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青玉灵书并没有关于诸葛弩的详细记载,张嘉师即使是想要在这方面找到相应的资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对于张嘉师而言,一款使用于骑兵的连发手弩,是非常重要的装备。
大秦帝国眼下的新式骑兵,在骑射方面的水平与匈奴人相比,依旧是有着整体的差距。
即使是有着马镫以及高桥马鞍等装备的帮助,让骑士们在骑射当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命中率甚至是在奔射当中有着较高的稳定性,让骑射水平有着很大的提升。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训练一个及格的弓骑兵,依旧是一个周期时间相当长的问题。
也许,在列装了在骑兵上能够使用的连发手弩,在骑兵部队的作战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其中近程的作战能力。这是张嘉师认为很有可能达到的要求。
只不过,张嘉师从关于诸葛元戎弩的相应记载来看,这种很有可能就是床弩的一个变种的玩意,根本就不是给骑兵部队使用的。
而马均所改良的诸葛弩,在骑兵上能否进行装填甚至是使用,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以上的问题事实上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张嘉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将思路投向弹弩这个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战争记载的武器。
……
张嘉师所看重的并不是弹弩的杀伤力,在很多方面而言,弹弩也许是很小型,甚至是能够在马背上进行装填,这一点对于骑兵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也许,在历史上,有不少勇武著称的人能够在马背上使用蹶张弩,但是这样的人真的少之又少,张嘉师亲身见识过的,大概也就是只用项羽,龙且,樊哙这种武力相当高的高手能够做到这一点。
而这种事情只可以当特例,远无法将其与眼下秦帝国整体骑兵水平相提并论。
所以,假如过于追求骑兵弩的性能,就算是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更多的都无法找到合适的人员使用。
而弹弩的相应描述,也许张嘉师自己都不会太过于在意,毕竟张嘉师不认为这种物理原理发射的弹丸,能够对一定距离外的披甲人员有着足够的伤害。
但是弹弩的相应描述却给张嘉师带来了另外一个思路,那就是假如将弹弩的原理配合眼下大秦帝国所流行的破甲箭进行相应的改良,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
在匈奴人入侵之前的一段时间,张嘉师就将自己的思路跟墨家工匠进行相应的交流。
毕竟相对于他这个在机关术当中的半吊子都算不上的人眼里,这种专业性的问题,当然还得交给专业人员来做。
………………………………………………分割线…………………………………………
在后世,很多人认为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乃至一切需要之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古人对世界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源自于他们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机关术才如此深奥玄妙。
法自术起,机由心生。在各种机械装置里,机关堪称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隐秘,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控制着整体的运动趋势,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至高体现。当现代人用理性的眼光来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满奇思妙想的机关之术时,已不仅在寻找机关本身,还会发现机关背后古人的心思。
墨家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支对于机关术有着整合性以及创新性的组织:
《墨子?备高临》记载了一款连弩车。这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十个人驾驶,最为巧妙的是长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辘轳迅速卷起收回。
而张嘉师在经过了相应的了解之后,只能够说这玩意更多地就是类似于明朝时期的“一窝蜂”之类的武器。
《墨子?备城门》当中记载了一款转射机,这也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机长六尺,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箭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
同样是《墨子?备城门》,记载了籍车这种武器:藉车外部包铁,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够投射炭火的机器,由多人操纵用来防备敌方的攻城队。
……
而在后世,作为墨家的创始人墨翟被当其时的人有着以下的理解: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云梯等,用于生产和军事。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即所谓的“墨守”),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说之以理,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
关于墨子的事迹,最著名,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止楚攻宋”的故事。
战国初年,楚惠王意图攻宋,墨子求见楚惠王,陈述厉害关系,还当着楚惠王的面和公输般用皮带当作城墙,用小木板当作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来了一场精彩的攻防“论战”,最终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其间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的防御器械以及让弟子禽滑嫠等三百人守住了宋城策略。
