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大节大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乾清宫中一片沉寂。
底下一干内阁大臣面面相觑,皆是难以掩饰心中的震惊之意。
他们早就知道,天子十分重视数算和格物二科,却只当是天子年少轻狂,纵容他胡闹罢了,却不曾想,天子竟重视到了这个程度。
天子的这番话其实有两个意思,其一就是关于群臣担心优秀的人才会被数算一科吸收走的状况,天子的态度很明确,你们也太高看自己了!
就算是你们愿意过来,没有过人的数算本领,天子还不会收呢!
其次就是关于选官的问题,司农寺也罢了,终归不过是寺监级别的衙门,虽然深受天子看重,但是还不至于让内阁的一帮大佬瞧得上。
但是詹事府就不同了。
这些日子以来,诸大臣为了詹事府的筹建,上了不少奏疏,天子支持的力度也很大,但是唯独对于最关键的人选问题,却是始终避而不谈。
加上如今恩科将近,一众大臣的注意力也慢慢的转到了恩科之上,所以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细细追究。
却不料天子竟然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了!
如果要说大明朝最高的衙门,莫过于内阁,但是若是要数最具含金量和前途的衙门,绝对要数詹事府了。
在这方面,就连翰林院都有所不及,要知道,翰林院每年要招进来数十名庶吉士,但是这些庶吉士至少要待上五年才能有流转的机会,而且不是人人都有的,即便入了翰林院,能够到部院转迁的几率也是三分之一左右,能够到达高位的人都是少之又少,位列七卿,进入内阁的几率更是小之又小。
这层层筛选,士子们本就是在搏那万中无一的概率,所以纵然是翰林院的清流华选,也只是比其他的人多了一点优势而已,登顶之路依旧艰难无比。
但是詹事府就不同了,詹事府的作用,就是辅佐太子处理日常政务,教导太子学习,也是太子未来登基之后的班底,但从这一点上来说,詹事府基本上就代表着光明的前途,所以对于年轻的官员来说,能够进入詹事府,绝对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詹事府之所以没有翰林院出名,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看个人机缘了,詹事府和其他的衙门不同,并非常设的衙门,如果储位未定,詹事府就只是虚职,通常由翰林院编修兼任。
尤其是在大明朝,这几代皇帝立储都不按套路出牌,所以想要进入詹事府,很大程度上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运气。
可见这次机会的珍稀之处,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一帮朝堂大佬都不惜撕破脸面,放下身段,四处奔走为了詹事府的人选而奔忙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詹事府和一般衙门不同,它和内阁一般属于附属衙门,内阁服务于皇帝,詹事府服务于太子。
所以在詹事府的任命上,并不能完全按照吏部的铨选流程,而更大程度上要依靠主君的个人意愿,毕竟这以后是主君的班底。
就算是强行塞进去,得罪了主君,一样没什么好果子吃!
当初今上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詹事府的所有人选,几乎都是由今上一个一个自己敲定的,旁人根本插不上任何手。
如今世事变幻,当初的太子已经变成了如今的陛下,而如今的太子还是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奶娃娃,自然不可能如当初一般自己挑选人选。
但是即便太子不能亲自动手,也轮不上大臣们做主,这詹事府到底谁人能进,最终还是要看今上的意思!
这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今上如果想要将一个人打出詹事府的名单,甚至连理由都不用,和一般的官员升迁黜落大大不同……
而詹事府的机会,显然对于官员和士子们的诱惑是致命的,毕竟考中了进士,也未必就真的能够进入翰林院,而进了翰林院,也未必能够杀出重围成为朝中重臣,但是詹事府却是一步登天的路,为何不去搏一搏呢?
所以当朱常洛祭出这个大杀器之后,原本还有反对之意的一干大臣,都瞬间嘘了声,闭口不言。
甚至内心当中还盘算着,自己要不要赶快回去找一找,自己的族中有没有精于数算之辈,让他们赶紧去将数算一科报考上去,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是真的能被选入詹事府,可比什么进士要有前途的多了。
“好,诸位爱卿没有其他的异议的话,就照此办理吧!另外,朕没记错的话,苏州府的税赋改制一事,如今也该收尾了吧!情况如何?”
