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伯温,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后世的人认为其并没有被胡惟庸所害,而是假死离开了朝廷中枢,成为了一个浪迹江湖的神算子。
这种说法主要是出于《刘伯温传奇》,但是张嘉师认为这一种说法不太可信,正所谓善医者不自医,刘伯温虽然是传奇人物,但是对于其自己的命运是否能够推测出来,这一点是张嘉师的一个疑问所在。
但是不管如何,刘伯温的传奇除了在命运卜算方面备受推崇之外,据说同样是出自他的手笔,与“烧饼歌”齐名的著作《百战奇略》,则是说出了刘伯温的一种军事能力的体现。
………………………………………………分割线…………………………………………
《百战奇略》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
其相关内容如下:
“谋战”:
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东汉末年,刘备驻兵于新野时,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对他说:“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则是名望低微,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终能战胜袁绍,由弱者变为强者,这不只是天时有利,也是人的谋划正确。如今曹操已经拥兵百万,并且挟制皇帝而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可同他直接较量的。孙权占有江东地区,其统治已历三世,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辅佐他,这可以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荆州北有汉水、淝水作屏障,南至海边有丰富资源可供利用,东连吴郡、会稽郡,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战略要地,但其统治者刘表却无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资助给将军的吧,将军可有意于此吗?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广大,是天然富饶之地,汉高祖(刘邦)就是靠这里而成就了帝业。现在,益州牧刘璋昏暗无能,张鲁又在北边与之作对,尽管这里人口众多、资源富庶,但因其不知爱抚民众,致使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将军既是汉室的后代,且又信义显扬四海,广交天下英雄,求贤如饥似渴,倘若占领荆、益二州,控扼险要,西与诸族和睦为邻,南面抚绥夷越人民,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就伺机派遣一员大将率领荆州部队向南阳、洛阳地区进军,而将军则亲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所过地区的百姓谁还不担着丰盛酒食来迎接将军呢!确实能做到这样,那么,统一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统治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后高兴地说:“讲得太好啦!”
后来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的谋划进行的。
后人对上文的理解大致如下:
《计战》是《百战奇略》的开宗首篇,它取义于《孙子兵法?计篇》,着重从战略高度阐述实地战争谋划对于赢得作战胜利的重要性。这里的“计”与其下的“计料”义同,是分析、判断情况的意思。它认为,在对敌交战之前,首先要摸清敌我双方将帅的优劣、力量的强弱、兵员的多少、地形的险易、粮草的足乏。只有对上述诸多情况首先分析、判断准确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就没有不打胜仗的。战争是敌对双方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运用主观指导的一种以武力解决胜负的斗争活动。
战争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想战胜对方,必须首先分析和研究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并根据这种客观实际,制定出正确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只有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较多地打胜仗,而较少地打败仗,可见,熟识和掌握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是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进而赢得作战胜利的根本前提。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进一步揭示了“用兵之道,以计为首”的道理,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
本篇所举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讨论天下大势而传为历史佳话的“隆中对”,乃是我国古代战争谋划发展史上的突出典型之一。当时,诸葛亮依据对曹操、刘备、孙权三方以及刘表、刘阿等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诸种条件的精辟分析,为刘备的生存与发展制定了“联孙抗曹”的总战略。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计划,诸葛亮提出首先要向薄弱方向发展,夺取荆、益二州以建立稳固基地,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加强实力;尔后待条件成熟时,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夺取中原,统一中国。显然,这是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既稳健而又有进取精神的战略构想。
刘备后来虽因条件所限而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计划,但他恰是依据诸葛亮“联孙抗曹”的战略谋划,而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一代三足鼎立者之一。
“计战”:
凡在敌人开始对我进行战争图谋的时候,我要及时运用谋略戳穿它,使其阴谋无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诚如兵法所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
