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七三章 宝地葬过便无宝气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看它像不像小时候老家的那种老院子?”
张天元笑着问柳若寒道。
“没错,而且看起来好像还不是普通人家的院子,那是有着独门小院、二层小楼的富贵之家。”
柳若寒点头道:“这真得是紫砂壶吗?”
张天元笑了笑道:“确切的说,它应该算是房型的紫砂壶。”
小楼看上去甚是平整,二楼之上,有观景台,可以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背后有烟囱,有高大的晾晒衣服的树桩。
烟囱其实是壶嘴,树桩是壶把,屋顶上面“隐藏”有壶盖。
小楼四周,是篱笆扎成的一处院落,有院门,用茅草覆盖,门是木头做的,看上去庄重而古朴,弥漫着朴实而厚道的农家气息。
院墙的一角开有偏道,向下走是一座磨盘。
磨盘一大一小层叠相垒,还有可以转起来磨面的碾子。
整座院子下面四角有支撑,其实是壶底,让紫砂壶可以平平稳稳地放在茶台或者茶几之上。
该紫砂壶目测长12.1厘米、宽10.5厘米、高12.4厘米。
紫砂壶的造型一般较为固定,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紫砂壶形式。
不过有几种特殊的样式,如树瘿壶,即模仿树瘿的模样,使壶上凸凹不平,千沟万壑,相传为供春首做;
二泉铭壶,即在壶上刻有铭文,为清末制壶名家邵二泉所首创;
冰心道人壶,壶上阴刻图案,“冰心道人”是清末民初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号。
但这几种壶大致不脱壶的造型,像图中这般做成房子形状的壶还真不常见。
这种房形紫砂壶大概渊源于汉代的陪葬品。
在汉代人看来,死是生的一部分,生前是什么样的生活,死后也要继续。
于是,在汉墓中便经常能够看到记录汉代人生活的画像砖,以及房子、水井、猪圈、灶台和五禽六畜等陶制品,就像其生前一般。
像这种陶制小房子在汉代墓中十分常见,清代的制壶匠估计便是从这些陶器中找到了灵感,并匠心独具在紫砂壶上加以运用,使之成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品的。
“东西不错,但不知王总有何事相求?”
张天元看向了王总问道。
这件紫砂壶虽说算不上顶尖的古董,但也算是一件精品,他自然很乐意收下。
不过东西他暂时没有接,因为谁也不知道这王总究竟想要求他干什么。
万一是他办不到的事儿,那这东西再喜欢也是没用的。
王总急忙道:“前段时间,我老丈人看中了一处宝地,但这地方别人已经占了,并且有人下葬,我老丈人想要花钱买下来,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张天元听到这话,顿时松了口气,如果只是这个忙,他还真能帮。
风水师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很简单,然而如果你不懂这一行,你还真就赚不了这轻松钱。
他笑了笑道:“我给你说个事儿吧。
古时候,延津地区出了个官员,位至太史,也算是小有权势。
该官员姓郑,他出身其实非常低微,他的祖父是某张姓地主家的佃户而已。
死后没地下葬,郑家就恳求借用地主家的一块废弃之地下葬。
这一葬下去可不得了,过了十几年,郑姓家就出了郑太史,足以光宗耀祖了。
太史也认为自己的发达靠的是祖坟,无奈祖坟是在张姓地主的地里,人家随时可以收回。
而张姓地主看到自家的佃户发达了,知道借给郑家下葬的地是块宝地,所以也想收回,于是就要求太史家赶快迁葬。
太史愿意给予地主家重金,希望可以不迁葬,但地主不同意,最终不得不挖坟迁葬了。
把坟挖开之后,晚上的时候这块地方有红气直通天际,老远就能看见,一直持续了个把月才散掉,可见地气之厚。
郑家迁坟完毕,张姓地主迫不及待地将祖先尸骨迁葬于此。
结果你猜怎么着?