朱常洛一笑,却是点了点头道。
其实所谓朝政,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一味的用君主的权威去弹压,只会适得其反,所谓堵不如疏,与其让朱常洛逼着他们去报考数算和格物两科,倒不如给予足够丰厚的奖励,有了这层激励在,不用朱常洛说,士子们也自然会纷纷趋之若鹜。
“回禀陛下,此事进展顺利,钦差汪应蛟前日递上了奏疏,言道此次折银征收税赋,在苏州府境内十分受欢迎,虽有不法商贩借机牟利,但是在苏州知府韩爌大人的竭力维持下,调动了大批的银两和粮食用来应急,加之以常平仓大举平价购入粮食,总算是没有闹出大乱子,如今税银已经基本征收完毕,初步统计在一百三十万两左右,比诸往年增加了将近四十万两左右,常平仓平抑粮价所用银两八十余万两,收入粮食三百二十万石,这些粮食,足可应对两次以上的大灾之年了……”
说起此事,在场众大臣的脸色微微有些复杂,说话的却是首辅王锡爵。
复杂是因为,在税赋改革一事上,在场的大多数朝臣当初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事实上,将粮食折为银两征收之后,达到的效果却是远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
要知道,往年苏州府的税赋是以粮食来论,也不过三百万石左右,而这一次仅常平仓收入的粮食,就超出了这个数字。
而所花费的银两,却还没有收上来的银两要多,这可谓是狠狠的在一众大臣的脸上扇了一巴掌。
但是与此同时,苏州府的例子,似乎也证明了一些东西,当初张江陵的改革,未必就是错的。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它应该说是很合适的,苏州府就是一个例子,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让苏州府的岁入提高了将近一半以上,如果这个数字扩大到全国呢?
整个朝廷的岁入是否也能够提高一半?
想起此事,群臣的心中就不由得有些心猿意马起来,这可是能够流芳千古的事情啊!
“好,待得此番恩科过后,朕必将亲自为汪爱卿和韩爱卿庆功!”
朱常洛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朗声说道。
虽然说苏州府的事情他一直都没有放松过,但是毕竟朝政繁忙,他又天高皇帝远的,不可能事事都管着。
而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钦差的能力了,这个由韩爌举荐的汪应蛟,果然是有一手的,配合韩爌软硬兼施,平抑物价,解决了各种难题,最终给他交出了一份几乎完美的答卷,也算是不负他当初对于韩爌的一番信任了。
“陛下英明!”
议完了事情,群臣也就各自告退了,不过让朱常洛有些意外的是,老首辅却是留了下来……
“元辅,可还有事?”
朱常洛皱了皱眉头,轻声开口问道。
按理来说,现在无论是朝政还是边关,都是一副大好的景象,但是不知为何,朱常洛却总感觉到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一样,尤其是看到王锡爵平静的神色的时候,朱常洛更是本能的感觉到有一丝不对……
“陛下,老臣请辞!”
老首辅的脸色平静如水,带着一贯波澜不惊的笑容,拱了拱手,行了个大礼,道。
朱常洛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这……元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朕有何处做的不妥当吗?请元辅直言,朕定当自省!”
望着王锡爵认真的眼神,朱常洛就知道他并非是在玩笑,说话之间都多了几分生涩之感。
“陛下做的很好,未曾辜负先帝的重望,老臣也相信,陛下定当是我大明朝最出色的贤君!”
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老首辅的神色反而变得洒脱了许多,说话之间也少了几分顾及,像是刚刚的这句话,若是传到外朝去,必定会被诟病对历代先帝不敬,但是此刻老首辅却是坦坦荡荡,毫不讳言。
“那元辅……”
朱常洛压下心中的不安,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等着老首辅给他一个解释。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老臣就该离朝而去了!”
