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一章大计划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郑朗将悍远军带到军营,骑马回到家中。
崔娴说了一件事:“大娘又生病了。”
天气又干又热,老人家听到许多百姓因为旱情吃不上饭,跑到京龘城,看望两个孙女,又到相国寺进香,回郑州后人便倒了下去。
郑朗一呆,不知如何是好。
这两三个月是最关健的时间,自己计划是否能落实,全在这两三个月内。落实了,那怕回家休息,任由两党争执,都无所谓,因为只要将这计划落实,整个宋朝财政以及军队,会向一个健康的彼岸进发。马上不会起作用,五年十年后,效果就能看出。
喃喃说道:“再过几个月吧,天冷了,我回郑州去。”
“去郑州?”
“为臣之道,要懂得进退之道,不然功劳越大,下场越不好。”郑朗淡淡说了一句,前去东府交接。刚进中书省,便被小黄门召进内宫。
赵祯欣喜地说:“郑卿,如何这么快?”
因为是骑兵,速度是很快,来回仅用了二十一天,还在天长等了几天,否则更快。郑朗说道:“陛下,很正常,王伦本来就是一支流寇,之所以一直无法剿灭,是有原因的。”
“是什么原因?”
“具体的臣现在还是不能说,陛下,能否请三衙与开封府诸臣配合臣调查。”
宋朝兵制,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诸军,诸路帅臣主兵柄,生生将军队一剥为三,以防武将独大。宋朝枢密院与秦汉太尉之职相当,但秦汉太尉多用武将,而枢密院几乎多用文人,宋朝也有尚书省兵部,但兵部不能行用正常权利,也不是兵部,其他各部皆是,行用权利的是差遣官,兵部名存实亡,武官铨选是吏部,发兵之权是枢密院。三衙全名是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本来三衙有很多的军权,由于扶持赵匡胤登龘基,三衙立下赫赫功劳,于是宋朝对三衙的权利再三削减,两司三衙合十二员(真宗时起减至九员),分天下兵领之,但没有发兵之权。
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改进,再没有那一个大臣掌握着真正的军权,使武将篡国的可能性下降到零比倒。不过造成一个恶劣的后果,平时无论枢密院,或者三衙、兵部,都不敢真正询问军队,以免遭人弹劾。
军队成了三不管地带,于是**最快的便从军队开始。后来东京保卫战,号称八十万禁军,京龘城有三十万禁军,真正参战的禁军只三万人,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被各个将校吃了空饷。可因为这种分治,居然无人察觉。
简单一个比喻,某处一个下水道管盖被小偷偷去,老百姓打电话问各个领导,一个个皆说不是我管的范围,其实都可以管,也可以不管,于是这个电话打不通。直到出事,或者人掉进去摔伤,不然一直放在哪里成为黑窟窿。这也是分权与冗政的表现。
原来郑朗做了一些准备,可想获得具体的证据,他做为东府宰相,没有权利直接过问,必须请旨书,让三衙与开封府配合,这才能真正调查,获得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说服赵祯与群臣。
赵祯也没有急切地问,想了一下,说道:“准旨。”
“谢过陛下。”
“郑卿,西夏已派使者来到京师,可是群臣有许多意见,不能相合,争执纷珑—”
“陛下,臣也听说了,但臣刚回到京龘城,许多情况不了解,能否让臣询问一番,明天都婆臣再向陛下提议。”
“准,朕还要谢过郑卿,不是提前派出六百万缗筹粮,旱情延续,北方危矣。”赵祯说道。许元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京龘城,京龘城粮价闻声大跌,于是遂安。不仅是京龘城,还有其他地方,山东与陕西、河南都出现严重的旱情,但由于准备六百万贯,收购了大批粮食,陆续向各地运送,君臣心始安。所以赵祯十分感谢郑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臣的本职。陛下,也勿用担心,今年秋后也许会很艰难,明年情况便会好起来,一旦诸仓成龘立,旱情缓解,北方多仓,陕西又有三白渠,天下可安也。”
出了皇宫,到了中书。
中书省同样愕然,速度太快了。
交接完毕,处理公务。直到下值后,才问了一下议和的情况。果然说法很多,但总体分为两种说法,一种是国家困弊如此,和为上,某些人不识大体,在枝节上一味纠缠,导致和议不成,若是西北再爆发战争,国家危矣。这种说法占了主流。还有一种说法便是冒着风险和可以,但不能这样和,太屈辱,失了国家颜面。
郑朗只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其实这时他步子再跨大一点,能拢络一批官员围绕在他身边的,可他不喜结党,连结朋都不想,所以在朝堂上还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第二天郑朗来到都堂。
赵祯与诸相陆续到来,赵祯看着郑朗说道:“郑卿,西夏来使快十天时间,郑卿如何看?”