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去观察齐国的政治动态。齐景公设宴进行招待,当酒喝得兴致正浓时,范昭竟提出用齐景公的酒杯斟酒喝。景公说:“那就用我的酒杯给客人进酒吧。”当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换杯斟酒时,晏子立即撤掉景公酒杯,仍用范昭所用之杯斟酒进客。
范昭假装喝醉了,不高兴地跳起舞来,并对齐国太师说:“能为我演奏一支成周乐曲吗?我将随乐而起舞。”太师回答说:“盲臣未曾学过。”范昭无趣地离开筵席后,齐景公责备臣下说:“晋国,是个大国啊。派人来观察我国政局,如今你们触怒了大国的使臣,这可怎么办呢?”晏子理直气壮地说:“范昭并不是不懂礼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国,所以我不能服从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给他进酒。”
太师接着说:“成周之乐乃是天子享用的乐曲,只有国君才能随之而起舞。而今范昭不过是一大臣,却想用天子之乐伴舞,所以我不能为他演奏乐曲。”
范昭回到晋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是不可进攻的。因为,我想羞辱其国君,结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们的礼法,又被其太师识破了。”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赞叹说:“不越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晏子正是这样的人。”
(以上内容主要出于范昭使齐,但是范昭此人严格来说并非是名臣也非是如同六卿一般级别的存在,是否能够影响到晋平公的决策,张嘉师表示疑惑。)
本篇以《谋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问题。它认为,当敌人谋划战争伊始,我就及时运用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使其因图谋败露而向我屈服。本篇引自孙子“上兵伐谋”一语,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换言之,也就是运用谋略打破敌人的战争企图,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孙子所强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的。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说不以兵力直接与敌人交战而又能够战胜敌人。可以认为,这是孙子对战争所希图达到的理想目标。但是,必须看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力量处于优势,形势非常有利,并且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主观指导,才有可能不经流血牺牲而达成“全胜”这一理想目标。
如果忽视客观条件,片面强调“谋战”而否定“兵战”的必要性,则势必陷入不切实际的唯心主义泥淖之中,而给自己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是战争指导者不可不加注意的问题。
春秋时晋平公为了进攻齐国,先派范昭往观齐国政情。齐相晏婴运用其智谋于宴饮之间挫败了范昭的多次挑衅,从而阻止了晋国即将攻齐的战争图谋。
这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个例证。晋国之所以打消进攻齐国的战争企图,固然是晏婴以其聪明才智和计谋挫败晋使范昭肆意挑衅的结果,但也不能不看到,齐国自桓公开创的霸主地位,虽然到了景公时期已经丧失,但齐国仍不失为中原大国之一。
晋平公要发动攻齐战争,对此是不能不有所顾忌的。这也正是他首先派人往观齐国政情,尔后决定进攻与否的根本原因。
“间战”:
大凡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大功可立,战无不胜。诚如兵法所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
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自身之德行而长期镇守在玉壁城。他善于抚慰和管理士卒,甚得部众拥护。因此,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尽力搜集情报。也有为他重金收买的北齐人,从遥远的齐国送来书面情报。
所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既贤明又勇武,是为孝宽非常忌恨的一个对手。参军曲严颇懂占卜之术,他对孝宽说:“明年,北齐必因相互残杀而大乱。”
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呈一斛,。又说:“高山不推自,槲木不扶自立。”然后命令间谍携带大量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齐都邺城,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徵与斛律光有矛盾,他得此传单后则更添油加醋地报告了齐后主高纬,斛律光最终因此而惨遭杀害。北周武帝宇文邕获悉斛律光被杀身亡的消息后,高兴得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后来又出动大军,一举而灭亡了北齐。
(但是严格来说,北齐灭亡主要是君主残杀有能力的宗室太多的问题所导致的。无论是高长恭亦或是一些有着一定实力的高齐宗室,在很多时候都无法得以善终。)
本篇以《间战》为题,旨在从战略高度着重阐述使用间谍在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它认为,凡要进攻敌人,必先派遣间谍深入敌境进行战略侦察,或以重金收买敌方人员提供情报。
只有通过间谍探明敌国兵员多少、力量强弱、军队动静等情况后,再出兵进攻,才能打胜仗。战争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战胜敌人,必须做到“知彼”,摸清敌情;而要做到“知彼”,就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周密地敌情侦察。
在侦察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派遣间谍侦察敌情,便成为兵家经常采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北朝时期的北周大将韦孝宽,就是以善用间谍而著称于世的。在北周与北齐的对抗中,他采取派谍入齐和收买齐人为谍等手段,不仅随时掌握了北齐的内情和动态,而且离间了齐后主与齐相斛律光,诱使齐后主杀害了“贤而有勇”的斛律光,为其后北周出兵灭亡北齐、统一北方,扫清了障碍。
