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物语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59小说网 www.59to.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觉得有很多天没有好好上网了,掐指一算,最后在社区跟帖好像都是两天半以前的事情了。怎么才这么短的时间?奇怪竟也能生出“如隔三秋”的感觉?最近由于每次登网很是匆忙,确实是很久没有好好阅读社区里的文字了。今天才发现,社区三年征文正如火如荼,又看到了一些朋友的真言。
前两天组织开了一个小型的家庭会议,家庭成员互相提一些意见,我一向在这方面还是很自信的,不想女儿妮妮先是客气而婉转说道:“我就是希望妈妈以后不要总是做伤害眼睛,对眼睛不好的事情。”妮妮五岁,表达基本清楚了。我心存疑虑:“嗯?是看书,看电视?”妮妮慑于我的“威严”还是小心告诉我:“是上网。”老公一直在一边点头同意,也给我定义为:“迷恋上网,喜欢聊天,贪玩,反正就是为所欲为。”措词如此生硬,远没有我妮妮的外交家风度。不过,咱也确实应该回顾一下自己的网路,反省自己一番了。
第一次上网是两年以前的事情了,算不上网络骨灰级的人物。从前我只在局外听说过internet,据说和高科技联系在一起,沾点网络的边,自己也高科技起来。开始上网时,感觉网络就是信息量极高的大杂志,那时总是在网站看看新闻,找找资料,看一些不值得买的书籍。后来慢慢发现,看新闻也没什么意思,看多了,觉得网络有点像一个唾液四射,说着张家长李家短的夸张的长舌妇。还有一次乱串,让一个名字很是难听的网站恶意链接了机子,每次打开ie都能看见它,索性重新装了一下机子。
曾经有高人指点,说网络聊天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同时还有陷阱,不小心还会受点伤什么的。我牢记在心,上网近一年,没有进过聊天室。但在那个无聊而漫长的五一七天长假,外面是接连几天的阴雨天气,我在家里忙着六月份的考试,每天沉在书本里,脑袋都大了,所以还是战战兢兢地迈进了聊天室的门槛,看别人在大屏上漫天飞舞的语句和扑面而来的热闹,好像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寂寞。第一个网名是“闪闪”哈,有点酸,本打算像是闪电一样来看看,没想到驻留在了网络里,后来给自己起了一个不很中听的名字“白纸船”原本以为网络也是类似孩童叠纸船时期的游戏一般,转头看到书架中一本书名为“白纸船”于是这个名字就和自己不可分割了。妮妮给她的小朋友介绍我时,有时会加上一句:“我妈妈还有一个名字叫白纸船。”弄得我真有点无地自容。
既然上网了,就不能不让网络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它还能神气地影响我们的一些观念。
1、名字观
要想在网络上混,不论是论坛,是游戏还是聊天室,还是qq,msn,你总得有个名字吧。现实生活中,名字是爹妈给的,无论曾经多少对自己的名字产生过不满,但是名字不能总变。朋友同事的称谓,也一般总和名字有关。与人交往时,我们学会了小心地寻找合适的称谓和别人交往,名字代表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的人格等等所有的附属品。现实生活中的名字,我们追求好写、好看,读起来顺口,另外还有追求一种较美的意境,要不就是包含着某种期待。我曾经为给妮妮起“名字”而折腾了整整一个夏天。
网络上的名字要随意很多,起名字不拘一格,几个字都有,可以成语,可以名词,可以形容词,还可以动词,甚至可以一句话,可以是一句诗词或是歌词,可以抒情,可以调侃,可以美化,可以贬低自己,什么名字也有,你想到的有,没想到的也有。
老换名字的人也有几类,其一,像我这样木讷的人,一件衣服,一穿到底,换个名字和别人说话,总觉得很不自在;还有人更换名字是为了躲避一些不再适合交往的人;更有甚者热衷于更换名字,像是扮演着很多的自己。
网络名字,多少反应着持有名字的人对待网络的观念。
2、朋友观
是网路拓宽了朋友的含义,到现在我也没有明白网友中的友字的含金量。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交朋友变得太容易,也让撕裂友情变得举手般的简单。