这样拖着不是办法。
郑朗说道:“请陛下先将西夏使者吕尼如定幸舍、寮黎罔幸环、张延寿杨守素以及我朝派往西夏的使者邵良佐传来”
“准,诸卿,去紫宸殿。”
不能在都堂谒见外国使者,因此众人要挪一个窝儿。这也是芽捌,虽繁琐,可正是这种繁琐的礼制成为封建统治的一种核心,一种大义。
转到紫宸殿,诸人再次坐下,一会儿四名西夏使者与邵良佐被带到紫震殿。
郑朗看着杨守素,说道:“杨守素,没有想到你我又见面了。”
杨守素看到郑朗,头很痛,拱手客气地说:“见过郑相公。”
“你们代表西夏来和,我不反对,只是有三件事没有弄清楚,所以代陛下问一下。”
“请问那三件事。”
“在你们西夏谋反之初称呼你们国主为兀祖”发音很相同,郑朗不得不要来一枝笔一边说一边将这几个词写下来,同时说道:“我朝君臣耻之,改成吾珠,吾卒,兀主等等,定川寨你们西夏人大败而归,我曾几乎率兵差点攻破你们灵州城,惧怕我朝再度发兵,你们西夏主动将这个兀祖改成兀卒,然而我们陛下挂念亿兆苍生,不以战胜者自居,诚心派出使者与你们西夏议和。于是你们西夏认为我主软弱可欺,改成吾祖。没有关系,但以后这个国书怎么写?难道让我主写大宋皇帝至西夏吾祖元昊书?”
韩琦低下头窃笑。
那成了什么,元昊是名义上赵祯的儿子,实际成了赵祯的爷爷。
郑朗又说道:“你是汉人,应当知道汉家制度,君是父,臣民是子,你们元昊成了我主的祖,那么我们整个大宋亿兆子民,包括我与诸位相公在内,岂不是凭空多出一个太祖父?敢情我在西北浴血奋战,原来是以上犯上,与太祖父打了近两年时间。”
晏殊说道:“这是音译,可着元昊改之。”
“晏相公,我也正准备说,琢玉需要玉匠,打制家俱需要木匠,修建墙壁需要泥匠,少年时我曾用竹筒做笔筒,以求雅致可观,但不敢用玉,因为竹筒价贱,刻坏无妨大雅,若用玉,一坏,损失惨重。一玉如此,况且国家。我虽不才,但敢问晏相公、章相公、贾相公、杜相公、王相公、任相公,行军作战,与元昊斗智斗勇,诸位相公可及我否?”
郑朗很想骂一句尸位素餐。
忍住。
想做事便不能吵,吵来吵去图增烦恼,反而什么事做不起来
无人敢茶
“再说经济,使国家开源节流,诸位相公可及我否?”
又是无人能答。
“国家之所以议和,一是军事,二是财政,我还没有问完呢,晏相公就不要阻拦我,行么?”
你什么都不懂,请不要插手插脚,好不好?
晏殊刚要说话,赵祯挥手说道:“晏卿,让郑卿问完。”
但晏殊的话给了杨守素灵感,机灵地说道:“郑相公,此乃音译,稍做修改即可。”
“改成什么,请你读。”郑朗将纸拿起来,说道。无论怎么读,还是吾祖。
“我在西北始久,也会一些党项语。你们对契丹称国主,老老实实地用上国主这一称号。但对我大宋不然,吾祖是音译,但不是党项语中的国主,而是青天子。你们国主是天子,我朝陛下是天子,何来归诚一说?再说,你们西夏人崇白,即便称天子,也是白天子,何来的青天子。崇青是塞北极北少数鞑靼人才喜欢的颜色,与你们党项人有什么关系?不过侥幸我抓捕了吴昊,从他口中得到一些消息,之所以选择兀祖这一称号,一是恶心我们陛下,二是耻笑我朝陛下,以及太宗皇帝、真宗皇帝无能,而要做我朝的太祖皇帝,横扫八荒,一统**,称霸中原。以前为敌,那怕你们元昊想扫灭契丹也没有关系,但既然议和,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一称号。不但是兀祖、兀卒,还成了吾祖。”
郑朗难得地胡说八道一回。反正吴昊已死,死无对证。
晏殊老脸终于挂不住,这件事若传开,可想言臣的弹劾,又问道:“为什么你没有写奏折禀报?”