刘伯温,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后世的人认为其并没有被胡惟庸所害,而是假死离开了朝廷中枢,成为了一个浪迹江湖的神算子。
这种说法主要是出于《刘伯温传奇》,但是张嘉师认为这一种说法不太可信,正所谓善医者不自医,刘伯温虽然是传奇人物,但是对于其自己的命运是否能够推测出来,这一点是张嘉师的一个疑问所在。
但是不管如何,刘伯温的传奇除了在命运卜算方面备受推崇之外,据说同样是出自他的手笔,与“烧饼歌”齐名的著作《百战奇略》,则是说出了刘伯温的一种军事能力的体现。
………………………………………………分割线…………………………………………
《百战奇略》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
其相关内容如下:
“谋战”:
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东汉末年,刘备驻兵于新野时,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对他说:“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则是名望低微,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终能战胜袁绍,由弱者变为强者,这不只是天时有利,也是人的谋划正确。如今曹操已经拥兵百万,并且挟制皇帝而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可同他直接较量的。孙权占有江东地区,其统治已历三世,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辅佐他,这可以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荆州北有汉水、淝水作屏障,南至海边有丰富资源可供利用,东连吴郡、会稽郡,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战略要地,但其统治者刘表却无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资助给将军的吧,将军可有意于此吗?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广大,是天然富饶之地,汉高祖(刘邦)就是靠这里而成就了帝业。现在,益州牧刘璋昏暗无能,张鲁又在北边与之作对,尽管这里人口众多、资源富庶,但因其不知爱抚民众,致使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将军既是汉室的后代,且又信义显扬四海,广交天下英雄,求贤如饥似渴,倘若占领荆、益二州,控扼险要,西与诸族和睦为邻,南面抚绥夷越人民,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就伺机派遣一员大将率领荆州部队向南阳、洛阳地区进军,而将军则亲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所过地区的百姓谁还不担着丰盛酒食来迎接将军呢!确实能做到这样,那么,统一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统治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后高兴地说:“讲得太好啦!”
后来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的谋划进行的。
后人对上文的理解大致如下:
《计战》是《百战奇略》的开宗首篇,它取义于《孙子兵法?计篇》,着重从战略高度阐述实地战争谋划对于赢得作战胜利的重要性。这里的“计”与其下的“计料”义同,是分析、判断情况的意思。它认为,在对敌交战之前,首先要摸清敌我双方将帅的优劣、力量的强弱、兵员的多少、地形的险易、粮草的足乏。只有对上述诸多情况首先分析、判断准确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就没有不打胜仗的。战争是敌对双方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运用主观指导的一种以武力解决胜负的斗争活动。
战争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想战胜对方,必须首先分析和研究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并根据这种客观实际,制定出正确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只有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较多地打胜仗,而较少地打败仗,可见,熟识和掌握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是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进而赢得作战胜利的根本前提。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进一步揭示了“用兵之道,以计为首”的道理,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
本篇所举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讨论天下大势而传为历史佳话的“隆中对”,乃是我国古代战争谋划发展史上的突出典型之一。当时,诸葛亮依据对曹操、刘备、孙权三方以及刘表、刘阿等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诸种条件的精辟分析,为刘备的生存与发展制定了“联孙抗曹”的总战略。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计划,诸葛亮提出首先要向薄弱方向发展,夺取荆、益二州以建立稳固基地,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加强实力;尔后待条件成熟时,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夺取中原,统一中国。显然,这是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既稳健而又有进取精神的战略构想。
刘备后来虽因条件所限而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计划,但他恰是依据诸葛亮“联孙抗曹”的战略谋划,而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一代三足鼎立者之一。
“计战”:
凡在敌人开始对我进行战争图谋的时候,我要及时运用谋略戳穿它,使其阴谋无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诚如兵法所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
