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要吃饱,去殖民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河水平缓,缓缓流过。封冻了好几个月的黄河终于在2月下旬开始解冻,首先解冻的是下游流经山东的这一段,河水带着浮冰,慢慢的流向渤海湾。
在济南城外的黄河南岸,穿着明黄面料的棉袍的朱济世,正带着一群大明文武官员模样的人在河边散步。后面更是簇拥着大队的近卫军。黄河两岸的田地还都荒芜着,除了巡逻的官兵,就没有任何的人烟。往日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富饶平原,现在几乎变得和塞外草原一样荒凉了。
朱济世是两天前才到济南的,河南之战已经告一段落,虽然开封、洛阳、许昌、襄阳等地还没有收复。但是最新的消息传来,那些地方的太平军已经开始陆续撤退了。明军只要耐心等待,就能收复这些地盘。所以朱大天子才在一师近卫军的护送之下,先是亲自动手给林则徐动手术治疗疝气,然后又召见林则徐、曾国藩、苗沛霖等人,听取他们对安定中原局面的建议。
虽然是穿越者,但是朱大天子却不是那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在科学上当然有领先一百几十年的知识,也算善于经营理财。不过军事、政治方面的才能却只能用平庸来形容,而且还不大了解19世纪中叶的中国国情,可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大概就是因为善于听取古人的意见吧。
而今天他则出城走访,想着体察一下民情,视察一下黄河岸堤。可是却只见到了一片荒芜人烟的黄河滩。
他在河边缓缓而行,低头背手若有所思,脑子里全是刚刚视察的几个还有人烟的村落的场面。如果要一个字来形容那场面,无疑就是“穷”啦!实在太穷了。穷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根本没有吃的,炉子上面煮着的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好像是苔藓、野菜和泥土的混合物!见到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骨瘦如柴。脸孔上面没有一丝血色和活力,有的只是麻木,身上的衣服全都是一个个的破洞,早就烂得不象话了。和济南这里相比,江南、广东的穷人都好像是从天堂里出来的一样了,不过还是穷得不行,长久下去恐怕真要出问题的……
军师罗泽南凑到朱济世身边,低声道:“皇上,中原的战祸已熄。只要于民休息。数年之后就会恢复元气的。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从江南调集米粮赈济灾民。只要老百姓能有口吃的,这道关口总能过去的,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朱济世斜睨着罗泽南。淡淡道:“军师,你真这么认为?只要眼前这关。以后就没事了?”
罗泽南闻言一愣,眉头渐渐拧了起来,他现在知道朱济世并不是因为眼前的这关在忧虑——朱大皇帝虽然不残暴,但也不是一点见不得老百姓饿死的“仁君”,不会为了中原眼前的这场饥荒吃不下睡不香的。就如罗泽南所言,从江南调集米粮赈济灾民,让老百姓能有口吃的,眼前这关就能过去,就算饿死些人真没什么了不起,眼下的大明朝哪天没有人饿死?
“皇上,那您是因何烦恼?”罗泽南问。
朱济世沉沉一笑:“朕不是为眼下的饥荒而烦恼,大明有四万万人,就是饿死几万几十万都没什么!民变朕也不怕……太平天国都败了,区区变民还不是随时镇压下去?朕所虑着是将来天下太平之后,现在朕有子民四万万,已经是人多地少,贫民遍野。将来这些子民繁衍成八万万、十万万之后,朕或者是朕的子孙可就要伤透脑筋了。”
“不至于那样多。”罗泽南的容色也难看起来,“现在关内的土地能养活四万万人已经是极限了,要再多的话……”
“就会饿死?现在已经是极限了,所以老百姓才会这样穷!以后就一直这样穷下去?”
朱济世放沉了声音,“现在大明有朕在,而且民智也未大开,自然不怕。可是将来朕要是不在了,民智又开,只怕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太平天国吧?”
“皇上的意思是……”罗泽南一头雾水地看着朱济世,心里真是不大明白这位皇帝陛下又在打什么主意了?自打迁都应天之后,朱济世的心思就越来越难捉摸了。
朱济世哈了一声,似乎就吐了一点儿胸中的郁气出来。只是眼神当中那点忧色是怎么也消退不掉:“现在咱们的汉人的基本地盘和太祖皇帝那时候差不多,就是关内十八省……500年啦,人口从六千万增加到了四万万,地盘却没有增加多少,天下民生能不疲敝吗?而人口越多,田租就越高,土地也愈发集中,天下之民至少有半数身无立锥之地,天下能长治久安?”