关于朋友,我脑海中有那么一个粗浅的标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觉得朋友相见的第一感觉是愉悦。见面就称朋友,见面就交心的往往是初上网的热心人。回想起来,网络自有它的奇妙之处,让一些根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相识或者很难相识的人进行交流,产生友谊。但是真正在网上结交的朋友也是沙里淘金而来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起交流,而交流的前提必然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工作等等的阅历,相差太悬殊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真正交流的,会导致误会重重,也许会生出恶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网上还是行得通的。朋友的前提是要有共同的喜好和共同的语言。网络上结识的可以成为朋友的也有几类,一是可以穿过屏幕走到你面前的朋友,这样的友情实属珍贵;还有些只限于网络上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也让你愉快,很久不见也很是惦念,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穿过屏幕走到现实中来,少了现实中眼睛的历练,这样的朋友停留在了虚拟阶段;还有一种朋友真的不应该称作是朋友,只是在网络上熟识而已。
其实朋友这词说多了,让人很是困惑。在现实生活中,要好的同事朋友,我也只是称为同事,因为在一个空间工作,他们有着一些家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方面;对于同窗几年的同学,我只称为同学,和他们朝夕相处过,有那么一段时光,我生活在他们的眼里。有些朋友,用简单朋友而称,总感觉力度和感情不够,但是找不出其他的字眼来了,可有些朋友,用朋友二字相称,自己也觉得火候不够有些不甘,但是你也再也找不到其它合适的称谓了。
友情到底有多重,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但是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朋友,我们不能仰视,也不能俯看,一定要做到平等。
有一个关于朋友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总也找不到朋友。他哭着向爸爸诉说,抱怨自己找不到朋友。他的父亲对他说:“如果你伤害了一个朋友,你就在自己门前的地面上钉上一个木桩。”不一会儿,小男孩门前钉满了木桩,堵住了出门的路了。小男孩大哭。他父亲又说:“你祝福一个朋友,就可以拔去一个木桩。”小男孩忙忙碌碌了一番,终于拔去了所有木桩,可是地面上留下了很多黑黢黢的洞穴。父亲说:“那是你对朋友的伤害,无论怎样,都不会抹去那些黑洞的。”
无论是网上的朋友,还是现实的朋友,不要胡乱猜疑,不要随意试探,真诚相对,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只是上网时间长了,却常常奇怪地发现“朋友”很多时候成了自己不反感的一类人的称谓了,范围之大,足令人瞠目结舌了。
3、聊天观
把聊天看做娱乐休闲,或者是宣泄都不很妥。看作是交朋识友的方式又效率太低。聊天具有其他交流方式有不同之处,其最大的魅力是具有想象性和很多蛮有刺激的不确定因素。只是时间久了,没有聊天的兴趣,不再喜欢和别人描述自己,也不再对别人的描述感兴趣。上网久了,才发现,现在的朋友大多是刚上网认识的朋友,脑子里的名字多了,也是因为看得多了,熟悉的。
很多时候,聊天室成了老朋友聚会的场地,要么就是在一边乐着看看热闹,要么就是挂在那里人不知道跑哪去了。只是还是喜欢进入聊天室,和一些熟悉的名字混在一起,让自己对于网络欲罢不能的无能感觉不显得孤单。只此而已。
4、写字观
有一点必须感谢网络,它让我拿起了笔,用手指在键盘上爬行,多少积累了一些文字,满足了说得好听一点是关于文学梦想些许实现的好奇,虽然也无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罢了。
因为写字而熟悉了很多共同爱好的人的名字,想象着他们也在编撰着故事,并且在编撰中愉悦着,心里有一种落入群体的感觉。
但是很长时间了,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字呢?写下这些,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自己在其中的丝许的愉悦吗?好像也不尽然。
我的一篇为谈一谈与爱情无关的事情的文字确实是一篇无聊的叫嚣,招来了一个朋友(这确实是一位朋友,肯于直言纳谏)对我说:“恩,你的高明就在你坦然地标榜着,你自得其乐地标榜着,你井底蛙般地标榜着,快乐着,幸福着。”真是石破天惊,一针见血。若是文字在一开始不是为了一点点标榜,那么文字又怎会给人带来那么多的愉悦呢?
