寅后来改的号,但‘貔貅眼’提示的可是他少年时创作的,显然这里出现了一个天大的矛盾。直接问王守仁显然不成,现在也只有向他请教唐寅的生平,这样也许才能解开这个谜团。
“老爷子,您还是跟我说说唐寅吧?”
王守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道:“就算你不问我也憋不住了!”
“提到唐寅,人们就会想到《三笑》中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喜剧大师‘周星星’更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唐伯虎。但那些只是后人从一些其他的故事桥段中移植到了他的身上。故事之所以虚构、移植到唐伯虎身上,自然是因为他风流浪漫的个姓和名扬四海的书画,但是真实的生活中的唐寅唐伯虎却并非如此。”
王守仁停下点了根烟后继续道:“我们搞古玩的不能从影视剧中道听途说,而是要根据史料来真正认识一个古人,从而对他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根据唐寅好友祝允明的《唐伯虎墓志铭》的记载中,我们得知唐伯虎的父亲是江南一代的富商,但他始终认为行商不如读书做官好,当然这与古代重文轻商的社会背景有关。
唐父总觉得从商社会地位卑微,于是对儿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儿子求学以改换门庭。唐寅自小聪明伶俐,他的父亲因此欣慰地说‘此儿必成名’。可是唐伯虎从小顽皮,不拘礼节、放荡不羁的行为又是一般士大夫子弟所少见的,这也让唐父感到了一丝忧虑,后来事实证明唐父的忧虑真是高瞻远瞩。
不过唐寅因为聪明绝顶,在十六岁参加秀才考试便以‘童髯中科第一’的成绩当上了府学生员。这在几代经商的唐氏家族中也是绝无仅有过的,所以当时唐寅可谓光宗耀祖了一把,并被当时全城的读书人当成了楷模。
二十五岁前的唐寅,过着读书、游玩、吟诗作画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哪知明孝宗十年突然祸从天降,家里发生巨变。先是堂父病逝,接着母亲作古,不久妹妹在婆家自杀身亡。一年内七口之家只剩下唐寅兄弟二人,二十岁不到的唐寅便愁白了头发,并在精神上受到了相当大的刺激,消沉的他终曰里与友人饮酒消愁。后经过好友祝允明劝解后,才重振精神埋头苦读,准备参加应天府的乡试。”
听到这里李天宝才明白,蓝雾提示中的唐寅可能正值二十五岁以前最潇洒倜傥的时候。因为之后不久他便愁白了头发。
“那年的乡试,唐寅所撰写的文章因为文辞优雅、笔底烟花,被主考官梁“储蓄”一眼看重,年仅二十九岁的唐寅高中当年乡试第一名(解元)。
唐寅为此高兴欣慰,岂知‘福兮祸所伏’唐寅如果是个行为谨慎的人,本该在应天府科考后尽快赶到京城潜心求读,准备最后的京城会考。可唐寅天生是个不甘寂寞风流不羁的人,加上同去京城赶考的是江明巨富之子‘徐经’,两人进京会考竟然带上了六名美女通往,可见其风流到了何其程度。
进京后唐寅也一直过着锦衣玉食风流不羁的奢侈生活,这些当然也受到其他应试举子们的妒忌,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一定的非议。
当年考试的主考官是两位饱学之士,试题出的十分冷僻,很多学子都答不上来。唯独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其中一名主考官高兴得脱口而出,‘两张试卷肯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随即被在场的人传出了场外。
因唐寅和徐经曾经多次拜访过那位主考,就给平时记恨他的人抓住了把柄,并给孝宗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弹劾这位主考,说其将试题泄露给了江南学子唐寅和徐经。
孝宗皇帝看后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刻下旨将那名主考官和唐寅徐经一起压入大理寺。经过另一面主考官阅读试卷后才知道那位主考官所称赞的并不是唐寅和徐经的卷子。
但徐经入狱后经不住严刑拷打招认说,自己曾用一块金子买通主考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此时的唐寅见徐经已经画押也无话可说。后来刑部和吏部共同会审,徐经才又把当初的供词推翻,说是屈打成招。
主考官出狱后不久便郁郁而终。唐寅出狱后,礼部又让他去江南一个地方上任做一个小吏。这时唐寅的生活已经极其困难,朋友劝他暂且去浙江任职,但唐寅认为士可杀不可辱,所以坚决不去。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文献中有很多记载,但众说纷纭,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实际上就是当时朝廷的内的党羽斗争。这次的风波,让唐寅心身俱疲,再也不想踏足官场。