王锡爵的口气淡然,带着一丝缅怀。
不过这句话,却让朱常洛心中多了几分愧疚,因为他知道,老首辅说的是承天门一事……
倒是王锡爵笑了笑,道。
“陛下不必为老臣挂心,老臣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一生宦海沉浮,曾有过年少轻狂之时,亦曾有过畏缩不前之时,蒙先帝不弃,委臣以元辅重任,臣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之时,后先帝龙驭宾天,陛下登极,先帝托臣以辅政大任,臣更是如履薄冰,不过所幸者,臣能够得见陛下英明神武,才智胸怀远超历代先帝,臣虽有心追随陛下为我大明社稷出力,然则年岁已大,力有不逮,望陛下体恤,准臣致仕!”
王锡爵说的坦荡,朱常洛却是心中一阵不忍。
虽然说他平日里老是坑这位老首辅,但是相交多年,朱常洛的心里清楚,如果大明朝还有一位风骨之臣的话,那一定就是老首辅了,他之所以每一次都能让老首辅妥协,是因为这位老大人的心中,是真正的胸怀天下,只要是对大明社稷有益之事,哪怕知道是坑,老大人也不会躲。
但是仔细想来,他毕竟已经老了,这些年下来,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两鬓也由斑白变成了全白,身子骨更是越来越不济了,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始终维持着自己的风骨,对于自己所坚持的事情,绝对毫不妥协。
朱常洛有时候会想,这个朝堂上若是真的没了老首辅,恐怕满朝上下,都找不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臣了。
“元辅,朝堂需要您继续坐镇,朕年纪尚轻,也需要您时时提点!为朝廷计,还请元辅……”
不得已之下,朱常洛还是用起了老套路,老首辅挂心朝局,只要将朝廷社稷摆出来,他是绝不会就这么撒手而去的。
只是这一次,朱常洛却失手了,话刚说了一半,王锡爵就摇了摇头打断了他。
“陛下此言错了!”
应该说,这是王锡爵头一次正面反驳朱常洛的话,以至于他一时之间都有些没有反应过来,叹了口气,老首辅开口道。
“陛下体恤老臣,老臣自然感激天恩浩荡,然则若为朝廷计,臣之所去,才是为朝廷好!臣知道,陛下心有雄图,放眼天下,自登基以来,陛下所作所为无不昭示着这一点,朝廷乃是大明之核心,所以陛下一开始就将重心放在了朝廷,放在了吏治之上,唯有一个足够清明有力的朝局,才能帮助陛下实现心中的宏愿,这一点,陛下和老臣都心知肚明……”
话至此处,王锡爵的眼神忽的变得落寞起来,不过瞧见朱常洛年轻的面庞,脸上有浮现了一丝希望,道。
“老臣老了,这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都老了,先帝托政于吾等,是希望吾等能为陛下保驾护航,但是如今陛下已然能够独当一面,我们这些老臣,便会成为陛下的阻碍,整改吏治,历来是自上而下,但是陛下却反其道而行之,令其变得无比艰难,所为者,无非是体恤吾等老臣,全君臣之义,臣心中无比感激,然为朝廷计,还请陛下准臣致仕!”
朱常洛被说的哑口无言,他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自己拿朝廷社稷来要挟老首辅,却终于栽在了这四个字上,的确,想要推行自己心中的想法,首先要有的,就是一个具有执行力的朝堂,这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王锡爵这些老臣,固然声望极高,但是他们若是和自己意见相左,也是很麻烦的事情,要知道,王锡爵乃是先帝旧臣的领袖人物,他只要在一天,朱常洛就难以对这些老臣动手,所以说老首辅此举其实放弃了自己的官位,来成全这个新的朝廷!
所谓大忠大节,不外如是!
朱常洛心中各种情绪翻腾,半晌,方才重重的叹了口气,道。
“便依元辅之意,不过如今朝中诸辈资历尚轻,能有元辅之才德节气者,更是难得,元辅若去,内阁该由何人负责?”