但是,到后来,再说文字是幼稚的标榜就有些过于天真了。很多时候,文字也是自己和外界交流的手段,是说服自己,说服别人的武器。
文字和人一样,过于苛刻就会招来反感。反感而厌恶的情绪阻碍了对文字的真正识别。因此由文字产生的误会就会加深,因此就出现了拉帮结伙的敌对。
其实,真正做到只看文,而不去追究文字后面的人,是一种意境,但是这个世界上都是哼哼哈哈,似是而非又少了许多趣味。观点的辩驳充满了智慧和趣味,但是脱离了观点,矛头指向了人格,就有让人感觉无所适从了。
5、论坛观
人家都说,上网三步走,一步是聊天,二步是论坛,三步是游戏。我这人虽然木讷,但是成长还是蛮迅速的。自从一年多以前开始聊天,三个多月之后进入论坛,半年后,又迷上游戏。三步走来,才发现自己有许多弱点:虽不擅长聊天,但是积累了很多聊天综合症。见到mm就“//lly”见到gg就“//hand”一句一个“俺”一会儿又说“偶”笑也不好好笑,要么嘻嘻吱吱,要么嘎嘎嘿嘿,一口一个夸张的郁闷,可能很招人讨厌。一直到某一天,久未见面的大学同窗聚会在聊天室里,我爬在她的肩上“//cry”她大骂我“苛碜”我才发现在网上我是一个地道的网络人。
网络离不开论坛,但是我一直不认为论坛是家庭,论坛的社员们都得是称兄道弟的一家人。论坛的打打杀杀本就是现实社会你挣我夺的另一种表现,只是看不到对手的战争可能更加无所顾忌吧。
我在一个社区论坛时间不长,吸引我的是因为那里有一些和我相同想法的人们,也是在网上以写字而活着。虽然很多名字如雷贯耳,但是绝大多数是不熟识的。有几天泡聊天室,也只是打打招呼而已。大家都不是刚刚上网的稚童,心中已堆积了厚厚的麻木。但是我还是远远地赞叹一些由文字而透露出的人品:或是勤奋,或是刚直,或是执拗得可爱,或是看似麻木不仁,其实明澈透底,或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或是对情感的执着,或是细心呵护着亲情,或是嘻嘻哈哈的友谊。
有些风景你就得远距离观望,保护自己,保护别人,也还能成就自己的一点点想象。
其实,本质来讲,一般的人和人相差不大,你想要的他也想得到,你认为好的他也认为珍贵,只是人和人之间表达自己的方式不同。因此谁也没必要把别人踩在脚下,当然更没有必要把别人高高捧上高空。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来去无牵的潇洒,只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无法达到的境界而已。但是我们总可以做到友善,彼此人格的尊重,而且还要多少有那么一些责任感,尽量做到明辨是非,不要在别人根本无害地表达自己的时候,扔去来历不明的砖头。
我觉得有很多天没有好好上网了,掐指一算,最后在社区跟帖好像都是两天半以前的事情了。怎么才这么短的时间?奇怪竟也能生出“如隔三秋”的感觉?最近由于每次登网很是匆忙,确实是很久没有好好阅读社区里的文字了。今天才发现,社区三年征文正如火如荼,又看到了一些朋友的真言。
前两天组织开了一个小型的家庭会议,家庭成员互相提一些意见,我一向在这方面还是很自信的,不想女儿妮妮先是客气而婉转说道:“我就是希望妈妈以后不要总是做伤害眼睛,对眼睛不好的事情。”妮妮五岁,表达基本清楚了。我心存疑虑:“嗯?是看书,看电视?”妮妮慑于我的“威严”还是小心告诉我:“是上网。”老公一直在一边点头同意,也给我定义为:“迷恋上网,喜欢聊天,贪玩,反正就是为所欲为。”措词如此生硬,远没有我妮妮的外交家风度。不过,咱也确实应该回顾一下自己的网路,反省自己一番了。
第一次上网是两年以前的事情了,算不上网络骨灰级的人物。从前我只在局外听说过internet,据说和高科技联系在一起,沾点网络的边,自己也高科技起来。开始上网时,感觉网络就是信息量极高的大杂志,那时总是在网站看看新闻,找找资料,看一些不值得买的书籍。后来慢慢发现,看新闻也没什么意思,看多了,觉得网络有点像一个唾液四射,说着张家长李家短的夸张的长舌妇。还有一次乱串,让一个名字很是难听的网站恶意链接了机子,每次打开ie都能看见它,索性重新装了一下机子。
曾经有高人指点,说网络聊天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同时还有陷阱,不小心还会受点伤什么的。我牢记在心,上网近一年,没有进过聊天室。但在那个无聊而漫长的五一七天长假,外面是接连几天的阴雨天气,我在家里忙着六月份的考试,每天沉在书本里,脑袋都大了,所以还是战战兢兢地迈进了聊天室的门槛,看别人在大屏上漫天飞舞的语句和扑面而来的热闹,好像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寂寞。第一个网名是“闪闪”哈,有点酸,本打算像是闪电一样来看看,没想到驻留在了网络里,后来给自己起了一个不很中听的名字“白纸船”原本以为网络也是类似孩童叠纸船时期的游戏一般,转头看到书架中一本书名为“白纸船”于是这个名字就和自己不可分割了。妮妮给她的小朋友介绍我时,有时会加上一句:“我妈妈还有一个名字叫白纸船。”弄得我真有点无地自容。