战国初年的楚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军事计划竟然被墨家这个学派的力量所改变,可见墨家在当时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称为“孔墨显学”。孟子曾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据《汉书?艺文志》,墨家之学出于清庙之守(掌守宗庙),即巫祝,有浓厚的宗教倾向。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即治国者应“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提倡无差别之爱;非攻,即否定非正义战争,肯定正义战争;尚贤,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应唯贤是用;尚同,即“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达成社会的统一;节用,即节约财物;节葬,即反对奢侈的丧葬;非乐,即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颓废淫荡的靡靡之音;天志,即把一切自然现象看成是上天爱人的表现;明鬼,墨子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非命,墨子在先秦思想家中第一个明确反对儒家的“命定论”,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
公元前376年,墨家创始人墨子卒。墨家弟子将开派鼻祖的遗体从简安葬于狐骀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极其简单,最有价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墨子生前对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自己的学说非常自信,曾经慨然而呼:“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
墨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统称为《墨子》。
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声学、代数、几何等内容,前人称其为《墨经》。《墨经》代表着战国时期中华科学发展的一个最高峰。
在力学方面《墨经》中提出了关于机械运动的定义为:“动,域徙也。”意思是说,机械运动的本质是物体位置的移动,这与现代机械运动的定义完全一致。同时墨家学派掌握杠杆定律比阿基米德早了2个世纪。
在光学方面,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经史著作中,《墨经》是唯一一本对我国古代几何光学发展进行系统性论述的典籍。
《墨经》中记载了墨子及其学生做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精辟的见解,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在数学方面,《墨经》提出了一些几何学的定义,例如中学数学教材中所举的《墨经》中对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这与近代数学中圆的定义“对中心一点等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完全一致的。
……
而在墨家之前,中国本身就有着一定水平的机关学运用技巧。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
在后世,虽然所有的考古报告中从没发现有关古墓机关的明确记载,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们真的从未碰到这些机关呢?其实不然。节目中王教授透露,据一位连云港的考古工作者说,他在挖掘的过程中就曾碰到过机弩,并且对当时的情形做了描述。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并没有写入当时的考古报告中。
而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据说有空前复杂的形式:“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王子今认为,以机发之矢射杀盗掘者的方式,应当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制作技术。
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
而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墓圹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着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这些石块,显然是填墓时有意放置的。椁室周围都是堆积结构严密紧凑的砾石。
墓圹内也有厚约1.2米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应是木椁周围使用剩下的积石,是有意识填在墓口上的。考古工作者判断,其作用,在于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进入。曾有许多盗墓者丧生于积石之中。
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
不过,由于墓中注水实行困难,因此,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而较为多见的反盗墓形式则是在墓中大量储沙,以流沙预防盗墓者凿洞侵犯墓葬。
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这些隐藏在流沙中的石块形状不一,边角十分锋利,而且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墓室顶层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
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
古代的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所证实。
地宫中大量储注水银,或许也有以剧毒汞蒸气杀死盗掘者的动机。以当时人对于水银化学特性的认识而言,不会没有注意到汞中毒的现象,而利用水银的这一特性用于防盗设计,也是很自然的。
(那么古代皇帝知不知道他们所吃的丹药当中往往含有一定质量的水银,吃丹药无疑是慢性自杀……嗯,这是一个问题,或者是说这些皇帝知不知道水银有毒,都是一个问题。)
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民国年间,山东青州一带农民在垦田时,于云门山发现一大冢,墓道之中就发现了带轴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当时坑中积水甚多,待把水抽干,发现有两个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毙于利刃之中,身边有铁锹、锤子、绳索等工具,显然是盗墓者所携。
与连环翻板功能类似的,是铁索吊石。
其主要是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接跷板,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
……
以上的防盗装置其出现的时间也许纵横中国历史,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当其时的机关技术,并非墨家所独有,而墨家更像是在这一方面的佼佼者。