“称号是小事,当时战后一片惨然,不但将士,近两万我朝百姓惨遭元昊杀害,你说我是安抚百姓,还是要为这个称号纠缠?晏相公,民乃国家根本也。”
晏殊很想说一句,既然知道民为本,为什么要将这件事翻出来,大家装聋作哑,蒙混过去,和议搭成,没有战争危胁,开始内治,不是正事吗?
但揭开,已经不能蒙混过关。
“那是吴昊的诬陷。”杨守素说道。
“就算诬陷,请问吾祖在你们党项语中是国主的意思,还是青天子的意思?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我侥幸从某些人口中得到一条消息,就在你们出使我朝时,你们国主派使前去契丹,请求契丹出师伐宋。这就是你们西夏人想要的和平?”
“竟然有此事?”赵祯愤怒地从龙椅上站起来。
“有,一会儿臣自将证据呈于陛下过目。”郑朗说道,又看着几位使者,但这次转向邵良佐,问道:“邵良佐,当初贺从勖来使时,曾说西夏一定让使者坐于诸蕃宰相之上,乌珠见使者,离云床问圣躬万福。你与邵良佐、张士元、王正也使西夏,有没有受此待遇?”
邵良佐惭愧地的垂下脑袋答道:“惭愧,我出使西夏,仅免受屈辱,连在驿站都有悍卒看守,一步不得让我们外出,哪里敢坐于西夏诸卑相之上?”
就更不能指望让元昊起云床躬问圣安了。
郑朗这才看着几位西夏使者,问道:“我问的便是这三件事,请诸君回答。”
郑朗将悍远军带到军营,骑马回到家中。
崔娴说了一件事:“大娘又生病了。”
天气又干又热,老人家听到许多百姓因为旱情吃不上饭,跑到京龘城,看望两个孙女,又到相国寺进香,回郑州后人便倒了下去。
郑朗一呆,不知如何是好。
这两三个月是最关健的时间,自己计划是否能落实,全在这两三个月内。落实了,那怕回家休息,任由两党争执,都无所谓,因为只要将这计划落实,整个宋朝财政以及军队,会向一个健康的彼岸进发。马上不会起作用,五年十年后,效果就能看出。
喃喃说道:“再过几个月吧,天冷了,我回郑州去。”
“去郑州?”
“为臣之道,要懂得进退之道,不然功劳越大,下场越不好。”郑朗淡淡说了一句,前去东府交接。刚进中书省,便被小黄门召进内宫。
赵祯欣喜地说:“郑卿,如何这么快?”
因为是骑兵,速度是很快,来回仅用了二十一天,还在天长等了几天,否则更快。郑朗说道:“陛下,很正常,王伦本来就是一支流寇,之所以一直无法剿灭,是有原因的。”
“是什么原因?”