乾清宫中一片沉寂。
底下一干内阁大臣面面相觑,皆是难以掩饰心中的震惊之意。
他们早就知道,天子十分重视数算和格物二科,却只当是天子年少轻狂,纵容他胡闹罢了,却不曾想,天子竟重视到了这个程度。
天子的这番话其实有两个意思,其一就是关于群臣担心优秀的人才会被数算一科吸收走的状况,天子的态度很明确,你们也太高看自己了!
就算是你们愿意过来,没有过人的数算本领,天子还不会收呢!
其次就是关于选官的问题,司农寺也罢了,终归不过是寺监级别的衙门,虽然深受天子看重,但是还不至于让内阁的一帮大佬瞧得上。
但是詹事府就不同了。
这些日子以来,诸大臣为了詹事府的筹建,上了不少奏疏,天子支持的力度也很大,但是唯独对于最关键的人选问题,却是始终避而不谈。
加上如今恩科将近,一众大臣的注意力也慢慢的转到了恩科之上,所以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细细追究。
却不料天子竟然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了!
如果要说大明朝最高的衙门,莫过于内阁,但是若是要数最具含金量和前途的衙门,绝对要数詹事府了。
在这方面,就连翰林院都有所不及,要知道,翰林院每年要招进来数十名庶吉士,但是这些庶吉士至少要待上五年才能有流转的机会,而且不是人人都有的,即便入了翰林院,能够到部院转迁的几率也是三分之一左右,能够到达高位的人都是少之又少,位列七卿,进入内阁的几率更是小之又小。
这层层筛选,士子们本就是在搏那万中无一的概率,所以纵然是翰林院的清流华选,也只是比其他的人多了一点优势而已,登顶之路依旧艰难无比。
但是詹事府就不同了,詹事府的作用,就是辅佐太子处理日常政务,教导太子学习,也是太子未来登基之后的班底,但从这一点上来说,詹事府基本上就代表着光明的前途,所以对于年轻的官员来说,能够进入詹事府,绝对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詹事府之所以没有翰林院出名,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看个人机缘了,詹事府和其他的衙门不同,并非常设的衙门,如果储位未定,詹事府就只是虚职,通常由翰林院编修兼任。
尤其是在大明朝,这几代皇帝立储都不按套路出牌,所以想要进入詹事府,很大程度上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运气。
可见这次机会的珍稀之处,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一帮朝堂大佬都不惜撕破脸面,放下身段,四处奔走为了詹事府的人选而奔忙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詹事府和一般衙门不同,它和内阁一般属于附属衙门,内阁服务于皇帝,詹事府服务于太子。
所以在詹事府的任命上,并不能完全按照吏部的铨选流程,而更大程度上要依靠主君的个人意愿,毕竟这以后是主君的班底。
就算是强行塞进去,得罪了主君,一样没什么好果子吃!
当初今上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詹事府的所有人选,几乎都是由今上一个一个自己敲定的,旁人根本插不上任何手。
如今世事变幻,当初的太子已经变成了如今的陛下,而如今的太子还是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奶娃娃,自然不可能如当初一般自己挑选人选。
但是即便太子不能亲自动手,也轮不上大臣们做主,这詹事府到底谁人能进,最终还是要看今上的意思!
这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今上如果想要将一个人打出詹事府的名单,甚至连理由都不用,和一般的官员升迁黜落大大不同……
而詹事府的机会,显然对于官员和士子们的诱惑是致命的,毕竟考中了进士,也未必就真的能够进入翰林院,而进了翰林院,也未必能够杀出重围成为朝中重臣,但是詹事府却是一步登天的路,为何不去搏一搏呢?
所以当朱常洛祭出这个大杀器之后,原本还有反对之意的一干大臣,都瞬间嘘了声,闭口不言。
甚至内心当中还盘算着,自己要不要赶快回去找一找,自己的族中有没有精于数算之辈,让他们赶紧去将数算一科报考上去,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是真的能被选入詹事府,可比什么进士要有前途的多了。
“好,诸位爱卿没有其他的异议的话,就照此办理吧!另外,朕没记错的话,苏州府的税赋改制一事,如今也该收尾了吧!情况如何?”