青玉灵书并没有关于诸葛弩的详细记载,张嘉师即使是想要在这方面找到相应的资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对于张嘉师而言,一款使用于骑兵的连发手弩,是非常重要的装备。
大秦帝国眼下的新式骑兵,在骑射方面的水平与匈奴人相比,依旧是有着整体的差距。
即使是有着马镫以及高桥马鞍等装备的帮助,让骑士们在骑射当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命中率甚至是在奔射当中有着较高的稳定性,让骑射水平有着很大的提升。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训练一个及格的弓骑兵,依旧是一个周期时间相当长的问题。
也许,在列装了在骑兵上能够使用的连发手弩,在骑兵部队的作战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其中近程的作战能力。这是张嘉师认为很有可能达到的要求。
只不过,张嘉师从关于诸葛元戎弩的相应记载来看,这种很有可能就是床弩的一个变种的玩意,根本就不是给骑兵部队使用的。
而马均所改良的诸葛弩,在骑兵上能否进行装填甚至是使用,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以上的问题事实上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张嘉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将思路投向弹弩这个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战争记载的武器。
……
张嘉师所看重的并不是弹弩的杀伤力,在很多方面而言,弹弩也许是很小型,甚至是能够在马背上进行装填,这一点对于骑兵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也许,在历史上,有不少勇武著称的人能够在马背上使用蹶张弩,但是这样的人真的少之又少,张嘉师亲身见识过的,大概也就是只用项羽,龙且,樊哙这种武力相当高的高手能够做到这一点。
而这种事情只可以当特例,远无法将其与眼下秦帝国整体骑兵水平相提并论。
所以,假如过于追求骑兵弩的性能,就算是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更多的都无法找到合适的人员使用。
而弹弩的相应描述,也许张嘉师自己都不会太过于在意,毕竟张嘉师不认为这种物理原理发射的弹丸,能够对一定距离外的披甲人员有着足够的伤害。
但是弹弩的相应描述却给张嘉师带来了另外一个思路,那就是假如将弹弩的原理配合眼下大秦帝国所流行的破甲箭进行相应的改良,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
在匈奴人入侵之前的一段时间,张嘉师就将自己的思路跟墨家工匠进行相应的交流。
毕竟相对于他这个在机关术当中的半吊子都算不上的人眼里,这种专业性的问题,当然还得交给专业人员来做。
………………………………………………分割线…………………………………………
在后世,很多人认为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乃至一切需要之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古人对世界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源自于他们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机关术才如此深奥玄妙。
法自术起,机由心生。在各种机械装置里,机关堪称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隐秘,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控制着整体的运动趋势,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至高体现。当现代人用理性的眼光来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满奇思妙想的机关之术时,已不仅在寻找机关本身,还会发现机关背后古人的心思。
墨家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支对于机关术有着整合性以及创新性的组织:
《墨子?备高临》记载了一款连弩车。这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十个人驾驶,最为巧妙的是长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辘轳迅速卷起收回。
而张嘉师在经过了相应的了解之后,只能够说这玩意更多地就是类似于明朝时期的“一窝蜂”之类的武器。
《墨子?备城门》当中记载了一款转射机,这也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机长六尺,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箭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
同样是《墨子?备城门》,记载了籍车这种武器:藉车外部包铁,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够投射炭火的机器,由多人操纵用来防备敌方的攻城队。
……
而在后世,作为墨家的创始人墨翟被当其时的人有着以下的理解: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云梯等,用于生产和军事。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即所谓的“墨守”),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说之以理,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
关于墨子的事迹,最著名,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止楚攻宋”的故事。
战国初年,楚惠王意图攻宋,墨子求见楚惠王,陈述厉害关系,还当着楚惠王的面和公输般用皮带当作城墙,用小木板当作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来了一场精彩的攻防“论战”,最终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其间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的防御器械以及让弟子禽滑嫠等三百人守住了宋城策略。