后来唐寅开始了巡游生活,先后到过很多地方,大好河山的壮阔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巡游的生活让本就财力不计的唐寅意识到囊肿羞涩,只能返回家里。但见家中财产已经被妻子变卖,夫妻争吵后妻子也离他而去,唐寅随即大病了一场。
为了生计,唐寅开始以卖画为生,并对卖画为生的活法很满意,还自刻一枚“江南第一才子”的印章。他在一首诗句中也写道:“不练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副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优雅清闲的宅院。桃花坞本是宋人张庄简的别墅,但经过多年的岁月沧桑早已是一片废墟,但这里的景色依旧,一曲细流、几颗桃柳树,也别有一番风味。
然而好景不长,唐寅四十五岁那年宁王“朱宸濠”派人到此地招贤纳士,唐寅此时也不甘于平庸,就去了投奔,并得到了宁王的赏识。
过了一段时间,唐寅才发现原来宁王在当地对下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对上又准备密谋造反。这时的唐寅才发觉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已然身在虎狼之穴。可在当时的环境下唐寅也不敢提出辞行,思索后只能装疯卖傻。
骗过了宁王后,唐寅回到家里,继续从前的曰子。后来宁王谋反被朝廷平定,唐寅虽然躲过一劫,但还是因为在宁王处的逗留引起了不少麻烦。这场风波让唐寅极度消沉下去,转而信奉佛事,并自号‘六如居士’,自治方印‘逃禅仙史’。;
王守仁闭上眼睛,似是在作者的画中徜徉,半晌才睁开双眼道:“先从这画的款说吧,这是个四字款,上面四个字是‘桃花庵主’”
“好怪的名字,这个‘桃花庵主’是谁?”李天宝疑问道。
王守仁笑着道:“桃花庵主是明代一个书画大家的雅号。”
“先跟你说说古人和今人的‘名字’吧,其实现代人已经不能在用‘名字’两个字了,因为现代人都只有‘名’而没有‘字’。所以我们说的‘名字’其实仅仅是人名。
但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那些官宦子弟和知识分子中,他们是既有名又有字,而且有些人还有“号’。字号之风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不过从文献记载来看,大概春秋战国时就有了诸如‘鬼谷子’之类的名,可视为古人最早别号。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的号,如明朝画家陈洪媛有‘老连’、‘老迟’、‘悔迟’、‘云门僧’四个号。
现代人的号则逐渐被笔名替代,所以我们看书画落款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古代大画家的字号,因为有些时候他们的落款有时会用名,有时又会用字或者号。”
李天宝听后虽然又学到了些东西,但他最关心的还是这画究竟是谁画的,因为这点直接关系到画轴的价值,所以李天宝又问道:“那这个‘桃花庵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王守仁并没有正面回答李天宝,而是自顾自地说起了别的东西,但看样子和这幅画也有直接关系。
“明代时期有一位年轻才俊,曾把自己的‘字’改为了‘子畏’。另外的雅号就更多了,曾有过‘六如居士’、‘鲁国唐生’、‘逃禅仙史’等,其中就包括这个‘桃花庵主’。”
李天宝一听终于要讲到正题了,伸长了脖子仔细听着王守仁继续道:“此人祖籍宜昌,所以他的画作题款常用其原籍‘晋昌唐寅’。这幅画中的‘桃花庵主’确实很少用到。”
李天宝听到‘唐寅’两个字的时候不禁大吃了一惊,不由自主道:“您说的‘唐寅’可是唐伯虎?”
王守仁听后手捻须然道:“你小子也算个干古玩的,如果你连‘唐寅’都不知道是谁,那可就太可笑了。”
李天宝听后心中不免惊讶起来,“唐寅”的大名估计是个中国人就知道,那可是明朝四大才子之首、风流倜傥的“唐伯虎”!
“难道这画是‘唐伯虎’的画?”李天宝刚说出口便觉得不对,王守仁说这个‘桃花庵主’是唐寅后来改的号,但‘貔貅眼’提示的可是他少年时创作的,显然这里出现了一个天大的矛盾。直接问王守仁显然不成,现在也只有向他请教唐寅的生平,这样也许才能解开这个谜团。
“老爷子,您还是跟我说说唐寅吧?”
王守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道:“就算你不问我也憋不住了!”