“具体的臣现在还是不能说,陛下,能否请三衙与开封府诸臣配合臣调查。”
宋朝兵制,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诸军,诸路帅臣主兵柄,生生将军队一剥为三,以防武将独大。宋朝枢密院与秦汉太尉之职相当,但秦汉太尉多用武将,而枢密院几乎多用文人,宋朝也有尚书省兵部,但兵部不能行用正常权利,也不是兵部,其他各部皆是,行用权利的是差遣官,兵部名存实亡,武官铨选是吏部,发兵之权是枢密院。三衙全名是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本来三衙有很多的军权,由于扶持赵匡胤登龘基,三衙立下赫赫功劳,于是宋朝对三衙的权利再三削减,两司三衙合十二员(真宗时起减至九员),分天下兵领之,但没有发兵之权。
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改进,再没有那一个大臣掌握着真正的军权,使武将篡国的可能性下降到零比倒。不过造成一个恶劣的后果,平时无论枢密院,或者三衙、兵部,都不敢真正询问军队,以免遭人弹劾。
军队成了三不管地带,于是**最快的便从军队开始。后来东京保卫战,号称八十万禁军,京龘城有三十万禁军,真正参战的禁军只三万人,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被各个将校吃了空饷。可因为这种分治,居然无人察觉。
简单一个比喻,某处一个下水道管盖被小偷偷去,老百姓打电话问各个领导,一个个皆说不是我管的范围,其实都可以管,也可以不管,于是这个电话打不通。直到出事,或者人掉进去摔伤,不然一直放在哪里成为黑窟窿。这也是分权与冗政的表现。
原来郑朗做了一些准备,可想获得具体的证据,他做为东府宰相,没有权利直接过问,必须请旨书,让三衙与开封府配合,这才能真正调查,获得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说服赵祯与群臣。
赵祯也没有急切地问,想了一下,说道:“准旨。”
“谢过陛下。”
“郑卿,西夏已派使者来到京师,可是群臣有许多意见,不能相合,争执纷珑—”
“陛下,臣也听说了,但臣刚回到京龘城,许多情况不了解,能否让臣询问一番,明天都婆臣再向陛下提议。”
“准,朕还要谢过郑卿,不是提前派出六百万缗筹粮,旱情延续,北方危矣。”赵祯说道。许元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京龘城,京龘城粮价闻声大跌,于是遂安。不仅是京龘城,还有其他地方,山东与陕西、河南都出现严重的旱情,但由于准备六百万贯,收购了大批粮食,陆续向各地运送,君臣心始安。所以赵祯十分感谢郑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臣的本职。陛下,也勿用担心,今年秋后也许会很艰难,明年情况便会好起来,一旦诸仓成龘立,旱情缓解,北方多仓,陕西又有三白渠,天下可安也。”
出了皇宫,到了中书。
中书省同样愕然,速度太快了。
交接完毕,处理公务。直到下值后,才问了一下议和的情况。果然说法很多,但总体分为两种说法,一种是国家困弊如此,和为上,某些人不识大体,在枝节上一味纠缠,导致和议不成,若是西北再爆发战争,国家危矣。这种说法占了主流。还有一种说法便是冒着风险和可以,但不能这样和,太屈辱,失了国家颜面。
郑朗只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其实这时他步子再跨大一点,能拢络一批官员围绕在他身边的,可他不喜结党,连结朋都不想,所以在朝堂上还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第二天郑朗来到都堂。
赵祯与诸相陆续到来,赵祯看着郑朗说道:“郑卿,西夏来使快十天时间,郑卿如何看?”
这样拖着不是办法。
郑朗说道:“请陛下先将西夏使者吕尼如定幸舍、寮黎罔幸环、张延寿杨守素以及我朝派往西夏的使者邵良佐传来”
“准,诸卿,去紫宸殿。”
不能在都堂谒见外国使者,因此众人要挪一个窝儿。这也是芽捌,虽繁琐,可正是这种繁琐的礼制成为封建统治的一种核心,一种大义。
转到紫宸殿,诸人再次坐下,一会儿四名西夏使者与邵良佐被带到紫震殿。
郑朗看着杨守素,说道:“杨守素,没有想到你我又见面了。”
杨守素看到郑朗,头很痛,拱手客气地说:“见过郑相公。”
“你们代表西夏来和,我不反对,只是有三件事没有弄清楚,所以代陛下问一下。”
“请问那三件事。”
“在你们西夏谋反之初称呼你们国主为兀祖”发音很相同,郑朗不得不要来一枝笔一边说一边将这几个词写下来,同时说道:“我朝君臣耻之,改成吾珠,吾卒,兀主等等,定川寨你们西夏人大败而归,我曾几乎率兵差点攻破你们灵州城,惧怕我朝再度发兵,你们西夏主动将这个兀祖改成兀卒,然而我们陛下挂念亿兆苍生,不以战胜者自居,诚心派出使者与你们西夏议和。于是你们西夏认为我主软弱可欺,改成吾祖。没有关系,但以后这个国书怎么写?难道让我主写大宋皇帝至西夏吾祖元昊书?”