朱常洛一笑,却是点了点头道。
其实所谓朝政,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一味的用君主的权威去弹压,只会适得其反,所谓堵不如疏,与其让朱常洛逼着他们去报考数算和格物两科,倒不如给予足够丰厚的奖励,有了这层激励在,不用朱常洛说,士子们也自然会纷纷趋之若鹜。
“回禀陛下,此事进展顺利,钦差汪应蛟前日递上了奏疏,言道此次折银征收税赋,在苏州府境内十分受欢迎,虽有不法商贩借机牟利,但是在苏州知府韩爌大人的竭力维持下,调动了大批的银两和粮食用来应急,加之以常平仓大举平价购入粮食,总算是没有闹出大乱子,如今税银已经基本征收完毕,初步统计在一百三十万两左右,比诸往年增加了将近四十万两左右,常平仓平抑粮价所用银两八十余万两,收入粮食三百二十万石,这些粮食,足可应对两次以上的大灾之年了……”
说起此事,在场众大臣的脸色微微有些复杂,说话的却是首辅王锡爵。
复杂是因为,在税赋改革一事上,在场的大多数朝臣当初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事实上,将粮食折为银两征收之后,达到的效果却是远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
要知道,往年苏州府的税赋是以粮食来论,也不过三百万石左右,而这一次仅常平仓收入的粮食,就超出了这个数字。
而所花费的银两,却还没有收上来的银两要多,这可谓是狠狠的在一众大臣的脸上扇了一巴掌。
但是与此同时,苏州府的例子,似乎也证明了一些东西,当初张江陵的改革,未必就是错的。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它应该说是很合适的,苏州府就是一个例子,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让苏州府的岁入提高了将近一半以上,如果这个数字扩大到全国呢?
整个朝廷的岁入是否也能够提高一半?
想起此事,群臣的心中就不由得有些心猿意马起来,这可是能够流芳千古的事情啊!
“好,待得此番恩科过后,朕必将亲自为汪爱卿和韩爱卿庆功!”
朱常洛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朗声说道。
虽然说苏州府的事情他一直都没有放松过,但是毕竟朝政繁忙,他又天高皇帝远的,不可能事事都管着。
而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钦差的能力了,这个由韩爌举荐的汪应蛟,果然是有一手的,配合韩爌软硬兼施,平抑物价,解决了各种难题,最终给他交出了一份几乎完美的答卷,也算是不负他当初对于韩爌的一番信任了。
“陛下英明!”
议完了事情,群臣也就各自告退了,不过让朱常洛有些意外的是,老首辅却是留了下来……
“元辅,可还有事?”
朱常洛皱了皱眉头,轻声开口问道。
按理来说,现在无论是朝政还是边关,都是一副大好的景象,但是不知为何,朱常洛却总感觉到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一样,尤其是看到王锡爵平静的神色的时候,朱常洛更是本能的感觉到有一丝不对……
“陛下,老臣请辞!”
老首辅的脸色平静如水,带着一贯波澜不惊的笑容,拱了拱手,行了个大礼,道。
朱常洛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这……元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朕有何处做的不妥当吗?请元辅直言,朕定当自省!”
望着王锡爵认真的眼神,朱常洛就知道他并非是在玩笑,说话之间都多了几分生涩之感。
“陛下做的很好,未曾辜负先帝的重望,老臣也相信,陛下定当是我大明朝最出色的贤君!”
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老首辅的神色反而变得洒脱了许多,说话之间也少了几分顾及,像是刚刚的这句话,若是传到外朝去,必定会被诟病对历代先帝不敬,但是此刻老首辅却是坦坦荡荡,毫不讳言。
“那元辅……”
朱常洛压下心中的不安,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等着老首辅给他一个解释。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老臣就该离朝而去了!”