朱济世知道后世某党面对人多地少这个难题时的解决办法就是“平分土地”,可继而又祭出了集体化的大招,搞了近30年,最后还以失败收场。好在1970年代末已经是工业化和贸易较为自由的时代,可以依靠工业和出口来解决过剩的劳动力,获取足够丰富的食物。可是在这个时代,世界贸易并不发达,中国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出口工业品来获取足够的农产品。而且大明王朝通过短短几年的战争就推翻了满清、驱逐了太平天国,统治了中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在可以想见的将来,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下,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会比历史上更快!人口的高峰也将提前到来——虽然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并不会无休止增长下去,但是在未来50年甚至是100年内,中国的人口肯定要比历史同期多得多!
而全世界的贸易和农业技术,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取得显著的提高,虽然自己掌握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在理论上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场技术革命。但是中国落后的工业和近代教育,都决定了中国没有办法消化朱济世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如果他过早把自己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公开,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进一步拉大中国和世界先进工业国的差距。而且朱济世还知道,大部分先进的理论或是技术,都会被首先使用在军事上而非工农业生产之上……
“军师,咱们大明的出路只有一个,就是效仿西洋列强对外殖民!”
朱济世停下脚步,往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也不能完全效仿西洋……西洋列强的殖民进程太慢,他们国内的人口并不怎么过剩,与其说是在殖民,不如说是满世界圈地,真正殖出去的民可不多啊。而大明必须真正把民殖出去,只有这样国内才有可能长治久安。可是要怎么把民殖出去呢?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无主的土地!我们对外殖民的过程,对别人来说就是……灭亡的过程!不能指望这个过程在完全不流血的情况下完成,殖民等于长期的征战!所以每一个年轻力壮的殖民者,都必须要时刻拿起武器来作战!所有大明的开拓者都应该互相扶植,共同战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异域他乡真正生存下去,好好的生存。”
他忽然扭过头,看着罗泽南:“军师,朕觉得《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许多条款是可以参考使用的,不过不是用于内地,而是用来殖民开拓——对某些方向上的殖民开拓。被我们送到那里去的老百姓应该以军事化和集体化的模式组织起来,亦军亦民,同耕同战……”
河水平缓,缓缓流过。封冻了好几个月的黄河终于在2月下旬开始解冻,首先解冻的是下游流经山东的这一段,河水带着浮冰,慢慢的流向渤海湾。
在济南城外的黄河南岸,穿着明黄面料的棉袍的朱济世,正带着一群大明文武官员模样的人在河边散步。后面更是簇拥着大队的近卫军。黄河两岸的田地还都荒芜着,除了巡逻的官兵,就没有任何的人烟。往日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富饶平原,现在几乎变得和塞外草原一样荒凉了。
朱济世是两天前才到济南的,河南之战已经告一段落,虽然开封、洛阳、许昌、襄阳等地还没有收复。但是最新的消息传来,那些地方的太平军已经开始陆续撤退了。明军只要耐心等待,就能收复这些地盘。所以朱大天子才在一师近卫军的护送之下,先是亲自动手给林则徐动手术治疗疝气,然后又召见林则徐、曾国藩、苗沛霖等人,听取他们对安定中原局面的建议。
虽然是穿越者,但是朱大天子却不是那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在科学上当然有领先一百几十年的知识,也算善于经营理财。不过军事、政治方面的才能却只能用平庸来形容,而且还不大了解19世纪中叶的中国国情,可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大概就是因为善于听取古人的意见吧。
而今天他则出城走访,想着体察一下民情,视察一下黄河岸堤。可是却只见到了一片荒芜人烟的黄河滩。
他在河边缓缓而行,低头背手若有所思,脑子里全是刚刚视察的几个还有人烟的村落的场面。如果要一个字来形容那场面,无疑就是“穷”啦!实在太穷了。穷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根本没有吃的,炉子上面煮着的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好像是苔藓、野菜和泥土的混合物!见到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骨瘦如柴。脸孔上面没有一丝血色和活力,有的只是麻木,身上的衣服全都是一个个的破洞,早就烂得不象话了。和济南这里相比,江南、广东的穷人都好像是从天堂里出来的一样了,不过还是穷得不行,长久下去恐怕真要出问题的……
军师罗泽南凑到朱济世身边,低声道:“皇上,中原的战祸已熄。只要于民休息。数年之后就会恢复元气的。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从江南调集米粮赈济灾民。只要老百姓能有口吃的,这道关口总能过去的,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朱济世斜睨着罗泽南。淡淡道:“军师,你真这么认为?只要眼前这关。以后就没事了?”