韩琦低下头窃笑。
那成了什么,元昊是名义上赵祯的儿子,实际成了赵祯的爷爷。
郑朗又说道:“你是汉人,应当知道汉家制度,君是父,臣民是子,你们元昊成了我主的祖,那么我们整个大宋亿兆子民,包括我与诸位相公在内,岂不是凭空多出一个太祖父?敢情我在西北浴血奋战,原来是以上犯上,与太祖父打了近两年时间。”
晏殊说道:“这是音译,可着元昊改之。”
“晏相公,我也正准备说,琢玉需要玉匠,打制家俱需要木匠,修建墙壁需要泥匠,少年时我曾用竹筒做笔筒,以求雅致可观,但不敢用玉,因为竹筒价贱,刻坏无妨大雅,若用玉,一坏,损失惨重。一玉如此,况且国家。我虽不才,但敢问晏相公、章相公、贾相公、杜相公、王相公、任相公,行军作战,与元昊斗智斗勇,诸位相公可及我否?”
郑朗很想骂一句尸位素餐。
忍住。
想做事便不能吵,吵来吵去图增烦恼,反而什么事做不起来
无人敢茶
“再说经济,使国家开源节流,诸位相公可及我否?”
又是无人能答。
“国家之所以议和,一是军事,二是财政,我还没有问完呢,晏相公就不要阻拦我,行么?”
你什么都不懂,请不要插手插脚,好不好?
晏殊刚要说话,赵祯挥手说道:“晏卿,让郑卿问完。”
但晏殊的话给了杨守素灵感,机灵地说道:“郑相公,此乃音译,稍做修改即可。”
“改成什么,请你读。”郑朗将纸拿起来,说道。无论怎么读,还是吾祖。
“我在西北始久,也会一些党项语。你们对契丹称国主,老老实实地用上国主这一称号。但对我大宋不然,吾祖是音译,但不是党项语中的国主,而是青天子。你们国主是天子,我朝陛下是天子,何来归诚一说?再说,你们西夏人崇白,即便称天子,也是白天子,何来的青天子。崇青是塞北极北少数鞑靼人才喜欢的颜色,与你们党项人有什么关系?不过侥幸我抓捕了吴昊,从他口中得到一些消息,之所以选择兀祖这一称号,一是恶心我们陛下,二是耻笑我朝陛下,以及太宗皇帝、真宗皇帝无能,而要做我朝的太祖皇帝,横扫八荒,一统**,称霸中原。以前为敌,那怕你们元昊想扫灭契丹也没有关系,但既然议和,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一称号。不但是兀祖、兀卒,还成了吾祖。”
郑朗难得地胡说八道一回。反正吴昊已死,死无对证。
晏殊老脸终于挂不住,这件事若传开,可想言臣的弹劾,又问道:“为什么你没有写奏折禀报?”
“称号是小事,当时战后一片惨然,不但将士,近两万我朝百姓惨遭元昊杀害,你说我是安抚百姓,还是要为这个称号纠缠?晏相公,民乃国家根本也。”
晏殊很想说一句,既然知道民为本,为什么要将这件事翻出来,大家装聋作哑,蒙混过去,和议搭成,没有战争危胁,开始内治,不是正事吗?
但揭开,已经不能蒙混过关。
“那是吴昊的诬陷。”杨守素说道。
“就算诬陷,请问吾祖在你们党项语中是国主的意思,还是青天子的意思?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我侥幸从某些人口中得到一条消息,就在你们出使我朝时,你们国主派使前去契丹,请求契丹出师伐宋。这就是你们西夏人想要的和平?”
“竟然有此事?”赵祯愤怒地从龙椅上站起来。
“有,一会儿臣自将证据呈于陛下过目。”郑朗说道,又看着几位使者,但这次转向邵良佐,问道:“邵良佐,当初贺从勖来使时,曾说西夏一定让使者坐于诸蕃宰相之上,乌珠见使者,离云床问圣躬万福。你与邵良佐、张士元、王正也使西夏,有没有受此待遇?”
邵良佐惭愧地的垂下脑袋答道:“惭愧,我出使西夏,仅免受屈辱,连在驿站都有悍卒看守,一步不得让我们外出,哪里敢坐于西夏诸卑相之上?”
就更不能指望让元昊起云床躬问圣安了。
郑朗这才看着几位西夏使者,问道:“我问的便是这三件事,请诸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