“提到唐寅,人们就会想到《三笑》中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喜剧大师‘周星星’更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唐伯虎。但那些只是后人从一些其他的故事桥段中移植到了他的身上。故事之所以虚构、移植到唐伯虎身上,自然是因为他风流浪漫的个姓和名扬四海的书画,但是真实的生活中的唐寅唐伯虎却并非如此。”
王守仁停下点了根烟后继续道:“我们搞古玩的不能从影视剧中道听途说,而是要根据史料来真正认识一个古人,从而对他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根据唐寅好友祝允明的《唐伯虎墓志铭》的记载中,我们得知唐伯虎的父亲是江南一代的富商,但他始终认为行商不如读书做官好,当然这与古代重文轻商的社会背景有关。
唐父总觉得从商社会地位卑微,于是对儿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儿子求学以改换门庭。唐寅自小聪明伶俐,他的父亲因此欣慰地说‘此儿必成名’。可是唐伯虎从小顽皮,不拘礼节、放荡不羁的行为又是一般士大夫子弟所少见的,这也让唐父感到了一丝忧虑,后来事实证明唐父的忧虑真是高瞻远瞩。
不过唐寅因为聪明绝顶,在十六岁参加秀才考试便以‘童髯中科第一’的成绩当上了府学生员。这在几代经商的唐氏家族中也是绝无仅有过的,所以当时唐寅可谓光宗耀祖了一把,并被当时全城的读书人当成了楷模。
二十五岁前的唐寅,过着读书、游玩、吟诗作画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哪知明孝宗十年突然祸从天降,家里发生巨变。先是堂父病逝,接着母亲作古,不久妹妹在婆家自杀身亡。一年内七口之家只剩下唐寅兄弟二人,二十岁不到的唐寅便愁白了头发,并在精神上受到了相当大的刺激,消沉的他终曰里与友人饮酒消愁。后经过好友祝允明劝解后,才重振精神埋头苦读,准备参加应天府的乡试。”
听到这里李天宝才明白,蓝雾提示中的唐寅可能正值二十五岁以前最潇洒倜傥的时候。因为之后不久他便愁白了头发。
“那年的乡试,唐寅所撰写的文章因为文辞优雅、笔底烟花,被主考官梁“储蓄”一眼看重,年仅二十九岁的唐寅高中当年乡试第一名(解元)。
唐寅为此高兴欣慰,岂知‘福兮祸所伏’唐寅如果是个行为谨慎的人,本该在应天府科考后尽快赶到京城潜心求读,准备最后的京城会考。可唐寅天生是个不甘寂寞风流不羁的人,加上同去京城赶考的是江明巨富之子‘徐经’,两人进京会考竟然带上了六名美女通往,可见其风流到了何其程度。
进京后唐寅也一直过着锦衣玉食风流不羁的奢侈生活,这些当然也受到其他应试举子们的妒忌,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一定的非议。
当年考试的主考官是两位饱学之士,试题出的十分冷僻,很多学子都答不上来。唯独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其中一名主考官高兴得脱口而出,‘两张试卷肯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随即被在场的人传出了场外。
因唐寅和徐经曾经多次拜访过那位主考,就给平时记恨他的人抓住了把柄,并给孝宗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弹劾这位主考,说其将试题泄露给了江南学子唐寅和徐经。
孝宗皇帝看后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刻下旨将那名主考官和唐寅徐经一起压入大理寺。经过另一面主考官阅读试卷后才知道那位主考官所称赞的并不是唐寅和徐经的卷子。
但徐经入狱后经不住严刑拷打招认说,自己曾用一块金子买通主考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此时的唐寅见徐经已经画押也无话可说。后来刑部和吏部共同会审,徐经才又把当初的供词推翻,说是屈打成招。
主考官出狱后不久便郁郁而终。唐寅出狱后,礼部又让他去江南一个地方上任做一个小吏。这时唐寅的生活已经极其困难,朋友劝他暂且去浙江任职,但唐寅认为士可杀不可辱,所以坚决不去。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文献中有很多记载,但众说纷纭,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实际上就是当时朝廷的内的党羽斗争。这次的风波,让唐寅心身俱疲,再也不想踏足官场。
后来唐寅开始了巡游生活,先后到过很多地方,大好河山的壮阔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巡游的生活让本就财力不计的唐寅意识到囊肿羞涩,只能返回家里。但见家中财产已经被妻子变卖,夫妻争吵后妻子也离他而去,唐寅随即大病了一场。
为了生计,唐寅开始以卖画为生,并对卖画为生的活法很满意,还自刻一枚“江南第一才子”的印章。他在一首诗句中也写道:“不练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副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优雅清闲的宅院。桃花坞本是宋人张庄简的别墅,但经过多年的岁月沧桑早已是一片废墟,但这里的景色依旧,一曲细流、几颗桃柳树,也别有一番风味。
然而好景不长,唐寅四十五岁那年宁王“朱宸濠”派人到此地招贤纳士,唐寅此时也不甘于平庸,就去了投奔,并得到了宁王的赏识。
过了一段时间,唐寅才发现原来宁王在当地对下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对上又准备密谋造反。这时的唐寅才发觉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已然身在虎狼之穴。可在当时的环境下唐寅也不敢提出辞行,思索后只能装疯卖傻。
骗过了宁王后,唐寅回到家里,继续从前的曰子。后来宁王谋反被朝廷平定,唐寅虽然躲过一劫,但还是因为在宁王处的逗留引起了不少麻烦。这场风波让唐寅极度消沉下去,转而信奉佛事,并自号‘六如居士’,自治方印‘逃禅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