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去观察齐国的政治动态。齐景公设宴进行招待,当酒喝得兴致正浓时,范昭竟提出用齐景公的酒杯斟酒喝。景公说:“那就用我的酒杯给客人进酒吧。”当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换杯斟酒时,晏子立即撤掉景公酒杯,仍用范昭所用之杯斟酒进客。
范昭假装喝醉了,不高兴地跳起舞来,并对齐国太师说:“能为我演奏一支成周乐曲吗?我将随乐而起舞。”太师回答说:“盲臣未曾学过。”范昭无趣地离开筵席后,齐景公责备臣下说:“晋国,是个大国啊。派人来观察我国政局,如今你们触怒了大国的使臣,这可怎么办呢?”晏子理直气壮地说:“范昭并不是不懂礼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国,所以我不能服从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给他进酒。”
太师接着说:“成周之乐乃是天子享用的乐曲,只有国君才能随之而起舞。而今范昭不过是一大臣,却想用天子之乐伴舞,所以我不能为他演奏乐曲。”
范昭回到晋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是不可进攻的。因为,我想羞辱其国君,结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们的礼法,又被其太师识破了。”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赞叹说:“不越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晏子正是这样的人。”
(以上内容主要出于范昭使齐,但是范昭此人严格来说并非是名臣也非是如同六卿一般级别的存在,是否能够影响到晋平公的决策,张嘉师表示疑惑。)
本篇以《谋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问题。它认为,当敌人谋划战争伊始,我就及时运用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使其因图谋败露而向我屈服。本篇引自孙子“上兵伐谋”一语,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换言之,也就是运用谋略打破敌人的战争企图,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孙子所强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的。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说不以兵力直接与敌人交战而又能够战胜敌人。可以认为,这是孙子对战争所希图达到的理想目标。但是,必须看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力量处于优势,形势非常有利,并且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主观指导,才有可能不经流血牺牲而达成“全胜”这一理想目标。
如果忽视客观条件,片面强调“谋战”而否定“兵战”的必要性,则势必陷入不切实际的唯心主义泥淖之中,而给自己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是战争指导者不可不加注意的问题。
春秋时晋平公为了进攻齐国,先派范昭往观齐国政情。齐相晏婴运用其智谋于宴饮之间挫败了范昭的多次挑衅,从而阻止了晋国即将攻齐的战争图谋。
这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个例证。晋国之所以打消进攻齐国的战争企图,固然是晏婴以其聪明才智和计谋挫败晋使范昭肆意挑衅的结果,但也不能不看到,齐国自桓公开创的霸主地位,虽然到了景公时期已经丧失,但齐国仍不失为中原大国之一。
晋平公要发动攻齐战争,对此是不能不有所顾忌的。这也正是他首先派人往观齐国政情,尔后决定进攻与否的根本原因。
“间战”:
大凡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大功可立,战无不胜。诚如兵法所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
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自身之德行而长期镇守在玉壁城。他善于抚慰和管理士卒,甚得部众拥护。因此,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尽力搜集情报。也有为他重金收买的北齐人,从遥远的齐国送来书面情报。
所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既贤明又勇武,是为孝宽非常忌恨的一个对手。参军曲严颇懂占卜之术,他对孝宽说:“明年,北齐必因相互残杀而大乱。”
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呈一斛,。又说:“高山不推自,槲木不扶自立。”然后命令间谍携带大量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齐都邺城,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徵与斛律光有矛盾,他得此传单后则更添油加醋地报告了齐后主高纬,斛律光最终因此而惨遭杀害。北周武帝宇文邕获悉斛律光被杀身亡的消息后,高兴得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后来又出动大军,一举而灭亡了北齐。
(但是严格来说,北齐灭亡主要是君主残杀有能力的宗室太多的问题所导致的。无论是高长恭亦或是一些有着一定实力的高齐宗室,在很多时候都无法得以善终。)
本篇以《间战》为题,旨在从战略高度着重阐述使用间谍在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它认为,凡要进攻敌人,必先派遣间谍深入敌境进行战略侦察,或以重金收买敌方人员提供情报。
只有通过间谍探明敌国兵员多少、力量强弱、军队动静等情况后,再出兵进攻,才能打胜仗。战争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战胜敌人,必须做到“知彼”,摸清敌情;而要做到“知彼”,就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周密地敌情侦察。
在侦察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派遣间谍侦察敌情,便成为兵家经常采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北朝时期的北周大将韦孝宽,就是以善用间谍而著称于世的。在北周与北齐的对抗中,他采取派谍入齐和收买齐人为谍等手段,不仅随时掌握了北齐的内情和动态,而且离间了齐后主与齐相斛律光,诱使齐后主杀害了“贤而有勇”的斛律光,为其后北周出兵灭亡北齐、统一北方,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