王锡爵的口气淡然,带着一丝缅怀。
不过这句话,却让朱常洛心中多了几分愧疚,因为他知道,老首辅说的是承天门一事……
倒是王锡爵笑了笑,道。
“陛下不必为老臣挂心,老臣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一生宦海沉浮,曾有过年少轻狂之时,亦曾有过畏缩不前之时,蒙先帝不弃,委臣以元辅重任,臣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之时,后先帝龙驭宾天,陛下登极,先帝托臣以辅政大任,臣更是如履薄冰,不过所幸者,臣能够得见陛下英明神武,才智胸怀远超历代先帝,臣虽有心追随陛下为我大明社稷出力,然则年岁已大,力有不逮,望陛下体恤,准臣致仕!”
王锡爵说的坦荡,朱常洛却是心中一阵不忍。
虽然说他平日里老是坑这位老首辅,但是相交多年,朱常洛的心里清楚,如果大明朝还有一位风骨之臣的话,那一定就是老首辅了,他之所以每一次都能让老首辅妥协,是因为这位老大人的心中,是真正的胸怀天下,只要是对大明社稷有益之事,哪怕知道是坑,老大人也不会躲。
但是仔细想来,他毕竟已经老了,这些年下来,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两鬓也由斑白变成了全白,身子骨更是越来越不济了,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始终维持着自己的风骨,对于自己所坚持的事情,绝对毫不妥协。
朱常洛有时候会想,这个朝堂上若是真的没了老首辅,恐怕满朝上下,都找不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臣了。
“元辅,朝堂需要您继续坐镇,朕年纪尚轻,也需要您时时提点!为朝廷计,还请元辅……”
不得已之下,朱常洛还是用起了老套路,老首辅挂心朝局,只要将朝廷社稷摆出来,他是绝不会就这么撒手而去的。
只是这一次,朱常洛却失手了,话刚说了一半,王锡爵就摇了摇头打断了他。
“陛下此言错了!”
应该说,这是王锡爵头一次正面反驳朱常洛的话,以至于他一时之间都有些没有反应过来,叹了口气,老首辅开口道。
“陛下体恤老臣,老臣自然感激天恩浩荡,然则若为朝廷计,臣之所去,才是为朝廷好!臣知道,陛下心有雄图,放眼天下,自登基以来,陛下所作所为无不昭示着这一点,朝廷乃是大明之核心,所以陛下一开始就将重心放在了朝廷,放在了吏治之上,唯有一个足够清明有力的朝局,才能帮助陛下实现心中的宏愿,这一点,陛下和老臣都心知肚明……”
话至此处,王锡爵的眼神忽的变得落寞起来,不过瞧见朱常洛年轻的面庞,脸上有浮现了一丝希望,道。
“老臣老了,这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都老了,先帝托政于吾等,是希望吾等能为陛下保驾护航,但是如今陛下已然能够独当一面,我们这些老臣,便会成为陛下的阻碍,整改吏治,历来是自上而下,但是陛下却反其道而行之,令其变得无比艰难,所为者,无非是体恤吾等老臣,全君臣之义,臣心中无比感激,然为朝廷计,还请陛下准臣致仕!”
朱常洛被说的哑口无言,他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自己拿朝廷社稷来要挟老首辅,却终于栽在了这四个字上,的确,想要推行自己心中的想法,首先要有的,就是一个具有执行力的朝堂,这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王锡爵这些老臣,固然声望极高,但是他们若是和自己意见相左,也是很麻烦的事情,要知道,王锡爵乃是先帝旧臣的领袖人物,他只要在一天,朱常洛就难以对这些老臣动手,所以说老首辅此举其实放弃了自己的官位,来成全这个新的朝廷!
所谓大忠大节,不外如是!
朱常洛心中各种情绪翻腾,半晌,方才重重的叹了口气,道。
“便依元辅之意,不过如今朝中诸辈资历尚轻,能有元辅之才德节气者,更是难得,元辅若去,内阁该由何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