既然上网了,就不能不让网络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它还能神气地影响我们的一些观念。
1、名字观
要想在网络上混,不论是论坛,是游戏还是聊天室,还是qq,msn,你总得有个名字吧。现实生活中,名字是爹妈给的,无论曾经多少对自己的名字产生过不满,但是名字不能总变。朋友同事的称谓,也一般总和名字有关。与人交往时,我们学会了小心地寻找合适的称谓和别人交往,名字代表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的人格等等所有的附属品。现实生活中的名字,我们追求好写、好看,读起来顺口,另外还有追求一种较美的意境,要不就是包含着某种期待。我曾经为给妮妮起“名字”而折腾了整整一个夏天。
网络上的名字要随意很多,起名字不拘一格,几个字都有,可以成语,可以名词,可以形容词,还可以动词,甚至可以一句话,可以是一句诗词或是歌词,可以抒情,可以调侃,可以美化,可以贬低自己,什么名字也有,你想到的有,没想到的也有。
老换名字的人也有几类,其一,像我这样木讷的人,一件衣服,一穿到底,换个名字和别人说话,总觉得很不自在;还有人更换名字是为了躲避一些不再适合交往的人;更有甚者热衷于更换名字,像是扮演着很多的自己。
网络名字,多少反应着持有名字的人对待网络的观念。
2、朋友观
是网路拓宽了朋友的含义,到现在我也没有明白网友中的友字的含金量。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交朋友变得太容易,也让撕裂友情变得举手般的简单。
关于朋友,我脑海中有那么一个粗浅的标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觉得朋友相见的第一感觉是愉悦。见面就称朋友,见面就交心的往往是初上网的热心人。回想起来,网络自有它的奇妙之处,让一些根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相识或者很难相识的人进行交流,产生友谊。但是真正在网上结交的朋友也是沙里淘金而来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起交流,而交流的前提必然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工作等等的阅历,相差太悬殊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真正交流的,会导致误会重重,也许会生出恶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网上还是行得通的。朋友的前提是要有共同的喜好和共同的语言。网络上结识的可以成为朋友的也有几类,一是可以穿过屏幕走到你面前的朋友,这样的友情实属珍贵;还有些只限于网络上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也让你愉快,很久不见也很是惦念,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穿过屏幕走到现实中来,少了现实中眼睛的历练,这样的朋友停留在了虚拟阶段;还有一种朋友真的不应该称作是朋友,只是在网络上熟识而已。
其实朋友这词说多了,让人很是困惑。在现实生活中,要好的同事朋友,我也只是称为同事,因为在一个空间工作,他们有着一些家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方面;对于同窗几年的同学,我只称为同学,和他们朝夕相处过,有那么一段时光,我生活在他们的眼里。有些朋友,用简单朋友而称,总感觉力度和感情不够,但是找不出其他的字眼来了,可有些朋友,用朋友二字相称,自己也觉得火候不够有些不甘,但是你也再也找不到其它合适的称谓了。
友情到底有多重,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但是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朋友,我们不能仰视,也不能俯看,一定要做到平等。
有一个关于朋友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总也找不到朋友。他哭着向爸爸诉说,抱怨自己找不到朋友。他的父亲对他说:“如果你伤害了一个朋友,你就在自己门前的地面上钉上一个木桩。”不一会儿,小男孩门前钉满了木桩,堵住了出门的路了。小男孩大哭。他父亲又说:“你祝福一个朋友,就可以拔去一个木桩。”小男孩忙忙碌碌了一番,终于拔去了所有木桩,可是地面上留下了很多黑黢黢的洞穴。父亲说:“那是你对朋友的伤害,无论怎样,都不会抹去那些黑洞的。”