自从迁葬之后,张姓地主的家业逐渐破败,而郑太史家的情况也逐渐败落。
不得不说张姓地主鼠目寸光,想赚便宜,最后却是害人害己。
风水宝地有雄厚的地气,待到葬下之后,其地气就开始滋养坟中尸骸。
这时最忌打开坟墓,因会使地气散掉。
张姓地主只知道葬在风水宝地就能发达,却不知已经葬过的风水宝地,打开之后,其地气已消散,再也难产生宝地的效果,甚至都不如普通的地。
按照南方人的说法,已经由‘生地’变成‘熟地’。
正是地主的这种短视,害了两家人的前程。
在这个故事里,作为宝地的地主,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太贪心,接受郑家的重金,让郑家继续发达下去,这样对双方都好。
倘若实在是眼馋风水宝地庇护的话,也可以采取一点手段借点地气来用,但想让人迁葬而自己独占宝地,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了。”
“先生的话,我明白了。”
张天元所说的这个故事,其实一切都很明了,若是王总还听不懂,那真只能说王总蠢了。
幸而此人并非一个蠢人,还是听得相当明白的。
“明白就好,不说这些了,还是坐下吃菜吧。”
宋忠真得是一个很懂得拉拢人的人,只不过是午餐而已,他这顿可是花了不少钱。
张天元深知他的用意,无非就是想让自己觉得欠他的,然后在以后的事情中多少给点好处。
这个张天元倒是不讨厌,生意场上,你欠我一点人情,我欠你一点人情非常正常。
尤其是在国内这人脉社会,比西方更加严重,张天元也是需要人脉的。
朋友多了,办什么事情都要更容易一些。
……
吃过午饭,已经是下午一点半左右了,众人陆陆续续回到了交流会现场。
此时的情形与昨日完全不同,但凡有个人遇到张天元,都要打声招呼。
虽然说这样可能会得罪诸葛大师。
但众人也发现了,张天元这小伙子虽然年纪不大,可是能力却未必会比诸葛大师差。
跟这小伙子搞好关系,兴许更好。
毕竟那杀师地的事儿,别人都没瞧出来,就他瞧出来了,光凭这一点,张天元就能完全让人刮目相看了。
再加上那太岁的事儿,那么小的一点点线索,居然就能被张天元一眼看出来,这可真得是厉害得不得了。
“你看它像不像小时候老家的那种老院子?”
张天元笑着问柳若寒道。
“没错,而且看起来好像还不是普通人家的院子,那是有着独门小院、二层小楼的富贵之家。”
柳若寒点头道:“这真得是紫砂壶吗?”
张天元笑了笑道:“确切的说,它应该算是房型的紫砂壶。”
小楼看上去甚是平整,二楼之上,有观景台,可以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背后有烟囱,有高大的晾晒衣服的树桩。
烟囱其实是壶嘴,树桩是壶把,屋顶上面“隐藏”有壶盖。
小楼四周,是篱笆扎成的一处院落,有院门,用茅草覆盖,门是木头做的,看上去庄重而古朴,弥漫着朴实而厚道的农家气息。
院墙的一角开有偏道,向下走是一座磨盘。
磨盘一大一小层叠相垒,还有可以转起来磨面的碾子。
整座院子下面四角有支撑,其实是壶底,让紫砂壶可以平平稳稳地放在茶台或者茶几之上。
该紫砂壶目测长12.1厘米、宽10.5厘米、高12.4厘米。
紫砂壶的造型一般较为固定,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紫砂壶形式。
不过有几种特殊的样式,如树瘿壶,即模仿树瘿的模样,使壶上凸凹不平,千沟万壑,相传为供春首做;
二泉铭壶,即在壶上刻有铭文,为清末制壶名家邵二泉所首创;
冰心道人壶,壶上阴刻图案,“冰心道人”是清末民初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号。
但这几种壶大致不脱壶的造型,像图中这般做成房子形状的壶还真不常见。
这种房形紫砂壶大概渊源于汉代的陪葬品。
在汉代人看来,死是生的一部分,生前是什么样的生活,死后也要继续。
于是,在汉墓中便经常能够看到记录汉代人生活的画像砖,以及房子、水井、猪圈、灶台和五禽六畜等陶制品,就像其生前一般。
像这种陶制小房子在汉代墓中十分常见,清代的制壶匠估计便是从这些陶器中找到了灵感,并匠心独具在紫砂壶上加以运用,使之成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品的。
“东西不错,但不知王总有何事相求?”