战国初年的楚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军事计划竟然被墨家这个学派的力量所改变,可见墨家在当时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称为“孔墨显学”。孟子曾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据《汉书?艺文志》,墨家之学出于清庙之守(掌守宗庙),即巫祝,有浓厚的宗教倾向。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即治国者应“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提倡无差别之爱;非攻,即否定非正义战争,肯定正义战争;尚贤,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应唯贤是用;尚同,即“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达成社会的统一;节用,即节约财物;节葬,即反对奢侈的丧葬;非乐,即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颓废淫荡的靡靡之音;天志,即把一切自然现象看成是上天爱人的表现;明鬼,墨子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非命,墨子在先秦思想家中第一个明确反对儒家的“命定论”,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
公元前376年,墨家创始人墨子卒。墨家弟子将开派鼻祖的遗体从简安葬于狐骀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极其简单,最有价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墨子生前对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自己的学说非常自信,曾经慨然而呼:“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
墨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统称为《墨子》。
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声学、代数、几何等内容,前人称其为《墨经》。《墨经》代表着战国时期中华科学发展的一个最高峰。
在力学方面《墨经》中提出了关于机械运动的定义为:“动,域徙也。”意思是说,机械运动的本质是物体位置的移动,这与现代机械运动的定义完全一致。同时墨家学派掌握杠杆定律比阿基米德早了2个世纪。
在光学方面,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经史著作中,《墨经》是唯一一本对我国古代几何光学发展进行系统性论述的典籍。
《墨经》中记载了墨子及其学生做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精辟的见解,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在数学方面,《墨经》提出了一些几何学的定义,例如中学数学教材中所举的《墨经》中对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这与近代数学中圆的定义“对中心一点等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完全一致的。
……
而在墨家之前,中国本身就有着一定水平的机关学运用技巧。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
在后世,虽然所有的考古报告中从没发现有关古墓机关的明确记载,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们真的从未碰到这些机关呢?其实不然。节目中王教授透露,据一位连云港的考古工作者说,他在挖掘的过程中就曾碰到过机弩,并且对当时的情形做了描述。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并没有写入当时的考古报告中。
而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据说有空前复杂的形式:“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王子今认为,以机发之矢射杀盗掘者的方式,应当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制作技术。
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
而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墓圹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着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这些石块,显然是填墓时有意放置的。椁室周围都是堆积结构严密紧凑的砾石。
墓圹内也有厚约1.2米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应是木椁周围使用剩下的积石,是有意识填在墓口上的。考古工作者判断,其作用,在于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进入。曾有许多盗墓者丧生于积石之中。
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
不过,由于墓中注水实行困难,因此,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而较为多见的反盗墓形式则是在墓中大量储沙,以流沙预防盗墓者凿洞侵犯墓葬。
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这些隐藏在流沙中的石块形状不一,边角十分锋利,而且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墓室顶层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
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
古代的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所证实。
地宫中大量储注水银,或许也有以剧毒汞蒸气杀死盗掘者的动机。以当时人对于水银化学特性的认识而言,不会没有注意到汞中毒的现象,而利用水银的这一特性用于防盗设计,也是很自然的。
(那么古代皇帝知不知道他们所吃的丹药当中往往含有一定质量的水银,吃丹药无疑是慢性自杀……嗯,这是一个问题,或者是说这些皇帝知不知道水银有毒,都是一个问题。)
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民国年间,山东青州一带农民在垦田时,于云门山发现一大冢,墓道之中就发现了带轴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当时坑中积水甚多,待把水抽干,发现有两个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毙于利刃之中,身边有铁锹、锤子、绳索等工具,显然是盗墓者所携。
与连环翻板功能类似的,是铁索吊石。
其主要是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接跷板,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
……
以上的防盗装置其出现的时间也许纵横中国历史,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当其时的机关技术,并非墨家所独有,而墨家更像是在这一方面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