罗泽南闻言一愣,眉头渐渐拧了起来,他现在知道朱济世并不是因为眼前的这关在忧虑——朱大皇帝虽然不残暴,但也不是一点见不得老百姓饿死的“仁君”,不会为了中原眼前的这场饥荒吃不下睡不香的。就如罗泽南所言,从江南调集米粮赈济灾民,让老百姓能有口吃的,眼前这关就能过去,就算饿死些人真没什么了不起,眼下的大明朝哪天没有人饿死?
“皇上,那您是因何烦恼?”罗泽南问。
朱济世沉沉一笑:“朕不是为眼下的饥荒而烦恼,大明有四万万人,就是饿死几万几十万都没什么!民变朕也不怕……太平天国都败了,区区变民还不是随时镇压下去?朕所虑着是将来天下太平之后,现在朕有子民四万万,已经是人多地少,贫民遍野。将来这些子民繁衍成八万万、十万万之后,朕或者是朕的子孙可就要伤透脑筋了。”
“不至于那样多。”罗泽南的容色也难看起来,“现在关内的土地能养活四万万人已经是极限了,要再多的话……”
“就会饿死?现在已经是极限了,所以老百姓才会这样穷!以后就一直这样穷下去?”
朱济世放沉了声音,“现在大明有朕在,而且民智也未大开,自然不怕。可是将来朕要是不在了,民智又开,只怕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太平天国吧?”
“皇上的意思是……”罗泽南一头雾水地看着朱济世,心里真是不大明白这位皇帝陛下又在打什么主意了?自打迁都应天之后,朱济世的心思就越来越难捉摸了。
朱济世哈了一声,似乎就吐了一点儿胸中的郁气出来。只是眼神当中那点忧色是怎么也消退不掉:“现在咱们的汉人的基本地盘和太祖皇帝那时候差不多,就是关内十八省……500年啦,人口从六千万增加到了四万万,地盘却没有增加多少,天下民生能不疲敝吗?而人口越多,田租就越高,土地也愈发集中,天下之民至少有半数身无立锥之地,天下能长治久安?”
朱济世知道后世某党面对人多地少这个难题时的解决办法就是“平分土地”,可继而又祭出了集体化的大招,搞了近30年,最后还以失败收场。好在1970年代末已经是工业化和贸易较为自由的时代,可以依靠工业和出口来解决过剩的劳动力,获取足够丰富的食物。可是在这个时代,世界贸易并不发达,中国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出口工业品来获取足够的农产品。而且大明王朝通过短短几年的战争就推翻了满清、驱逐了太平天国,统治了中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在可以想见的将来,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下,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会比历史上更快!人口的高峰也将提前到来——虽然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并不会无休止增长下去,但是在未来50年甚至是100年内,中国的人口肯定要比历史同期多得多!
而全世界的贸易和农业技术,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取得显著的提高,虽然自己掌握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在理论上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场技术革命。但是中国落后的工业和近代教育,都决定了中国没有办法消化朱济世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如果他过早把自己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公开,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进一步拉大中国和世界先进工业国的差距。而且朱济世还知道,大部分先进的理论或是技术,都会被首先使用在军事上而非工农业生产之上……
“军师,咱们大明的出路只有一个,就是效仿西洋列强对外殖民!”
朱济世停下脚步,往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也不能完全效仿西洋……西洋列强的殖民进程太慢,他们国内的人口并不怎么过剩,与其说是在殖民,不如说是满世界圈地,真正殖出去的民可不多啊。而大明必须真正把民殖出去,只有这样国内才有可能长治久安。可是要怎么把民殖出去呢?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无主的土地!我们对外殖民的过程,对别人来说就是……灭亡的过程!不能指望这个过程在完全不流血的情况下完成,殖民等于长期的征战!所以每一个年轻力壮的殖民者,都必须要时刻拿起武器来作战!所有大明的开拓者都应该互相扶植,共同战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异域他乡真正生存下去,好好的生存。”
他忽然扭过头,看着罗泽南:“军师,朕觉得《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许多条款是可以参考使用的,不过不是用于内地,而是用来殖民开拓——对某些方向上的殖民开拓。被我们送到那里去的老百姓应该以军事化和集体化的模式组织起来,亦军亦民,同耕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