无论是网上的朋友,还是现实的朋友,不要胡乱猜疑,不要随意试探,真诚相对,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只是上网时间长了,却常常奇怪地发现“朋友”很多时候成了自己不反感的一类人的称谓了,范围之大,足令人瞠目结舌了。
3、聊天观
把聊天看做娱乐休闲,或者是宣泄都不很妥。看作是交朋识友的方式又效率太低。聊天具有其他交流方式有不同之处,其最大的魅力是具有想象性和很多蛮有刺激的不确定因素。只是时间久了,没有聊天的兴趣,不再喜欢和别人描述自己,也不再对别人的描述感兴趣。上网久了,才发现,现在的朋友大多是刚上网认识的朋友,脑子里的名字多了,也是因为看得多了,熟悉的。
很多时候,聊天室成了老朋友聚会的场地,要么就是在一边乐着看看热闹,要么就是挂在那里人不知道跑哪去了。只是还是喜欢进入聊天室,和一些熟悉的名字混在一起,让自己对于网络欲罢不能的无能感觉不显得孤单。只此而已。
4、写字观
有一点必须感谢网络,它让我拿起了笔,用手指在键盘上爬行,多少积累了一些文字,满足了说得好听一点是关于文学梦想些许实现的好奇,虽然也无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罢了。
因为写字而熟悉了很多共同爱好的人的名字,想象着他们也在编撰着故事,并且在编撰中愉悦着,心里有一种落入群体的感觉。
但是很长时间了,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字呢?写下这些,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自己在其中的丝许的愉悦吗?好像也不尽然。
我的一篇为谈一谈与爱情无关的事情的文字确实是一篇无聊的叫嚣,招来了一个朋友(这确实是一位朋友,肯于直言纳谏)对我说:“恩,你的高明就在你坦然地标榜着,你自得其乐地标榜着,你井底蛙般地标榜着,快乐着,幸福着。”真是石破天惊,一针见血。若是文字在一开始不是为了一点点标榜,那么文字又怎会给人带来那么多的愉悦呢?
但是,到后来,再说文字是幼稚的标榜就有些过于天真了。很多时候,文字也是自己和外界交流的手段,是说服自己,说服别人的武器。
文字和人一样,过于苛刻就会招来反感。反感而厌恶的情绪阻碍了对文字的真正识别。因此由文字产生的误会就会加深,因此就出现了拉帮结伙的敌对。
其实,真正做到只看文,而不去追究文字后面的人,是一种意境,但是这个世界上都是哼哼哈哈,似是而非又少了许多趣味。观点的辩驳充满了智慧和趣味,但是脱离了观点,矛头指向了人格,就有让人感觉无所适从了。
5、论坛观
人家都说,上网三步走,一步是聊天,二步是论坛,三步是游戏。我这人虽然木讷,但是成长还是蛮迅速的。自从一年多以前开始聊天,三个多月之后进入论坛,半年后,又迷上游戏。三步走来,才发现自己有许多弱点:虽不擅长聊天,但是积累了很多聊天综合症。见到mm就“//lly”见到gg就“//hand”一句一个“俺”一会儿又说“偶”笑也不好好笑,要么嘻嘻吱吱,要么嘎嘎嘿嘿,一口一个夸张的郁闷,可能很招人讨厌。一直到某一天,久未见面的大学同窗聚会在聊天室里,我爬在她的肩上“//cry”她大骂我“苛碜”我才发现在网上我是一个地道的网络人。
网络离不开论坛,但是我一直不认为论坛是家庭,论坛的社员们都得是称兄道弟的一家人。论坛的打打杀杀本就是现实社会你挣我夺的另一种表现,只是看不到对手的战争可能更加无所顾忌吧。
我在一个社区论坛时间不长,吸引我的是因为那里有一些和我相同想法的人们,也是在网上以写字而活着。虽然很多名字如雷贯耳,但是绝大多数是不熟识的。有几天泡聊天室,也只是打打招呼而已。大家都不是刚刚上网的稚童,心中已堆积了厚厚的麻木。但是我还是远远地赞叹一些由文字而透露出的人品:或是勤奋,或是刚直,或是执拗得可爱,或是看似麻木不仁,其实明澈透底,或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或是对情感的执着,或是细心呵护着亲情,或是嘻嘻哈哈的友谊。
有些风景你就得远距离观望,保护自己,保护别人,也还能成就自己的一点点想象。
其实,本质来讲,一般的人和人相差不大,你想要的他也想得到,你认为好的他也认为珍贵,只是人和人之间表达自己的方式不同。因此谁也没必要把别人踩在脚下,当然更没有必要把别人高高捧上高空。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来去无牵的潇洒,只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无法达到的境界而已。但是我们总可以做到友善,彼此人格的尊重,而且还要多少有那么一些责任感,尽量做到明辨是非,不要在别人根本无害地表达自己的时候,扔去来历不明的砖头。