张天元看向了王总问道。
这件紫砂壶虽说算不上顶尖的古董,但也算是一件精品,他自然很乐意收下。
不过东西他暂时没有接,因为谁也不知道这王总究竟想要求他干什么。
万一是他办不到的事儿,那这东西再喜欢也是没用的。
王总急忙道:“前段时间,我老丈人看中了一处宝地,但这地方别人已经占了,并且有人下葬,我老丈人想要花钱买下来,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张天元听到这话,顿时松了口气,如果只是这个忙,他还真能帮。
风水师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很简单,然而如果你不懂这一行,你还真就赚不了这轻松钱。
他笑了笑道:“我给你说个事儿吧。
古时候,延津地区出了个官员,位至太史,也算是小有权势。
该官员姓郑,他出身其实非常低微,他的祖父是某张姓地主家的佃户而已。
死后没地下葬,郑家就恳求借用地主家的一块废弃之地下葬。
这一葬下去可不得了,过了十几年,郑姓家就出了郑太史,足以光宗耀祖了。
太史也认为自己的发达靠的是祖坟,无奈祖坟是在张姓地主的地里,人家随时可以收回。
而张姓地主看到自家的佃户发达了,知道借给郑家下葬的地是块宝地,所以也想收回,于是就要求太史家赶快迁葬。
太史愿意给予地主家重金,希望可以不迁葬,但地主不同意,最终不得不挖坟迁葬了。
把坟挖开之后,晚上的时候这块地方有红气直通天际,老远就能看见,一直持续了个把月才散掉,可见地气之厚。
郑家迁坟完毕,张姓地主迫不及待地将祖先尸骨迁葬于此。
结果你猜怎么着?
自从迁葬之后,张姓地主的家业逐渐破败,而郑太史家的情况也逐渐败落。
不得不说张姓地主鼠目寸光,想赚便宜,最后却是害人害己。
风水宝地有雄厚的地气,待到葬下之后,其地气就开始滋养坟中尸骸。
这时最忌打开坟墓,因会使地气散掉。
张姓地主只知道葬在风水宝地就能发达,却不知已经葬过的风水宝地,打开之后,其地气已消散,再也难产生宝地的效果,甚至都不如普通的地。
按照南方人的说法,已经由‘生地’变成‘熟地’。
正是地主的这种短视,害了两家人的前程。
在这个故事里,作为宝地的地主,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太贪心,接受郑家的重金,让郑家继续发达下去,这样对双方都好。
倘若实在是眼馋风水宝地庇护的话,也可以采取一点手段借点地气来用,但想让人迁葬而自己独占宝地,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了。”
“先生的话,我明白了。”
张天元所说的这个故事,其实一切都很明了,若是王总还听不懂,那真只能说王总蠢了。
幸而此人并非一个蠢人,还是听得相当明白的。
“明白就好,不说这些了,还是坐下吃菜吧。”
宋忠真得是一个很懂得拉拢人的人,只不过是午餐而已,他这顿可是花了不少钱。
张天元深知他的用意,无非就是想让自己觉得欠他的,然后在以后的事情中多少给点好处。
这个张天元倒是不讨厌,生意场上,你欠我一点人情,我欠你一点人情非常正常。
尤其是在国内这人脉社会,比西方更加严重,张天元也是需要人脉的。
朋友多了,办什么事情都要更容易一些。
……
吃过午饭,已经是下午一点半左右了,众人陆陆续续回到了交流会现场。
此时的情形与昨日完全不同,但凡有个人遇到张天元,都要打声招呼。
虽然说这样可能会得罪诸葛大师。
但众人也发现了,张天元这小伙子虽然年纪不大,可是能力却未必会比诸葛大师差。
跟这小伙子搞好关系,兴许更好。
毕竟那杀师地的事儿,别人都没瞧出来,就他瞧出来了,光凭这一点,张天元就能完全让人刮目相看了。
再加上那太岁的事儿,那么小的一点点线索,居然就能被张天元一眼看出来,这可真得是厉害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